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睾丸多久降下来

时间: 阅读:3286
新生儿睾丸多久降下来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柳华

柳华

2025-10-13 20:52:58

新生儿大多数会在出生45天后睾丸下降,如果一岁时在阴囊里还摸不到或只能磨到一粒睾丸,就应该去医院检查,注意患有隐睾症会导致阴囊发育较差,或者根本不发育,因为睾丸需要的温度要比人体的温度低才可以正常发育,如果长期呆在腹部,由于人体的体温太高,会妨碍睾丸的正常发育,建议在两岁之前进行手术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5-04 11:11:14

     虽然现在大多数家庭已经不在乎生男生女了,可是对于一些二胎家庭来说,能够凑成一个好字,可以说是人生一件美事了。所以在怀孕期间,很多准妈妈就想要通过彩超了解下怀的是男宝还是女宝。那么,几个月彩超能看到胎儿睾丸呢?

    几个月彩超能看到胎儿睾丸

     睾丸下降:哺乳类的睾丸完成一定的发育之后,由腹腔下降到阴囊。下降的时期不一定在青春期,例如人在出生时大多数下降完了。有阴囊的哺乳类,睾丸下降,使睾丸温度维持在比一般体温低的条件下是精子形成的必要因素。随着种属的不同,有的(象)睾丸一生停留在腹腔中;另外,许多啮齿类仅在生殖时期睾丸移行至阴囊。

     睾丸下降指睾丸未能按正常发育过程下降至阴囊内,新生儿的发病率大约是4%,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患儿下降不全的睾丸仍能自行下降,1岁时隐睾的发病率已降至0.66%,但是1岁以后睾丸自行下降的机会将明显减少。发生隐睾的患儿一般没有什么不适的症状,但家长稍留心就能发现孩子一侧或双侧阴囊内摸不到睾丸。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就应及时带孩子就医。

     正常人的睾丸是位于阴囊内的,睾丸发育的适宜温度是35.C左右,基于阴囊壁的特殊结构,使阴囊能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调节阴囊壁的状态,使阴囊内的睾丸始终处于35.C左右的环境中。下降不全的睾丸由于所处的环境温度高于35.C,而出现以曲细精管退行性变为主的病变。变性的曲细精管不能产生成熟的精子,如果双侧隐睾将容易导致不育,如果是单侧隐睾,还会影响对侧降至阴囊内的睾丸发生交感性病变,就是说能使对侧下降完全的睾丸发生病理变化,而导致下降完全的睾丸生精能力下降,如果未下降的睾丸位于腹股沟管或耻骨结节附近,其位置表浅固定,还容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

    隐睾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隐睾会影响睾丸的生长发育从而导致生精功能障碍,引起不育。

     其二,隐睾可以大大增加睾丸恶性肿瘤也就是睾丸癌的发病机会,资料显示隐睾患者其睾丸癌发病机会为正常人的40倍,因此不管从生育角度还是从健康角度考虑隐睾患者都需要及时治疗。

     隐睾为什么会影响生育呢,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中医院不孕中心的袁渭清主任说睾丸是人体精子生成的场所,而睾丸对温度比较敏感,睾丸产生精子的适宜温度为32-36度C,比正常人体温低2-4度,而阴囊位于躯体最下端,其皮肤皱折较多,散热能力较强,正是最适宜睾丸精子生长发育的场所,若睾丸因种种原因不能到达阴囊内而停留在其它部位,这些部位的温度及生化环境都不利于睾丸的生长发育,就会使睾丸发育不全或根本就不发育,也就不能发挥生精功能而引起不育。

  • 离亭燕
    回复
    2024-05-04 11:11:14

    正常情况下,婴儿出生时睾丸已下降入阴囊,但也有一部分婴儿,由于胚胎发育延迟的缘故,睾丸的下降时间可以推迟到出生后3个月到1年。因此,如初生时婴儿有隐睾,可不必急于采用药物或手术方法试图将隐睾复位,可耐心等待,期待隐睾自动下降。

  • 离亭燕
    回复
    2024-05-04 11:11:14

    有些年轻的妈妈在给小孩洗澡时,往往会无意中发现,在孩子的阴囊里摸不到或只摸到一个睾丸。做母亲的顿时会吓出一身冷汗来,特别是原来曾经摸到过孩子的睾丸时,就会更加不知所措了。这是不是所谓的隐睾症呢?真正的隐睾症是指孩子出生后,双侧或单侧睾丸没有下降到阴囊里的一种畸形状态。 原来,睾丸是胚胎在母体内第6-7周时开始形成的,当胚胎发育到3个月时,睾丸仍位于腰部脊椎两侧,腹膜后肾脏的下方。以后,在某些因素促使下,随着胚胎的发育逐渐下降,在第6-7个月时降至下腹部的腹股沟管,于第9个月时通过腹股沟管下降至阴囊内。 有些儿童的睾丸只能在阴囊的上方或腹股沟部摸到,称为假性隐睾或异位睾丸。如果睾丸位置过高,完全停留在腹腔内,可能就摸不到睾丸了,这就是所谓真性隐睾或睾丸下降不全,后者占隐睾的15-25%。那些睾丸虽已下降,但有时却又像捉迷藏一样缩回腹腔或腹股沟内,并再回到阴囊内的游离睾丸,并非真正的隐睾。 一般来说,单凭一次检查就想诊断出是哪种类型的隐睾是不大容易的。这是因为,不论是儿童还是成年男子,其睾丸的位置往往有很大变化,随着温度变化、恐惧、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睾丸可以缩到靠近腹腔附近。所以,一个健康男子的睾丸,也会出现类似隐睾的症状。就像开头时提到的,在洗澡时容易进行判断,因为这时在温热的洗澡水中,睾丸容易自然而然地降到阴囊未端。如果这时进行详细检查,就会得出比门诊单纯检查时更为明确的诊断。 那么,睾丸究竟为什幺没有按照正常情况下降到阴囊内呢? 睾丸下降过程受人体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胎盘分泌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胚胎睾丸产生睾酮,并在有关酶的作用下,使睾酮转化为双氢睾酮,从而促使睾丸下降。因此,若在母亲妊娠期间滥用雌激素或孕激素,就会使胎儿睾丸分泌的雄激素不足,类似的各种生殖内分泌原因,均可造成上述几种激素分泌的不平衡,睾丸下降过程就会受到影响。 不过,引起隐睾的原因,主要还是与局部机械性因素有关。如连接睾丸的精索过短,腹膜信道腹股沟管狭窄或过早闭合,与阴囊底部相连的睾丸引带缺失,睾丸与周围组织粘连或形成粘连带,阴囊发育不良,睾丸未沿引带方向行走而进入"岔道"等等情况都可造成隐睾。有些学者认为,造成隐睾的原因与睾丸本身状态也有关,如发育不充分。因此,认为只要有一侧睾丸下降了就满足了的想法实在是太危险了。除了未降睾丸癌变的威胁外,已降睾丸也可能发育不健全,所以应及早检查治疗。 隐睾使睾丸处于相对高温下,使睾丸不能正常产生精子,两侧隐睾,可因无精子症而造成不育,发病率达50-100%。单侧隐睾,可波及对侧睾丸,不育的发病率达30-60%。如果睾丸停留在腹股沟部或耻骨部,因缺乏阴囊的保护,容易受压而发生损伤。 隐睾发生肿瘤的机会比正常人高20-50倍。隐睾患者约有8%会发生癌变。高发年龄通常在25-35岁。有人指出,10岁以后复位的睾丸,无助于恢复生育能力,也不能减少恶变的可能。 阴囊内无睾丸的心理影响、第二性征发育不良造成的自卑感、婚后不育等都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精神创伤。 据调查,约2-10%的新生儿睾丸未降至阴囊内(早产儿可达20-30%),大多数在数月内可下降至阴囊。1岁以上的男孩仍有0.8-1%未下降。成人隐睾者占人群的0.2-0.4%,其中1/10系双侧隐睾。看来,1岁以上的患儿睾丸自然下降的机会是很少的。2岁以后,下降不全的睾丸会出现病理改变,随年龄的增长,病变趋于严重。研究表明,6-10岁的隐睾已出现轻度萎缩,11-15岁时已明显萎缩,16岁以后则严重萎缩,即使手术也难以恢复正常。因此,双侧隐睾在2-3岁矫正,而单侧隐睾在5-6岁前矫正,效果较好。 遗憾的是,很多人对隐睾不够重视,直到成年才到医院就诊。甚至婚后发现不育,再想手术为时已晚。有的已经恶变,只得作睾丸切除术。 治疗方法分为激素治疗和手术治疗。由于双侧隐睾往往和生殖激素失调关系密切,故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其一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用脉冲式自动注射泵皮下注射或经鼻腔喷入,常可取得满意的疗效。两种方法均无副作用。后一种方法较方便,但有效率为38-71%,不如前一种方法疗效高。其二是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肉注射,有效率为14-52%。但有使睾丸与阴茎增大和孩子实际年龄不符的副作用。 单侧隐睾往往与局部因素有关,尤其是并发疝气时,更应施行手术将睾丸牵引至阴囊固定,并作疝修补术。年龄过大或睾丸已严重萎缩,可以手术切除未降一侧的睾丸,另一侧正常时仍可维持正常性生活和生育。如血管过短,无法拉入阴囊时(约占隐睾症的5%),可考虑进行睾丸自体移植术。目前显微外科手术已有相当水平,移植时可先暂时切断睾丸血管,移位后再行显微吻合,复位好,血供应也很丰富。甚至有20多岁的人移植后恢复生精的病例报道。亦可采用多普勒超声流量测定法,这可清楚地显示睾丸脉搏,以示微血管吻合是否畅通。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临床自体睾丸移植,半年后出现精子。这在我国是首例。他们还开展了孪生兄弟以外的亲属供睾的睾丸移植。 已有癌变或怀疑癌变时,可切除该侧睾丸,以防后患。

  • 祝由师
    回复
    2024-05-04 10:10:04

    男孩阴囊大小各异,但过大可能是病状。以下三种情况与阴囊过大有关,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阴囊鞘膜积液
    新生儿中较常见,通常1岁内可自行吸收,无需手术。若成年后仍未吸收,但不影响生活和工作,也无需手术。若积液较大并出现症状,则需考虑鞘膜翻转或切除术。
    ?腹股沟斜疝
    婴儿咳嗽时可能有冲击感,透光试验阴性,无波动。婴儿平卧不哭时,肿物可回纳腹腔,阴囊恢复正常。幼年时期一般不需手术,视病情而定。若肿物嵌顿阴囊不能回纳,需紧急手术,以防肠管坏死等并发症。
    ?睾丸肿瘤
    较少见,表现为质实而硬,手托有沉重感,透光试验阴性。如遇此情况,请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

新生儿51厘米算不算高

新生儿辐射抢救治疗是什么意思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