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在怀孕期间,孕妇使用的药物导致的,如果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就会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状反复发作,去市级以上正规三甲医院做一些相关的检查,找到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具体原因,注射一些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的量一定要掌握好,过量注射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
血小板减少可以引起一系列症状,如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粘膜出血等,那么单纯血小板减少有什么原因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1.血小板生成减少
①遗传性血小板减少:如桡骨缺血伴血小板减少症、先天性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生成素缺乏症、骨髓浸润性疾病先天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及新生儿风疹等。
②获得性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单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血小板减少症、肿瘤细胞浸润骨髓、骨髓硬化症、物理作用如放射线、化学因素如药物、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细菌感染、营养缺乏、饮酒及溶血等。
2.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
①先天性:包括非免疫性疾病,如新生儿溶血病、早产儿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感染等;免疫性疾病,如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新生儿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等。②获得性:非免疫性疾病,如病毒感染流感、风疹、流行性出血热、细菌感染败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原虫感染弓形虫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妊娠等均可引起;免疫性疾病,如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后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血小板分布异常或阻留在脾内过多
肝硬化、血吸虫病、脾淋巴瘤、海绵窦状血管瘤、骨髓纤维化等所致的脾大,导致脾脏内血小板滞留过多引起外周血血小板减少。
单纯血小板减少怎么办
1红枣羊骨粥
配方:红枣15枚,羊骨500克,大米200克。
制做及服法:羊骨以腿骨为佳洗净,敲成2段,加水用文火煮1小时,捞起骨,将骨髓剔于汤中,加入大米红枣,煮成粥。每日分两次服完。
功能及适应症:益气摄血,补髓生血。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有辅助作用。
2鲜藕粥
配方:粳米30-50克,鲜藕50克,白糖适量。
制做及服法:先煮米做粥至半熟,加入洗净的鲜藕片,煮至粥熟,加糖少许,可做早餐食之。
功能及适应症:清热凉血生津。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的血热动血型有辅助。
3阿胶糯米粥
配方:阿胶20-30克,糯米100克,红糖15克
制做及服法:先将糯米淘洗净,入锅加清水煮沸,待粥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粒,边煮边搅均匀,加入红糖食之,每食适量。
功能及适应证:滋阴补虚,养血止血。
4花生红枣汤
配方:生花生米200克,红枣20枚,冰糖适量
制做及服法:将生花生米和红枣洗净后,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煮至熟透,加入冰糖搅拌均匀,喝汤、嚼食红枣和花生。
功能及适应证:温补脾胃,养血益气,对于各种型别的血小板减少有辅助作用。
单纯血小板减少的食疗方法
1、三七藕汁鸡蛋羹三七粉5g,鲜藕汁300ml;鸡蛋1只,精盐1只,精盐、麻油各适量。将鸡蛋去壳,放人锅中,搅匀,加入三七粉、鲜藕汁及适量清水,放人大火上煮沸,加入精盐,再煮l沸,淋上麻油即成。上下午分服。可活血化淤、止血消斑。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小板减少患者,对紫癜紫黯,伴有胸闷肋痛、通经者尤为适宜。
2、田七炖乳鸡田七15g。黑木耳30g,乳鸽2只,葱花、姜末、精盐、味精、黄酒、红糖、麻油各适量。将田七洗净,晒干或烘乾,切成片,放人纱布袋中,扎紧袋口,备用。将黑木耳用冷水泡发,洗净,撕成朵办状,待用。将乳鸽宰杀,除去毛及内脏,洗净,用精盐及酱油适量揉抹鸽身,待用。
烧锅至火上,加植物油烧成穴成熟,放入葱花、姜末煸炒出香,逐个放入乳鸽,急火爆香乳鸽,烹人黄酒,加适量鸡汤或清汤,并放田七药袋及黑木耳,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煨炖40mjn,取出药袋,滤尽药汁药袋内田七饮片另放入碗内,勿弃,加精盐、味精、红糖.拌合均匀,继续用小火煨炖至乳鸽酥烂、黑木耳熟透。淋人麻油即成。当莱佐餐,随意食用。可活血化瘀,止血消班。
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小板减少患者,对斑色紫黯、胸闷者尤为适宜。
宝宝出生后,医生都会给宝宝做一些常规的检查,来判断宝宝是否发育健康。新生儿抵抗能力比较弱,有些宝宝在出生后被医生检查出血小板偏低的问题,宝爸宝妈们可谓是心急如焚。那新生儿血小板低严重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新生儿血小板低严重吗血小板减少是指血液中血小板计数<100×109/L。血小板减少见于多种血液性疾病、风湿免疫病、放化疗损伤及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根据血小板减少程度可出现不同临床表现:轻者可有皮肤出血点、淤斑,牙龈渗血、鼻衄,重者可表现为脏器出血:如呕血、黑便、血尿及脑出血等。新生儿血小板低需要引起宝妈的重视,应该及时查明原因。血小板低的原因1、遗传性,如Fanconi 贫血、先天性伴畸形无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症及May-Hegglin异常等。2、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浸润(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结核),化疗药物,辐射,巨核细胞再生障碍,病毒感染(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影响血小板生成的药物(如酒精),维生素B12、叶酸缺乏。3、非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感染,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蛇咬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烧伤等。血小板偏低的话是需要引起父母重视的,尤其是宝宝还很小的时候,比较好动,容易出现磕碰出血的情况,如果血小板很低的话,那凝血功能就会很弱,导致出血不易止住的问题。所以当宝宝出现血小板偏低的症状时,父母一定要带宝宝及时的查明病因,及时治疗。
(1)药物性免疫性由这种原因所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患者出现出血症状前有潜伏期,潜伏期短者可于服药后数小时内发病,长者可以数月后发病。一般为5~10天。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
(2)其他免疫性患者表现为全身皮肤紫癜,鼻衄或女性月经过多,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尿色加深。偶尔还可见肾脏受损征象如高血压、血尿、氮质血症等。
(3)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骨髓病性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都有骨髓巨核细胞减少,血小板的生成减少等特点。其中,血小板减少可以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最早出现的表现,也可能是由于经过治疗之后血红蛋白及粒细胞恢复正常,血小板尚未得到恢复的表现。而骨髓病性疾病如癌肿浸润时所出现的血小板减少,大多是因为肿瘤细胞损害了骨髓里的巨核细胞,因此血小板生成减少。以上两种情况检查骨髓即可明确诊断,前者骨髓增生低下,巨核细胞减少;后者的骨髓里可查到肿瘤细胞。
理化因素抑制骨髓理化因素如电离辐射、烷化剂、抗代谢剂、细胞毒性制剂等,这些物质常被用来治疗恶性肿瘤,而血小板减少是常见的并发症。这些物质或者直接毒害骨髓细胞,或者引发免疫反应,大多使骨髓出现弥漫性损伤,患者表现为全血减少。但少数患者的巨核细胞对射线较敏感,因此某些患者可只表现为血小板和巨核细胞减少。
选择性抑制巨核细胞的因素氯噻嗪类药及其协同剂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这些药物除了会产生血小板抗体外,还可直接抑制血小板的生成。患者表现为骨髓抑制,巨核细胞减少。个别孕妇服用此药后,可引起新生儿先天性血小板减少,母体可无症状。
先天性巨核细胞生成不良该病罕见,巨核细胞及血小板明显减少,常伴先天畸形,如肾脏、心脏、骨骼等。预后差,约2/3的患儿于8个月内死于颅内出血。母体孕期患风疹、口服D860可为诱发因素。
其他雌性激素偶尔可以引起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乙醇可以抑制血小板生成,长期大量饮酒将使血小板减少。临床少有出血表现,停止饮酒后,血小板可恢复。
无效性血小板生成该病常见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有的患者有出血倾向,有的表现为全血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甚至增加,为无效性血小板生成。随着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治疗,患者的血小板可恢复正常。
血小板生成素缺乏本病是由于先天性促血小板生成素缺乏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本病多为遗传性,患者于婴儿期开始有出血表现,血小板计数减少,巨核细胞数量正常,形态及结构无特殊变化。
血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本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周期性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性疾病。该病比较常见,血小板减少与血小板增多或正常以规律的间隔交替出现,其间隔通常为20~30天。本病多见于女性,其发作常与月经一致,月经期血小板减少,出血量增多。巨核细胞一般不减少,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无特效治疗。
脾脏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正常情况下,体内1/3的血小板停滞在脾脏,当有脾脏肿大时,比如患者存在门脉高压、高雪氏病(又称葡糖脑苷脂沉积病)、淋巴瘤、结节病、Folty综合征等,其血小板计数可减少,但体内血小板的总量并不减少。注射肾上腺素后,在一定的时间内,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可明显升高。有时,患者体内还可能同时存在其他增加血小板破坏的因素。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症本病是因病毒、细菌或其他感染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疾病,主要包括以下两大类。
病毒感染病毒可侵犯巨核细胞,使血小板生成减少。病毒也可吸附于血小板上,致血小板破坏增加。而罹患严重麻疹的患者,以及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因其体内存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从而大量消耗血小板。总的说来,可致血小板减少的病毒感染包括麻疹、风疹、单纯疱疹、水痘、巨细胞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流感、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猫抓热、登革热等。
细菌感染许多细菌感染可致血小板减少,包括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引起的败血症,如脑膜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细菌毒素可抑制血小板的生成,或使血小板破坏增加。此外,毒素也会影响血管壁功能从而增加血小板消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