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高的症状主要有:可能会出现皮肤各个部位出现黄染,若不及时治疗,可能还会伴随着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肌张力降低等现象。甚至还会逐渐出现听力受损、认知异常等并发症。
出现了新生儿黄疸高,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建议根据相关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新生儿黄疸高有什么症状表现
新生儿黄疸高有什么症状表现,我们要是想认识到一种的疾病的话,我们首先要认识一下这一疾病的症状。对于新生儿黄疸高这一情况是有很多人都关注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好好的认识到新生儿黄疸高的知识。那么到底新生儿黄疸高有什么症状?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是怎么样解答这一问题的吧
新生儿黄疸高有什么症状表现11新生儿黄疸高有什么症状表现
通常宝宝出生后2-3天皮肤、白眼球以及口腔黏膜会出现发黄的症状。新生儿皮肤发黄的现象在脸部、前胸较为明显,不过手心、脚心一般是不黄的。足月的宝宝到了10-14天黄疸会慢慢消退,反之早产儿黄疸的症状会持续到第三个星期,这段期间,宝宝的发育情况良好,没有其他不适症状。
2新生儿黄疸高有什么危害吗
如果是生理性黄疸一般不会对宝宝造成影响,但如果是病理性黄疸,就是黄疸出现较早,持续时间长,较严重或出现退而复现的现象,胆红素水平过高,游离性的胆红素会通过血脑屏障,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甚至部分患儿引起智力低下,影响宝宝远期的生活质量。
3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正常值是多少
1、黄胆出现太早,常常在24h内出现;
2、黄胆水平太重,血清胆红素205-257umol/L;
3、黄胆进度过快,血清胆红素每天升高85umol/L;
4、黄胆持续多长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婴儿足月;
5、黄胆褪而重现,或再一次特发性加剧;
6、血小板结合胆红素26umol/L。凡合乎以上特性之一者可确诊为病理性黄疸。通常新生儿会有病理性黄疸,一般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数值在12左右,并且大约在2周内会消失,如果婴儿黄疸持续不退,则需要住院照蓝光,并在坐月子期间让宝宝多晒晒太阳,这样才能消除黄疸。
新生儿黄疸高有什么症状表现21、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现象。
在足月产的新生儿中,其发生率约为50~75%,而在早产儿中发生率则可能更高些。据统计,90%以上的新生儿都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其中大多数是无害的,是新生儿的一种生理现象,称为生理性黄疸,对于这类黄疸是不必过分紧张的。另一方面,黄疸又可能是多种疾病的一个重要的症状,严重的黄疸尚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往往造成新生儿死亡或留下终生的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这类黄疸被称为病理性黄疸,对于这类黄疸不能忽视。
2、那么如何区别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一般出现在生后第2~3天,表现为轻度的皮肤黄染,呈黄红色带有光泽,进展较慢,至生后第4~6天时最为明显。但其血清胆红素的最高限值不超过每分升12毫克(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多于生后7~10天逐渐消退;一般足月儿完全消退的时间不超过2周,早产儿不超过4周。除了黄疸以外,没有贫血或肝脾肿大,新生儿的一般情况良好。而病理性黄疸的特点是:
①黄疸出现较早,生后24小时内即可出现;
②黄疸程度较深,呈土黄色或黄表纸色,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上述正常生理的最高限值;
③黄疸进展迅速,一天中早午晚可见黄疸颜色有加深的表现,或黄疸迟迟不退,或有退后重现的现象;
④尚有其它疾病的伴随症状。
3、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母乳也可以引起新生儿黄疸
母乳因含有使胆红素代谢发生异常的物质,故可使婴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及其黄疸持续时间延长,其特征是生理性黄疸持续不退,可持续1~3个月,但无其他症状,婴儿生长发育正常。如停喂母乳48小时,则血中胆红素水平便可下降,再食母乳又可回升,但不会升至以前的水平。如血中胆红素过高或黄疸较深(超过每分升20毫克时),可停喂母乳2~4天,改用人工喂养,否则不必停止母乳喂养。
看过了新生儿黄疸高的症状以后,一定对于大家治疗这一疾病有所帮助的。同时,我们也要预防好新生儿黄疸高这一疾病的出现的。要是不幸患上了新生儿黄疸高这一疾病的话,我们就及时进行这一疾病的治疗,以便更好的保护新生儿的健康的。
新生儿黄疸一般有以下几个明显的表现
?皮肤、黏膜黄染
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黄疸加深时,尿、痰、泪液及汗液也被黄染,唾液一般不变色。
?消化道症状
常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泄或便秘等症状。
?胆盐血症的表现
主要症状有:皮肤瘙痒、心动过缓、腹胀、脂肪泄、夜盲症、乏力、精神萎靡和头痛等。
?病情逐渐变好
当小孩的这些症状都开始逐渐变好,那就意味着,孩子黄疸的病情在逐渐变好。
?全身黄疸
新生儿黄疸主要表现为脸上、手上、腿上、胸部等全身都呈现黄色,而且食欲也会变差,不想喝奶。
?深绿色或浅黄色
如果此时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正常的话,黄疸的颜色会逐渐呈现为深绿色或者浅黄色。
?橙色或金色
如果胆红素没有升高,则黄疸的颜色大多为橙色或者金色。
?临床症状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胆红素的转运代谢功能失常,在临床上出现皮肤黏膜、巩膜,甚至小便黄这样一组临床症状。
?严重病例
但对一些严重病例,也可以出现败血症的表现,甚至可以出现中枢感染的一个表现,严重的病例还可以出现皮肤黏膜的瘀点、瘀斑,甚至可以出现抽搐,精神状态的一个异常,可以出现烦躁、嗜睡,甚至可以出现抽搐或者角弓反张。
症状与体征
1、发热
新生儿黄疸的时候常常会有急性胆管炎的症状出现,宝宝同时还会有畏寒的症状出现。
2、腹痛
黄疸伴上腹部剧烈绞痛或疼痛者,多见于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或肝脓肿、原发性肝癌等。病毒性肝炎者多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胀痛与钝痛;肝脓肿或肝癌也可表现为上腹部或右上腹的隐痛或胀痛。
3、皮肤瘙痒
黄疸伴皮肤瘙痒者多见于肝内、外胆管梗阻胆汁郁积性黄疸,如胆总管结石、癌肿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妊娠复发性黄疸等。部分肝细胞性黄疸者也可伴有皮肤瘙痒,而溶血性黄疸常无皮肤瘙痒。
4、尿、粪便的颜色
梗阻性黄疸时尿色深如浓茶,而粪便颜色可变淡,胆道完全阻塞时粪便似陶土色。溶血性黄疸者尿如酱油色,粪便颜色也加深;而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色轻度加深,粪便色泽呈浅黄色。
5、食欲减退、上腹饱胀、恶心与呕吐
宝宝如果还有病毒性肝炎的话,在黄疸出现的时候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
长期厌油腻食物或者进食油腻食物后诱发右上腹疼痛或绞痛发作者,多为慢性胆囊病变;老年黄疸患者伴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时应考虑系癌肿所致,且常伴有体重呈进行性减轻,甚至发生高度营养不良的表现。
6、消化道出血
黄疸伴有消化道出血时,多见于肝硬化、肝癌、胆总管癌、壶腹癌或重症肝炎等。
7、巩膜及皮肤黄疸的色泽
根据黄疸的色泽可初步判断黄疸的病因或种类。巩膜皮肤黄疸呈柠檬色多提示为溶血性黄疸;呈浅黄色或金黄色时多提示为肝细胞性黄疸;呈暗黄色或黄绿色时多提示为梗阻性黄疸梗阻时间愈长,黄疸呈黄绿色愈明显。
8、皮肤其他异常
如面部及暴露部位皮肤有色素沉着,同时有肝掌、蜘蛛痣或颈胸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腹壁静脉显露曲张等表现时,多提示为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如皮肤有瘙痒抓痕、色素沉着及眼睑黄瘤等表现时,多提示为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患者一般皮肤色泽较苍白。
9、肝脏肿大
病毒性肝炎、急性胆道感染时,肝脏呈轻度或中等肿大,质地软,表面光滑,常有压痛;肝脏轻度肿大、质地较硬、边缘不整齐或表面有小结节感多见于早期肝硬化晚期肝硬化者其肝脏多呈变硬缩小表现;肝脏明显肿大或呈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结节感时,多提示为原发性肝癌。
10、脾脏肿大
黄疸伴脾脏肿大时,多见于病毒性肝炎、各型肝硬化、肝癌、溶血性贫血以及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等疾病。
新生儿黄疸检查
1.胆红素检测
是新生儿黄疸诊断的重要指标,可采取静脉血或微量血方法测定血清胆红素浓度(TSB)。
经皮测胆红素仪为无创的`检测方法,操作便捷,经皮胆红素值(TcB)与微量血胆红素值相关性良好,由于此法受测定部位皮肤厚薄与肤色的影响,可能会误导黄疸情况,可作为筛查用,一旦达到一定的界限值,需检测血清血胆红素。
2.其他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有核红细胞在新生儿黄疸时必须常规检查,有助于新生儿溶血病的筛查。有溶血病时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减低,网织红细胞增多。
(2)新生儿溶血病
血型包括父、母及新生儿的血型(ABO和Rh系统),特别是可疑新生儿溶血病时,非常重要。必要时进一步作血清特异型抗体检查以助确诊。
(3)红细胞脆性试验
红细胞脆性试验怀疑黄疸由于溶血引起,但又排除血型不合溶血病,可做本试验。若脆性增高,考虑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症等。若脆性降低,可见于地中海贫血等血红蛋白病。
(4)高铁血红蛋白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正常>75%,G-6PD缺陷者此值减低,须进一步查G-6PD活性测定,以明确诊断。
(5)血、尿、脑脊液培养
血、尿、脑脊液培养,血清特异性抗体,C反应蛋白及血沉检查疑为感染所致黄疸,应做血、尿、脑脊液培养,血清特异性抗体,C反应蛋白及血沉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或降低,有中毒颗粒及核左移。
(6)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测血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是反映肝细胞损害较为敏感的方法,碱性磷酸酶在肝内胆道梗阻或有炎症时均可升高。
(7)超声腹部B超
超声腹部B超为无损伤性诊断技术,特别适用于新生儿。胆道系统疾病时,如胆管囊肿、胆管扩张、胆结石、胆道闭锁,胆囊缺如等都可显示病变情况。
(8)听、视功能
听、视功能电生理检查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可用于评价听觉传导神经通道功能状态,早期预测胆红素毒性所致脑损伤,有助于暂时性或亚临床胆红素神经性中毒症的诊断。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