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部位为肌肉粗大,远离血管和神经。在这些部位注射不仅可以完全吸收药液,而且不会损伤血管和神经。如果一根小血管被刺穿,当针头被抽回时,针头里就会有血。这时候就要移开位置,重新进行肌肉注射。肌肉注射的具体部位分为臀中肌、三角肌、股四头肌以及前臂肌肉,这些都可以作为临床上肌肉注射的部位。
关于肌内注射常见定位方法,医学教育网小编专门整理如下,请各位护士资格考生仔细查看。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包括十字法和连线法。
①十字法:先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侧划一水平线,再从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②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即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此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定位方法有两种:
①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使示指、中指与骼嵴构成一个三角形,其示指和中指构成的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②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为注射部位(以病人自己的手指宽度为标准)。
3)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
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注射部位范围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者。定位方法:在大腿中段外侧,取膝关节上10cm,髋关节下10cm处,约7.5cm宽的范围为注射部位。
4)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
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处。该处方便注射,但肌肉分布较薄,适宜作小剂量注射。
想要了解更多2020年护士资格考试精华高频知识点欢迎关注医学教育网2020年护士资格考试栏目!这里有2020年护士资格考试政策动态、精华资料及备考技巧!
一、乙肝免疫球蛋白的用法——如何注射注射方法:肌肉注射;注射部位:新生儿用于大腿前内侧,其他注射于上臂三角肌。二、不同人乙肝免疫球蛋白的用法首先,乙肝免疫球蛋白孕妇使用,主要是为了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产前三个月,每月注射一支,三次,每次剂量200—400IU。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的用法,出生后即可注射,于乙肝疫苗联合应用,可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并产生抗体。国产的60-80元/200ml;进口的贵点:160-350元/300ml 价位很多了!最好到医院去买!活的免疫球蛋白的保存比较难,(5度),好多其实在运输过程中已经失效了!千万别买到了,确是已经没有作用的药!
接种方法
1.方法:肌肉注射。
2.部位:大腿前外侧(新生儿和婴儿),上臂外侧三角肌(儿童、青少年和成人)。
有学者研究发现,乙肝疫苗接种部位影响机体应答。因为臀部脂肪组织多,免疫活性细胞少,臀部注射不一定能将疫苗注入肌肉,注射后产生的抗体滴度低且下降速度快。而在上臂三角肌接种者的抗体滴度比臀部接种者高17倍。因此目前成人接种乙肝疫苗都选用三角肌部位,而婴儿和新生儿则可在大腿前外侧肌肉接种。
注意事项[6]:
①在全程接种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乙肝疫苗;
②如果接种了第一剂以后,因某种原因而没按时接种第二剂,则应尽快接种,且第二剂和第三剂之间至少要间隔2个月;如果只是第三剂没按时接种则应尽快接种;
③接种疫苗前可以不要做乙肝指标检查;
④接种乙肝疫苗可以同时接种其他疫苗
肌肉注射法
开放分类: 护理学基础
肌肉注射法(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将一定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目的]
注入药物
[操作步骤]
1、 戴口罩洗手
2、 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75%酒精、2%碘酒 、无菌镊子缸及镊子、无菌棉签缸及棉签、弯盘、无菌注射器、注射药物、启瓶器、砂轮、注射卡片、污物缸、洗手筒及毛巾
3、 推治疗车携用物至病人床旁
4、 核对姓名、床号(与病人及床头卡核对)、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检查药物是否过期,检查药物有无浑浊、沉淀,瓶口有无松动、裂痕
5、 向病人解释目的,取得合作
6、 如药液为安瓶:酒精消毒安瓶,砂轮,用砂轮划痕,再用酒精消毒安瓶划痕部,用手掰开安瓶,棉签缸的开、关及镊子的使用正确
7、 如药液为密封瓶:消毒启瓶器,铝盖,启铝盖,消毒瓶塞
8、 消毒方法正确;取棉签:棉签缸的开、关及镊子的使用正确;
9、 取注射器,检查注射器有效期,是否漏气;
10、 抽吸所用药液,剂量准确,抽药方法正确;
11、 放弯盘中备用,注意勿污染针头、活塞;
12、 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13、 选择注射部位
14、 臀大肌注射定位法:十字法、连线法;
15、 皮肤消毒:面积4×6厘米,消毒方法正确,脱碘干净(2次),待酒精干
16、 处置中三查七对
17、 排气
18、 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注射部位,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注射针头与皮肤成90度角,垂直迅速刺入肌层,进针深度为针体的2/3
19、 固定针头,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右手推动活塞缓慢注药
20、 注药完毕,固定针栓,干棉签按压针眼处,快速拔针,棉签按压片刻 21、 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协助病人整理衣裤,床单位
22、 操作后三查七对
23、 整理物品.
【肌肉注射部位】
1、臀大肌注射法定位:
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脊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在外上四分之一为注射部位。
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定位:
①、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脊下缘外,髂脊、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
②、以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儿以自己手指宽度为标准)。
3、股外侧肌注射法定位:部位为大腿中段外侧,大约7.5cm宽,位于膝上10cm、髋关节下10cm左右。
4、上臂三角肌注射法:部位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
【注射原则】
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②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做好三查七对工作。仔细检查药物,如有变质、沉淀、混浊、有效期已过或安瓿有裂痕等现象,则不能应用。多种药物同时注射时应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③根据药液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④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避开发炎、感染化脓、硬疤痕及患皮肤病处。
⑤药物按规定时间临时抽取,立即注射。注射前,排尽空气。
⑥进针后,先抽有无回血,静脉注射见回血方可注入药物,皮下、肌肉注射无回血方可注入药物。
⑦熟练掌握无痛注射技术,解除病员思想顾虑,取得合作,易于进针。
【注意事项】
1、 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衔接处折断。万一针头折断,应保持局部与肢体不动,速用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如全部埋入肌肉,需请外科医生手术取出。
2、 长期作肌肉注射的病员,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以减少硬结的发生。
3、 两种药液同量注射时,要注意配伍禁忌,在不同部位注射。
4、 根据药液的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5、 2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宜选用后臀注射,因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可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
6、 避免在瘢痕、硬结、发炎、皮肤病及旧针眼处注射。淤血及血肿部位亦进行注射。
肌肉注射部位的定位: 1、臀大肌注射法定位: 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脊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在外上四分之一为注射部位。 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定位: ①、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脊下缘外,髂脊、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 ②、以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儿以自已手指宽度为标准)。 3、股外侧肌注射法定位:部位为大腿中段外侧,大约7.5cm宽,位于膝上10cm、髋关节下10cm左右。 4、上臂三角肌注射法:部位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