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血液看胆红素,当胆红素产生了异常,很可能就是黄疸的因素所引起,另外也可以通过做血常规检查,主要观察白细胞水平。
新生儿黄疸主要包括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两种,病理性的黄疸要尽快到专业的医疗机构,通过蓝光照射的方式治疗,达到退黄疸的效果。
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面板、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那么新生儿黄疸判断方法有哪些呢?本文是我整理新生儿黄疸判断方法的资料,仅供参考。
新生儿黄疸判断方法
1、黄疸出现时间: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者应首先考虑新生儿溶血病,其次再考虑钜细胞病毒感染等先天性感染;2-3天出现的黄疸以生理性黄疸最常见,ABO溶血症亦应该除外;4-7天的黄疸以败血症、母乳性黄疸较多见;7天后出现黄疸的宝宝则败血症、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均有可能。
2、黄疸发展过程:新生儿溶血病最快,其次为败血症,新生儿肝炎及胆道闭锁发展较慢且持久。
3、粪便及尿的颜色:粪色甚浅或灰白、尿色深者提示新生儿肝炎或胆道闭锁可能。
4、家族史:家族有蚕豆病患者应考虑是否G6P-D缺陷病;爸妈有肝炎者应除外肝炎。
5、妊娠史、生产史***胎膜早破、产程延长提示可能有产时感染***、临产前妈妈用药史等。
新生儿黄疸的检查方法
1、生理性黄疸
是新生儿时期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诊断: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面板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黄,2-3周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持续时间也较久,大约要满月才能消退。
2、母乳性黄疸
因吃母乳而发生,是一种特殊型别的病理性黄疸。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面板和巩膜的黄染。
诊断:孩子吃母乳,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
3、溶血性黄疸
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
诊断: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且逐渐加重。
新生儿黄疸易引发的并发症
新生儿黄疸有下列表现,黄疸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引以并发症,如果黄疸病毒损伤到大脑,孩子很容易出现脑性瘫痪。 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面板红润,黄里透红。核黄疸: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神经方面的异常,比如神智不清醒、精神恍惚、嗜睡等。有没有头疼、恶心呕吐的症状
败血症引发的黄疸,新生儿肝炎: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数日~数周,持续4周或更长,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阻塞性及肝细胞性。黄疸和大便颜色有动态变化,GPT升高,激素可退黄。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面黄,有时波及颈部甚至全身。一般在生后2~3天出现,5~7天最重,足月儿一般10~14天消退,早产儿推迟3~4周,孩子一般情况好,食欲正常。病理性黄疸出现早***24小时内***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2周,或者症状减轻后又加重.
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是母乳在肠道里影响了胆红素的代谢过程,导致孩子的黄疸消退变慢。基本上每个孩子在出生的时候都会有黄疸的,你孩子的黄疸除了有可能是母乳性黄疸外,通常一个多月大的孩子还有黄疸的话,就应考虑存在母乳性黄疸。还要注意存在ABO血型不合性溶血导致的黄疸。可用茵栀黄颗粒退黄治疗,必要时可予蓝光治疗退黄。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表现
***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
***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公升;
***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
***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慧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黄疸的检查结果中有不少指标,通常黄疸正常值看什么指标呢?
黄疸是指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分为三个指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关系为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的正常值范围为3.42-20.52umol/L,直接胆红素的正常范围为0-6.84umol/L,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范围为0-13.68umol/L。通常在看肝功能化验单时,还是以总胆红素的数值代表黄疸指数。
通常黄疸伴上腹剧烈疼痛可见于胆道结石、肝脓肿或胆道蛔虫病;右上腹剧烈疼痛、寒战高热和黄疸为charcot三联症,提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胀痛可见于病毒性肝炎、肝脓肿或原发性肝癌。
新生儿黄疸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胆红素为参考指标的,只要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即为正常。
生理性黄疸的孩子除了皮肤黄染外,在食欲和精神方面都没有多大影响,而且一般在一个月内症状就会自动消除。病理性黄疸的孩子不但有皮肤变化,通常还又哭又闹又拒奶,这种情况下家长必须尽快带孩子到医院接受治疗,否则可能会引发核黄疸。
(一)一般护理
1、无论何种原因所致黄疸,患者均需休息。消除病人不安情绪,不断给予安慰、疏导。向病人解释有关黄疸的知识及注意事项,鼓励病人树立信心,度过黄疸期。
2、饮食宜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低脂肪的食物,蛋白供应应视肝功能情况而定。伴有腹水者应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黄疸患者应戒烟戒酒。
3、观察皮肤黄染的色泽、深浅、持续时间、是否进行性加重。注意尿液粪便的颜色。
4、对疑有病毒性肝炎所致黄疸者,应及早隔离,其生活用品、注射器等均应妥善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5、对皮肤瘙痒者应注意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洗浴或擦浴,局部可擦用炉甘石洗剂等止痒剂或按医嘱口服抗胆胺类止痒药物。剪短指甲,以免搔破皮肤。
(二)新生儿黄疸护理
1、观察皮肤、巩膜黄疸出现时间及程度,监测血清胆红素浓度。
2、观察有无尖叫样哭声、前囟隆起、惊厥、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以及胆红素指标20mg/dl,以此判断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3、对症处理
(1)血清胆红素>10mg/dl时遵医嘱给予光疗。
(2)患儿并发胆红素脑病出现痉挛时,按惊厥护理常规处理。
4、一般护理
(1)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尽早喂养,刺激肠道动促进胆红素从胎便排出。
(3)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
(4)母乳性黄疸的患儿,母乳喂养后暂停1-4天或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再恢复。
5、光疗护理
(1)光疗前护理:保持光疗箱处于功能状态;使用前要预热,待光疗仪中的温度上升至适定温度时,才将患儿放入,并保持温度稳定,勿过高或过低;清洁患儿皮肤,忌涂油粉膏,剪短指甲、裸体、包好尿布,用不透光眼罩、薄膜等遮盖双眼,写明床号、姓名、住院号、光疗开始时间
(2)光疗时护理:保持光疗箱玻璃通透度。患儿呕吐、出汗、大小便等污物应及时清除,以免影响光疗效果;注意观察调节光疗箱内温度,使患儿处于中性温度,护理操作尽量在光疗箱内进行;至少每1小时,检查眼罩位置,保持完全遮盖以保护视网膜。观察患儿有无烦躁不安、高热、皮疹、皮肤发红及腹泻等光疗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以防核黄疸发生;每8小时测体温一次,高热时按高热护理常规处理;患儿哭吵时可在两顿奶之间喂糖水。
(3)光疗后护理:光疗结束后继续观察黄疸消退情况、大小便情况,皮肤有无破损及皮疹;再次核对患儿床号姓名、住院号、停止光疗时间并登记光疗时间;清洁消毒光疗箱检测光疗箱的功能,保持备用状态。
当皮肤或眼睛的巩膜(即眼白)变成黄色时,医生们形容巩膜和皮肤黄染,称为黄疸。正常人血清中胆红素含量为1.7 ~ 17.1μmol/L,超过此值时,即可出现黄疸。根据黄疸的程度不同,可分为隐性黄疸和显性黄疸。显性黄疸的血胆红素值超过34.2μmol/L,巩膜由原来的白色变为黄色,很容易观察到,因此医生常通过观察巩膜的颜色来判断有无黄疸,严重者皮肤呈现金黄色或暗黄色;如果血胆红素值在17.1 ~ 34.2μmol/L,皮肤巩膜不显黄染,但血胆红素超过正常范畴,称为隐性黄疸,此时只能通过血化验来证实。有些人在短期内进食大量水果,如橘子、胡萝卜等,可出现皮肤变成黄色,但巩膜不黄,血胆红素值正常,不能诊断为黄疸。
就胆红素的代谢过程而言,正常人血液中的红细胞(红血球)平均寿命为100 ~ 120 天,衰老的红细胞必须从血液系统中排泄出去,其代谢过程首先是由单核_巨噬细胞破坏和降解衰老的红细胞,使之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再转化为血红素→胆绿素→胆红素,而胆红素的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它先由肝细胞摄取,再与肝细胞的葡萄糖醛酸结合成为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被排泄到毛细胆管,构成胆汁的一部分,随着胆汁排到十二指肠,在肠内细菌的作用下变成尿胆原,80% ~ 90% 的尿胆原在肠道接触氧气后氧化成尿胆素,亦可称为粪胆素,随着粪便排出体外,这是黄色大便的主要成分,另有10% ~ 20% 的尿胆原被肠道重新吸收,进入血流,由肾脏随尿排出,通过正常排泄使血中胆红素不潴留,不产生黄疸。有15% ~ 50% 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黄疸。
就黄疸发生的原因来讲是很复杂的,胆红素代谢障碍涉及红细胞本身寿命、肝脏代谢排泄过程等,须进一步检查加以鉴别。根据不同的形成原因,大体上将黄疸分为三类: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及梗阻性黄疸。
(1)溶血性黄疸:主要特点是红细胞破坏增加及红细胞寿命缩短,导致肝细胞来不及结合胆红素成为结合胆红素,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溶血性黄疸皮肤、巩膜呈柠檬黄色,黄疸多不严重,伴贫血、脾大,主要病因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夜间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等遗传性疾病。
(2)肝细胞性黄疸:分为先天性黄疸和后天获得性黄疸等两类。
先天性黄疸由肝细胞先天性功能障碍所致,从新生儿或幼儿期发病,出现间歇性黄疸,如Dubin-Jouhnson 综合征和Roter 综合征等;后天获得性黄疸是肝细胞性黄疸,多为病毒性肝炎或某些损伤肝细胞的药物引起,使肝细胞结合胆红素能力减退,使血胆红素上升。
(3)梗阻性黄疸:由胆汁排泄障碍所致,分为肝外梗阻和肝内梗阻。肝内梗阻见于下列疾病:肝内胆管结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毛细胆管炎;肝外梗阻多见于胆总管结石、胰头癌、壶腹部癌,梗阻使梗阻部位近端胆管压力增高,胆囊扩张,胆红素反流入血,血中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黄疸程度较重,皮肤为暗黄或棕黄色,伴皮肤瘙痒、乏力、恶心等,大便为白陶土色。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