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直肠推药是比较好的,因为这种外用退烧方式,主要是通过直肠壁吸收,不像口服药物或者注射应用药物,容易增加对胃肠道刺激症状。
宝宝发烧也需要化验血常规,判断白细胞有没有增高现象。如果白细胞有增高情况,也需要选择抗生素类药物治疗。
宝宝吃退烧药吐了要看药物在胃中停留的时间的长短,如果已在胃中停留半小时以上,建议先不要服药,观察宝宝的体温是否有下降,适当的给宝宝多饮水。如果刚刚服药就出现呕吐的情况,考虑药物还没有吸收,这种情况需要继续服用药物进行治疗。
看着宝宝哭闹,爸爸妈妈的既心疼又无奈,只能继续喂药。其实有一种方法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就是直肠给药。
直肠给药很多家长会在医院的时候听说过,直肠给药又叫肛门用药,顾名思义就是把药物塞进宝宝的肛门里,药品通过直肠粘膜吸收,发挥药效。有很多儿科病症其实都可以用直肠用药解决,现在最常用到的就是退热和便秘。
直肠给药对于传统用药方式,有优点也有缺点。
优点是:对于不愿意接受口服药的宝宝,或是对口服药有呕吐反应的宝宝,直肠给药可以减少服药又吐药后的剂量损失,让宝宝顺利用药,及时吸收药效,加快提高用药效果。
缺点是:现有的直肠用药对药品有局限,首先不可以对直肠粘膜有刺激,另外对剂量的把握也极为重要,如果用药量大吸收过多,很容易产生副作用。
宝宝好动,不能像大人一样可以保持不动,特别是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更容易哭闹。在直肠用药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最好让宝宝保持平躺或侧方位躺着的姿势,才会让药物更好的吸收。如果用药后宝宝不小心拉出了便便,那药效基本就折半了。所以,小编提醒宝爸宝妈们,直肠用药最好是在医生的专业操作下进行,如果用药后宝宝症状还未减轻,一定要做进一步的检查。
发烧一直在 育儿 界里是个大难题。
退烧知识学了千百遍,用时还会手忙脚乱的。
孩子一发烧,家长都很焦虑,恨不得马上能退烧。在焦虑的驱使下,有很多家长就会用一些「退烧偏方」,风险重重。
其中, 「灌肠退烧」 就是近几年比较风靡的一种方法。
灌肠退烧可以给孩子用吗?真如宣传中说的那样有效无害吗?
一起听听儿科医生是怎么说的。
灌肠退烧究竟是个啥?
灌肠治疗, 就是把液体或药物通过肛门注入肠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表面意思就是,一种清洁肠道或给药的方法,当孩子感冒发烧时,如果不配合吃药,也不好好打针,医生可以选择往孩子肛门插管灌药以此来达到退烧的药效。
这听起来,好像比打针吃药酷炫多了,快速退烧,无创伤无痛苦,药物穿肠过,凉爽体中留……
没那么简单。
很多人会把 灌肠退烧 和 灌肠疗法 混为一谈,事实上这是两个概念。
儿科中确实有时会用到灌肠,比如肠镜检查、手术前的清洁,还有就是大孩子严重便秘时的处理,都不涉及到退烧。
另外,当孩子发烧,但不配合吃退热药的时候,可以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栓剂,经肛门直肠给药,但是,这和「灌肠退烧」也不是一回事。
灌肠退烧完全就是一种没有科学依据的退烧方式,在各大权威指南或资料中都没有被认可。
不仅如此,现实中给孩子灌肠退烧用的「药」也是五花八门,有冰水、有头孢类抗生素,还有利巴韦林、地塞米松,甚至有金银花、柴胡、板蓝根、喜炎平等。
这些方法用下去,孩子可能会很快退烧,然而快速退烧的另一面,可能会引起患儿严重的不适感。 同时,一些药物直接被直肠吸收,还会导致不可忽视的安全风险。
灌肠退烧会有哪些危害?
一些所谓的「医生」会告诉家长:灌肠退烧,不经过肝脏代谢,没有副作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当药物灌入直肠,有效成分被吸收后,都是要进入血液的,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肝脏来代谢掉,并非只有口服才会进入肝脏。
事实上,不靠谱的灌肠退烧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大坑。
造成肠粘膜损伤
孩子的肠管很脆弱,如果灌肠操作不当,轻则损伤肠粘膜,重则还会导致肠道出血、穿孔,甚至有生命危险。
包括给孩子灌冰水这种方式,虽然可以短期起到快速降温的效果,但是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痛苦,估计连大人都不能接受这样的治疗方法。
导致肠道菌群紊乱
人体的肠道内有很多对我们身体有益的细菌,灌肠有可能导致肠道正常菌群失调。
特别是抗生素类药物,会杀死有益的益生菌,导致继发性肠道疾病。
降低免疫力
灌肠疗法,多被小诊所推崇,由于专业知识的不足,个别医生为迎合家长追求孩子退烧快,会使用大量激素进行灌肠,可能会造成孩子肝功能损伤、免疫力降低。
引起过敏性休克
灌肠疗法不像打针,不做皮试,家长也不清楚具体用的什么药,一旦出现过敏性反应,很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这些悲剧,希望所有家长警醒
除了灌肠退烧,这些退烧方法同样不推荐,比如 肌肉注射、捂汗退烧、酒精擦浴、冰敷 等等。
正确退烧的流程和方法
1. 先测宝宝的体温
通常,我们会使用电子温度计和耳温枪(不推荐水银体温计),来给宝宝测体温。
宝宝各个部位的发热体温不同。根据美国儿科学会,如果 额温、耳温、肛温 38 ,口温、腋温 37.5时,就认为宝宝发烧了。
宝宝发烧了,要不要赶紧给他吃点退烧药?
冷静,先别慌。
2. 看他的精神状态
一般超过38.5度需要吃退烧药,但是!如果娃的精神状态还不错,能吃能玩能睡,即便超过这个度数,也可以继续观察。
适当增减衣物
我们可以随着宝宝的体温变化,帮他灵活增减衣物,总之,怎么舒服怎么来!
在体温上升期:宝宝的体温不会太高,会觉得冷、手脚发凉,这时,可以给他打开空调、适当穿衣穿袜;
在体温下降期:身体会通过排汗把体温降下来,宝宝会觉得热,这时,就给他适当脱减衣服、增加散热。
所以,宝宝的那一身汗是他发烧到一定程度,自发散热的结果,并不是悟出来的!
把宝宝裹成一个北极熊,不利于他散热,反而会迫使体温升得更高,出太多汗导致脱水!
及时补充液体
多补充母乳、牛奶、白开水、果汁、鸡汤等,帮他补充流失的水分。饮食上,需要一些好消化、有营养的流质食物,帮助身体对抗疾病。
酒精擦身、温水浴、退烧贴、暖水袋等,费力不讨好,就别再折腾宝宝了,宝宝生病期,需要多休息!
3. 正确吃退烧药
一般来说,宝宝因发热表现出头晕头痛、四肢酸痛、情绪低落等各种不适,体温 38.5 (腋温)时,可以考虑吃退烧药。
当宝宝体温超过38.5度,就要考虑给娃用药了。当然这不是硬指标,如果宝宝精神状态不佳,即便没过38.5度也可以用药。
但是!如果宝宝有高热惊厥病史或已出现过高热惊厥,体温一到38度就要马上用药。
用啥药呢?
对于儿童感冒发烧,目前,世卫组织仅推荐2种退烧药: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商品名称 泰诺林美林 适用人群 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上 退热特点 普通发热退热效果更强 单次剂量
10-15mg/kg5-10mg/kg 起效时间 口服后30分钟口服后15分钟 最短间隔 4小时/次6小时/次 最高限量 不超过4次/天不超过4次/天
建议:
① 分情况用药。 普通感冒、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引起的发热,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幼儿急疹、流感引起的高热,可以考虑布洛芬;
② 单一用药即可。 如果不得不交替使用,请先咨询医生,以免发生用药错误;
③ 能口服就口服。 一般情况下,退热栓更多适用于无法口服药的特殊状态,不用作首选;
④ 感冒药+退烧药,很容易过量! 相当于同一种药物吃了两次,对宝宝副作用大。
⑤ 如果体温控制住了,或在38.5 以下,且精神状态好时,就可以考虑停药。
阿司匹林、尼美舒利、安乃近、复方感冒药、中成药、退烧针等,都不推荐!
退烧的那些问题
发低烧怎么办?听说低烧会损害身体?
嗯,你这确实是听说。低烧一般不会损害身体,但低烧超过5天则需要检查原因了。
反复烧起来怎么办?
一般来说,退热剂的效果能维持几个小时,如果又再次烧起来,可以再次服用同种退热剂。但要注意时间间隔(对乙酰氨基酚4小时,布洛芬6小时)。
如果两次发烧时间间隔很短,可以给娃多补充液体,增加散热。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换另一种成分的退热药。
发生幼儿急疹怎么办?
疹子出现3天后会自行消退,所以不需要用任何药物,特别不要用抗生素,家长给娃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室内安静、舒适,空气新鲜,流通。不要穿太多即可。
退热效果不好怎么办?
要考虑这么几个方面:
药量是否够了?前文中给了表,一定要仔细看。
水喝得够了吗?发烧后要多补充液体哦。
高热惊厥可以提前预防吗?
如果宝宝之前有过高热惊厥,那么发烧后很可能再次出现惊厥,家长要及时给娃用退热剂。
如果之前还没有发作过,那么要注意是否出现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比如头痛、失眠,精神兴奋,因为神经系统的兴奋症状很可能是高热惊厥的前兆。
在一个群里,看到有位妈妈说:
孩子这几天有点发烧,我们在外边打工也不能照顾他,好愧疚。婆婆说白天还好些,晚上就容易反复,今天带着孩子去村里诊所灌肠了,希望孩子快点好起来……
同样作为一位母亲,宝宝发烧时,家长的那种焦虑、恨不得马上退烧的想法袋鼠麻麻也感同身受,可是选择「灌肠退烧」,真的靠谱吗?
每次看到「灌肠退烧」四个字,就忍不住想要简单科普下。
灌肠退烧,即把药物通过肛门注入直肠,以达到退烧的目的。
这里先要明确一点,「灌肠退烧」和「灌肠疗法」是有区别的。
灌肠疗法确实存在,通常用于镇静止惊、手术前的清洁及一些特殊检查等,但通常并不推荐灌肠退烧。
现在,一般在城市的医院很难见到这种退热方法,但在一些村镇仍有使用。
有的家长认为灌肠给药不经过肝脏代谢,没有副作用,退烧快效果好,但实际上它“劣迹斑斑”,暗藏隐患。
1、造成肝脏损伤
将药物灌入直肠,有效成分被吸收后也是进入血液的,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肝脏来代谢掉。
如果药物成分复杂,剂量把控不好,很容易造成肝肾功能损伤等。
2、损伤肠粘膜
宝宝的肠壁娇嫩薄弱,如果操作不当,很可能损伤肠粘膜,严重者还可能造成穿孔、出血等。
3、增加过敏风险
灌肠退热用药成分复杂,比如头孢类抗生素,不做皮试就直接使用,过敏风险将大大增加。
总之,灌肠退烧看似无害,实则隐患重重,家长千万别为了快速退热害了孩子。
目前,全球广泛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安全退烧药有2种: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一般2 3 个月以上的宝宝就可以用。
它有口服剂型和栓剂两种,当宝宝由于哭闹、恶心、呕吐等原因不能口服药物时,可以考虑使用栓剂, 注意要避免口服剂和刚栓剂同时使用 。
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
蚕豆病患儿退烧时,应避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但是可以使用布洛芬。
虽说这两种药很安全,但家长在给宝宝使用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根据医生指导用药。
退热贴,是很多家庭的常备药,尤其是家中有宝宝的。
它的作用呢,其实就是降低局部皮肤的温度,对于全身温度的降低并没有实际作用。
如果宝宝本身不排斥退热贴,对退热贴成分不过敏,贴上可能会感到舒服一些,可以作为辅助退热方法;但如果孩子不喜欢冰凉刺激的感觉,或者贴上后出现了皮肤过敏症状,就不要用了。
袋鼠麻麻有话说:
宝宝发烧,除了灌肠退热,酒精擦拭、盖被子捂汗等方法,也不要用哦,容易造成酒精中毒、捂热综合征等,给宝宝带来更大的伤害。
多数情况下,宝宝感冒、发烧,科学的护理就能大大缓解疾病带来的痛苦,大家不要因为焦虑着急而选错了方法。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