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口渴的表现是什么呢?

时间: 阅读:14114
新生儿口渴的表现是什么呢?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祝由师

祝由师

2025-10-14 04:39:34

如果宝宝口渴,又因为太小而不会表达,通常会以哭闹的形式来警惕家长对自己的关心度,这时需要妈妈仔细观察耐心呵护,此外,妈妈可以通过看宝宝的眼睛有没有凹陷,或者是宝宝的眼泪有没有逐渐减少来判断,或者是一天内宝宝的尿尿次数,有没有减少,而且每次的尿量是不是也发生减少的现象。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半夏
    回复
    2024-05-06 20:20:21

  • 龙葵
    回复
    2024-05-06 20:20:21

    正常越小的宝宝需水量越多,宝宝爱喝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对小宝宝是有好处的,只要不是过度的、大量的喝水,就是没有问题的。

    喝水量不足或失水多会造成脱水,严重的会出现电解质紊乱,进而危及健康。婴幼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不自觉出汗比汗腺活动出汗多,又不像成人会自己感觉身体缺水的信号,所以容易缺水,特别是在炎炎夏日。

    给宝宝多喝水是有好处的,宝宝多喝水有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起到降火的作用。同时身体内的湿润还可以有效降低流行性病毒传染的机率。气候干燥时,水分还是宝宝娇嫩肌肤的忠实的护花使者,水分可以滋润肌肤,并使皮肤中的水分与油脂保持平衡,让皮肤光泽而有弹性。给宝宝多喝水,不仅给肌肤带来滋润,同时还可以使肠肛内保持湿润,起到软化大便的作用,避免孩子引起食火。

      

    有时候干燥的气候难免使得孩子显得一些不安而急躁,通过喝水可以有效的为大脑供给水分,使得大脑血压稳定,起到稳定情绪的功效。同时水份还可以帮助调节体温,这样宝宝就时刻处于舒适的状态,心情也就自然舒展了。

  • 蓦山溪
    回复
    2024-05-06 19:19:11

    新生儿是需要适当喂水的,只是不同月龄的宝宝,不同的喂养方式,喂水量有着不同的标准。宝宝还不会自由表达自己的需求,宝妈们要结合宝宝的哭闹情绪,以及小便的次数,通过观察宝宝的嘴唇,来识别宝宝的口渴信号。

    虽然新生儿的胃容量非常小,但适当的喂水也是基本的需求,宝妈们要多关注,才能及时满足宝宝的需求。

    月龄不同水量需求不同,喂养方式不同也有所差异

    一般而言,新生儿对水量的需求比较少,尤其大部分新生儿都是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一定的水分,则不需要额外补充太多的水量。如果是奶粉喂养的宝宝,建议在两顿奶之间喂水,一般水量在10-15毫升左右即可。

    如果六个月以后的宝宝,则需要及时的喂水,喂水量也有所提高,有的宝宝在五个月左右就开始添加辅食,宝妈们也要按时喂水。辅食和奶粉喂养的宝宝,喂水的量会比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多一些,毕竟宝宝的饮食多样化,肠胃对水的需求也增加。

    结合宝宝的小便情况,适当的增加喂水量

    月龄和喂养方式是对宝宝喂水量的基本原则,但有的宝宝也是因人而异。当妈妈发现宝宝的小便次数减少,或者是尿不湿上面的尿液偏黄,则说明宝宝可能缺水了。这是实际的一个缺水信号,宝妈们要及时观察,或者是宝宝嘴唇过干,总是不自觉的舔嘴,也有可能是需要喂水了。哪怕宝宝属于小于6月龄的小宝宝,适当的喂水,则可以促进孩子的肠胃吸收。

    喂水时间要选对,切勿盲目增加喂水量

    发现宝宝渴了的时候,需要及时喂水,可宝宝哭闹可能的原因有很多,家长并不能马上识别。如果是大于6月龄的宝宝,喂水的时间尽量要选择错开喂奶或者辅食的时间,毕竟宝宝的胃容量小,刚刚喝完奶或者吃完辅食,马上喂水,容易增加宝宝的肠胃负担,可能引发吐奶。

    最好选择宝宝喝奶或者辅食一个小时左右,适当的喂水,宝宝如果抗拒不喝,则说明宝宝不渴。正常情况下,宝宝通过辅食和奶也可以吸收一定的水分,所以不用刻意增加喂水量,以防宝宝肠胃负担过重。

    宝宝发烧或者不舒服,多喂水是关键

    正常情况下的喂水次数,一般是三到五次左右,以宝宝一身的需求为准,不刻意让宝宝喝,也不能忽视宝宝的需求。但如果是宝宝发烧或者是不舒服,可以适当的增加喂水次数,少吃多餐的一种方式。尤其是一些小月龄宝宝低烧,不需要用药的情况下,多喂水是一种基本的物理降温方式。基于发烧的情况下,就要以宝宝需求为主,多喂水多排汗,及时缓解宝宝的不适感。

    宝宝的需求都是通过哭闹来表达,当宝宝哭闹不肯喝奶,又不是尿了的情况下,很可能就是口渴了。作为新手爸妈,要及时观察宝宝的情况,满足宝宝的需求,喂水量没有统一的标准,夏季天气炎热,宜增加喂水的次数,冬季则可以减少,照顾宝宝无小事,喂水更是如此,合理安排才是科学喂养的关键。

新生儿黄疸16.7严重吗

新生儿适合什么体温计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