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呕吐应该挂肠胃科或者是小儿科进行就医。呕吐通常是肠胃方面存在疾病引起的,比如肠胃消化不良、肠炎、胃溃疡等,宝宝出现呕吐通常属于小儿科的一种疾病。所以要对症治疗,才可以使病症得到改善。
出现了呕吐后,建议宝妈适当的拍打宝宝的背部。
直接小儿科!医生会分诊!
父母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出现一些疾病,但是当身体出现疾病时也是没有办法的,只能去医院检查。有的孩子会出现肠炎的问题,那么去小儿内科可以看肠炎吗?
如果是儿童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怀疑是肠炎,是可以去小儿内科进行检查的。如果医院有小儿消化内科,也可以直接挂小儿消化内科去检查。对于儿童发生的疾病,只要医院有儿科,直接挂儿科就可以,如果儿科不能检查,医生会给孩子转科室的,但通常都会检查的。
小儿肠炎分轻重,轻度肠炎以食欲不振、腹泻、呕吐为主要症状,但是症状不是很严重的。重度小儿肠炎是从轻度转化而来达到,会有比较严重的胃肠道症状,甚至伴有脱水,全身中毒症状,严重的会造成死亡的后果。
当孩子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时,就需要立即去往正规医院的儿科进行检查。一般刚发生的时候都属于轻度的小儿肠炎,只要及时的控制就能够避免发展成重症的小儿肠炎,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来缓解肠炎带来的不适症状,帮助孩子更快的恢复。
1、最好选择母乳喂养2、判断孩子是生理性吐奶还是病理性吞奶。3、将宝宝上身保持抬高4、宝宝吃完奶之后,宝爸要把宝宝竖起来拍拍隔5、喂宝宝的时候把宝宝抱起来6、吐奶情况严重的话,还是建议去医院挂儿科急诊看看
?母乳喂养
最好选择母乳喂养,因为婴儿成长最自然、最安全、最完整的天然食物;母乳里面很多益生菌,建立宝宝的肠胃系统很有好处;然而真正母乳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喂奶粉。
?生理性吐奶和病理性吞奶
判断孩子是生理性吐奶还是病理性吞奶。生理性溢奶则量少,多发生在刚吃完奶时,一般吐出一、两口即止;病理性的就是孩子在吐奶前会有张口伸脖,痛苦难受的表情。
?上身抬高
将宝宝上身保持抬高(一旦呕吐物进入气管会导致窒息),在宝宝躺着的时候,用浴巾垫在宝宝身体下面并要保持上身抬高。如果躺着吐奶,把宝宝的脸侧一边,把头部垫高,或者索性把宝宝竖着抱起来。
???竖起来拍拍隔
宝宝吃完奶之后,宝爸要把宝宝竖起来拍拍隔,要拍30分钟左右直到宝宝打嗝为止,帮宝宝把胃里面的空气排出来。
?抱起来喂奶
喂宝宝的时候把宝宝抱起来,身体是处于45度左右。让宝宝的头高一些,身子低一些。喝奶粉的话,让宝宝坐着喝。
?医院急诊
吐奶情况严重的话,还是建议去医院挂儿科急诊看看,儿科都是24小时待诊的,看是否是宝宝的肠胃问题。等医生检查后再对症下药。
看病不知道挂什么科?指南在这里!
1.头痛
神经内科
一侧或两侧头痛、疲劳、紧张时加重伴有眩晕、耳鸣、或鼻塞、流涕耳鼻喉科外伤引起的头痛
神经外科
2.发热
伴咳嗽、咳痰、胸痛
伴腹泻、腹胀、胀痛
伴头痛、恶心、神志改变
伴关节疼痛
呼吸内科
感染科
神经内科
风湿免疫科
3.头晕/眩晕
躺下或翻身,体位改变时头星
站不稳,眼球乱转,甚至意识不清
晕时心前区疼痛、心慌、或心脏不适
用眼过度时头晕
伴面色苍白
耳鼻喉科
神经内科
骨科
眼科
血液科
4.腹痛
右上腹和右下腹的急性腹痛
普通外科
腹痛伴有反酸、呕吐、腹泻
伴有腹泻、发热
伴尿急、尿频、尿痛、血尿
育龄女性、或女性停经后发生急性腹痛
消化内科
肠道门诊
泌尿科
妇科
5.胸痛
胸口或胸前疼痛,有压迫感、伴有心慌气短
因骨折等外伤所致,弯腰、侧弯时疼痛加剧
胸痛后、心脏部位有紧缩感,持续3-5分钟
心内科
骨科
急诊
6.腿痛
某一关节肿痛
骨科
两侧关节痛同时发作,首发于近风湿免疫科端指间关节,休息后加重
小腿肚肿胀,按压更痛,走路疼休息能缓解
血管科
7.牙痛
牙龈发炎、肿痛
牙痛伴有脸痛、鼻塞
经常运动后牙痛
口腔科
耳鼻喉科
心内科
8.失眠
压力大、焦虑
睡不着、睡不香
精神心理科
神经内科
睡眠中心
心理科
9.打呼噜
睡觉打呼噜,偶尔“暂停”几精神心理科秒,甚至因喘不过气被憋醒耳鼻喉科
10.过敏
皮肤癌痒、出红疹
皮肤科变态反应科
11.便血
大便带鲜血
大便带暗红或黑色血
普通外科
消化内科
12.小便异常
血尿
尿频、尿急、尿痛
尿少伴浮肿
尿少伴腰痛
泌尿外科肾内科
肾内科
肾内科
泌尿外科
13.贫血
伴腹部不适、黑色大便
伴黄痘、浓茶色尿
伴发热、全身出血象征
消化内科
血液内科
血液内科
14.体重减轻
伴多尿、多饮、多食
伴怕热、多汗、急躁
伴厌食、大便异常
内分泌科
内分泌科
消化内科
可以。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1到14岁的儿童看病属于儿科的范畴,需要到儿科就诊。孩子出现发烧、咳嗽、咳痰、声音嘶哑等现象,可以选择到医院的呼吸科就诊,孩子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还有腹泻等症状,可以到胃肠科进行检查,并采取相对应的治疗。孩子受到外伤,比如骨折、肌肉拉伤等,也可以到外科就诊。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