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手足口一般不要打吊瓶。
宝宝手足口病是因为感染了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在手、足、口以及臀部等,会有皮疹或者是疱疹、溃疡等症状。大多数宝宝积极治疗预后良好,可以遵医嘱选择抗病毒的药物治疗,比如说利巴韦林或者是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宝宝患病后需要及时进行护理。本文将为您介绍宝宝手足口病的护理方法。
?水疱阶段
水疱阶段应以收敛、止痒为主,可为宝宝用中药外搽,也可用10%明矾溶液将宝宝的手浸泡。
?皮肤干燥角质增厚
皮肤干燥角质增厚有小裂口的宝宝,可采用保湿防裂药膏外搽。另外要注意不要帮宝宝撕脱尚未完全剥离的角质层,以免引起疼痛或流血。
?中药煎汤
可服用:熟地20克、山药15克、山茱萸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15克。防风15克、蒺藜30克,将上方加水后煎服,喂给宝宝喝。
?维生素C注射液
维生素C注射液搽涂宝宝的患处,每日2次,3天一个疗程。对皮损的恢复有较好的效果。方法:先将宝宝的手洗干净,待稍干后,用维生素C注射液倒人宝宝的手掌内,然后双掌为宝宝将药液擦匀,待药液干后发白时洗掉。每日2次,每次2毫升。
?鲜韭菜汁
可给宝宝每日服一次适量鲜韭菜汁加红白糖,连服4次有效。
?生姜泡酒
生姜切碎放白酒内泡24小时后涂在宝宝的患处,每天1—2次,疗效十分显著。
?脱皮阶段
脱皮阶段以外用药保护新生长的表皮,可以给宝宝外涂药膏。
1 手足口病必须输液吗
手足口病轻症不高热的情况下,无须输液。
其实临床上绝大多数的手足口病,可以通过不打针不吃药不输液就能痊愈,因为这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可通过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将病毒杀灭,因此临床上是不建议一开始就给手足口病输液治疗的,除非患儿有以下症状表现,否则千万不要随意给孩子过度输液,可能造成以下危害。
备注能不吃药就不吃药、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是任何医院治疗患者疾病的合理用药原则。
2 手足口病乱输液可能有什么危害1、降低患儿免疫力其实我们人体自然状态下,对周围环境的病菌是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的,如果大病小病都依赖输液,不仅会增强病菌的耐药性,还可能干扰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难以控制的恶性循环,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
2、损伤患儿肝肾等器官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输入的药液进入人体后,大部分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最终由肾脏排出体外,这会加重肝肾的负担。长期输液可能对肝肾等器官的功能造成损伤。如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除可能引起肾功能障碍外,还会对听力造成损害。
3、导致患儿菌群失调人体的体表及体内寄存着许多细菌,正常情况下保持菌群间的平衡,就不会引发疾病。过度输液会导致人体固有的细菌菌群失调,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为今后的治疗带来难以想象的不良后果。
4、患儿可能出现以下不良反应当体内输入致热、致敏物质,如游离的菌体蛋白或其他代谢产物时,这些物质的输入可能造成人体不良反应,如发热、红疹、瘙痒、肿胀等过敏性反应,严重者还可能休克甚至死亡。此外,长期注射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易引起静脉炎等病症。
3 手足口病哪种情况下需要输液病情需要输液治疗的一般属于急危重症,如:
1、高热不退,体温持续在39℃ 甚至以上;
2、同时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损害表现,如精神萎靡,嗜睡,头痛,反复呕吐,易惊及肢体抖动,共济失调或惊厥,呼吸节律改变或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咳白色泡沫痰或粉红色、血性泡沫痰等,肺部听诊闻及湿罗音或痰鸣音。心率增快,面色灰白,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降低或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同时末梢血糖增高明显;
3、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5×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4、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8.3mmol/L;
5、血乳酸升高,出现循环功能障碍时,通常血乳酸≥2.0mmol/L,其升高程度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备注:如手足口病患儿出现以上病症表现的,要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住院输液或采取其它方法治疗。
4 手足口病不输液如何护理治愈手足口病不输液宜对症护理,根据手足口病患儿出现的以下病症进行以下护理工作,如:
发烧护理方法1、解开衣物
手足口病的宝宝腋下温度量了是发烧的话,这时可解开宝宝领口、外层的衣物,或者换上轻薄的衣服,有利于宝宝散热,宝宝也会舒适一些,减少哭闹。
2、多喂水
宝宝处于发烧的情况下,体内水分容易流失较多,家长可时不时的给宝宝喂食一些凉白开,补充体内水分。另外多饮水也能带走一些热量,调节体温,让宝宝舒适一些,还能促进排尿,排出毒素。
3、通风散热
发烧的情况下,还要保证房间多通风,注意散热,衣着宽大,忌用棉被包裹。夏天可使用空调,室温控制在27℃左右,注意定时开窗通风,使房间空气对流。
4、冷湿敷
将毛巾放入冷水中浸湿,拧成半干,敷在患者的额头、面部、腋下或者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每3—5分钟更换一次,可以降低血管温度,有利于患者退烧。也可用毛巾包着冰块或者使用冰枕。特别是要冷敷额头,还可以保护大脑不被烧坏。
5、热敷
假使体温不是太高,可以采用热敷来退烧。用热的湿毛巾反复擦拭病人额头、四肢,使身体散热,直到退烧为止。
但是,如果体温上升到39℃以上,切勿再使用热敷退烧,应以冷敷处理,以免体温继续升高。
6、贴退热贴
宝宝在发烧的情况下,还可使用退烧贴进行降温,一般家长给宝宝贴一片退热贴粘在宝宝的额头上即可起到降温的效果。
7、小儿推拿退烧
功效:解表、散寒、清热
适用:发热轻37.5度—39度。
方法:平肝10分钟,清肺10分钟,推天河水15分钟,掐五指节2—3遍。如图所示。
皮疹护理方法1、剪短指甲
为了避免手足口病的宝宝抓破手上的疱疹,建议及时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2、勤洗手
手足口病的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凡是用手接触过的食物、物品,需及时消毒,防止传染给他人。
3、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手足口病患者的饮食宜清淡无刺激性,忌食海鲜、牛羊肉、公鸡、鲤鱼、鸭、鹅、芒果、香菇、竹笋等发物,同时少吃辣椒、大蒜、生姜、花椒等辛辣调料,以免加重局部疱疹,使病程延长。
4、勿乱涂药物
一般患者手上、脚上起的的疱疹会在发病后的7天左右自然消退,而且不留痕迹,通常无须吃药、涂药或打针。家长不用过于担心擅自用药,避免药物的不良副作用。
5、有破溃可适当涂抹抗生素
如果患者身上的疹子出现破溃现象的,为了避免破溃处被细菌和真菌感染引发其他的皮肤病,建议此时适当局部涂抹一些抗生素来预防感染。
口腔疱疹护理方法1、西瓜霜粉敷
西瓜霜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功效,是治疗咽喉、口腔疾病的良药。手足口病因口中有口腔溃疡才导致流口水,因此建议患者可将几片西瓜霜片碾成粉末敷于溃疡处。每天可敷数次,一般敷2~3天溃疡面即可痊愈。
2、敷冰片
手足口病的口腔溃疡引起的流口水患者可用消毒棉签蘸取冰片并将其涂在溃疡面上,每天可涂两次。此疗法的特点是见效快,一般涂1~2天就可使溃疡面愈合。但需要注意的是,冰片性辛凉,不宜经常使用。
3、涂抹或食用维生素B2和维生素E
口腔溃疡的发生与维生素C和维生素B2的缺乏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可以食用这两种维生素片或一同研末,敷在溃疡上同样能促进愈合。其次用维生素E的胶丸刺破之后,其中的油脂可以用于涂抹溃疡,有促进愈合的作用。
4、吃东西后及时用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
保持手足口病患者宝宝的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日常生活护理1、居家消毒
每天清洁常接触的家具、玩具、地面等,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消毒1—2次。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清洁后要及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2、做好隔离
居家隔离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此期间患儿尽量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如接吻、拥抱等。
3、注意个人卫生
(1)注意手部卫生,尤其在触摸口鼻前、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如厕后、接触疱疹/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2)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随后将纸巾包裹好丢入有盖的垃圾桶。
(3)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
(4)用一次性毛巾或纸巾清理患者的鼻咽分泌物、呕吐物、粪便等,并及时消毒被上述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体表面或环境。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4岁以下易得。夏秋之交都有发病,9月是高峰期,典型的起病过程是中等热度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幼儿表现为流口水、拒食,嗓子里还有一些小水泡,没有并发症的患儿,一周左右即可痊愈。少数患儿有神经系统症状,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和皮肤继发感染,极少有后遗症。
手足口病西医治疗方法
1.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
(1)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
(2)呕吐难以进食者给予输液。当口腔因有糜烂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饭后漱口。
(3)口腔溃疡给予青梅散、金霉素鱼肝油或锡类散外涂,疼痛剧烈涂以利多卡因或苯佐卡因加硼砂甘油,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并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
(4)皮肤疱疹有继发感染者涂以1%甲紫;
(5)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等。若伴有发热时,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
2.手足口病可能结合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病症,应及时进行治疗。
(1)并发脑膜炎者按照脑膜炎治疗
(2)并发心肌炎者按照心肌炎治疗。
手足口病中医治疗方法
1.中药方剂:
(1)双花防毒饮 方剂:金银花10g,野菊花10g,蚤休15g,茯苓10g,甘草3g。制法:上药加水300ml,浸泡30分钟,以武火(大火)煎煮沸腾,改用文火(小火)煎煮15分钟,煎成药液150ml。每日1剂,药液分2~3次服,连续服用7~10天。3岁以下婴幼儿可减量服用。
(2)对急性期出现低热或无发热,流涕咳嗽,咽红疼痛,或纳差恶心,可用“银翘散”方剂;
(3)高热持续,口腔、手足、臀部、四肢疱疹分布稠密,可用“清瘟败毒饮”方剂;对出现高热不退,频咳气急等并发症,可用“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方剂。
(4)治疗口疼牙龈肿:可用板蓝根10克,黄芩、白藓皮各6克,双花3克,竹叶、薄荷各2克,煎水含漱。
(5)在疾病康复期,对于口干咽痛的孩子可在沙参麦冬汤方剂里,加生地黄、芦根养阴生津,清热润咽。
2.中成药
(1)玉屏风口服液合板蓝根冲剂,连续服用7~10天。
(2)治疗口咽部疱疹,可用西瓜霜、冰硼散、锡类散,任选1种,涂搽口腔患处,1日3次;吹敷口腔患处,或口腔炎喷剂喷患处,每日2次。口腔炎喷雾剂对扁桃体炎效果最为明显;对小儿口腔炎有特效;具有一定的祛痰止咳效果;雾化剂型易吸收。
(3)手足疱疹严重者,可用如意金黄散、青黛散,任选1种,麻油调,敷于疱疹患处,1日3次。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家小孩得手口足病 输液4-5天了,怎么每天还是发烧,,发烧多在38度左右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一: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二: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现椭圆形或棱形的水泡,疱的,周围有红晕,水泡的液体清亮。水疱的长轴与皮纹是一致的。 然后水泡的中心凹陷,干燥变黄,脱落(脱屑)。另外,指、趾端会有散落的比较坚硬的淡红色的丘疹或者水疱。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三:口腔里,如嘴唇、舌口腔粘膜、齿龈上也有散在的水疱,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 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但是口腔里的水泡很快就会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色的膜下面可看见点状或片状糜烂面。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四:出现在手、足部位的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
如果不高于38。5度可以吃些药,或给孩子擦点洒精,如果仍不退的话,就赶紧去医院吧,我家宝宝就是,吃了布洛芬退烧后,过一会还发烧,后来去医院打了吊瓶,马上就好了,千万马虎不得。
小孩子的手口足病发烧反复 多喝水
口服抗病毒颗粒
也可以挂点滴
输些抗病毒的
最近别外出
手足口病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
如果去医院的话
挂传染科
请到正规医院治疗
以免耽误病情
你好,如果小儿伴有发热等,可考虑是手足口病,应详细检查明确,积极治疗。日常应合理饮食,多饮水,保持面板清洁,避免不良 *** ,辅以对症治疗,如皮疹瘙痒可外涂炉甘石洗剂等,伴有病毒感染,应用病毒唑颗粒等,一般多可好转的 检视原帖>>
希望采纳
病情分析: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1、急性起病,发热;2、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3、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4、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5、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治疗建议1、一要到医院诊治,并按医生的嘱咐服药,并卧床休息。指导意见:2、必要时可服用中成药,如小儿咽扁冲剂,清开灵口服液,板兰根冲剂等口服药物。3、取西瓜霜或思密达涂搽口腔患处。4、注意口腔面板清洁,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同时注意看护病人,防止其对面板疱疹进抓挠,以防破溃感染。
我小孩快两岁了。这两天老是发烧昨天输了液还拿了药。今天还是发烧。都是37度多或属气机不畅 阴虚 积食而引起的发烧 若此 输液服用西药基本不起作用
发烧38度左右4,5天了怎么办你还是得了重感冒。建议你去医院静滴些“阿奇霉素和病毒唑”之类的药,再口服这方面的药,效果会好些。阿莫西林对感冒没有什么作用的,最好不要乱服药。
感冒反复发烧5天输液4天可还是发烧怎么办首先应该发烧的原因是什么,是感冒了,是细菌,还是支原体感染等。检查血常规了吗,白细胞数高吗?
这几天发烧,咳嗽的厉害,发烧3天了,反反复覆的烧,每次都是38°左右,输液3天了,还是反反复覆发烧最好去医院拍个CT胸片看一下比较好
得了手口足病,但是没有发烧,请问严重吗? 治疗措施 主要是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保持幼儿个人清洁卫生。 ⑴ 可服用维生素B、C及抗病毒药物, 可采用口服板蓝根冲剂和多种维生素;或用抗生素、鱼肝油涂抹口腔,消炎止痛;还可外用芦甘石洗剂止痒。有合并症病人可肌注丙种球蛋白。 ⑵ 发热38℃以上可适当用退热药,注意多给患儿喝水,以防幼儿出现脱水现象。 ⑶ 若发热持续不退,适当静脉补充液体或口服补液。 ⑷ 要让患儿有足够的休息;要保证患儿衣服清洁,避免皮疹感染。 足够的休息⑸ 口腔溃疡的幼儿,要注意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 ⑹ 幼儿饮食,应给予易消化食物,食物应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 *** 性食品为宜。补足水分,以利于排毒及减少体液丢失。
[编辑本段]愈后
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少数患儿可有神经系统症状,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