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宝宝手掌发红咋办

时间: 阅读:5418
宝宝手掌发红咋办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佩兰

佩兰

2025-10-17 10:58:41

宝宝手掌发红多数是由于宝宝皮肤稚嫩,毛细血管显露的清楚。如无不适感觉可以不做处理。

建议家长要注意宝宝饮食,多给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多吃高钙食物,勤晒太阳。要带宝宝多去户外运动,提高宝宝提抗力。要保证宝宝清洁卫生,避免感染细菌。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5-07 20:20:53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5-07 20:20:53

    孩子的手部发红,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常见的原因,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健康问题。
    ?过敏反应
    孩子可能因为食物、药物、化妆品或环境中的某些小东西而引起过敏反应,接触后皮肤可能发红、痒得难受。
    ?感染性疾病
    手足口病、蜂窝织炎等感染性疾病都可能让孩子的小手变得红红的。发热、喉咙痛,还有那些小红点,都是它们在“敲门”。
    ?湿疹
    孩子的皮肤像嫩豆腐,湿疹这“小恶魔”就喜欢找上他们。手臂、膝盖、脸蛋…都可能是它的“游乐场”。干燥、痒、红,它可是样样精通。
    ?过度清洁
    为了孩子,我们总是想给他们最好的。但过度清洁,可能会让孩子的皮肤失去“保护伞”。频繁洗手,皮肤可能会说:“我受够了!然后,就是那片片的红。
    ??其他因素
    气候变化、紫外线、摩擦等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可能成为孩子手部发红的“元凶”。
    ?小贴士
    孩子的手不仅红了,还疼、肿、有渗出物?别犹豫,快去找医生吧!同时,避免过度清洁、选择透气衣物、保持室内湿度,都是我们可以为孩子做的。

  • 木槿
    回复
    2024-05-07 20:20:53

    你好,手掌根发红是血稠,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平时要多饮水。水堪称为速效稀释剂。一夜酣睡后的失水、消化食物时消耗的水,都是血液变粘稠的因素。饮水可使血液立刻变稀。但饮水要讲科学,首先要掌握好时机,如清晨起床、三餐前一小时、晚间就寝前喝水200毫升。其次是选择稀释效果好的水:盐水可促进细胞脱水,不足取;冷水刺激胃肠血管收缩,有碍水吸收进入血液,不宜饮;纯净水太“纯”,其低渗状态会使水分很快进入细胞内,稀释血液的效果也不理想。理想的稀释水是20-25℃的白开水或者淡茶水,其张力、密度等都接近血液与组织细胞,值得提倡。
    *多吃具有稀释血液功能的食物。如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有黑木耳、洋葱、香菇及草莓、菠萝、柠檬等水果;具有类似阿司匹林抗凝作用的食物有西红柿、红葡萄、橘子、生姜;具有降脂作用的有香芹、胡萝卜、魔芋、山楂、紫菜、海带、玉米、芝麻等。蔬菜与瓜果除含有大量水分外,还有丰富的维生素C及粗纤维。维生素C能降低血脂,粗纤维可以在肠道阻止胆固醇的吸收,有利于降低血粘稠的程度。
    *多食大豆。大豆含有丰富的卵磷脂,是一种乳化剂,能使血中胆固醇颗粒变小,并保持悬浮状态,有利于脂类透过血管壁为组织所利用,降低胆固醇,使血粘稠得以改善。
    *少吃动物内脏、动物脂肪及甜食。动物内脏如猪脑、猪肚、肥肠及动物脂肪含有大量胆固醇与饱和脂肪,可加重血粘稠程度,促使动脉硬化。甜食糖分多,能升高血中的甘油三脂,也可提升血液的粘稠度。故三餐宜清淡一些,以素为主,粗细粮搭配。
    *坚持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爬山、等,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脂质代谢。
    *戒除烟酒都会有所改善。

  • 徐长卿
    回复
    2024-05-07 19:19:43

    宝宝手掌发红,对宝宝成长是不利的,父母发现宝宝手掌出现发红后,要引起足够重视。而引起宝宝手掌发红原因有很多,例如食欲不振、挑食、厌食等,当家长发现宝宝出现手掌发红应该要警惕,不然会影响宝宝的发育。那么,宝宝手掌发红怎么回事?下面来看看吧。
    ?多吃水果、多喝水
    宝宝手心发红,有可能是因为胃火而引起,进而造成肠道疾病发生,导致宝宝手掌会出现发红现象,所以家长发现这现象出现时,要及时进行改善,家长可以从饮食方面来调节,例如多吃水果、多喝水,能去除胃火,使得疾病得到治疗。
    ?病毒感染
    宝宝受到病毒的感染也会造成手掌发红现象,病毒原因造成宝宝手掌发红,严重还会影响宝宝的智力,所以家长要谨慎对待。
    ?勤剪指甲、清洁手部
    宝宝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总会用小手到处乱摸,甚至是会有吃手的习惯,引起小手指湿漉漉的,因此家长平时要做好宝宝手部清洁工作。当家长带宝宝从外面回来时,或是吃饭前要做好宝宝的手部清洁,此外也要勤剪指甲这些都很重要。

宝宝手有水泡怎么办

宝宝手掌皮下有红点是什么原因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