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胆红素高怎么办

时间: 阅读:10280
新生儿胆红素高怎么办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凌泉

凌泉

2025-10-14 10:06:41

多数新生儿黄疸不需要治疗,适当喂糖水就能使黄疸加快消退,症状严重的可以采用光照疗法,如果胆红素水平仍持续升高需要换血治疗。治疗期间乳母应注意饮食卫生,忌饮酒和吃辛辣食物,也不能吃太多滋补的东西,如果是母乳性黄疸,要暂停母乳喂养,给孩子补充足够的水分。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徐长卿
    回复
    2024-05-08 17:17:41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问题,让很多准妈妈感到担忧。但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改善黄疸。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预防和改善黄疸的方法,帮助您更好地照顾宝宝。
    ?多吃排胎毒的食物
    准妈妈在孕期可以多吃一些排胎毒的食物,如绿豆汤、海带汤和炒鹅蛋等。这些食物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还有助于排出胎毒,降低黄疸的发生。
    ?保持饮食清淡
    保持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瓜果,少吃刺激性食物,也是预防黄疸的重要措施。动物肝脏虽然营养丰富,但含有较高的胆红素,不宜过多食用。
    ?生理性黄疸
    对于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宝宝出生后2-3天内出现,并在2-3周内自然消退。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过度担心。
    ?警惕病理性黄疸
    然而,如果黄疸持续不退或加重,就需要警惕病理性黄疸的可能,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
    ?保持积极心态
    最后,准妈妈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大多数宝宝都能够顺利度过黄疸期。新生儿黄疸虽然常见,但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就能有效地预防和改善。让我们一起为宝宝的健康加油!

  • 木槿
    回复
    2024-05-08 17:17:41

    几乎一半以上的新生儿都会出现黄疸,黄疸出现的关键关于是宝宝体内胆红素增高,胆红素是人体自然产生的黄色色素样物质,是正常的代谢废物。本文将为您介绍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通常宝宝出生后的24小时-9-10天出现的黄疸是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现象,主要表现就是白眼球和面部发黄;如果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或出生1个月后出现黄疸,或者几小时、几天内皮肤明显变黄,就要怀疑是溶血、感染等引起病理性黄疸,需要请医生检查。
    ?多喂乳汁
    如果您的宝宝黄疸过高,那么退黄疸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多给宝宝哺喂乳汁;新生儿胆红素通过大便排出,因此增加排便次数,排出的胆红素也越多,相应的,黄疸消退的也越快。
    ??适当晒太阳
    适当的晒太阳,对黄疸消退也有一定的帮助,为了避免阳光直射,家长要注意使用衣服或帽子挡住宝宝眼睛,并充分暴露身体皮肤,照射时间以上午、下午各半个小时为宜,应经常变换体位,避免晒伤。
    ?不喂糖水
    不建议给黄疸宝宝喂糖水,糖水会使宝宝产生饱腹感,减少母乳喂养的量,影响排便次数,对消退黄疸无益。
    ?就医
    以上答案供您参考,具体的程度还是建议您带宝宝就医,如果是病理性黄疸,医生会根据黄疸程度给您出治疗方案的。

  • 远志
    回复
    2024-05-08 17:17:41

    如果你的宝宝是足月儿,总胆红素到255.3,换算以后就是经皮测胆红素14.9mg/dl,已经超过了生理性黄疸的值,是有必要照蓝光的。
    至于吃药,可以口服点贝飞达(双岐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这个是益生菌,可以减少肠肝循环,从而减轻黄疸。喝葡萄糖水对于退黄疸作用甚微。
    一般生后5-7天是黄疸的高峰期,随后开始慢慢下降至正常,这期间需要观察患儿的吃奶,体重增长情况,如果吃奶差,精神状态差,也是黄疸重的表现之一。

  • 冉冉云
    回复
    2024-05-08 16:16:3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其背后的原因却可能多种多样。本文将深入探讨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多种原因导致高胆红素血症
    肝细胞内胆红素的结合率、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率以及胆汁分泌率都可能与高胆红素血症有关。此外,喂养的延迟和肠道营养障碍(如肠闭锁)也可能导致未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
    ?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高胆红素血症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由特定的原发疾病引起。一旦发现新生儿患有高胆红素血症,寻找其特殊原因至关重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预防潜在的健康问题至关重要。
    ????咨询专业医生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问题或担忧,请尽快咨询专业医生。专业的医生能够为你提供最好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新生儿半个月体重在多少是正常的呢?

新生儿大脑缺氧会怎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