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建议使用奶瓶喂米糊,因为使用奶瓶喂米糊的话,可能导致一下子吸入米糊过多出现窒息的情况,而且你家的宝宝已经可以有很好的咀嚼能力了,所以可以适当的让孩子拿着勺子吃,这样既可以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和消化能力,还可以有效的锻炼孩子脑部对孩子四肢的控制能力。
“宝宝已经一岁三个月了,我想给他断奶,可是他不爱用奶瓶,怎么都学不会,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我的天呐!都一岁三个月了为什么断奶了就一定要先学会用奶瓶?!当然,在宝宝的生长过程中,少不了奶瓶的功劳,因为喂水、喂奶方便,奶瓶深受我们妈妈们的喜欢。这也导致不少2岁多、甚至3岁的宝宝还在习惯性用奶瓶喝水,有些上了幼儿园的孩子,还在叼着奶瓶子喝奶、喝水。但长期使用奶嘴,对宝宝的危害真的很大。
宝宝的吸吮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当他们开始添加辅食后,他们就要学习吞咽和咀嚼,慢慢学会逐步向正常一日三餐过渡。
我们都知道1岁以后的宝宝大部分营养应该从三餐获取,而不再是奶了。如果宝宝过渡依赖奶瓶,会导致喧宾夺主,无法很好地吃一日三餐,从而无法很好地锻炼咀嚼吞咽,可能导致口腔肌肉发育异常,影响说话。
宝宝长期用奶瓶的危害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宝宝从6个月大时开始,就应该逐渐减少安抚奶嘴和奶瓶的使用,15 个月之前就该彻底戒除奶瓶。1岁后还使用奶瓶,对宝宝的身体会产生很多不利影响。
1、不利孩子牙齿及上下颌骨发育
幼儿长期使用奶嘴,嘴部会用力吮吸,上颚和舌头长期受到挤压,正值牙齿发育时期的幼儿牙齿也会被迫向后挤。影响上下牙齿的正常咬合,上下颌骨及唇部发育也都会受到影响,容易形成扒牙、地包天、切牙突出、上唇上翘、下唇悬挂、下颌后缩、下颌前伸等不正常现象。
2、容易导致奶瓶龋齿
不管是奶粉,还是奶水或者果汁等液体,很多都含有糖分,幼儿如果长时间抱着奶瓶,牙齿就会长时间浸泡在这些液体中,容易侵蚀牙齿,使牙齿表面变粗糙、空洞化,最终出现蛀牙,还会影响孩子以后的牙齿发育。
3、影响孩子发音、说话等
通常一岁以后是孩子牙齿发育和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孩子还在使用奶瓶,孩子说话就容易含混不清、发音不准、说话漏风等不正常现象。
4、影响孩子的协调能力
长期使用奶瓶的孩子,容易使部、眼部、嘴部缺乏功能性锻炼,影响孩子未来的运动能力及协调能力。
5、咀嚼能力得不到锻炼,容易营养不良
长期使用奶瓶的孩子,牙齿错过了最佳的锻炼咀嚼能力的阶段,长大后倾向于吃流食等柔软无需费力咀嚼的食物,对于像牛肉、芹菜、苹果、胡萝卜等需要咀嚼的食物,往往不喜欢吃,或者干脆不吃。这样的幼儿最容易发生营养不良问题,影响孩子的健康发育。
6、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让孩子弃掉奶瓶改用杯子喝奶的最大好处,标志着孩子已经从小宝宝到孩子的转变,不再是叼着奶瓶躺着妈妈怀里喝奶的小宝宝了。这个信号给了宝宝很大的鼓舞,从而会更加渴求进一步的独立。尤其是上了幼儿园后,别的小朋友都是自己端着碗拿着小勺子吃饭,而自家宝宝还是抱着奶瓶,很容易受到别的小朋友的嘲笑或者排斥,宝宝心里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各位家长一定要纠正掉这个误区,而且还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地让宝宝接触水杯,尝试着用水杯来饮水。
其实让宝宝戒掉奶瓶,应该“智取”而非“强夺”。对于很多宝宝来说,奶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容器,更是精神的“依赖”。如果父母突然不让宝宝用奶瓶了,宝宝会表现得很没有安全感,容易出现哭闹、不吃奶、不吃饭等情况。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父母应该“智取”,而不是“强夺”。
戒除奶瓶有诀窍第一步:寻找合适的替代品
想要取代宝宝深爱的奶瓶,宝宝的“新水杯”一定要有几分姿色。建议带上孩子去商场挑选一款合ta眼缘的水瓶,引起宝宝的兴趣。
一开始建议选择不易破碎,有紧扣的盖子、小吸嘴、双把手的水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鸭嘴杯。
第二步:让宝宝熟悉新的水杯
妈妈可以在杯嘴沾点水、奶或稀释的果汁,向宝宝示范如何使用水杯,也可以用玩具娃娃做示范,让宝宝用杯子给娃娃喂水,增加宝宝对杯子的熟悉度。
接下来,可以开始循序渐进地用杯子代替奶瓶了。先把一天里最不重要的那顿奶(通常是白天那顿)改成用水杯喝,直到睡前的奶瓶也替换掉。将奶瓶藏起来,同时让杯子经常出现在他的视线范围内、活动区间内。
第三步:耍点小心机让宝宝爱上水杯
在水杯和奶瓶混用阶段,你可以耍点小心机,让宝宝渐渐地把“爱的天平”摆向水杯:将稀释的奶装在奶瓶,将非稀释的奶装在水杯里给宝宝喝,让宝宝渐渐地察觉到味道的不同,直到最终自愿放弃奶瓶为止。
让宝宝接受水杯的5个技巧?正常足月宝宝可以在6月时接触杯子,建议选择不容易溢水学饮杯或者吸管杯。
?只在吃饭时给,示意宝宝如何正确使用杯子。
?如果宝宝只是当玩具,也没有关系,一般宝宝乐意使用杯子喝各种液体通常需要6个月左右的时间。
?直到宝宝可以将大部分水喝进去,不会将水杯四处扔或者水沿下巴流,则可以用水杯喝奶。
?水杯取代奶瓶喝奶的顺序是:中午—早上—晚上。
戒除奶瓶不能一蹴而就,是一场漫长的战斗,需要妈妈们的耐心和信心,千万不要因为宝宝的一两次哭闹就放弃了哦。坚持下去,相信一定会有成功的那天的。
不少妈妈给孩子买米粉后,都不懂得正确冲泡奶粉,如果米粉冲泡不当,不仅会导致营养流失,还会影响宝宝的健康,所以我们要避开错误的米粉冲泡方法。
错误的米粉冲泡方法1.不要用开水冲泡米有的妈妈觉得只有用开水才能把米粉冲泡开,然后等米粉不烫了再喂给宝宝吃。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开水冲泡米粉会导致米粉中的维生素被破坏,营养价值大大降低。通常情况下,米粉只需温水冲泡就能变成米糊,宝宝可以直接食用。
2.米粉和奶粉不要一起泡不少妈妈把奶粉和米粉混合在一起冲泡,她们觉得宝宝这样吃更有营养。这也是错误的。奶粉有奶粉的冲泡要求,米粉也有米粉的冲泡要求,妈妈混在一起冲泡可能导致奶粉和米粉都不能发挥其最大效果。还有,奶粉和米粉宝宝一起吃会使宝宝的肠胃负担加重,对正常的营养吸收不利。
3.不要在米粉中加糖和维生素一些妈妈觉得米粉口味清谈宝宝不喜欢吃,于是就在米粉中加了一点糖调味。婴儿米粉中含有一定量的糖,妈妈另外再加糖会导致米粉中热量增加,宝宝吃了易肥胖。还有,如果妈妈刚开始给宝宝吃辅食就放糖,会让宝宝养成不好的口味习惯,以后不容易改正。
同样的,妈妈也不需要在米粉中添加维生素。宝宝还小,日常饮食中的母乳、奶粉和米粉都含有维生素,能够满足宝宝正常发育所需。另外再添加维生素会是维生素堆积在体内,对宝宝的健康不利。
4.不要让米粉成为主要食物很多妈妈认为宝宝吃米粉和大人吃饭一样,都是在吃主食。这些妈妈让宝宝多吃米粉,少吃母乳或奶粉。这也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宝宝健康成长需要足够的蛋白质。母乳和奶粉中富含蛋白质,而米粉中蛋白质含量较低,所以宝宝的主食要以母乳或奶粉为主,米粉为辅。
5.不要给宝宝吃自制米糊不少妈妈认为市场上卖的婴儿米粉有添加剂,于是购买有机米,自己制作米糊喂给宝宝吃。宝宝成长需要从米粉中摄取铁元素,但自制米糊中并没有。因此,妈妈要购买添加铁元素的米粉给宝宝吃,促进宝宝健康成长。
6.不要用奶瓶给宝宝吃米糊有一些妈妈会把米糊放在奶瓶中让宝宝自己吃,觉得这样做很方便。其实,妈妈要用勺子喂宝宝吃米糊。妈妈用勺子喂米糊能锻炼宝宝舌头和口腔,让宝宝学会咀嚼和吞咽食物,为宝宝自己吃饭打下基础。另外,妈妈用勺子喂宝宝吃米糊能让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获得发展。
7.不要用矿泉水或纯净水冲泡矿泉水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对人体有益,不少妈妈会选择用矿泉水给宝宝冲泡米粉。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矿泉水中富含矿物质元素,会使宝宝肾脏负担加重,导致宝宝食欲下降、消化不良,影响正常的营养吸收。纯净水中不含有机盐也不适合冲泡米粉,最适合冲泡米粉的是井水或自来水烧的白开水。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