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宁泡腾片的使用方法是口服,用药之前要将药片放入到杯中加少许的水,使药物自然发泡之后就可以服用。半岁以下的儿童每次服用一片,每天服用三次,半岁到一岁的儿童每次服用两片,每天服用两次。如果是一岁到两岁的儿童,每次服用三片,每日服用两次。也可以根据医生的指导应用此药物。不建议自行用药,建议到医院面诊后,遵医嘱使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这两天最让人心酸的新闻之一,就是有一个小朋友因为口服了泡腾片致死。然后各种文章开始对泡腾片口诛笔伐。但在夺走小朋友生命中的这个事件中,我们需要关注的绝对不是泡腾片的问题。为了防止这样的悲剧出现在我们身边,爸爸妈妈们应该做的也不是拒绝泡腾片。
这让我们联想起不久前因为孩子发烧,泡热水澡导致溺水的事。两者有很强的共同点,造成悲剧的不是某一个错误,而是一系列的失误和错误的综合结果。
什么是泡腾片:泡腾片其实可以简单的看成一种冲剂,但是相对普通冲剂更简便一些。一般的冲剂溶解不够充分,即便用较高温度的水,还会有很多残渣。而泡腾片放入冷水中就可以,产生的二氧化碳气泡可以加快溶解过程,提高溶解效果。
一堆没学过中学化学的网络编辑已经跳出来告诉你,泡腾片会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需要大量吸水。但这种臆想出来的反应太牛X了,泡腾片干不出来。泡腾片里有泡腾剂也就是小苏打和柠檬酸之类的酸,固体条件下很稳定,但遇到水之后就会自己反应,不断释放二氧化碳。
孩子的窒息和泡腾片生成二氧化碳没什么关系,因为泡腾片是新型药剂,事实上每年误服泡腾片的案例很多。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吃掉之后胃里面会生成不少二氧化碳,打嗝打到恶心,和喝汽水的感觉也差不多,不会窒息。
真正夺取孩子生命的和泡腾片的特性无关,只是普通的异物窒息。药片卡在孩子的气管,堵塞了呼吸道,最终导致窒息。听上去没有泡腾片夺走水分生成二氧化碳导致窒息那么恐怖?错了,这才恐怖,因为给孩子吃泡腾片的错误绝大部分家长不会犯,但是异物窒息是时时刻刻可能出现在我们身边的。
就在前天有个家长在后台咨询说宝宝撕书吃会不会出问题,我们跟她解释说:吃书虽然不好,但是绝大部分不会出现什么不良后果。更危险的是如果你家宝宝养成了什么都往嘴里塞的习惯,这才是更容易出问题的。
在5岁以下儿童的意外死亡原因中,异物窒息是排名第一的,接近一半。每年数以千计的异物窒息死亡案例中,此次的泡腾片事件只是其中的一件。
为了避免类似惨剧的发生,家长应该注意这些:
1,日常生活中不要让孩子养成什么都放到嘴里吃的习惯,相比很多家长担心的卫生,窒息才是最大的问题;
2,给孩子的零食需要注意,像花生、核桃、瓜子、豆子、果冻、西瓜及橘子等等都需要小心;
3,给孩子买玩具一定要注意看说明,很多玩具上说明“有小部件,不能给3岁以下孩子玩,有窒息风险”,这不是开玩笑;
4,注意孩子活动区域内是否有各种会造成窒息的小物体;
5,给孩子喂饭,或者喂片剂药都要注意静止和安全,不要在行驶的车上喂,孩子大哭大笑的时候也不要喂;
6,认真学习窒息急救知识:海姆立克法,海姆立克法是目前国际使用最广泛的异物窒息急救方法。这个我们另用了一篇文章单独来说。
继续分析这次泡腾片事件,我们在开始的时候说过,造成这样的不幸往往不会是一两个单独的原因,而是一系列错误的最终结果。如果家长和医院在某个选择中作出不同的决定,也许结局都不会是这样:
1,感冒发烧就跑去医院急诊,我们之前说过,普通感冒或者流感都应该依靠孩子的抵抗力来自愈,吃药看病没什么更多的好处;
2,感冒就输液,滥用输液的问题这两年已经被宣传很多次了。和很多事情一样,错误的不是输液,而是滥用;
3,医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不到位,对于泡腾片的使用没有进行询问和说明;
4,服用的“娃娃宁泡腾片”本身是一种中药泡腾片,而且对于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标注的都是:尚不明确。换句话说,根本没做过相关的测试。这种“创新”中成药,就和我们批判过的中药注射剂一样,既不符合中医药理论,也不符合现代医学要求;
5,家长自己没有看清说明书就进行服药;
6,出现窒息后的急救不够及时。
在新闻的评论下面,很多家长批评这位妈妈不看说明书,但是公允的说,上面这些错误,我们每个人都犯过。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不断的提醒,在儿童生病期间,家长不应该过于着急,而是应该更耐心,防止忙中出错。但是实际上,即便是我们自己,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一样智商至少降低一半。
这种时候我们应该一定要提醒自己,甚至互相提醒,不能着急,要细心。这时候的一个窍门是:多问自己问题,强迫自己思考,从混乱状况中脱离出来,回复清醒。“为什么孩子会生病?”,“是需要去医院就诊的病么?”,“这个药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一定要输液?”等等,每一步都要想清楚再做,这样就会最大程度的降低因过度医疗或者医疗风险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孩子从小到大,难免有感冒发烧的症状出现,小儿感冒吃哪些药对这些治疗有用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小儿感冒发烧用药,供大家学习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儿感冒发烧用药娃娃宁泡腾片
娃娃宁泡腾片功效与作用
娃娃宁泡腾片是一种典型的中成药片剂,其成分包含有琥珀、天竺黄、钩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方中成分各有其药理,其中党参有补中益气、止渴、健脾益肺、养血生津作用,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症状。而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由各种成分药理作用汇聚而成的娃娃宁泡腾片,功能主治解热祛风,镇惊安神、止吐止泻,有效治疗小儿感冒。 ...
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
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主要成分包括了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黄芩、白芍、蝉蜕中草药材料,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作用。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适合外感风寒、面白怕冷、发热不退、头痛身痛、全身酸痛、鼻流清涕、口渴而不愿喝水、尿液黄少、大便干燥等患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的宝宝服用,临床验证,该口服液对风寒性感冒的宝宝效果尤其明显。
由于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属于中成药,所以药性比较温和,不会有什么副作用,宝宝患者可以安心使用。如果想预防副作用的出现,家长最好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对小孩用药,服用前也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才可以使用。 ...
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
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作为儿童感冒发烧经常会用到的药品,了解清楚其成分组成,对科学、安全地用药很有帮助。
经了解,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的主要成分包括了金银花、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赤芍、柴胡、秦艽、荆芥、淡竹叶、莱菔子、桔梗、苦杏仁、僵蚕、广藿香、石菖蒲、郁金。辅料为蔗糖、苯甲酸钠。这里面,不同的成分都能起到一定的清热、退热等作用: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均效果显著。 ...
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
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的主要成分是八爪金龙313g、山豆根313g、蝉蜕250g、薄荷脑1g、食用菠萝香精5.5ml、柠檬酸1g、苯甲酸钠2.5g、乙醇20ml。它的剂型为喷雾剂,性状为浅棕色至棕色液体;味甜、微苦、微麻,有薄荷的清凉感。主要适用于肺胃蕴热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干口苦,牙龈肿痛以及口腔溃疡,复发性口疮见以上证候者。它的用法用量为喷患处,每次适量,一日数次。目前,对于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都尚不明确,该药品的禁忌是孕妇禁止服用。 ...
金莲清热颗粒
金莲清热颗粒,清热解毒,利咽生津,止咳祛痰。用于外感热证。症见发热,口渴,咽干,咽痛,咳嗽,痰稠及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见有上述证候者。金莲清热颗粒的主要成分为金莲花、大青叶、生石膏、知母、生地黄、玄参、苦杏仁(炒),辅料为糊精。本品性状为棕色颗粒;味甜、微苦,每袋装5克。用法用量为口服,成人一次1袋,一日4次;小儿1岁以下每次半袋,一日3次;1~15岁每次半至1袋,一日4次。它的不良反应目前尚未明确。服用该药品的时候要注意孕妇是禁止服用的。 ...
美林
美林主要产品有布洛芬混悬液和布洛芬混悬滴剂。洛芬混悬液主要适用于1-12岁儿童,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儿童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布洛芬混悬滴剂是美林的另一种产品,是专为婴幼儿设计的,用于婴幼儿的退热,缓解由于感冒、流感等引起的轻度头痛、咽痛及牙痛等。
?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每个家庭的孩子都很少,因此他们都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当他们出现一点小问题时就会心疼的不得了,但近日有一个18个月大的宝宝,由于服用泡腾片不当,导致其剧烈咳嗽,药品也被吸入气管,最后抢救无效死亡了,那么为什么吃泡腾片会死?
1、服用泡腾片死亡
18个月大宝宝因为感冒发烧,在一家省级医院挂吊针。除了输液,医生还配了两盒药,一盒“娃娃宁泡腾片”
输完液后,坐在输液室里的母亲心疼地看着孩子,“吃药吧,吃完药宝宝就好了。”小家伙似懂非懂地由母亲掰开嘴,母亲从标明“口服”的“娃娃宁泡腾片”盒子里拿出一粒直径约6毫米的药丸,塞进宝宝嘴巴,“嘴巴张开,再喝点水下去。”
过了10多秒钟,孩子的手脚突然抖动起来,紧接着开始剧烈地咳嗽,嘴边也慢慢变成了青色。“当时就感觉他肯定是噎着了。”
孩子父亲立即抱起孩子喊来医生。用力拍打背部,催吐,很多方法试过后,孩子的症状还是没能得到解决。而此时,孩子的心跳和呼吸都已经十分微弱,被送进抢救室进行手术。切开气管后,医生终于取出已经化为一摊水的泡腾片残迹。原本以为东西取出后,儿子总该脱离危险了。第二天下午,医院发出通知:孩子因脑部缺氧时间过长,抢救无效死亡。
2、吃泡腾片死亡原因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主管药师龙猫药师强调一下,泡腾片的正确服用方法应该是:将泡腾片放进水中,待药片完全溶解后再服用。
“泡腾片属特殊剂型,需特殊服用方法,它含有泡腾崩解剂,一般是有机酸和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的混合物,遇水后,二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若直接将其放入口中,大量气体急剧充斥气道,有引起窒息的风险。”
龙猫药师发现现在十分流行服用维生素C泡腾片,很多人把维生素C泡腾片当成日常身体营养补充剂,或是随身必备用来缓解疲劳的饮品。
3、长期服用的坏处
1、长期服用每日2-3克可引起停药后坏血病。
原理:人体有一定的适应性,长期大量服用后,由于人体的生理调节作用已经适应了高浓度的维生素C,一旦停服,可能会出现维C缺乏的症状。
2、长期大量应用维生素C,可引起尿酸盐,半胱胺酸盐或草酸盐结石。
原理:大剂量的维生素C在体内被分解成草酸及二氧化碳,草酸在尿中生成的草酸盐易形成结石。同时高浓度的维生素C使尿液酸度增高,在结石的形成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过量服用(每日1克以上)可引起腹泻、皮肤红而亮、头痛、尿频(每日用量600毫克)、恶心呕吐、胃痉挛等症状。
原理:过量的维生素C会引起胃酸过多、胃液反流,甚至深静脉血栓、血管内溶血或凝血等,还能破坏淋巴细胞及阻碍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反而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力。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