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低血糖的危害性有哪些

时间: 阅读:12228
新生儿低血糖的危害性有哪些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夏枯草

夏枯草

2025-10-18 17:40:07

对神经系统的伤害,有可能会出现大脑损伤影响智力的发,严重的可能会出现痴呆,如果夜间出现低血糖,家长又不能够及时的察觉,是有可能会威胁到婴儿的生命的,而且频繁的低血糖就会导致机体的供能减少,影响到宝宝身体各个器官的发育,比如身高,生殖系统的发育等。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南絮
    回复
    2024-05-09 10:10:16

    新生儿大脑发育很快,需要消耗大量的葡萄糖,如果来源不足或生成障碍,就容易导致低血糖。新生儿低血糖造成的后果严重,轻者智力发育迟缓,重者可出现智力低下、白痴,甚至发生脑性瘫痪等疾病。血糖浓度越低,脑损伤程度越重。因此,预防新生儿低血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新生儿低血糖在早期(血糖在1.7~2.2mmol/l之间)往往无症状,但可能引起脑的损伤,因此,在新生儿出生后的24小时内,必须加强血糖的监测,最早1次应在出生后的30分钟进行,随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第1、2、4、6个小时各检查一次。如果发现血糖低于2.2mmol/l就应给予补充葡萄糖。
      对于新生儿低血糖,预防是首要因素,这比治疗更为重要。如何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呢?目前临床医学表明,孕妇合理进食是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关键措施。自然分娩的产妇在产程前后应适当进食,少食多餐,以富含热量的流食、半流食为主,如果汁、藕粉、稀面条、稀饭等。当产妇因情绪紧张、焦虑而缺乏食欲或畏惧进食时,可给予5%~10%葡萄糖静脉注射。剖宫产的新生儿较自然分娩的新生儿更容易出现低血糖,这与孕妇禁食时间长和术中补盐多于补糖有关。对此,术前给孕妇注射5%~10%葡萄糖,可提高其产时血糖浓度,有利于改善宝宝对糖的需求。此外,无论是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的产妇,都应及早开奶,尽可能在产后30分钟就给孩子喂奶,同时产妇也应根据自身情况尽早进食,以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 远志
    回复
    2024-05-09 10:10:16

    新生儿低血糖会导致神经系统异常,影响智力,甚至可能导致痴呆。本文将深入探究新生儿低血糖的危害和症状,帮助父母及时发现和处理。
    ?神经系统异常
    新生儿低血糖会导致神经系统异常,大脑只能使用葡萄糖,如果频繁或长期出现低血糖,会出现脑损伤,影响智力,并可能导致痴呆。
    ?生长发育异常
    新生儿低血糖会导致生长发育异常,频繁的低血糖会降低能量供应,影响身体各个器官的发育,如身高和生殖系统的发育。
    ?症状表现
    新生儿低血糖通常发生在产后数小时至一周内,主要是由于饥饿,症状为面色苍白、畏寒、哭闹、寻找乳头;剧烈抽搐,昏迷,婴儿面色青紫,哭声无力,呼吸急促或停顿,四肢无力。
    ?严重后果
    新生儿血糖水平低,脑组织不能储存葡萄糖,必须依靠持续的血液供应。缺乏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可能导致智力迟钝,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精神疾病,如脑瘫。

  • 空青
    回复
    2024-05-09 10:10:16

    低血糖会导致小儿头晕哭闹烦躁不安等不舒适的情况出现,只要及时的为小儿补充糖分症状就会消失。小儿低血糖症吃什么好呢?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大家喜欢!
     
      新生儿低血糖症一般指:足月儿出生3天内全血血糖<1.67mmol/L30mg/dl;3天后<2.2mmol/L40mg/dl;低体重儿出生3天内<1.1mmol/L20mg/dl;1周后<2.2mmol/L40mg/dl为低血糖;目前认为凡全血血糖<2.2mmol/L40mg/dl可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症。出生婴儿血糖<2.24mmol/L<40mg/dl时,就应该开始积极治疗。低血糖可致脑不可逆性损害,而影响脑功能。
     小儿低血糖症的病因
      1.新生儿期生糖基质不足小婴儿由于宫内营养不良,早产儿由于孕期不足,双胎中较小婴儿由于胎内血供较少,故体内糖原贮存量较少,而脑细胞代谢所需要的糖原量却并不低,而肾上腺素的反应又不活跃,故容易出现低血糖。

      2.新生儿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可有暂时性高胰岛素血症。该类新生儿生后由于孕母高血糖,导致胎儿血糖升高, *** 胎儿胰岛增生,胰岛素分泌亢进,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的合成,形成巨大儿。娩出后,突然失去母体高浓度的葡萄糖供应,但胰岛素分泌仍然旺盛,同时又有胰升糖素的分泌减少,故内生葡萄糖的产生量减少,因而易于发生低血糖。

      3.婴儿和儿童的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新生儿期高胰岛素血症亦可以不是糖尿病母亲引起的。

      4.内分泌激素的缺乏皮质醇和生长激素是主要拮抗胰岛素的激素,是维持血糖在体内稳定的重要因素。单纯的生长激素缺乏或全垂体功能减低者,和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糖皮质激素不足,使糖原异生的酶活性和基质生成减少,糖异生障碍,空腹时出现低血糖。肾上腺髓质缺乏反应的人当血糖降低时,肾上腺素的分泌不增加,不能促进糖原的分解,以致血糖不能上升,常停留在低水平,胰升糖素缺乏也会引起低血糖。

      5.遗传代谢性疾病导致的低血糖枫糖尿症、糖原积累症、糖异生的疾病可导致低血糖。

      6.酶的缺乏及其他原因其他如肝脏的损害;药物中毒;小肠吸收减少;难控制的低血糖发作。
     小儿低血糖症的症状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自主神经系统兴奋并释放肾上腺素引起的后果,常随着血糖的急剧下降而出现;另一类是由于脑葡萄糖利用减少,常随血糖缓慢下降或低血糖时间延长而发生。

      主要表现在较大儿童由于自主神经兴奋释放肾上腺素过多引起的症状,有多汗、颤抖、心动过速、烦躁、神经紧张不安、易受 *** 、饥饿感、恶心和呕吐。由于脑葡萄糖利用减少引起的症状有头痛、视力障碍、乏力、表情淡漠或抑郁、不安易激动、语言和思维障碍、精神不能集中、意识模糊、智慧降低、性格行为改变、僵木迟钝、嗜睡、甚至意识丧失而昏迷、惊厥及永久性神经损伤。

      新生儿和小婴儿低血糖的症状常不明显,易被忽略,并且无特异性。小婴儿低血糖可表现为发绀、呼吸暂停、呼吸困难、拒奶、突发的短暂性肌阵挛、衰弱、嗜睡和惊厥、体温常异常。
     小儿低血糖症的危害
      宝宝在出生前一直处在母亲体内血糖较高的环境中,以致胰岛细胞代偿性增生。出生后,小儿体内胰岛素仍处于亢进状态,故于生后数小时内,小儿血糖急剧下降,可能会得低血糖症。另外早产儿、双胎、体重极低的新生儿肝脏内肝糖原贮存量都较少,如不提前喂奶,也易发生低血糖。

      低血糖症是新生儿常见病症之一,如不及时诊断及处置,则可造成低血糖性脑损伤。如果一直延误治疗,越易造成少儿智力低下或脑瘫,治疗不及时,也可导致死亡。
     小儿低血糖症吃什么好
      家长要为孩子选用水果、蔬菜、谷类食物、豌豆和蚕豆等各种豆类、某些肉类和鱼类。

      高糖,高蛋白饮食,并少量多餐。对先天性代谢障碍引起的低血糖,如半乳糖血症或果糖不耐受症,应停用牛奶,给以不含乳糖的食物。果糖耐受不良者应避免蔗糖、甜食或水果,采用无果糖饮食。酮源性低血糖用高蛋白、高碳水化物多餐疗法。亮氨酸过敏者以碳水化物为主食,限制亮氨酸食物如牛奶、鸡蛋。肝糖原累积症Ⅰ型食物中除去果糖、半乳糖,而给以淀粉、麦牙糖和葡萄糖的多餐疗法,必要时夜间由鼻胃管喂食热能为日间的1/3;Ⅲ型宜用高蛋白高碳水化物食物。

      避免食用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或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因为高血糖生成的食物吸收快,一段时间后血糖会迅速下降,从而引起机体血糖降低。

      发作轻、神态清楚的患儿在喂葡萄糖水或果汁、甜米汤等后,也能迅速见效。

      

  • 芍药
    回复
    2024-05-09 09:09:06

    1 低血糖严重可造成脑损伤

    新生儿脑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大,低血糖可以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比轻度缺氧性脑损伤带来的后果更严重。

    新生儿低血糖的标准是血糖低于2.2mmol/L,但实际上血糖低于2.6mmol/L就可造成脑损伤。

    新生儿低血糖发病越早,血中葡萄糖数值越低,存在时间越长,越易造成智力低下、脑瘫等中枢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如果延误诊断,治疗不及时,也可导致死亡。

    2 持续低血糖可损伤中枢神经

    低血糖持续或反复发作可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损伤,使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脑细胞肿胀、软化、坏死,轻则智力发育迟缓,重则出现智力低下、白痴、脑性瘫痪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3 哪些新生儿要提防低血糖呢

    一般来说,如果妈妈在怀孕时有妊娠期糖尿病,出生以后新生儿就可能发生低血糖。另外,如果孕妈妈发生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胎盘功能不全,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更高。也有个别孩子因为延迟开奶发生低血糖。如果新生儿还伴有其他疾病(如感染、窒息、呼吸道疾病等),也容易发生低血糖。

    4 注意事项

    新生儿一旦出现反应差、惊厥、拒奶、面色苍白等,应及时监测血糖,对防止神经系统损伤有重要作用。生后应尽早喂养,对存在高危因素生后1小时应监测血糖。若血糖低于2.6mmol/L,应及时输糖处理,并每小时监测血糖直至正常。对于反复发作的低血糖需及时查明原因,排外内分泌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新生儿手冷正常吗

新生儿脑部缺氧后遗症是什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