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百寿丸药物副作用尚未明确,但是有个别的患者服用过后可能会出现皮肤过敏的不良反应。如果在用药期间没有按照医生指定的剂量使用,这些不良的副作用可能会随之出现。在服药期间需要定期到医院做相关方面的检查,可以了解使用药物后的效果,避免长时间使用。
虽然含朱砂的中成药高达60多种,但常用的含朱砂的中成药有朱砂安神丸、安神定志丸、紫雪散、牛黄清心丸、补心丸、牛黄抱龙丸、活络丸、磁朱丸、安宫牛黄丸、参茸卫生丸、牛黄镇惊丸、辰砂丸、益元散、牛黄千金散、冠心苏合丸、柏子养心丸、再造丸、跌打丸、天王补心丹、七厘散、补肾益脑片、紫雪丹、至宝丹、再造丸、六神丸。
9种小儿含有朱砂的中成药朱砂在儿科中成药的应用也较多,使用的例很大,儿童的各器官都比较虚弱,因此对身体的伤害更大,千万不能过量使用,儿童含朱砂的中成药有小儿百寿丹、小儿太极丸、小儿回春丸、小儿至宝丸、小儿牛黄散、惊风散、小儿祛痰定晾丸、小儿保安丸、婴儿乐,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用量服药。
朱砂具有安神,镇定的作用,许多安神的中成药里面都含有朱砂,例如,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这类都具有安神的作用,但朱砂含汞元素,因此都使用的天数不能超过一周,如果是注射的药,需要严格控制量,如果过量会汞中毒,伤害中枢神经系统。
配图:柴门伙夫
“小儿惊风散”是常用中成药,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很多中医将“小儿惊风散”视作儿科圣药,经常给有哭闹现象的婴幼儿开出这种药。有些正常婴幼儿的家长也会给孩子服用“小儿惊风散”,据说是可以预防和避免小儿惊风。 本文要揭露的是,不仅仅“小儿惊风”是不科学的概念,而且“小儿惊风散”还是可怕的毒药。 负责任的家长不要用这种毒药摧残自己的孩子,药监部门更应该严禁这类毒药上市。
小儿惊风是中医的说法,原本指的是幼儿四肢抽搐和暂时性意识不清等症状。所谓的惊风只是一组症合征,并非指某种特定的病,医学上将这类症状称为癫痫、脑性发作或惊厥性疾病。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这些症状均缘于阵发性脑(皮质)神经细胞机能障碍,很多疾病都可以导致这种障碍,如脑部肿瘤、脑部感染(流脑、乙脑等)、感冒、中毒性痢疾、肺炎、流行性腮腺炎、代谢和内分泌异常、外伤等。
中医大约从宋代开始观察并记载了这些症状并称之为惊风,古人认识水平有限,不可能发现真正的病因,所以只好在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主观臆测。北宋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中以“心主惊,肝主风”立论,宋《太平圣惠方》认为“夫小儿急惊风者,由气血不和,夙有实热,为风邪所乘”、“夫小儿慢惊风者,由乳哺不调,脏腑壅滞,内有积热,为风邪所伤,入舍于心之所致也。”
此后小儿惊风成为古代儿科四大证之一, 历代中医臆测出数不清的奇怪观点。诸如四证八候等,各执己见、纷争不休。直至1930年,陈景歧在《七十二种急慢惊风及救治法》中将惊风分为72种,并认为惊风“而实非外感之证”,把惊风归入内伤的属性。吵吵闹闹持续了一千年左右也没有一致的观点,原因在于没有事实依据。没有人能拿出“风”和“风邪”致病的证据,甚至这两个概念到底是什么都说不清,也没有人知道痰、热、风、惊的客观依据是什么。
近代医家陈守真在《儿科萃精》( 1929年)一书中指出,前人所立的众多惊名“间多乖谬”、“画蛇添足”、“种种牵强不通名目,一若有病皆惊,无病非惊,惊之命名虽多,究不越急慢惊之范围,附会穿插,类似雷同,以眩耀庸耳俗目,误药误儿。”。1942年,钱鸿年在《中国儿科学》一书中首次引入了西医理论,认为急性脑膜炎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导致惊风的病因。
可以肯定的是,中医仅仅观察到了小儿惊厥性疾病,但在寻找病因的过程中却沿着错误的道路飞奔了上千年。当然不能苛求古人,千年以前西方的医生同样不知道病因,同样也是乱治瞎治。现代医学逐步发展之后,惊厥性疾病的原因被逐步认识并有了针对性的治疗。随着现代医学的普及和生活卫生条件的逐步改善,预防和治疗小儿惊厥性疾病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古人司空见惯的这类疾病已经不再是常见病。
然而中医界对现代医学的证据置若罔闻,反而将惊风概念过度泛化,很多中医凡遇小儿疾病必称惊风,甚至将婴幼儿正常的哭闹也当做惊风来治疗。小儿哭闹不安是普遍现象,也是孩子的表达方式,因为婴幼儿还不能用语言表达和交流,只能以哭闹引起注意并寻求帮助。婴幼儿哭闹不安一定是有原因的,比较常见的是饿、渴、有大小便、物理压迫、环境不适等,疾病引起的哭闹只是一部分原因。
面对孩子哭闹的情况,家长应该首先尝试解决孩子的正常需求,而不是首先认为是孩子病了并且去找中医。持续哭闹且各种努力不见效的时候,应该去正规医院仔细检查,婴幼儿常见病有很多种类,要找到病因才能正确治疗,绝对不要相信中医所谓的惊风歪理。如果孩子是流脑或乙脑等感染,按中医“镇惊熄风”治疗是毫无效果的,反而会延误正确治疗,给孩子留下终生的损害和遗憾。
下面来看看“小儿惊风散”是什么东西,为何能成为中医的儿科圣药。据 《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 的记载,“小儿惊风散”的处方由 五味药 组成,即 朱砂、雄黄、全蝎、炒僵蚕、甘草,这个组方堪称是五毒俱全。
朱砂是一种天然矿物,主要成分是 硫化汞 ,也含游离汞和可溶性汞盐。古人将朱砂用作染料、颜料,也是炼丹术士的常用原料。历史上服用含朱砂的丹药致死的人不计其数,包括一些企图长生不老的皇帝。朱砂被中医奉为“方中君药”,
历代医书多有记载。现在,科学方法已经将朱砂的成分和毒理完全弄清楚。 无论是口服、吸入和皮肤吸收,朱砂都可以导致汞中毒。 不仅仅是游离汞,各种汞化合物都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汞中毒可导致消化道重度炎症,并可在肾脏聚集导致尿毒症甚至死亡; 汞的化合物对中枢神经有短暂兴奋作用,继而转入抑制,产生心衰、休克或神经中枢麻痹甚至死亡;汞还可以引起过敏反应,有时是致命的。国内曾经报道过多例服用朱砂导致的不良反应,精神神经方面表现为头晕、意识模糊等, 有的甚至造成儿童智力缺陷。 此外还有导致急性肾衰、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剥脱性皮炎、脊髓病变、溶血性贫血等报道。曾经有某药厂 17 名配方炮制工因接触朱砂集体汞中毒的报道。
朱砂致死多发生于小儿,由于有些婴幼儿经常哭闹,家长在中医指导下给孩子服用朱砂或含朱砂的中药,孩子会表现出嗜睡、四肢无力、对各种刺激无反应等现象。 表面上看,孩子变得安静、沉睡,达到了中医所谓的“安神”目的,实际上这正是汞中毒的特征 ,动物实验也证明了服用朱砂可导致大鼠体内汞含量大幅度升高,对大鼠造成严重伤害甚至致死。
雄黄也是天然矿物, 主要含二硫化二砷,也含三氧化二砷(砒霜) 及其它可溶性砷盐和多种金属元素。雄黄对身体可以造成多方面损伤和致死,甚至有皮肤外涂雄黄致死的病例。砷是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确认的致癌物,同时也具有肝肾毒性、细胞毒性、胎毒性和遗传毒性。
国家药品标准中含朱砂的中成药约360多种 ,含雄黄的约 190 多种。比较常见的有安宫牛黄丸、抱龙丸、冰硼散、保赤散、避瘟散、磁朱丸、复方黄黛片、局方至宝散、六神丸、六应丸、牛黄丸、牛黄千金散、牛黄抱龙丸、牛黄清心丸、牛黄清脑丸、牛黄镇惊丸、牛黄解毒片、牛黄消炎片、七珍丸、痧药、暑症片、胃肠安丸、万胜化风丹、小儿惊风散、小儿百寿丸、小儿至宝丸、小儿化毒散、小儿金丹片、小儿清热片、香苏正胃丸、牙痛一粒丸、一捻金、珠黄吹喉散、朱砂安神丸、至宝丹、再造丸、紫金锭、紫雪丹。 含朱砂或雄黄的中成药共有550多种,占全部中成药总数的8%左右,其中儿童专用药有100种,儿童亦可用的有79种。
全蝎含神经毒性蛋白质, 此外还含有三甲胺、甜菜碱、牛磺酸、软脂酸、硬脂酸、胆甾醇、卵磷脂及胺盐等物质。服用全蝎的不良反应也有很多报道,常见的有全身剥脱性皮炎、剧烈腹痛、呼吸抑制、神经系统中毒反应、心血管及泌尿系统损害。曾有服用全蝎酒致死的报道,也有因服用全蝎引起过敏反应,皮肤剥脱并大面积溃烂,最终因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死亡。
僵蚕是家蚕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古代中医认为这种病死的蚕具有“熄风”功效。僵蚕成分复杂,包括神经毒素、蛋白质变性分解产生的毒素、细菌污染产生的毒素及其体内的变形虫等, 极易造成中毒, 特别是有过敏体质的人及儿童更易中毒。在一份425 例 僵蚕中毒反应的报告中,百分之百的患者出现中毒性脑病及变态反应性脑病,其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症状, 如四肢震颤、走路不稳、抽搐、昏迷甚至死亡。部分患者伴随有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呼吸及泌尿系统的不良反应。
甘草是中医最为常用的药材之一 ,南朝医学家陶景弘说:“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故有“十方九草”之说,尊称“国老”。 甘草的成分包括甘草酸(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及多种黄酮成分。服用甘草可能出现水肿、头晕头痛、四肢无力、低血钾、血糖升高、血压升高、心肌损伤以及假醛固酮作用等症状。甘草还可能导致肥胖、便秘、胃酸过多、诱发癫痫、霎时性失明、早产、儿童乳腺发育等,有学者指出,甘草会减少男性荷尔蒙的分泌,从而导致阳痿和外生殖器萎缩。
“小儿惊风散”的组方中五味药材均有毒, 《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药材和饮片部分中指出“朱砂有毒,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雄黄内服宜慎,不可久用,孕妇禁用”。 但是在成方制剂中“小儿惊风散”项目下却对注意事项一字未提,这意味着药品包装及说明书中可以避免提示毒副作用,禁忌、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都可以标注成“尚不明确”,由此可见药典对中药的刻意纵容和庇护。
有些婴幼儿服用“小儿惊风散”后会显得安静、嗜睡,中医认为这是镇住了“惊”、熄灭了“风”,家长也以为是药到病除,从孩子哭闹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不由叹服中医的神奇和“博大精深”。实际上,服用“小儿惊风散”出现的“效果”正是汞中毒的症状。中医不知道人体的解剖和生理,更不知道病因,不可能对因治疗。所谓的“风邪”是中医杜撰出来的东西,永远都不可能证实。“小儿惊风散”的“安神”效果就是下毒的结果,可怜孩子说不出自己的痛苦,在襁褓中被歹毒中医和愚昧家长摧残。
中医出现这样的愚蠢治疗方式是必然的,因为中医几乎没有发现任何疾病的真实病因。中医总是试图抑制表象,也知道没有能力寻找病因,只能编造一个无法证实的病因来胡乱解释。这缘于中医历来对人体和疾病的错误认识,只知“标”不知“本”,形成了中医治标不治本的特点。
重金属对人体的伤害是毋庸置疑的,重金属直接入药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愚昧现象,很不幸目前国家药品标准中 含有朱砂的用于治疗小儿惊风的中成药还有 81 个品种 ,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每天不知有多少幼小的孩子被摧残和毒害,如果你爱自己的孩子,请远离中医,远离中药。
想报考2018年执业药师的广大考生们注意了,为你整理了<中药有没有副作用?熟记60味中药副作用>,供你参考,更多执业药师考试资讯,网站将持续更新,敬请关注!
中药有没有副作用?熟记60味中药副作用
1、朱砂
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导致汞中毒,损害中枢神经、肾脏、消化道。
含朱砂的中成药:
一捻金、二十五味松石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十香返生丸、七珍丸(丹)、七厘散、万氏牛黄清心丸、小儿百寿丸、小儿至宝丸、小儿金丹片、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天王补心丸、牙痛一粒丸、牛黄千金散、牛黄抱龙丸、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散、红灵散、苏合香丸、医痫丸、补肾益脑片、局方至宝散、纯阳正气丸、抱龙丸、柏子养心丸、胃肠安丸、香苏正胃丸、保赤散、益元散、梅花点舌丸、琥珀抱龙丸、紫金锭、紫雪、暑症片、舒肝丸、痧药、避瘟散、人参再造丸、平肝舒络丸、再造丸、复方芦荟胶囊。
2、雄黄
主要成分为硫化砷,导致砷中毒,损伤神经、血管,并可引起肝、肾、脾及心肌等实质器官的脂肪变性和坏死和致癌。
含雄黄的中成药:
七珍丸、小儿化毒散、小儿至宝丸、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牙痛一粒丸、牛黄至宝丸、牛黄抱龙丸、牛黄消炎片、牛黄清心丸、牛黄解毒丸(片)、牛黄镇惊丸、六应丸、安宫牛黄丸(散)、红灵散、医痫丸、局方至宝散、阿魏化痞膏、纯阳正气丸、珠黄吹喉散、梅花点舌丸、紫金锭、暑症片、痧药。
3、千里光
含有不饱和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会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并且是强致癌物质。也有肾毒性。
中成药:
千柏鼻炎片、感冒消炎片、千喜片。
4、柴胡
主要成分柴胡皂苷能导致肾上腺肥大、胸腺萎缩,使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有肾毒性,能损害肾脏。
中成药:
小柴胡片、小柴胡颗粒、柴胡口服液、柴胡舒肝丸、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午时茶颗粒、牛黄清心丸、气滞胃痛颗粒、龙胆泻肝丸、加味逍遥丸、护肝片、补中益气丸、乳疾灵颗粒、逍遥丸、消食退热糖浆、通乳颗粒、黄连羊肝丸、得生丸、清瘟解毒丸、舒肝和胃丸、感冒清热颗粒、鼻渊舒口服液、鼻窦炎口服液、平肝舒络丸、安坤赞育丸。
5、板蓝根
长期服用能损害肾脏,并能导致内出血和对造血功能造成损伤。
中成药:
板蓝根颗粒、二丁颗粒、儿童清肺丸、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小儿感冒茶、小儿感冒颗粒、护肝片、利咽解毒颗粒、金嗓散结丸、复方鱼腥草片、健民咽喉片、羚羊清肺丸、清开灵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感冒退热颗粒、清开灵注射液。
6、款冬
含致癌成分,能导致肝癌。
中成药:
川贝雪梨膏、止咳橘红口服液、止嗽化痰丸、橘红丸。
6、蜈蚣
主要含有组胺样物质和溶血蛋白质两种类似蜂毒酸的有毒成分。超量中毒有溶血作用,能引起过敏性休克,少量能兴奋心肌,大量能使心肌麻痹,并能抑制呼吸中枢等。
中成药:
止痛化症胶囊、中风回春丸、中风回春片、医痫丸、金蒲胶囊、狼疮丸、通心络胶囊。
7、水蛭
含水蛭素,能阻止凝血酶的作用,引起内脏广泛出血。有肾毒性,可导致肾脏损害。
中成药:
大黄蜇虫丸、血栓心脉宁胶囊、通心络胶囊、清脑降压片、化症回生片。
8、黄连 黄柏
含小檗碱(黄连素),孕妇服用可导致新生儿溶血症,儿童服用可引起急性溶血、严重黄疸。
中成药:
复方黄连素片、黄连上清丸、黄连羊肝丸、一清颗粒、万氏牛黄清心丸、万应胶囊、万应锭、小儿化毒散、小儿清热片、木香槟榔丸、五福化毒丸、牛黄上清丸、牛黄上清胶囊、牛黄千金散、左金丸、左金胶囊、石斛夜光丸、戊己丸、芎菊上清丸、当归龙荟丸、安宫牛黄丸(散)、导赤丸、妇科分清丸、芩连片、拨云退翳丸、参精止渴丸、驻车丸、枳实导滞丸、栀子金花丸、香连丸(片)、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桂龙咳喘宁胶囊、脏连丸、狼疮丸、消渴灵片、清胃黄连丸、葛根芩连丸、蛤蚧定喘丸、癃清片、人参再造丸、平肝舒络丸、再造丸、二妙丸、九圣散、三妙丸、大补阴丸、小儿肝炎颗粒、分清五淋丸、功劳去火片、生血丸、白带丸、如意金黄散、固经丸、知柏地黄丸、河车大造丸、健步丸、清肺抑火丸、颈复康颗粒、鼻炎片、三黄片。
9、麻黄
能导致高血压、心悸、神经损伤、肌病、中风、精神错乱、记忆力丧失,可致死。有肝毒性。
中成药:
儿童清肺丸、九分散、千柏鼻炎片、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咳喘颗粒、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小青龙合剂、小青龙颗粒、止喘灵注射液、止嗽定喘口服液、风湿马钱片、风湿骨痛胶囊、风寒咳嗽颗粒、防风通圣丸、宝咳宁颗粒、复方川贝精片、急支糖浆、洋参保肺丸、祛风舒筋丸、通宣理肺丸、清肺消炎丸、蛤蚧定喘丸、舒筋丸、痧药、疏风定痛丸、鼻炎片、镇咳宁糖浆、鹭鸶咯丸、人参再造丸、再造丸。
10、何首乌
能导致中毒性肝炎。
中成药:
乙肝宁颗粒、七宝美髯颗粒、儿康宁糖浆、三宝胶囊、天麻首乌片、心通口服液、再造生血片、血脂宁丸、血脂灵片、产复康颗粒、安神补脑液、安神胶囊、更年安片、龟鹿补肾丸、养血生发胶囊、首乌丸、脂脉康胶囊、益气养血口服液、人参再造丸、平肝舒络丸、再造丸。
11、大黄
会干扰胆红素代谢途径,导致黄疸。能引起肝细胞退行性变化、前列腺上皮肥大或增生。
中成药:
一捻金、一清颗粒、十一味能消丸、十香止痛丸、十滴水、十滴水软胶囊、八正合剂、三黄片、大黄清胃丸、大黄蜇虫丸、小儿化毒散、小儿化食丸、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小儿清热片、木香槟榔丸、止痛紫金丸、止嗽化痰丸、牛黄上清丸、牛黄上清胶囊、牛黄至宝丸、牛黄消炎片、牛黄解毒丸(片)、分清五淋丸、六味安消散、当归龙荟丸、竹沥达痰丸、防风通圣丸、如意金黄散、妇科通经丸、利咽解毒颗粒、利胆排石片、金蒲胶囊、参精止渴丸(降糖丸)、导赤丸、枳实导滞丸、栀子金花丸、胃肠安丸、胆宁片、柴胡舒肝丸、脂脉康胶囊、狼疮丸、消食退热糖浆、黄氏响声丸、黄连上清丸、麻仁丸、麻仁润肠丸、痔康片、羚羊清肺丸、清宁丸、清肺抑火丸、清淋颗粒、跌打活血散、痧药、槟榔四消丸、礞石痰丸、蠲哮片、人参再造丸、化症回生片、再造丸。
12、泽泻
能对实验动物的肝脏和肾脏造成损害。
中成药:
七味都气丸、三宝胶囊、山菊降压片(山楂降压片)、五苓散、分清五淋丸、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颗粒、龙胆泻肝丸、归芍地黄丸、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耳聋左慈丸、血脂灵片、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更年安片、启脾丸、补肾固齿丸、明目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金嗓散结丸、参茸固本片、枳实导滞丸、前列舒丸、济生肾气丸、桂附地黄丸、消栓通络片、消栓通络胶囊、锁阳固精丸、癃清片、安坤赞育丸。
13、益母草
长期使用对肾脏有毒。动物实验表明会刺激与怀孕有关的乳腺癌的增长。
中成药:
八宝坤顺丸、女金丸、加味生化颗粒、再造生血片、产复康颗粒、参茸白凤丸、得生丸、痛经丸、化症回生片。
14、延胡索
长期服用可损害心脏、肾脏。
中成药:
九气拈痛丸、女金丸、元胡止痛片、止痛化症胶囊、少腹逐瘀丸、气滞胃痛颗粒、仲景胃灵丸、伤痛宁片、壮骨伸筋胶囊、安中片、安胃片、妇宝颗粒、妇科十味片、妇科调经片、肠胃宁片、金蒲胶囊、参茸白凤丸、茴香橘核丸、胃康灵胶囊、胃舒宁颗粒、舒肝丸、猴头健胃灵胶囊、痛经丸、痛经宝颗粒、化症回生片、平肝舒络丸、安坤赞育丸。
15、槟榔
含致癌物质水解槟榔碱。有肾毒性。
中成药:
一捻金、九气拈痛丸、大黄清胃丸、山楂化滞丸、小儿至宝丸、开胸顺气丸、木香分气丸、木香槟榔丸、化积口服液、四正丸、利胆排石片、国公酒、金嗓利咽丸、肥儿丸、茴香橘核丸、柴胡舒肝丸、消食退热糖浆、消瘿丸、舒肝和胃丸、槟榔四消丸、蠲哮片。
16、厚朴
有肾毒性,可导致肾脏损害。
中成药:
十香止痛丸、开胸顺气丸、木香分气丸、午时茶颗粒、六合定中丸、四正丸、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如意金黄散、利胆排石片、抱龙丸、国公酒、金嗓利咽丸、胃肠安丸、香苏正胃丸、香砂养胃丸、保济丸、柴胡舒肝丸、消食退热糖浆、麻仁丸、清宁丸、舒肝丸、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软胶囊、平肝舒络丸。
17、胖大海
有肾毒性,可导致肾脏损害。
中成药:
金果含片、健民咽喉片、黄氏响声丸、清喉利咽颗粒。
18、天花粉
有肾毒性和肝毒性,可导致肾脏、肝脏损害。
中成药:
儿童清肺丸、小儿化毒散、牛黄消炎片、导赤丸、如意金黄散、利咽解毒颗粒、拨云退翳丸、乳癖消片、宝咳宁颗粒、栀子金花丸、保济丸、消渴灵片、通乳颗粒、羚羊清肺丸、清肺抑火丸、清胃黄连丸、清音丸、清瘟解毒丸、解肌宁嗽丸、鹭鸶咯丸。
19、牵牛子
牵牛子素损害肾小球基底膜,并可损及神经系统。
中成药:
一捻金、大黄清胃丸、山楂化滞丸、小儿化食丸、开胸顺气丸、木香槟榔丸、槟榔四消丸。
20、穿山甲
有肝毒性,可引起肝脏的损害。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