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小儿石蔻散的副作用

时间: 阅读:7253
小儿石蔻散的副作用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望月砂

望月砂

2025-10-13 22:58:02

小儿石蔻散在使用后有个别的患者会出现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

该药物虽然属于中成药,但是其中含有的石榴、益智、豆蔻、黑冰片、龙骨、红花等成分在与其他的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导致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所以如果患者正在使用其他的药品,在使用本品前要咨询医师,或者药师。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5-09 17:17:49

  • 空青
    回复
    2024-05-09 17:17:49

    今天给各位分享藿香片的作用和功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藿香的功效与作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藿香清胃片说明书藿香清胃片的功效2、藿香正气片主要治疗什么适应症?3、藿香正气片具有什么功效?4、霍香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5、藿香的功效与作用6、藿香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藿香清胃片说明书藿香清胃片的功效1、藿香清胃片,清热化湿,醒脾消滞。
    用于脾胃伏火引起的消化不良,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苦口臭等症。
    2、成份:广藿香、栀子、防风、南山楂、六神曲、石膏、甘草。
    3、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微苦。
    4、功能主治:清热化湿,醒脾消滞。
    用于脾胃伏火引起的消化不良,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苦口臭等症。
    5、规格:片芯重0.35g。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
    藿香正气片主要治疗什么适应症?同仁堂藿香正气片¥12.00藿香正气散临床应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它为什么叫“藿香正气”呢?因为此方中以藿香为主药,其功效是正不正之气。
    所谓“不正之气”,是指脾胃功能紊乱,发生呕吐腹泻,由此而得名。
    藿香正气重在化湿和胃,因此服药期间饮食要清淡,少食或禁食生冷油腻,最好不吃甜食,包括水果、饮料。
    因为甜食有生湿的作用,而藿香正气是解湿药,二者作用相互抵消,降低药效。
    那么,藿香正气片的主要适应症是什么呢?藿香正气片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
    用于暑湿感冒,头痛身重胸闷,或恶寒发热,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夏季感冒中医又称为暑湿感冒,与冬天的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是有区别的。
    风寒感冒主要是感受了风寒之邪。
    风热感冒是感受了风热之邪,春天较多。
    暑湿感冒的特点就是因为夏季闷热,湿度比较大,在这个时候大家都比较贪凉,比如吹空调等,感受了风寒之邪。
    从症状上来说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的症状都有鼻塞、流涕、发烧。
    区别在于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多发生在秋冬季和春秋季,是发热轻、恶寒重。
    暑湿感冒是夏天特有的感冒,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热伤风。
    而且,藿香正气对风热型感冒无效。
    此类感冒为风热之邪侵犯人体,多表现为发热汗出、头痛目赤、口干咽痛及咯痰黄稠等症状,对其治疗应该是清热解表、疏风散热,可选用银花、连翘、黄芩、薄荷等辛凉宣散之品。
    而藿香正气片由辛温散寒的药物组成,因此,对风热型感冒治疗效果不好。
    藿香正气片也不能用于阴虚发热患者,如结核病、糖尿病、部分高血压,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也要慎重使用。
    风寒型感冒患者或热性体质的人也不宜选用藿香正气片治疗。
    康爱多药店致力于帮助老百姓提高用药水平、降低用药费用,为病患朋友提供厂家直供、低价,绝对正品的优质药品。
    藿香正气片具有什么功效?你好,藿香正气片功能主治: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用于暑湿感冒,头痛身重胸闷,或恶寒发热,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霍香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藿香,又名广藿香、鲜藿香,有“夏日良药”之誉,中医认为,藿香性味辛、微温,入脾、胃、肺经。
    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霍香的功效和作用以及禁忌,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霍香的功效和作用
    祛暑
    藿香具有发表解暑的功效,治疗夏季中暑引起的恶心呕吐,汗出,昏厥,有很好的作用。
    行气止痛
    藿香还可以治疗气滞胃痛等症,对于胃胀,胃疼,不思饮食,饭后打嗝等有很好的顺气止痛作用。
    止泻
    藿香还有止泻的功效,对于肠炎、中暑、饮食不节引起的腹痛腹泻有很好的疗效。
    也可用于食物中毒引起的腹胀腹泻。
    也可用于疟疾,痢疾。
    退烧
    适用于治疗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脘痞。
    藿香的食用禁忌
    阴虚火旺、邪实便秘者禁服。
    藿香的制作技巧
    1.可用于湿阻中焦、运化失调引起的脘腹痞满、大便溏泄等,常配苍术、厚朴、陈皮同用;
    2.为治疗呕逆的常用药,可与苍术、厚朴、陈皮、半夏等配伍;
    3.治疗感冒夹湿引起的胃口差、腹胀,常配苏叶、白芷等;
    4.祛暑解表宜生藿香叶,理气和中宜藿香梗。
    藿香的营养价值
    藿香是高钙、高胡萝卜素食品,每100g嫩叶含水分72g、蛋白质8.6g、脂肪1.7g、碳水化合物10g、胡萝卜素6.38mg、维生素B10.1mg、维生素B20.38mg、尼克酸1.2mg、维生素C23mg、钙580mg、磷104mg、铁28.5mg、全草含芳香挥发油0.5%、油中主要为甲基胡椒酚(约占80%)、柠檬烯、α-蒎烯和β-蒎烯、对伞花烃、芳樟醇、I-丁香烯等,对多种致病性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芳香挥发油是制造多种中成药的原料。
    藿香的食用方法
    藿香的食用部位一般为嫩茎叶,其嫩茎叶为野味之佳品。
    可凉拌、炒食、炸食,也可做粥。
    藿香亦可作为烹饪佐料或材料。
    因其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是一种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烹饪原料,故某些比较生僻的菜肴和民间小吃中利用其丰富口味,增加营养价值。
    霍香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茎直立,高0.5~1.5m,四棱形,粗达7~8mm,上部被极短的细毛,下部无毛,在上部具能育的分枝。
    叶心状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4.5~11cm,宽3~6.5cm,向上渐小,先端尾状长渐尖,基部心形,稀截形,边缘具粗齿,纸质,上面橄榄绿色,近无毛,下面略淡,被微柔毛及点状腺体;叶柄长1.5~3.5cm。
    轮伞花序多花,在主茎或侧枝上组成顶生密集的圆筒形穗状花序,穗状花序长2.5~12cm,直径1.8~2.5cm;花序基部的苞叶长不超过5mm,宽约1~2mm,披针状线形,长渐尖,苞片形状与之相似,较小,长约2~3mm;轮伞花序具短梗,总梗长约3mm,被腺微柔毛。
    花萼管状倒圆锥形,长约6mm,宽约2mm,被腺微柔毛及黄色小腺体,多少染成浅紫色或紫红色,喉部微斜,萼齿三角状披针形,后3齿长约2.2mm,前2齿稍短。
    花冠淡紫蓝色,长约8mm,外被微柔毛,冠筒基部宽约1.2mm,微超出于萼,向上渐宽,至喉部宽约3mm,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宽大,长约2mm,宽约3.5mm,平展,边缘波状,基部宽,侧裂片半圆形。
    雄蕊伸出花冠,花丝细,扁平,无毛。
    花柱与雄蕊近等长,丝状,先端相等的2裂。
    花盘厚环状。
    藿香的功效与作用藿香,中药名。
    为唇形科草本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地上部份。
    那么大家知道霍香草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我给大家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吧。
    藿香的功效
    1、祛暑
    藿香具有发表解暑的功效,治疗夏季中暑引起的恶心呕吐,汗出,昏厥,有很好的作用。
    2、行气止痛
    藿香还可以治疗气滞胃痛等症,对于胃胀,胃疼,不思饮食,饭后打嗝等有很好的顺气止痛作用。
    3、止泻
    藿香还有止泻的功效,对于肠炎、中暑、饮食不节引起的腹痛腹泻有很好的疗效。
    也可用于食物中毒引起的腹胀腹泻。
    也可用于疟疾,痢疾。
    4、退烧
    适用于治疗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脘痞。
    藿香的药用搭配
    1、藿香配伍半夏:藿香化湿醒脾、宽中快气、和胃止呕;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止呕。
    二者配伍,可除脾胃寒湿而止呕吐,用于治疗寒湿内阻引起的脘腹痞满、恶心、呕吐、腹泻等症。
    2、藿香配伍佩兰:藿香芳香温煦,散表邪、化里湿、醒脾开胃、和中止呕;佩兰气香味辛性平,醒脾化湿解暑。
    二者相伍为用,其清热化湿解暑、和胃醒脾之功效更着,用于治疗夏日伤暑、湿浊中阻、胃失和降而致的倦怠、胃脘痞闷、恶心、呕吐、口中发黏等症。
    3、藿香配伍砂仁:藿香化浊止呕;砂仁温中行气、安胎。
    二药合用,有温中理气、止呕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妊娠恶阻或气滞脘闷、胃纳不佳者。
    藿香传统方剂
    1、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厚朴、陈皮、白芷、半夏、苏叶、陈皮、桔梗、茯苓、甘草,治疗外感风寒,内伤饮食,寒热头痛,或恶心吐泻。
    2、回生散(《本草纲目》):藿香叶、陈皮,治疗吐泻。
    3、验方(《太平圣惠方》):藿香、香附、甘草,治疗胎气不安,呕吐酸水。
    4、藿朴夏苓汤(《医原》):藿香、厚朴、半夏、猪苓、赤苓、泽泻、豆豉、薏苡仁、杏仁、白蔻仁,治疗湿温初起,身热胸闷。
    藿香的临床应用
    1、治疗夏季感冒和食欲不振。
    2、治疗急慢性胃肠炎之轻症,胃不舒,泛泛欲吐。
    3、治疗化疗后恶心欲吐,不思进食。
    4、治疗妊娠反应,恶心欲吐。
    藿香的副作用
    1、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2、临床观察
    无毒。
    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
    长期泡茶饮用和水煎服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藿香的药用价值
    1、治伤寒头疼,寒热,喘咳,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泻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产前、后血气刺痛,小儿疳伤: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一两,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梗各二两,藿香(去土)三两,甘草(炙)二两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
    如欲出汗,衣被盖,再煎并服。
    (《局方》藿香正气散)
    2、治暑月吐泻:滑石(炒)二两,藿香二钱半,丁香五分。
    为末,每服一、二钱,淅米泔调服。
    (《禹讲师经验方》)
    3、治霍乱吐泻:陈皮(去白)、藿香叶(去土)。
    上等分,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
    (《百一选方》回生散)
    4、治疟:高良姜、藿香各半两。
    上为末,均分为四服,每服以水一碗,煎至一盏,温服,未定再服。
    (《鸡峰普济方》藿香散)
    5、香口去臭:藿香洗净,煎汤,时时噙漱。
    (《摘元方》)6、治小儿牙疳溃烂出脓血,口臭,嘴肿:土藿香,入枯矾少许为末,搽牙根上。
    (《滇南本草》)
    藿香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藿香有非常多的别名,藿香基本上是做药用比较多,藿香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分布和种植。
    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藿香的功效和作用,以及藿香的禁忌,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藿香的功效和作用
    藿香在中医里,搭配其他的药材,可以治疗多种常见疾病,比如夏季中暑是很常见的事情,中暑之后,人们一般会出现恶心呕吐、口中发粘、头痛、眼花、耳鸣等等的症状,中暑有时候是十分危险的,而中暑之后,选择藿香搭配伍佩兰,芳香温煦,散表邪、化里湿、醒脾开胃、和中止呕;佩兰气香味辛性平,醒脾化湿解暑。
    胃不好的人,经常会消化不良,这样不但容易便秘,人也变得消瘦了,这时候,大家可以喝藿香,因为霍香具有促消化的功效。
    霍香中含有的挥发油具有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对胃肠有解痉止痛的作用,对小肠蠕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偶感风寒之后,人们就会恶寒不止,风寒一般在冬季比较容易患,但是暑期感染风寒是非常危险的,在夏季感染风寒之后,藿香具有散寒的作用。
    藿香味辛,性微温,能发散风寒,最善于治疗暑月外感风寒。
    藿香的用药禁忌
    阴虚者禁服藿香;阴虚火旺、邪实便秘者禁服藿香。
    藿香用药配方
    1、藿香治暑月吐泻:滑石(炒)二两,藿香二钱半,丁香五分。
    为末,每服一、二钱,浙米泄调服。
    (《禹讲师经验方》)
    2、藿香治小儿牙疳溃烂出脓血,口臭,嘴肿:土藿香,入枯矾少许为末,搽牙根上。
    (《滇南本草》)
    3、藿香治霍乱吐泻:陈皮(去白)、藿香叶(去士)。
    上等分,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百一选方》回生散)
    4、香口去臭:藿香洗净,煎汤,时时噙漱。
    (《摘元方》)
    5、藿香治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香附、藿香、甘草各二钱。
    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调服之。
    (《圣惠方》)
    6、藿香治冷露疮烂:藿香叶、细茶等分。
    烧灰,油调涂叶上贴之。
    (《包会应验方》)⑨治刀伤流血:土藿香、龙骨,少许为末,外敷。
    (《滇南本草》)
    7、治疟:高良姜、藿香各半两。
    上为末,均分为四服,每服以水一碗,煎至一盏,温服,未定再服。
    (《鸡峰普济方》藿香散)
    8、藿香治伤寒头疼,寒热,喘咳,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泻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产前、后血气刺痛,小儿消伤: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两,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梗各二两,藿香(去士)三两,甘草(炙)二两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
    如浓出汗,衣被益,再煎并服。
    (《局方》藿香正气散)
    藿香的鉴别方法
    (1)本品叶片粉末淡棕色。
    叶表皮细胞呈不规则形,气孔直轴式。
    非腺毛1~6细胞,平直或先端弯曲,长约至590μm,壁具疣状突起,有的胞腔含黄棕色物。
    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37~70μm;柄单细胞,极短。
    间隙腺毛存在于叶肉组织的细胞间隙中,头部单细胞,呈不规则囊状,直径13~50μm,长约至113μm;柄短,单细胞。
    小腺毛头部2细胞;柄1~3细胞,甚短。
    草酸钙针晶细小,散在于叶肉细胞中,长约至27μm。
    藿香片的作用和功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藿香的功效与作用、藿香片的作用和功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空青
    回复
    2024-05-09 16:16:39

    小儿麻痹是小儿神经系统传染病,多见于夏秋季节,以弛缓性瘫痪为特征。主要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混入饮食里经口传染,少数也可由呼吸道传染。1~5岁以下儿童为多见。本病属于中医学“湿痹”、“痿证”范畴。证见突然发热(类似感冒)、烦躁、不安、多汗、全身疼痛,发热后肢体突然出现弛缓性瘫痪,多发生在下肢。

    【方一】验方

    【出处】《中医儿科临床选辑》

    【组成】木瓜、透骨草、麻黄、当归、地肤子各12克,制甲珠、桂枝各9克,红花、川牛膝各13克,露蜂房1只。

    【功用】温经祛湿,活血通络。

    【主治】小儿麻痹症(待热退后,方可用之)。

    【方解】木瓜、透骨草化湿,舒筋,活络;地肤子清热利湿;当归、红花、牛膝、甲珠、桂枝活血通络;蜂房性善走窜,能祛风止痛;麻黄发散骨肉风湿之邪。

    【药理】牛膝能降低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并有抗凝作用;穿山甲能明显延长小鼠和大鼠凝血时间,降低血液黏度,扩张血管壁降低外周阻力;蜂房提取物有降压、扩张血管作用;木瓜有保肝,抑菌作用;麻黄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当归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红花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降低全血黏度;桂枝有降温解热,抑菌,健胃,利尿,强心,镇痛,镇静,抗惊厥,止咳祛痰的作用。

    【用法】上药加清水半面盆煮沸后,加入烧酒、黄酒各60毫升,继续煮沸后,倒入盆中,趁热烫洗患肢。必须使药力热透,方可有效。每剂可洗3次。

    【方二】验方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组成】生草乌、干姜、桂枝、伸筋草、川芎、丹参、络石藤、鸡血藤各6克。

    【功用】温经散寒,化瘀通络。

    【主治】早期小儿麻痹症。

    【方解】川芎、丹参、鸡血藤活血化瘀通络;桂枝温经通络;伸筋草、络石藤祛风通络;草乌祛风通络;干姜温经散寒。

    【药理】川芎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丹参能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激活纤溶,对抗血栓形成;乌药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有促进肠蠕动的作用;桂枝有降温解热,抑菌,健胃,利尿,强心,镇痛,镇静,抗惊厥,止咳祛痰的作用;干姜有镇静、镇痛、抗炎、止呕及升压作用;鸡血藤水提物及酊剂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并对免疫系统有双向调节功能;络石藤甲醇提取物对动物双足浮肿、扭体反应有抑制作用,可抗痛风,能抑菌,降压。

    【用法】将上药煎汤,待稍温后加白酒100毫升浸浴患处,每日1次。

    【方三】验方

    【出处】《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当归19克,苏芍、川牛膝各15克,木瓜、桂枝、红花、地肤子各12克,甲珠20克,透骨草15克,麻黄10克,露蜂房1个。

    【功用】祛风活血,温经通络。

    【主治】小儿麻痹症。

    【方解】牛膝、红花活血化瘀;当归、白芍养血活血;桂枝温经通络;木瓜化湿舒筋活络;蜂房性善走窜,能祛风止痛;地肤子清热利湿;麻黄发散骨肉风湿之邪。

    【药理】牛膝能降低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并有抗凝作用;当归、川芎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蜂房提取物有降压、扩张血管作用;木瓜有保肝,抑菌作用;麻黄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红花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降低全血黏度;桂枝有降温解热,抑菌,健胃,利尿,强心,镇痛,镇静,抗惊厥,止咳祛痰的作用;穿山甲能明显延长小鼠和大鼠凝血时间,降低血液黏度,扩张血管壁降低外周阻力;白芍能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有提高免疫力、镇痛、解痉的作用。

    【用法】将上药煎汤,然后入烧酒、黄酒各60毫升再煮沸,倒入盆内,趁热洗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

    【方四】验方

    【出处】《中草药外治验方选》

    【组成】寻骨风根、威灵仙各30克,半边莲240克。

    【功用】清热解毒,祛风通络。

    【主治】小儿下肢麻痹症。

    【方解】寻骨风、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药理】寻骨风有镇痛、抗炎、解热作用;威灵仙有促进肠平滑肌运动和调节胃肠运动功能,抗利尿,镇痛,降血糖,降血压,利胆,抑菌的作用;半边莲有利尿,降血压,抑菌,止血,对神经系统有先兴奋后抑制的作用。

    【用法】上药加清水2000ml,煎沸后,将上药液倒入杉木水捅内,并放一小木凳于桶中,嘱患儿脱去裤袜,坐于桶口,将足踏在小木凳上,并用厚毛巾将水桶口围起,勿使热气外散。趁热熏洗患处,至药水不烫时,取出木凳,将小儿患足浸入水中洗泡。每日早、午、晚各1次。

    【方五】验方

    【出处】《常见病中草药外治疗法》

    【组成】麻黄、杜仲、川乌、草乌、当归各9克,花椒6克,川断、党参各12克,黄芪30克。

    【功用】益气活血,温经通络。

    【主治】小儿麻痹症末期。

    【方解】川乌、草乌祛风湿,温经通络;杜仲、川断祛风湿,强筋骨,补肝肾;麻黄发散骨肉内里风湿之邪;当归养血活血,通经络;花椒祛湿利水;党参、黄芪补气生肌。

    【药理】川乌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杜仲具有调节细胞免疫平衡的功能;麻黄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当归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党参增加机体免疫力,改善肠道血液循环,利于炎症的吸收;黄芪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川断有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对疮疡有排脓、止血、镇痛、促进组织再生作用;花椒有镇痛抗炎,杀细菌和真菌,杀疥螨的作用。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水煎,过滤去渣,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患肢。每日1~2次。

    【方六】甘露消毒丹加减。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藿香10克,黄芩10克,射干10克,蔻仁(后下)6克,滑石(包煎)15克,葛根10克,姜半夏10克,苡仁10克,焦楂曲各10克,甘草6克。

    【功用】解表清热,疏风利湿。

    【主治】小儿麻痹症邪侵肺胃型。

    【方解】藿香、蔻仁芳香化湿;半夏燥湿化痰;黄芩善清上焦湿热;滑石、薏仁清热利水;葛根清热解肌;射干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藿香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对胃肠有解痉作用,并有防腐、抗菌作用;葛根能直接扩张血管,使外周阻力下降;射干对外感及咽喉疾患中的某些病毒也有抑制作用;黄芩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半夏含挥发油、氨基酸、β-谷淄醇、胆碱、生物碱、葡萄糖苷和醛类等,具有镇咳、祛痰及止吐等作用;所含的葡萄糖醛酸的衍生物有显著的解毒作用;山楂消肉食,刺激胃液分泌,使胃内游离盐酸增加,能消化蛋白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七】三妙丸加减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苍术10克,黄柏10克,牛膝10克,生苡仁15克,丝瓜络15克,川芎10克,红花6克,鸡血藤10克,甘草6克

    【功用】清热祛湿,舒筋活络。

    【主治】小儿麻痹症邪注经络型。

    【方解】苍术祛风燥湿;黄柏燥湿清热;苡仁清热利湿;牛膝、丝瓜络、川芎、红花、鸡血藤活血化瘀通络;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苍术挥发油对中枢神经系统,小剂量是镇静作用,同时使脊髓反射亢进,大剂量则呈抑制作用;鸡血藤水提物及酊剂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并对免疫系统有双向调节功能;红花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降低全血黏度;牛膝能降低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并有抗凝作用;黄柏具有广泛抗菌作用;丝瓜络有明显的镇痛、镇静和抗炎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八】补阳还五汤加减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党参10克,黄芪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红花10克,地龙10克,川芎10克,甘草6克。

    【功用】益气活血,祛邪通络。

    【主治】小儿麻痹症气虚血滞型。

    【方解】党参、黄芪养气生肌;当归养血活血;赤芍、红花、川芎、地龙活血化瘀通经络;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党参增加机体免疫力,改善肠道血液循环,利于炎症的吸收;黄芪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地龙有解热、镇静、抗惊厥、降压、抗凝、增强免疫力、抗菌等作用;当归、川芎、赤芍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红花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降低全血黏度。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九】七宝美髯丹加减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首乌10克,牛膝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枸杞子10克,菟丝子10克,补骨脂10克,甘草6克。

    【功用】滋补肝肾、强筋健骨。

    【主治】小儿麻痹症肝肾虚损型。

    【方解】首乌养血生精;补骨脂养精生髓;当归养血活血;茯苓补益中气,清热利湿;枸杞填补肾精;菟丝子补肾养精;牛膝补肝肾,强筋骨;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首乌对脑和肝组织中的B型单胺氧化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能使老年小鼠的胸腺不致萎缩,甚至保持年轻的水平;当归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茯苓具有很好的利尿消肿作用;枸杞对免疫有促进作用,同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对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还有抗衰老、抗突变、抗肿瘤、降血脂、保肝及抗脂肪肝、降血糖、降血压作用;牛膝能降低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并有抗凝作用;菟丝子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补骨脂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验方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生石膏15克,葛根15克,银花15克,白芍15克,黄连3克,黄苓15克,全蝎3克,蜈蚣3克,甘草6克。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通络。

    【主治】小儿麻痹症急性发热期。

    【方解】石膏、葛根清气分之热;银花清热解毒;黄连、黄芩清中上二焦湿热;白芍养血通络;全蝎、蜈蚣通经活络;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葛根有明显解热、解痉作用;金银花的化学成分有环己六醇、黄酮类、皂苷鞣质等,具有抗菌、消炎、收敛作用,对多种细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全蝎、蜈蚣有明显抗癫痫、抗惊厥作用;黄连、黄芩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石膏能抑制发热时过度兴奋的体温调节中枢,抑制汗腺分泌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白芍能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有提高免疫力、镇痛、解痉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一】验方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苍术6克,防风6克,炙甘草6克,木瓜10克,当归6克,桑寄生6克,秦艽6克,赤芍6克,桂枝3克,川芎6克,独活6克,熟地黄10克,茯苓10克,薏苡仁15克,细辛1.5克。

    【功用】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主治】小儿麻痹症。

    【方解】苍术、防风、木瓜祛风除湿;秦艽祛风湿,强筋骨;赤芍、川芎活血通络;桂枝、细辛温经通络;当归养血通络;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薏苡仁利湿通络;熟地黄补血养阴,填精益髓;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苍术挥发油对中枢神经系统,小剂量是镇静作用,同时使脊髓反射亢进,大剂量则呈抑制作用;防风有解热、抗炎、镇静、镇痛、抗惊厥、抗过敏作用;当归、川芎、赤芍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木瓜有保肝,抑菌作用;桂枝有降温解热,抑菌,健胃,利尿,强心,镇痛,镇静,抗惊厥,止咳祛痰的作用;独活有抑制作用有抗炎、镇痛及镇静作用,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茯苓具有很好的利尿消肿作用;桑寄生煎剂或剂在体外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多种肠道病毒病毒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熟地黄具有对抗地塞米松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

    【用法】水煎冲入黄酒少许,分3次服,每日1剂。

    【方十二】验方

    【出处】《儿科应用必备》

    【组成】银花10克,连翘10克,葛根15克,黄芩10克,黄连3克,茯苓12克,滑石10克,甘露消毒丹(包煎)15克。

    【功用】解表清热,疏风利湿。

    【主治】小儿麻痹症。

    【方解】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葛根清气分之热;黄连、黄芩清中上二焦湿热;茯苓、滑石补气利湿。

    【药理】连翘浓缩煎剂在体外有抗菌作用,可抑制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及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金银花的化学成分有环己六醇、黄酮类、皂苷鞣质等,具有抗菌、消炎、收敛作用,对多种细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葛根有明显解热、解痉作用;滑石所含硫酸镁有吸附和收敛功效,内服能保护肠壁;茯苓具有很好的利尿消肿作用;黄连、黄芩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布洛伪麻那敏片的副作用

小儿磨积片的副作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