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羚羊散但副作用目前是尚不明确的。
本品的性状是紫色,或者淡紫色的粉末状,味道发苦,并且具有一定的辛凉感。该药物虽然属于中成药,但是其中含有的多种成分,比如甘草、紫草、牛黄、葛根、羚羊角、川贝母等,在和其他的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导致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
回苏散--《湿病刍言》
【处方】犀角粉1g,羚羊角粉1g,麝香0.3g,牛黄0.3g,冰片0.3g,龙涎香0.3g,珍珠粉0.3g,琥珀3g,朱砂3g,薄荷冰0.15g。
【制法】先将冰片、薄荷冰研成水样,再将其它粉剂和入研匀。
【功能主治】醒脑开窍,安神。主治温邪内陷心包,高烧惊厥,重度昏迷。
【用法用量】成年人每服1.3-2g
小儿每服0.6-1.3g,日夜服4次。
【各家论述】犀角入血分以清神智,且能解毒;羚羊角入气分以熄肝风,兼能安神。二者清热退烧之力胜于白虎,凡温病之高烧不退者,非此不除。牛黄入心、肝二经,功能泄热利痰,通窍镇惊;麝香、冰片、薄荷冰芳香通窍,以清神明,且薄荷冰发挥迅速,轻扬上行,为解暑热清头目之良品,服下少许,立觉头目凉爽,醒脑清神。龙涎香芳香透窍之力虽稍逊麝香,而兼有化痰之力;珍珠粉入心养阴,泄热潜阳,安神定惊;朱砂、琥珀入心、肝二经,安神定惊,兼有镇痛解毒之效,且朱砂能清镇少阴君火,使火不妄炎,则肝风自熄,而神明自安。
【摘录】《湿病刍言》
目录1拼音2《准绳·幼科》卷五:羚羊散 2.1处方2.2功能主治2.3摘录 3《医学集成》卷二:羚羊散 3.1处方3.2功能主治3.3摘录 4《准绳·幼科》卷五 4.1方名4.2组成4.3主治 5《圣惠》卷二十四 5.1方名5.2羚羊散的别名5.3组成5.4主治5.5羚羊散的用法用量5.6制备方法5.7附注 附:1古籍中的羚羊散*羚羊散药品说明书 1拼音
líng yáng sǎn
2《准绳·幼科》卷五:羚羊散 2.1处方白玉羚羊霜(锐尖处)1两,木通、紫草、生地黄、芍药、僵蚕、全蝎、桔梗、橘红、甘草、荆齐、防风。
2.2功能主治小儿痘至56朝,阳明受枭毒之熬铄,筋络不得荣血以滋养,忽然手脚牵缩一团。
2.3摘录《准绳·幼科》卷五
3《医学集成》卷二:羚羊散 3.1处方羚羊角、生地、元参、麦冬、黄芩、知母、银花、僵蚕、大力、羌活、防风、甘草、竹叶。
3.2功能主治葡萄瘟。身发青紫斑点,状若葡萄。
3.3摘录《医学集成》卷二
4《准绳·幼科》卷五4.1方名羚羊散
4.2组成白玉羚羊霜(锐尖处)1两,木通、紫草、生地黄、芍药、僵蚕、全蝎、桔梗、橘红、甘草、荆齐、防风。
4.3主治小儿痘至56朝,阳明受枭毒之熬铄,筋络不得荣血以滋养,忽然手脚牵缩一团。
5《圣惠》卷二十四5.1方名羚羊散
5.2羚羊散的别名羚羊角散
5.3组成羚羊角屑1两,防风3分(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白蒺藜半两(微炒,去刺),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玄参1两,乌蛇皮1两(酒浸,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秦艽3分(去苗)。
5.4主治风热,皮肤生(??)(??),痒痛。
5.5羚羊散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入牛蒡根汁半合,更煎12沸,温服,不拘时候。
5.6制备方法上为散。
5.7附注羚羊角散(《普济方》卷一○七)。
古籍中的羚羊散 《内府秘传经验女科》:[卷二]子痫主意】孕妇筋强语塞痰,或时发搐故名痫,脉浮弦滑羚羊散,煎服祛风渐渐宽。羚羊散羚羊角(镑)独活酸枣仁...
《普济方》:[卷二百四十四脚气门]香港脚肿满附论皮(一两锉)赤茯苓(一两)郁李两麸炒)木去滓。羚羊散(出圣惠方)能治香港脚风毒肿满。心腹痰壅。烦躁...
《外科正宗》:[卷之四杂疮毒门]葡萄疫第一百二十五毒传胃,牙根出血,久则虚人,斑渐方退。初起宜服羚羊散清热凉血,久则胃脾汤滋益其内,又有牙根腐烂者人...
《寿世保元》:[卷七]妊娠论子痫。谓妊娠痰涎潮涌。目吊口噤。不省人事也。羚羊散当归(酒洗)川芎防风独活白茯苓(去皮)五加皮薏...
《张氏医通》:[卷八七窍门上]痘疹余毒证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