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灌肠液的副作用

时间: 阅读:5553
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灌肠液的副作用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柳华

柳华

2025-10-15 02:59:40

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灌肠液患者在使用后可能会出现腹痛恶心、皮肤苍白、呕吐,以及出汗的现象,也有少数部分在使用药物后发生了过敏的反应,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皮肤瘙痒以及皮疹、肝功能损伤等。也有极少的患者在使用药物后出现那皮肤不良的反应,主要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如果出现的症状比较严重,这时应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并且咨询专科医生。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泠青沼
    回复
    2024-05-09 19:19:09

    没有副作用,因为它含对乙酰氨基酚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有解热镇痛的作用,是小儿最适宜的退热药,马来酸氯苯那敏为抗组胺药,能减轻流涕、鼻塞、打喷嚏等症状,但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还不含有刺激孩子身体的苯丙醇胺(PPA)和咖啡因,对宝宝身体的没有任何伤害。

    小快克是一种复方制剂的小儿感冒药,不只是对感冒发烧有效果,另外对流鼻涕,鼻塞,咳嗽,咽痛都有治疗作用,作用很广泛,不过这个药不见只有一种症状的孩子吃,因为容易引起副作用,最好对症治疗,比如有咳嗽就吃止咳药,体温增高就吃退烧药,这样比较好一些。

    小快克是儿童装的小儿感冒药,这个效果还好,注意缓解小儿感冒引起的身体不适,流鼻涕发热咳嗽,按说明吃就可以。你好,现在比较适合小儿感冒发烧时候的药品比较多,牌子也很多,快克的还可以,效果不错。好娃娃的也很有口碑,按照说明给生病的宝宝服药就可以。另外注意孩子感冒发烧之后除了吃药治疗,还要注意孩子多喝水,多排尿。保暖和休息也很中药。

  • 紫苏
    回复
    2024-05-09 19:19:09

    楼上不要乱说,他什么时候变成激素类药了。
    对乙酰氨基酚片属于非甾体抗炎药,用于解热镇痛!可以退烧,镇痛。主要副作用是胃肠道不适。
    慢性咽炎并发烧了,应该比较严重了,慢性咽炎急发需要加用抗生素比如罗红霉素、头孢等等。退烧也可以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者是同类的药物布洛芬等等。
    不带副作用的药,和外星人差不多。不要奢求了。
    按照正确的剂量和服用方法,可以减少不良反应。比如说对乙酰氨基酚片饭后服用。

  • 山亭柳
    回复
    2024-05-09 19:19:09

    宝宝知道为您找到来自:
    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
    【主任药剂师 冀连梅】的回答:
    经过不断的科普,网友们现在都知道全球广泛使用的退烧药就两种了,就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而且对乙酰氨基酚由于临床使用时间长,安全性高而作为首选退烧药。因为对乙酰氨基酚有口服和栓剂两种不同的剂型,所以经常有网友问我这样的问题:“对乙酰氨基酚可以有栓剂直肠给药,为什么还要有口服的剂型呢?栓剂不是应该比口服的副作用小吗,不是说不伤肝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比较一下口服和栓剂在吸收和代谢上的区别。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进入全身血液循环之前会先经过门静脉到达肝脏,第一次经过肝脏时大部分药物被代谢灭活,使得进入全身起作用的药量减少。栓剂吸收的部位在直肠,通过两条路径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如果塞药部位较深(距肛门口约150px),药物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前也要先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大部分被灭活,这和口服药物一样。如果塞药部位较浅(距肛门口约50px),药物主要通过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脉→髂内静脉→下腔静脉进入全身血液循环,不经过门静脉,也就不经过肝脏。以上说的只是吸收阶段。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后,药物会到达作用部位发挥药效,之后还要通过血液循环送达肝脏被代谢灭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肝脏的解毒作用,在这一阶段,口服吸收进来的药和栓剂吸收的药要走相同的代谢途径,也就是说,通过栓剂吸收进来的药物最终也需要肝脏代谢解毒,因此超出剂量或者过量使用栓剂同样会伤肝。因此从安全性上讲,栓剂和口服的区别并不大,副作用差不多,严格按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都是安全的,超剂量使用都会伤肝。临床上治疗儿童发烧,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常常是首选剂型,只有当儿童由于恶心、呕吐或者哭闹等原因不能口服药物时,才会使用栓剂作为替代。这是因为儿童使用退烧药常常需要根据体重精确计算给药量,口服溶液剂型可以精确量取药量,而栓剂常常是125mg或者150mg等固定的剂量,不太容易针对个体体重精确给药。我看到不少妈妈从网络上海淘国外的退热栓,其实对乙酰氨基酚的栓剂国内有生产,可以在药店买到,不必海淘。我一直主张药品还是尽量在国内买,因为用药之前需要把药品说明书从头到尾看一遍,这也是对孩子负责,而海淘回来的药,说明书是用当地的语言写的,很容易因为看不懂说明书而误用。使用退烧药的几点小贴士:1. 退烧药只在儿童体温大于38.5℃以上时才考虑使用,低于38.5℃不需要使用。打个比方,比如儿童某天早上发烧39℃,给他用了一次药,一直到第二天早上都没有再烧,这种情况下不用为了预防反复发烧而按说明书上说的“每4~6小时服药一次”。2. 使用退烧药的同时也要保证儿童有足量的液体摄入。3. 退烧药按儿童体重给药,不要按年龄给药,因为相同年龄的儿童体重差别很大。4. 不要叫醒睡着的儿童服药,睡眠比吃退烧药更重要。5. 吃退烧药的同时不要合并使用咳嗽感冒药,因为这类药里面常常含有相同的退热成分,会在无意中导致儿童服用退烧药过量中毒。6.不要用汤勺等餐具估计需要服用的药量,应该用量药器或者带刻度的针筒精确量取药物。7. 一定要把退烧药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草莓或者香橙味等口味的退烧药对生病中的儿童也还是有吸引力的,临床上经常能看到儿童自己把药当饮料喝而中毒的例子。

  • 紫苏
    回复
    2024-05-09 18:18:59

    退热剂通常是38.5度以上才使用的,你说的只是剂型不同罢了,也是我们儿科经常使用的药物。不过偶尔用一次对孩子的影响不大,主要不要反复使用。因为退热剂使用时间长了会影响孩子的体质,降低孩子的抵抗力。一般38.5度以下尽量不去使用。其实发热是人体抵抗力增强的表现,它是白细胞在呑噬和清除人体内的病毒、细菌、毒素和体内垃圾时所发出的集结信号,发热时人体的血流速度加快,可让白细胞在体内快速集结到病患处,有利于清除病毒、细菌、毒素和垃圾并使其动作加快,这对人体是有利的,同时这种活动可以使人体产生抗体,增加以后抵抗疾病的能力。所以在西方国家医师是不用退热剂的,我国现在许多人还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才害怕发热。其实我们胡乱使用退热剂后,就使它阻止了白细胞上述这些对人体有利的活动,同时损伤了白细胞,并可以引起白血球减少,这样做对人体是没有好处的,所以退热剂使用的次数越多的人抵抗力越差。知道此事以后不再乱用一般是不会有什么事的。

小儿对乙酰氨基酚异丙嗪片的副作用

小儿导赤片的副作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