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小儿感冒口服液的功效与作用

时间: 阅读:7801
小儿感冒口服液的功效与作用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食养人

食养人

2025-10-14 02:03:02

小儿感冒口服液主要是用大青叶、地骨皮、薄荷、菊花、广藿香、板蓝根、连翘、石膏、白薇、地黄组合成的中成药,本药物具有清热解表的作用,本药物主要能够治疗患儿外感风热后而引起的发热。如果患儿出现了咽喉肿痛、微恶风寒、以及头痛的现象,这时可以通过服用本药物来进行缓解。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离亭燕
    回复
    2024-05-10 00:00:58

  • 远志
    回复
    2024-05-10 00:00:58

    ?荒晁募窘钥煞⑸??瘟菩《?忻暗囊┪镆步隙啵??绻?褂貌坏保?崾卤豆Π搿? 小儿感冒宁合剂主要成分是薄荷、荆芥穗、苦杏仁、牛蒡子、黄芩、桔梗、前胡、白芷、栀子(炒)、山楂(焦)、六神曲(焦)、麦芽(焦)。 小儿感冒宁合剂具有疏散风热,清热止咳之功效。用于小儿感冒发烧,汗出不爽,鼻塞流涕,咳嗽咽痛。主要用于小儿风热感冒。 那么 无论用何种药物,都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 2.服药期间多饮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 3.3岁以下小儿,肝、肾还未发育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扑热息痛, 4.小儿或其家庭成员有解热药过敏史者,不要用退热药。 5.退热药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6.认真遵循医师或药师做出的所有指导。可能这些指导与本用药信息包含的内容不同。 7.医师或药师将告诉您每天服用的剂量,这取决于您的具体情况以及其他药物联用情况。 8.如果对药盒上的说明不明白,请向医师或药师寻求帮助。 9.如果服用任何其他药品请告知医师或药师,包括任何从药房、超市或保健品商店购买的非处方药品。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远志
    回复
    2024-05-09 23:23:48

    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

    用法: 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 次,每4小时1次,每24小时不超过5次。

    作用: 吸收快速而完全,口服30分钟内就能产生退热作用。副作用相对比较小,对胃肠道基本没有 *** ,对血小板功能以及凝血功能没有影响,没有肾毒性,所以安全性比较高。

    对2岁以下的孩子,医生通常习惯用这种药物。而且它可与牛奶、果汁同服。

    布洛芬(美林)

    用法: 可用于婴幼儿的退热,缓解由于感冒、流感等引起的轻度头痛、咽痛及牙痛等。按体重一次5—10mg/kg,需要时每6—8小时可重复使用,每24小时不超过4次。

    作用: 它和对乙酰氨基酚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两种退热药,也是较为安全的退烧药。

    它的优点是退热平稳且持久,控制退烧时间平均约6小时左右,最高可达8小时。

    而且它对于39℃以上的高热退烧效果比对乙酰氨基酚要好。

    小儿感冒口服液

    作用: 这种药物不仅能够治疗感冒还可以治疗发烧。用于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汗出而热不解,头痛鼻塞,咳嗽,口渴咽红。对于退烧后继续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用法: 口服。一岁以内一次5毫升;一岁至三岁一次5-10毫升。摇匀服用。

    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

    作用: 宝宝在退烧会一般还会伴有一定的咽喉疼痛咳嗽等症状,而这种药主要用于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并且对于咳嗽痰黄、气促喘息、口乾音哑、咽喉肿痛有一定疗效。

    用法: 一至二岁每次服3~5ml,三至五岁每次服用5~10ml,六至十四岁每次服用10~15ml。一日三次,用时摇匀。

    小儿清热灵

    作用: 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咳嗽气喘。在宝宝退烧后父母可以给宝宝服用这种药物,帮助宝宝迅速恢复健康。

    用法: 6个月以下小儿一次1/2片;7~10个月一次1片;1~2岁一次1.5片,2~3岁一次2片;3岁以上3~5片;一日2次。

    宝宝流感发烧吃药注意事项

    1、 在服用退热药的同时,要给宝宝多饮水,帮助其发汗,利尿,排毒。

    2、 退热药用药间隔不少于4个小时,急于退热,一次用药量过大或间隔时间太短,重复用药可使体温下降过快,出汗太多,导致虚脱。

    3、 对某些药物有过敏反应的宝宝,因此切勿滥用退热药。最好先带宝宝看过医生,根据医嘱取药给宝宝服用,切勿自行买药给宝宝送服。

    4、服药期间妈妈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变化,如果宝宝在发烧时伴有呼吸急促、喘憋、心慌、腹泻、头痛、呕吐、尿色改变、全身有疹子,或局部红、肿、疼等应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诊治。

儿科七厘散的功效与作用

小儿感冒宁合剂的功效与作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