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新生儿都会出现黄疸的情况,这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发育并不完善,无法有效的处理血液中的胆红素所造成的,在新生儿出生一周后会明显消退,属于正常现象,不用治疗。病理性黄疸,常常是由于疾病所引起的,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消退时间晚,持续时间长,需要及时查明病因,才能对症治疗。
黄疸的中医治疗方法
黄疸的中医治疗方法,绝大多数新生儿出生都会有黄疸,只是轻微和严重的区别,有黄疸其实也不用太担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便会消散,下面来了解一下黄疸的中医治疗方法。
黄疸的中医治疗方法11、阴黄:黄色不明显,下身黄而上身不黄;小便夜间不舒服,白天通利。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6—15克加茯苓、泽泻、薏米之类或五苓散。连服数剂即退。
2、阳黄:黄色如金,上身眼目尽黄,下身不黄;白天小便不畅,或痛或不痛,夜间正常;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15—18克加升麻、橘梗、茯苓、花粉、麻黄芩等,数剂即愈。
3、热黄:口大渴,多饮反觉不快,一身尽黄;眼目发黄色淡,小便急数疼痛,尿色如黄汁。病因热结膀胱。治疗宜用“去黄散”15克加龙胆草、栀子、白芍、茯苓、泽泻等,大热泄黄疸亦除。
4、寒黄:畏寒怕冷、腹中疼痛、按时缓解;一身黄疸、眼目白,小便清长、夜间尤多。病因是寒结膀胱。治疗宜用“去黄散”3—6克加白术茯苓、山药、芡实、薏米、附子等,温命门,10—15剂痊愈。
5、湿黄:一身上下尽黄,眼目具黄;身浮肿、按之如泥;病因是水湿之病。治疗宜用“去黄散”12—15克加升麻、牵牛子、车前子、泽泻等,慢慢调理即愈。
6、燥黄:胸前发黄病因是肺金燥极,发于胸前。治疗宜用“去黄散”3克加麦冬、栀子、白芍、陈皮、天冬、元参、花粉、白芥子等,数剂痊愈。
7、血黄:上下一身,眼目具黄,发热、烦闷、腹痛。病因是血瘀。治疗宜用“去黄散”3—6克加丹皮、牛膝、当归、栀子、川芎、大黄等,长服即愈。
8、气黄:头面多黄、不发热、轻微活动乏力、小便不数,大便燥。病因是气虚不能运化。治疗宜用“去黄散”12克加人参、白术、茯苓、车前子等,气旺则愈。
9、新生儿黄疸:出生2—3天即可出现黄疸,10天左右达到高峰。病因是胎儿感受孕母湿热之气。治疗宜用“去黄散”10克加栀子、郁金、白术、鸡内金等7剂大部分痊愈。
10、手足黄:身不黄手足反黄。病因是湿热壅闭与中焦。治疗宜用“去黄散”15克加白术、茯苓、陈皮、甘草等,慢慢调理可治愈。
黄疸的中医治疗方法21、湿热发黄治则:清热利湿退黄。
主方:茵陈蒿汤加减。
加减:热重者,加黄芩6克、黄连1.5克;浮肿,加猪苓6克、茯苓6克、泽泻6克;呕吐,加半夏6克、竹茹3克、陈皮3克;腹胀,加权实6克、厚朴6克。
主方分析:此证由湿热熏蒸而引起,茵陈蒿汤为专治湿热发黄的有效方剂。其药性大苦大寒,用量不宜过大,皆因新生儿脏腑娇嫩,脾胃薄弱,过用苦寒,恐伤脾胃。
处方举例:茵陈6克、山栀6克、生大黄3克(后下)、泽泻6克、茯苓6克、车前子6克(包煎)、姜竹茹3克、甘草3克。
2、寒湿发黄治则:温中化湿。
主方:茵陈理中汤加减。
加减:食少便塘,加茯苓6克、苡仁6克;形寒肢冷,加附子3克(先煎)、吴英3克;呕吐,加半夏6克、陈皮3克。
主方分析。此方重点在调理脾胃,温中散寒搜集整理振奋中阳,疏通气机,为治疗寒湿发黄之主方。
处方举例:茵陈6克、干姜3克、党参6克、白术6克、茯苓6克、吴萸3克、陈皮3克、甘草3克。
3、瘀结发黄治则:活血化瘀消积。
主方:茵陈蒿汤、血府逐瘀汤加减。
加减:若神软乏力,哭声微弱,加党参6克、白术6克;皮肤瘀斑,衄血,加蒲黄炭6克、仙鹤草6克。
主方分析:血府逐瘀汤重在活血祛瘀,疏理气机。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两方合用,可清热利湿,化瘀消积。此方不仅有大寒大苦之品,且有行气活血之药,应注意损伤脾阳。
处方举例:茵陈6克、山桅6克、生大黄3克(后下)、桃仁6克、红花3克、川考6克、牛膝6克、甘草3克。
一、新生儿黄疸的西医防治方法有哪些?
客观讲,当代西医无预防新生儿黄疸之概念,生理性黄疸也不主张治疗。仅是病理性黄疸则会有如下的治疗方法:
(1) 光照疗法 :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是蓝光照 射。
(2) 换血疗法 :一般用于光疗失败时,采用换血疗法,换出已致敏的红细胞和减轻贫血。
(3) 药物治疗 :应用药物减少胆红素的产生,加速胆红素的清除或抑制胆红素的肠肝循 环,包括供应白蛋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静脉 使用免疫球蛋白等。
(4) 支持治疗 :主要是积极预防和治疗缺氧、高碳酸血症、寒冷损伤、饥饿、感染以及高 渗药物输注等,防止血脑屏障暂时性开放,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二、为什么中医防治新生儿黄疸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医中药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经运用了几千年的 历史 ,经过了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了中国的中医无论是在治病、防病上,还是在 养生 上,都确凿有效可行。在西医未传入中国之前,我们的祖祖辈辈都用中医中药来治疗疾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而今,国家正大力提倡发展中医药事业,让中医药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中医在预防及治疗新生儿黄疸中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有口服中药退黄疸,而且有外治敷药,推拿按摩均可解决新生儿黄疸问题,因而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如愈脐胎毒清)。
加之新生儿乃为哑科,脏腑娇嫩,形气未冲,体质脆弱,对药物的耐受力与成人不同,而西药有一定的副作用,如 照蓝光 会有 皮肤过敏、脱水、发热、腹泻、眼结膜及睾丸易损伤 的副作用,故父母为儿求医寻药仍需谨慎小心。
中医有着 标本兼治 且 副作用小 等优势,尤其是 外敷用药 ,其副作用更是微乎其微,所以人们越来越青睐于中医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
三、预防新生儿黄疸的独特方法
1、时间上,抓住新生儿0-72小时黄金预防期,进行科学干预和预防
2、断脐前立即采用益黄宝抑菌洗液洗浴,洁肤祛污;断脐后,立即外用愈脐胎毒清Ⅱ型敷 脐,防止黄疸与脐部细菌感染。
3、降生时即可煎豆豉汁喂服。
4、出生后30分开乳。
5、采用益黄宝乳膏腹部抚触摩腹和上肢穴位推拿按摩,防止黄疸。
6、降生后,可选择避风处,给予适度阳光照射,注意不可长时间暴晒。
7、促进新生儿胎便的快速排出是防治黄疸之大法。
8、同天乐胎毒清综合预防法。
四、同天乐胎毒清综合防治疗法之技术特色。
同天乐中医清胎清综合防治法是由欧阳恭华先生领衔,并由同天乐新生儿黄疸防治研究中心的全体专家共同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成果。
它秉承中医 “治未病” 和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的中医发展思想,为了改变临床无预防黄疸的技术空白窘状,解放生理性黄疸不需治疗的守陈思想,弥补脐部暴露疗法的不足,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无黄疸的聪慧快乐生活,全面提高人口素质迈出踏实第一步,以中医外治胎黄的独特技术优势,从胎毒湿热病因深处解决防治新生儿黄疸的实际难题,开辟了医学领域防治新生儿黄疸的新途径,高效、安全、简易、无毒副作用。
特色之一:清胎毒预防法:意义是治未病,防患于未然
(1)愈脐胎毒清Ⅱ型敷脐;
(2)愈脐胎毒清Ⅱ型敷脐加益黄宝洗液洗浴;
(3)愈脐胎毒清Ⅲ型加益黄宝洗液外敷涌泉穴;
(4)益黄宝乳膏对新生儿腹部实行抚触摩腹;
(5)益黄宝乳膏对新生儿上肢的脾穴、肝穴、胃穴、天河水穴实行清胎毒推拿疗法;
(6)愈脐胎毒清Ⅰ型加益黄宝乳膏外敷涌泉穴。以上疗法可单联使用,也可双联或多联使用;
特色之二:清胎毒治疗法:意义在治已病,防止胆红素脑病,为时未晚
(1)愈脐胎毒清Ⅰ型加益黄宝乳膏外敷脐部(脐未愈合禁用)或涌泉穴;
(2)愈脐胎毒清Ⅲ型加益黄宝洗液外敷脐部或涌泉穴;
(3)益黄宝乳膏对新生儿上肢的脾穴、肝穴、胃穴、天河水穴实行清
胎毒推拿疗法;
(4)益黄宝乳膏对新生儿腹部实行摩腹疗法; (5)用益黄宝洗液沐浴。
以上疗法可如上选单联或双联或多联使用,详情见产品使用说明书。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