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猫叫综合征头小畸形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注射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治疗。若存在心率衰竭的症状,可以按医嘱口服地高辛片、呋塞米片缓解症状。
小儿猫叫综合征还可能会出现似猫叫哭声、严重智力低下的症状。可以多吃水果蔬菜,补充营养。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病因
猫叫综合征,患者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故又名5p—综合征,为最常见的缺失综合征,因婴儿时有猫叫样啼哭而得名,其原因在于患儿的喉部发育不良或未分化所致。细胞遗传学特征是第5号染色体短臂远端部分缺失(5p—)。导致染色体畸变的原因有:
1、物理因素: X射线、电离辐射等。
2、化学因素: 化学药物如抗代谢、抗癫痫药物等,农药、毒物如苯、甲苯、砷等。
3、生物因素: 一些微生物如弓形虫、风疹病毒、钜细胞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的感染。
4、高龄孕妇。
发病机制
细胞遗传学研究证实,多数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是由于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的2次断裂所致,如果断裂发生在短臂,就是一种中间缺失,如果断裂分别发生在短臂和长臂上,则形成环状的染色体。还有些患儿的第5号染色体易位到C、D或G组染色体上,形成嵌合体或臂间倒位等。
临牀表现程度与5p缺失所处的部位有关,而与缺失长度无明显相关性,因而有人提出根据患儿的临牀表现(猫叫样哭声及典型面部特征)来确定关键区域。据此,人们将猫叫综合征的关键区域定位于5p15.2,位于DNA标记D5S713和D5S18两个遗传标记之间,该区域约占5p总长度的10%,含400~600kbDNA,为研究该病提供了遗传学资料。
诊断依据1、患儿出生后有猫叫样哭声,随年龄增长而渐消失,2岁后不再存在。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2、小头、枕部扁平,圆脸,眼距宽,耳位低,下颔小,腭弓高,内眦赘皮,眼睑外侧向下斜。肌张力低或增强,或有耳道、脊椎及四肢的畸形。 *** 、睾丸小。少数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3、手纹明显异常。
4、严重的智力低下,智商多在25%以下。
5、染色体核型:可有单纯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5号染色与其他染色体易位,或环形5号染色体等。
治疗注意事项
1、患有猫叫综合症的婴幼儿脾胃功能还在发展之中,胃喜暖而恶溼寒,要保护好脾胃,就要在食物上注意保暖,少吃甜冷冰冻的食品和凉的饭菜。
2、平时适当的让宝宝多做点运动。
3、小儿猫叫综合征,染色体异常,不能治愈,目前存在心脏疾患,主要对症支持治疗和良好的护理改善。
4、患有猫哭症的小儿可以接受言语治疗、声音治疗和职业治疗,如有先天性心脏缺陷,则通常需要接受手术。
5、猫叫综合症通过适合的教育训练,中度的也可以到庇护工场工作,但因行走、语言等方面的特异情况,轻度者也难以在社区竞争就业。
相关文章
[小儿尿路感染是什么引起的]
[小儿休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小儿骨硬化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什么是猫叫综合征
这是一种因为5号染色体先天性缺失而引起的疾病。该遗传性疾病的发病率极低,大概为十万分之一,国内外都比较罕见。得病的孩子生长发育较同龄人缓慢,并且头颅会出现畸形,哭声轻小、细微,类似猫叫。孩子的肌肤也可能出现纹理变化,并伴有智力上的缺陷。
猫叫综合征的症状1.哭声。哭声类似小猫叫,哭声一直到两岁之后才会消失;女婴患该病的概率高于男婴。
2.外貌。头部较小,脸呈满月状,并且长相不对称,看上去像受到了惊吓;双眼间的距离较宽,并且有眼角下垂、斜视、白内障等眼疾;鼻子较宽,下巴较小;少见的面相还有裂唇,咬合不齐,耳朵位置较低,脖子较短。手掌纹理不同于常人,常出现断掌等。
3.发育。婴儿时期的肌肉力量不足,智力方面有障碍,较同龄人发育缓慢。比如说学会坐和走的年龄分别为两岁之后和四岁以后。到了成年会出现多动以及破坏性的举动。
4.其他。生长迟缓、易患先天性心脏病,还可能出现兔唇、尿道下裂、扁平足等症状。
猫叫综合征的发病原因1.物理因素:X射线、电离辐射等。
2.病毒因素:风疹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等病毒的感染。
3.化学因素:化学药物如抗代谢、抗癫痫药物等,农药、毒物如苯、甲苯、砷等。
4.母体因素:产妇年龄较大也可能导致生产的孩子患有该疾病。
猫叫综合症是由于5号染色体丢失了一个片段所引起 猫叫综合征(criduchatsyndrome)又称cri-du-chat综合征。远较Down氏综合征常见。1963年,Lejeune首先报道此病。 “猫叫综合症” 是一种染色体短臂畸形,发生率为十万分之一 猫叫综合症是由于5号染色体丢失一片段引起,在国内外均很少见。患儿一般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头央部畸形,哭声奇特,皮纹改变等特点,并有智能障碍,而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哭声类似猫叫。据称,病儿哭声异常可能系喉部发育不良所致,也可能与脑损害有关。 据临床观察,患儿比正常新生儿喜哭,猫叫样的哭声显著,此外,患儿眼距较宽,耳廓位置偏低,并伴生较多毛发,口腔中上腭也较高。此间医学遗传专家说,患有“猫叫综合症”的新生儿,先天愚型,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手段。 1963年,法国科学家首先报告了一种特殊的疾病,病孩的哭声好像猫在叫一样,称为“猫叫综合征”。“猫叫综合征”是由于5号染色体丢失了一个片段所引起,所以也可以称为“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综合征”。根据国外报告,“猫叫综合征”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四万五千分之一;在精神发育不全者中,其发生率为3/2000。 猫叫综合征”患儿一般状态及反应差,哭声细弱似猫叫样,头小而圆,两眼眶距离过宽,下颌小、颈偏短,耳廓低位,双手呈“断掌”掌纹。询问妈妈获悉:母亲孕早期有先兆流产史。新生儿期喂养困难,吐奶明显,有黄疸迁延史,出生到现在一直喜哭吵,易激惹,哭 猫叫综合症声低微。猫叫综合征发病几率约为1/50000,本病是因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所引起。猫叫综合征最显著的特征,为婴儿期有微弱的、悲哀的、似猫叫的哭声,此哭声在呼气时发生,吸气时不出现,随着年龄增长,猫叫样哭声好转。该病死亡率低,多数患儿可活到成人,但体重及身长均低于正常。由于该病有严重智能障碍及运动发育落后,建议行康复训练以促进运动功能的发育及智力发育。
婴儿期间猫叫般的哭声是该类病人最主要的特征,这与神经系统机能缺陷有关。但这一奇特的症状随着患者年龄增长会变得逐渐不明显,直至消失。此外,患者还可能有各种五花八门的症状和异常体征。有人通过对331个患者情况的分析,列出了这类病人可能具有的异常竟达50项之多,种类过多就难以把特征归纳出来。每个病人当然不可能同时具有这50多项异常,而只表现其一部分。最为常见的异常表现: 1、智能发育低下,成人患者的智力水平一般仅具同龄正常人的l/5。 2、童年期肌张力过低,到成年期则转变为肌张力过高。 猫叫综合症3、脸呈圆形,“满月状”。 4、两眼距离过宽。 5、外眼角往下倾斜等等。 这些特征大多也是童年期较明显,随着年龄增大可能消失。 临床表现为: 出声时哭声小、体重轻、小头、小颜、小喉头、内眦赘皮、最突出的是新生儿哭声似猫叫,其智力迟钝、斜视、眼距宽、先天心脏病、高腭弓、掌纹异常、指趾过长等。
1.患儿出生后有猫叫样哭声,随年龄增长而渐消失,2岁后不再存在。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2.小头、枕部扁平,圆脸,眼距宽,耳位低,下颔小,腭弓高,内眦赘皮,眼睑外侧向下斜。肌张力低或增强,或有耳道、脊椎及四肢的畸形。阴茎、睾丸小。少数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3.手纹明显异常。 猫叫综合症4.严重的智力低下,智商多在25%以下。 5.染色体核型:可有单纯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5号染色与其他染色体易位,或环形5号染色体等。
染色体断裂的原因
许多环境因素能够引起染色体断裂。接触大剂量粘合剂、油漆;一定剂量的X—射线,一般说来,这种断裂的出现是暂时性的,经过一定时间可以恢复,不会引起遗传问题。然而,在怀孕前后有可能对胎儿造成危害。另外病毒感染也是一个严重问题。
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结构变异最早是在果蝇中发现的。遗传学家们在1917年发现染色体缺失,1919年发现染色体重复,1923年发现染色体易位,1926年发现染色体倒位。人们在果蝇幼虫唾腺染色体上,对各种染色体结构变异进行了详细的遗传学研究。 猫叫综合症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发生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有各种射线、化学药剂、温度的剧变等,内因有生物体内代谢过程的失调、衰老等。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染色体可能发生断裂,断裂端具有愈合与重接的能力。当染色体在不同区段发生断裂后,在同一条染色体内或不同的染色体之间以不同的方式重接时,就会导致各种结构变异的出现。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结构变异的情况。 缺失缺失是指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带有的基因一起丢失,从而引起变异的现象。如果缺失的区段发生在染色体两臂的内部,称为中间缺失。如果缺失的区段在染色体的一端,则称为顶端缺失。在缺失杂合体中,由于缺失的染色体不能和它的正常同源染色体完全相应地配对,所以当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可以看到正常的一条染色体多出了一段(顶端缺失),或者形成一个拱形的结构(中间缺失),这条正常染色体上多出的一段或者一个结,正是缺失染色体上相应失去的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效应随着缺失片段大小和细胞所处发育时期的不同而不同。在个体发育中,缺失发生得越早,影响越大,缺失的片段越大,对个体的影响也越严重,重则引起个体死亡,轻则影响个体的生活力。在人类遗传中,染色体缺失常会引起较严重的遗传性疾病,如猫叫综合症等 重复 染色体上增加了相同的某个区段而引起变异的现象,叫做重复。在重复杂合体中,当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发生重复的染色体的重复区段形成一个拱形结构,或者比正常染色体多出一段。重复引起的遗传效应比缺失的小。但是如果重复的部分太大,也会影响个体的生活力,甚至引起个体死亡。例如,果蝇由正常的卵圆形眼变为棒状眼的变异,就是X染色体上某一区段重复的结果。 重复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多余”的基因可能向多个方向突变;而不致于损害细胞和个体的正常机能。突变的最终结果,有可能使“多余”的基因成为一个能执行新功能的新基因,从而为生物适应新环境提供了机会。因此,在遗传学上往往把重复看作是新基因的一个重要来源。 倒位 染色体在两个点发生断裂后,产生三个区段,中间的区段发生180°的倒转,与另外两个区段重新接合而引起变异的现象,叫做倒位。倒位杂合体形成的配子大多是异常的,从而影响了个体的育性。倒位纯合体通常也不能和原种个体间进行有性生殖,但是这样形成的生殖隔离,为新物种的进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普通果蝇的第3号染色体上有三个基因按猩红眼—桃色眼—三角翅脉的顺序排列(St—P—Dl);同是这三个基因,在另一种果蝇中的顺序是St—Dl—P,仅仅这一倒位的差异便构成了两个物种之间的差别。 易位 易位是指一个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个非同源染色体上,从而引起变异的现象。如果两个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叫做相互易位,这种易位比较常见。相互易位的遗传效应主要是产生部分异常的配子,使配子的育性降低或产生有遗传病的后代。例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就是由人的第22号染色体和第14号染色体易位造成的。易位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17个科的29个属的种子植物中,都有易位产生的变异类型,直果曼陀罗的近100个变种,就是不同染色体易位的结果。
猫叫综合征,患者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故又名5p—综合征,为最常见的缺失综合征,因婴儿时有猫叫样啼哭而得名,其原因在于患儿的喉部发育不良或未分化所致,发病率约为1/50000,女患者多于男患者。死亡率较低,很多患者存活至成年,但他们的身高及体重低于正常人。
扩展资料:
导致染色体畸变的原因有:
1、物理因素:X射线、电离辐射等。
2、化学因素:化学药物如抗代谢、抗癫痫药物等,农药、毒物如苯、甲苯、砷等。
3、生物因素:一些微生物如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的感染。
4、生理因素:高龄孕妇。
——小儿猫叫综合征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