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孩子在双腿并齐之后,膝盖的位置,还有脚踝的位置,是否是挨在一起的,一般只要挨在一起的就不属于o型腿,大多数只要孩子不缺钙的情况下,一般并不会导致o型腿的,还有些孩子可能是过早的学习走路造成的,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在孩子一岁之内不要学习走路。
当新生儿出生之后,很多父母也是会考虑到特别多的问题,家长可能经常担心的就是孩子健康成长以及身体上面不能有所缺陷。大多数的孩子在出生之后也会在父母呵护之下健康的成长,但有一些先天性的问题就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比如罗圈腿应该怎样判断,孩子是否有罗圈腿?其实这些症状都是有所前兆的。
症状问题如果有螺旋腿的婴儿,在早期的时候会经常出汗,而且还比较喜欢惊醒,这是最主要的症状。有很多新手妈妈可能也会发现宝宝在睡觉的时候特别喜欢惊醒,两个腿总是会卷缩在一起。拉直之后再松手的话,宝宝的腿又慢慢的变得弯曲了。实际上宝宝在三个月之后,下肢的骨头已经形成了趋势,如果关节总是弯曲的话,就会变成罗圈腿。
生理现象朝外侧弯的话,这也是属于正常的现象。想要区分孩子是不是真正的正常卷缩,也可以查看一些百科书,或者是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因为宝宝小的时候是有体检方面的,带孩子尽早的去体检,及早给孩子改正,也是可以有效的缓解罗圈腿的症状。家长可以带宝宝仰卧,然后拉着宝宝的腿部,让其宝宝的腿并拢,在正常情况下膝盖并拢之后,两腿之间是没有缝隙的。
及时治疗家里观看特别的简单,倘若膝盖分开之后有六厘米以上的缝隙,家长就应该及时的注意,要带宝宝去医院做一个全方面的检查,确诊是不是真的得了罗圈腿。如果不是的话就很放心,确诊是螺旋腿的话,就应该及时的给宝宝纠正。不然的话,罗圈腿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内心,孩子长大之后就会很自卑。
婴儿的成长阶段需要我们时刻关注。那么,你如何判断你的宝宝是否有罗圈腿呢?
如何确定宝宝是否腿型异常?
这需要爸爸妈妈细心观察。宝宝会走路后,在宝宝下肢各关节(髋、膝、踝)活动正常的前提下,让孩子平躺在床上,保持双下肢伸直并拢,仔细观察。如果孩子呈“O”型腿,观察两膝之间的距离;如果孩子露出“X”型腿,观察脚踝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没有绝对的标准。随着孩子年龄的不同而变化。距离越小越好。作为医生,他们真正的评判标准应该是大腿和小腿之间的角度。所以,如果你觉得孩子膝盖或脚踝之间的距离很大,比如内翻超过15度,一定要带宝宝去找医生检查,确定。这样家长就能及时发现并干预。
如何辨别宝宝有没有罗圈腿?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判断宝宝是否是罗圈腿:让宝宝仰卧,双手轻轻伸直双腿,向中间靠拢。一般情况下,宝宝双腿并拢时,双侧膝关节和踝关节是并拢的。如果有差距,就要注意了。当间隙超过10 cm时,一般需要进行处理。但对于6个月以下的宝宝,如果双下肢胫骨(即膝关节以下的长骨)向外弯曲,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在6个月到1岁的时候会逐渐变直。但2岁宝宝出现轻度膝外翻或膝内翻是正常的,大部分在成长过程中可以自行纠正,无需担心。
罗圈腿有什么危害?
1.对身体的严重伤害
如果孩子有罗圈腿,双腿膝关节的内侧几乎会承受全身的压力,从而导致身体的承重线偏移,向内移动。无论是走路还是站立,腿部外侧肌肉发力,内侧肌肉很少发力。时间长了,孩子的外侧肌肉比内侧肌肉发达,两腿之间的空隙会越来越大,外侧的轮廓会向外移动,腿会显得更粗。
2.损害关节健康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身体的重量由各关节平均分担。但是,如果你有罗圈腿,膝关节会转向内侧,导致内侧关节承受更多压力。因为压力多,摩擦力大,内侧软骨容易受损,导致骨关节炎。孩子大了,容易关节疼痛,影响正常行走。
3.增加心理压力
压腿不仅会影响人的美观,危害身体健康,还会对人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影响心理健康。
如何在家给宝宝体检?
1.定制高度。方法:家中常用软尺。软尺应该是布做的,而不是弹性大的纯塑料尺。3岁以下采用仰卧位测量。脱下宝宝的鞋袜,脸朝上,耳朵在同一水平线上。父母位于婴儿右侧,左手托住双膝,另一方父母从头顶到脚底测量。
正常:婴儿出生时的平均身高为50厘米,上半年每月增加2.5厘米,下半年每月增加1.2厘米,第二年增加10厘米,此后每年增加5厘米。
异常:如果身高比正常性别和年龄低3个百分位数或两个标准差,则可能患有侏儒症或发育迟缓等。
2.称体重。方法:测量前,婴儿应先排便,然后脱掉鞋袜、帽子和裤子,只穿短裤。婴儿应该躺在秤盘里,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蹲在秤盘中间量体重。测量时注意保暖。
正常:出生时平均3公斤,上半年每月0.6公斤,下半年每月0.5公斤,以后每年2公斤。
异常:10%以上超重,20%以上肥胖,不到5%营养不良。
可以通过孩子两腿之间的距离来判断孩子是不是罗圈腿。在孩子清醒的状态下,让孩子平躺轻轻拉直孩子的双腿,测量孩子双腿膝盖之间的距离,如果超过10厘米的话,说明孩子有罗圈腿的可能,距离越短,则说明出现罗圈腿的可能性越低。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家长需要格外注意,罗圈腿也称为O型,腿在两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腿,内踝能相碰,而两膝不能靠拢为主要表现。如果孩子有罗圈腿的话,一定要及时治疗。对于一岁之前的宝宝来说,刚刚学会走路,双腿不直属于正常现象,无需过于担心。
罗圈腿应该如何判断?
可以通过宝宝的年龄来进行判断,一般来说罗圈腿会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变直,继而慢慢出现X型腿,X型腿如果继续加重的话也会影响宝宝的外在形象。可以通过宝宝的年龄与下肢外观来进行判断,一般来说两岁以内的儿童应该是O型腿,两岁以后的儿童则应该是X型腿,如果宝宝在两岁以后还是O型腿的话,得说明发育存在异常,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
如何避免宝宝出现罗圈腿?
排除先天遗传因素,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如穿腿情况之外,过走的学习,站立走路也会让宝宝的腿部发育受到一定的影响。在生活中可以选择给宝宝穿一些较为柔软的鞋子,可以很好的避免宝宝出现罗圈腿的情况,当然在生活中也应该注意各类营养的均衡摄入,及时补充钙质,可以让宝宝的身体更加健康。
养育孩子还有哪些事情需要注意?
形成宝宝罗圈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长一定要学会排查,在两岁之前无需过于担心,两岁之后如果罗圈腿严重的话,也应该及时介入治疗,学步车的使用也容易让孩子在学习站立的时候过多的依赖跨部力量,导致走路发育迟缓现象产生。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