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要紧的,建议多给宝宝喝水,提倡母乳喂养,按需喂养,母乳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因子,能够提高宝宝的免疫力,母乳喂养的母亲也要多喝水,多喝有营养的汤,比如鲫鱼汤,骨头汤,猪蹄,花生米汤等,既能够提高乳汁的质量,又能够促进乳汁分泌,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求。
宝宝出生之后,宝妈们最关心的就是宝宝的饮食问题了,因为饮食的营养与否直接关系着宝宝的身体发育健康,所以很多宝妈绞尽脑汁就是为了能够让宝宝摄取更多的营养给身体打下良好的基础。毋庸置疑,在宝宝出生之后前6个月里,最好的营养来源就是妈妈的母乳了,母乳是大自然赐予妈妈的身体一种神圣的功能,是所有的食物都无法比拟的。
所以,现在母乳喂养也成为了许多宝妈推崇给予宝宝的健康饮食。但是随之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因为每个人体质不同,呈现出来的母乳分泌和乳汁的质量也有所不同,所以很多宝妈也会感到疑惑,比如浓稠的乳汁是不是营养特别好,也特别管饱?
母乳乳汁浓稠会使宝宝肚子更饱吗?
答案是肯定的。
浓稠的乳汁肯定会让宝宝更容易有饱腹感,因为浓稠的乳汁里脂肪的含量比较高,看起来的颜色也和配方牛奶一样的呈乳白色,相比稀的奶水更容易让人感觉营养的成分更高,确实也会让宝宝肚子更饱。
正常情况下,只要宝妈都营养摄入足够的话,母乳的营养质量都不会很差。母乳分为?前奶?和?后奶?两种奶水,?前奶?就是指宝宝刚吸允妈妈乳房时出来的奶水,一般前面2-3分钟都是前奶阶段。?后奶?就是前奶过后出来的奶水了。
前奶和后奶各司其职
?前奶?是一种看起来比较稀薄,呈水样的奶水,但不要因此就小看它,母乳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会解决宝宝的燃眉之急,三四个小时没有吃喝的宝宝体内肯定都缺水,比较容易渴,那么前奶这个时候主要的作用就是给宝宝解渴补充水分,但并不是说前奶就是没有营养的水,前奶虽然大部分是以水分为主,但是其中还包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矿物质,蛋白质、维生素、有机盐、乳糖和一些增强抵抗力的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补充宝宝体内缺失的水分和多种营养成分。
?后奶?就是在宝宝吃完前奶部分之后出现的奶水,?后奶?看起来和?前奶?有所不同,流出来的奶水是比较浓稠的,看起来牛奶一样呈乳白色的。主要含有的成分为脂肪,为宝宝的身体提供足够的热量,也比前奶更加管饱,可以维持宝宝身体的能量。所以宝妈每次喂奶时间一定要足够让宝宝可以吃到后奶,这样宝宝肚子就不容易饿。
奶水看起来稀薄的,是不是就没有营养,宝宝会吃不饱?
其实这个问题逗妈当初也纠结过,一开始我的奶水也是看起来很稀,不浓稠,虽然奶水多,可是也怕没有营养宝宝也吃不饱,后来才知道这个担心完全没必要。其实我们只要有摄入足够的营养,乳汁的营养成分自然也会上。有些宝妈可能会为了让乳汁看起来浓稠,而不去喝水,不吃蔬菜瓜果等一些含水分比较多的食物,这个做法是非常错误的行为。
奶水的主要来源就是水分,如果宝妈自身体内的水分不足,哪里有足够的乳汁分泌呀,乳汁分泌的足,宝宝自然就会吃的饱。所以首先要保证自己体内水分充沛,才能够给宝宝分泌充足的乳汁。而且蔬菜,水果当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宝妈吃进去也是间接的给宝宝吸收进去的。如果因为一些错误的行为让乳汁分泌不足,导致宝宝没有奶水吃,那才是真正的因小失大了。
是不是乳汁越浓稠越好?
乳汁也不是越浓稠越好,乳汁越浓稠,那么只是代表脂肪含量越高,并不代表其他的营养成分也高,虽然宝宝吃了是容易饱,但是会有以下弊端。
1. 乳汁越浓稠,脂肪的含量也就比较多,对于宝宝的身体来说不容易被消化吸收,那么就会给身体的功能带来负担,不利于宝宝的发育。
2. 宝宝的成长除了能量的支持也离不开水分,而母乳当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正好可以支持宝宝身体对水分的需求。
3. 乳汁浓稠,那么很容易会造成乳汁淤积,不容易让乳腺畅通,一旦乳腺发生堵塞,那么乳腺炎发生的几率就会提高。
所以乳汁浓稠并不能作为判断乳汁是否营养的依据,而且在母乳喂养一段时间之后奶水也会变得稍微浓稠起来,宝妈就不用过于纠结这个问题了,只要摄取均衡的营养,保障乳汁能够分泌充足即可。不用过多的去吃一些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那样容易肥胖也不利于自身形体的恢复。
我是二胎全职妈妈,多平台原创作者;欢迎关注(逗妈育儿路),一起探讨孕产、育儿专业小知识;您的随手点赞是我写作的动力,欢迎狂点,感恩遇见!
(一)发病原因
RVT常由多种综合病因所致。
1.肾脏原发疾病 早期报道的RVT均由于肾病综合征时肾局部高凝状态所引起,但与NRVT相关的新生儿肾脏原发疾病很少见,仅有先天性肾病综合征或肾脏肿瘤等引起的肾源性NRVT。
2.肾血管蒂受累 如腹膜后脓肿或脐静脉插管等引起的肾(主)静脉循环障碍,但近年来此类肾外性NRVT的报道已很少。
3.血液黏滞度增高 此类原因在NRVT中最为重要。生理状态下新生儿外周血中红细胞较多,当喂食不足、不显性失水增加、应用利尿药或造影剂、产伤、窒息、缺氧、缺血等原因均可使血液浓稠,血黏滞度呈指数增加。
4.肾血流量减少 如感染、休克、母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糖尿病等原因所致。
早在20世纪40年代,Gross统计既往百余年文献中47例新生儿动脉栓塞性疾病(其中肾动脉栓塞4例),认为感染、先天性心脏病、损伤和生后脐动脉变化为可能发病原因。此后,对NRAE的不断观察研究,对其可能的发病原因提出了不同观点,但到目前为止,除脐动脉插管外,其他病因尚在探讨之中。
(二)发病机制
与肾动脉系统不同,肾静脉系统无任何种类的节段分布,仅有一系列互相吻合的弓形静脉连接肾脏两极的血流,小动脉和小静脉间无毛细血管网。肾被膜下小静脉汇集成小叶间和叶间静脉,经肾髓质和肾门流入肾(主)静脉。右肾静脉仅与同侧输尿管静脉相通,而左肾静脉则可与其他四五条静脉相通易形成侧支循环。
NRVT的发病机制取决于血栓形成的急缓、位置、大小、完全与否,以及侧支循环形成间的相互平衡情况。无论单侧或双侧病变,上述情况及原发基础疾病决定了该患儿的临床及图像学所见,甚至预后。血浓稠及血黏滞度增加使肾流量下降,肾氧合减少,继之则肾水肿,肾小血管压力增加,最终导致肾小静脉血栓形成。NRVT形成的过程有3类:
1.急性完全性栓塞 肾脏急性水肿,肾包膜囊内压力急剧增高,肾静脉压可增高20倍,肾动脉血流量降至正常量的25%,甚至完全停流,肾脏受损及出血,肾外观呈发绀色。此类型在发病24h内肾脏即肿大,7天时达高峰,而此后的2个月渐缩小,有可能变为残留的萎缩小肾脏。
2.急性部分性栓塞 若阻塞达80%~90%则与完全性相同,其余的在发病24h即可出现侧支循环,发病后12天到1个月时,侧支吻合达最佳状态,肾脏大小、影像学形态及肾功能均可于发病后2个月恢复。
3.形成侧支吻合 渐进性栓塞程度如何,均可形成侧支吻合,除有白蛋白尿外,肾功能常正常。
新生儿注意有何特点
新生儿注意有何特点,新生儿的出生就让新手爸爸妈妈欣喜不已,作为新手家长也会有各种的疑惑,而宝宝在发育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特点发生,以下分享新生儿注意有何特点。
新生儿注意有何特点11、外观特点;新生儿皮肤呈粉红色,皮肤表面有一层薄白色胎脂。足月儿胎毛不多,仅在户部或额面、骶尾部可见;胎毛多,未脱落表示未成熟。由于新生儿的皮肤细嫩,毛细血管丰富,保护功能不强,稍不注意容易损伤,细菌感染后容易发生脓疱疮、疖肿和其它病症。
新生儿头颅较大,头长占身长1/4,颅缝可能未闭或颅骨边缘重叠(为产道内受挤压所致)口腔粘膜光滑薄嫩;牙龈及上腭可见白点为上皮珠,粘液腺阻塞,对吸吮无妨,不可挑破。
2、体温。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完善,体温不易稳定。因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过多,故须对新生儿注意保暖,防止低体温,以免引起硬肿症。另一方面,由于新生儿自身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在炎热季节,或室温过高,摄入水分不足情况下容易出现发热。突然高热,称为“脱水热”。
3、体重。新生儿由于排胎粪,皮肤也开始排泄水分,一般吃奶又较少,在出生后4-5天内,会出现重量性的体重下降,约下降出生时体重的3-9%,随后体重逐渐回升,大约在第10 天左右又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喂养不当或奶量不足,疾病存在都可影响体重的增长。
4、新生儿黄疸。生后2-3天的新生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有的全身皮肤显著发黄,有的则较轻微,大都于生后8-10天消退,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是因为:
(1)在胎儿时期,氧气比较缺乏,因此血液中有更多的红细胞来补偿生个红细胞含氧的不足。出生以后,新生儿已能自己吸氧,不再需要过量的红细胞,于是过量的红细胞被破坏,产生了过量的胆红素。
(2)肝功能尚未成熟,不能把全部过量的血胆红质变为肝胆红质,以致堆积在血液中,把皮肤和粘膜染成黄色。黄疸的出生现,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黄疸较重,皮肤黄色迟迟不退,应就医诊疗。
5、新生儿消化道。新生儿的胃最初只能容不足30毫升的流食,两周内可逐渐增到50毫升左右,新生儿胃容量小,胃的位置呈水平位,故常见新生儿哺乳后溢乳或吐奶。出生后12 小时开始排出粪便,呈深绿色或黑色粘稠糊状,称为“胎粪”,它是胎儿在宫内吞入羊水中胎毛、胎脂、角化上皮和肠道分泌液、胆汁等混合物,以后随着哺乳,转为过渡性粪便,逐渐转黄色,胎粪约于3-4日内排尽。若出生后24小时尚不见胎粪排出,应检查婴儿肛门、腹部,有无肛门闭锁或其他异常。
新生儿注意有何特点2婴幼儿的注意力有什么特点?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人们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活动形式。对新生儿的研究表明,新生的婴儿很早就具有对事物注视的现象,他们对人脸和复杂图形的注视时间最长。
这是一种无意注意。若是注意对象过于复杂,可能迅速出现疲劳和注意集中的减弱。格林堡等把方格、线条、圆点三种图形每种由简到繁分为三级,对婴儿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出生后6周的婴儿对中等复杂刺激物凝视较久,第11周的婴儿对更复杂的刺激物凝视较久。
2岁以后的幼儿,由于活动能力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开始对周围更多的事物发生兴趣。因此无意注意迅速发展,只要有趣,他可以较长时间专心玩弄一个或一组玩具,观察一个物体。4~6岁的幼儿,无意注意高度发展,开始出现了一种探究心理,有探察一切的愿望,喜欢东看看、西摸摸,只要是新鲜的东西,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有时甚至会把一些机械性玩具故意敲坏,看看里面有什么“秘密”。
同时,由于言语的`发展,开始能做到使自己的行动服从成人提出的要求,因而注意的有意性逐步发展。在正确的教育下,到学前期末,幼儿开始具有初步的独立组织和控制自己注意的能力,如上课时能集中注意听讲,能集中注意折纸等等。
(1)注意范围小,不稳定。由于幼儿缺乏经验,不能很好地把握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所以,和成人相比,注意的范围小,只能一个个地注意对象,而成人则可以把几个甚至许多对象集中到一起。另外,幼儿的注意力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分散。幼儿缺乏有效的自我控制能力,所以,他很难较长时间把注意力稳定地集中在一个目标上。研究表明,5岁男孩有意识地注意完成某一任务的持续时间,在5分钟左右,5岁女孩和6岁男孩在10分钟左右。大人则不同,可以专心观察和研究某一事物很长时间。
(2)随个人需要及情绪转移。注意力能否集中,与本身的需要与兴趣有明显的关系,
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事,就比较能引起注意,反之则难以注意。成人也有类似的情况,不过幼儿更明显些,例如热天街上的冰棍汽水、公园里的动物、影视片中的武打情节等等,都特别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这些特点说明幼儿的注意力不成熟,非常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新生儿注意有何特点3新生儿呼吸特点
新生儿肋间肌薄弱,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新生儿呼吸运动比较浅表,但呼吸频率较快,每分钟约40次,所以每分钟呼吸量并不比成人低。出生后头两周呼吸频率波动较大,这是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新手爸爸妈妈不要紧张。如果你的新生儿宝宝,每分钟呼吸次数超过了80次,或者少于20次,就应引起重视了,及时去看医生。
新生儿循环特点
胎儿娩出,脐血管结扎,肺泡膨胀并通气,卵圆孔功能闭合,这些变化都使新生儿的血液循环,进入了一种新的状态。诞生后最初几天,宝宝心脏有杂音,这完全有可能是新生儿动脉导管暂时没有关闭,血液流动发出声音,父母不要大惊失色联想到先天性心脏病。
新生儿血液多集中于躯干,四肢血液较少,所以宝宝四肢容易发冷,血管末梢容易出现青紫,因此要注意新生儿宝宝肢体保温。新生儿心率波动范围较大,生后24小时内,心率可能会在每分钟85~145次之间波动;生后一周内,可在每分钟100~175次之间波动;生后2周至4周内,可在每分钟115~190次之间波动。许多新手爸妈常常因为宝宝脉跳快慢不均而心急火燎,这是不了解新生儿心率特点造成的。
新生儿睡眠特点
早期新生儿睡眠时间相对长一些,每天可达20小时以上;晚期新生儿睡眠时间有所减少,每天约在16~18小时左右。日龄增加,睡眠时间减少。
早期新生儿睡眠时间大多不分昼夜,而晚期新生儿如果妈妈有意在后半夜推迟喂奶,一次睡眠时间可延长到五六个小时。但新生儿糖源储备少,延长喂奶间隔,容易导致低血糖,所以新生儿期,喂奶间隔最好不要超过4小时。新生儿采取仰卧位睡姿最合适。俯卧睡姿可以在新生儿觉醒状态下,有妈妈看护方可尝试,以促进大脑发育,锻炼胸式呼吸。侧卧睡姿很容易转变成俯卧睡姿,如无人呵护,极易造成新生儿猝死,酿成不幸。
新生儿仰卧溢乳时,应迅速把宝宝变为侧卧,并轻拍其背,避免奶液呛入气管。新生儿不能自己单独睡眠,要与妈妈同睡,以降低新生儿猝死发生率。
新生儿泌尿特点
新生儿膀胱小,肾脏功能尚不成熟,每天排尿次数多,尿量小。正常新生儿每天排尿20次左右,有的宝宝甚至半小时或十几分钟就尿一次。新生儿尿液的正常颜色应该是呈微黄色,一般不染尿布,容易洗净。如果尿液较黄,染尿布,不易洗净,就要做尿液检查,看是否有过多的尿胆素排出,以便确定胆红素代谢是否正常。
新生儿肾脏功能还远不成熟,排出钠的能力低(一岁以内的小儿都是这样),所以母乳喂养的妈妈,要适当减少自身盐的摄入量。新生儿肾脏的浓缩功能也相对不足,喂养时如果乳汁较浓,就可能导致新生儿血液中尿素氮含量增高。尿素氮是人体内有毒物质,对新生儿
一、什么是高血粘症
高粘血症是以血液粘稠度增高为主要表现的病理综合征,血液粘稠度增高后,血液阻力加大、流动缓慢致组织血液灌注量显著减少而使心脑等器官产生缺血、缺氧的一系列表现,如胸闷、胸痛、头痛、眩晕、耳鸣、视觉障碍、四肢麻木、肿胀等,严重者形成血栓,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等一系列严重疾病。所以需要及早治疗。
二、高血粘症病因病理
高血脂症是人体内脂肪代谢异常引起的
三、高血粘症症状
高粘血症(高血粘症)的分型及其特点
(一)、血细胞压积增高型
此型的血液流变学特征:一般主要表现为血细胞比容增高,对某些疾病也出现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多。血细胞比容增高的常见疾病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山病、先天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烧伤、脱水、肺心病、慢性肺病患者等。
(二)、血细胞聚集增强型
此型的血液流变学特征:表现为红细胞聚集增强或血小板聚集增强或两种细胞聚集都增强的血液高粘滞状态。此型的常见病有:缺血性脑中风、冠心病、心肌梗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病、纤维蛋白增多症、糖尿病、创伤履骨折等。
(三)、红细胞则性增强型
此型的血液流变学特征:表现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即刚性增强。红细胞变形性是影响血液流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对微循环更为重要。此型的常见病有:溶血性疾病,如镰状红细胞贫血、血红蛋白C病;缺血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1型糖尿病、缺血性脑中风,肾衰、休克等;还有其他疾病,如酸中毒、缺氧症、高渗血症等。
(四)、血浆粘度增高型
此型的血液流变学特征:表现为血浆粘度增高。这可能是由于血清粘度增高或血浆纤维蛋白原等蛋白含量增高所致。此型的常见病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白血病、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球蛋白增多症、纤维蛋白原增多症、恶性肿瘤、慢性肝炎、肺心病等。
四、高血粘症治疗方法
控制饮食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
血液粘稠度增高是高脂血症的一个主要特征,但不少正常人也存在这种现象。血液粘稠度增高,可导致血液流动不畅,长期发展就有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实践证明,长期坚持饮食控制及食物疗法,对预防和治疗这种病症是完全有效的。
饮食控制总的原则是:控制荤食,少食肥腻厚味食物,多采用含纤维多的清淡素食。可通过食用豆制品、适量的鱼肉、瘦牛羊肉、鸡肉等来补充蛋白质,食用油可采用豆油、菜油、麻油等植物油。同时还应提倡“淡食”,进食不要太咸。这些对“净化血液”均有益。
一般来说,血液粘稠度高的人,每日主食控制在250~300克,并且细粮搭配,瘦肉、豆制品均为50~100克,鸡蛋或鸭蛋1个,乳制品250克,蔬菜500克,水果100~150克。这样既可保证身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也可防止血液粘滞因素的升高。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