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一只耳朵聋多吗

时间: 阅读:13993
新生儿一只耳朵聋多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佩兰

佩兰

2025-10-14 18:13:31

新生儿检查一只耳朵聋,这样的情况不是太多的,可以去医院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什么原因引起的耳聋,是否可以采取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积极的检查和治疗,防止影响宝宝的正常生长发育,多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促进宝宝的生长,定期去医院进行检查,了解宝宝的发育生长情况。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空青
    回复
    2024-05-10 23:23:52

  • 空青
    回复
    2024-05-10 23:23:52

    新生儿在哺乳的时候有可能会发生呕吐的现象,那么就很容易引起中耳腔的细菌感染,就可能会发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耳聋的现象出现。
    如果新生儿在患有疾病的时候服用了一些药物,这些药物就会产生副作用,如果过度使用药物,就会给耳朵的听力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就很容易导致耳聋的现象出现。
    孕妇如果在孕期使用了一些带有副作用的药物,就会导致胎儿的发育受到了严重的危害,那么出生后的新生儿就很容易出现耳聋的现象。
    家长在平时生活里一定要随时关注新生儿的身体健康状况,如果身体出现某些异常,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千万不要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因为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 徐长卿
    回复
    2024-05-10 22:22:42

    1、听力筛查未通过,就是聋吗?
    在正常新生儿中,双侧先天性耳聋发生率约在1‰—3‰。由于听力筛查的仪器比较敏感,下列因素都会影响筛查结果:
    筛查时,周围环境噪声的改变
    宝宝的安静程度(如体动)
    宝宝外耳道(如残存羊水)
    中耳有分泌物
    鼻堵呼吸不畅等。
    国内外数据表明,初次(出生后第3天到出院前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的比例在10%左右。初次筛查未通过,至后被诊断有听力问题的可能性仅为1%—3%。多数“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宝宝,经过诊断性听力检查后,并未发现明确的听力损失问题,原因多在于外耳道或中耳有分泌物。分泌物被吸收或排出后,听力就会恢复正常。
    2、初筛没过,怎么办?
    听力筛查初筛没过者,42天一定要去做听力复筛。
    若复筛通过了,恭喜您,这时一般认为小孩听力属正常。暂时不需做进一步检查。不过,在小孩的成长过程中,希望父母一直关注孩子对声音的反应,或其说话年龄是否和周围小孩差不多。如果孩子开口的年龄较同龄人,相差大,则要到医院去排除听力方面的问题。
    若42天的听力复筛未通过,不要过于惊慌。因为虽说复筛未通过,可至后被诊断有听力问题的可能性大概仅为10%。
    接下来,父母要做的是,在宝宝3个月龄以前,一定要到可靠的儿童听力诊断中心,接受诊断性听力学检查和医学检查。即使是单耳“听力筛查未通过”也不例外。如果单耳被确诊有听力问题,就更应该关注小孩的听力,因为此类小孩发生迟发性听力问题的比例会大大增加。
    3、诊断性听力学检查包括哪些?
    听力诊断中,首要是听力测试,包括声导抗(1000Hz)、耳声发射和听性脑干反应(听性脑干无反应时要加做多频稳态诱发电位)等。
    声导抗测试(Acoustic immittance):对发现中耳病变的定位诊断有很大的价值,结合纯音听阈测试可以对听力损失进行初步的定量、定性、定位诊断。也是听力学诊断中至基本的必做检查之一。
    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反应耳蜗外毛细胞功能的指标。主要用于评估耳蜗部分的听觉功能损失情况。
    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有助于对从听神经到脑干听觉通路的病变进行定位诊断。通过V波的反应阈值有助于听力损失水平的客观评估。
    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可用高强度刺激(120 dB nHL)判断重度聋儿有无残余听力,克服了tbABR高强度引不出反应的局限性。
    4、什么算正常听力或通过听力诊断?
    婴幼儿听力诊断至今仍然无“听力正常”的标准定义。一般认为,ABR反应阈<30dB nHL或 ABR反应阈≤35dBnHL,且DPOAE各频率点或TEOAE正常引出,同时还要结合家长观察到婴儿有明显的听性行为反应,则可认为听力基本正常;不过至好还是每6个月进行一次复查,或告知家长仍需密切关注小儿的日常听性行为反应。

新生儿小便有血是怎么回事

打卡介苗前后注意事项有什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