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怎样观察新生儿的大小便

时间: 阅读:4959
怎样观察新生儿的大小便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六月雪

六月雪

2025-10-14 15:07:44

宝宝在出生的24小时之内是会排出粪便的,主要是由于胃肠的分泌物,胆汁还有上皮细胞以及吸进的羊水等所组成的,大便的颜色是呈黑绿色的,比较粘稠是没有臭味的,随后的2~3天排出来是棕褐色的大便以后就会逐渐转变化为正常了,由于喂养不同大便也会有一定的差异。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半夏
    回复
    2024-05-11 02:02:34

    您好,我是「京妈说」,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出生一个月内的宝宝都称为新生儿,所以您应该具体的说是几天的宝宝,这样问题就会描述的更准确些,因为刚出生前一周的宝宝,和出生三四周的宝宝,大小便情况肯定是不一样的。

    下面京妈就分别说下,新生儿期,宝宝的大小便情况,您可以对应自家宝宝的出生天数,然后看下大小便次数是否正常。

    刚出生的24小时内-宝宝的第一次大小便

    1、小便

    大多数宝宝出生后后不久会就会小便,甚至有不少宝宝是边出生边小便,然后旁边接生的医护人员被浇一身。宝宝出生后的1-2天内每天会小便1-3次,是淡黄色透明的。

    京妈提醒:当宝宝喂养不足时,小便颜色会变深,甚至出现粉红色的尿液结晶,这种情况不用特殊处理,家长也不用太担心,给宝宝吃饱就好了。

    2、大便

    出生后的12个小时内,家长会发现宝宝有拉墨绿色的大便,会担心不正常,其实这就是?胎便?,也就是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形成的排泄物。

    到第2天,大部分宝宝仍然还会拉胎便,次数为2-3次,也有少部分宝宝胎便拉完了,开始拉黄绿色的过渡便。

    京妈提醒:如果宝宝出生24小时了,还没有拉大便,要及时告诉医生,不过医院每天都会查房,也会问到宝宝有没有大小便,家长要有这个常识,若是有这种情况,要主动和医生沟通。

    出生第3天

    1、小便

    正常情况下,健康的宝宝,在第3天小便次数为3-4次,但如果宝宝生病或是气温很高时,小便量会减少,也是正常的。

    2、大便

    到了第3天,胎便大多拉完了,宝宝的大便会逐渐转为黄绿色。

    母乳喂养的宝宝会很快变为淡黄色粘稠的大便,每天约3-4次;吃配方奶的宝宝,第3天大便的颜色是褐色或黄色,每天约1-2次,质地要比母乳喂养喂养宝宝的黏稠。

    出生4-6天

    出生几天后,由于喂养方式不同(母乳或配方奶),宝宝的大小便情况也就会有差异。

    1、小便

    正常情况下,从这个时候开始,宝宝的小便次数会逐天增加,一天能小便6-10次甚至更多次。

    京妈提醒:如果宝宝小便的次数每天不够6次,颜色也深,家长要考虑宝宝是不是存在?喂养不足?的情况。

    PS:如何看宝宝是不是喂养不足?看宝宝的尿量和颜色深浅:如果宝宝每天能有5-6个沉甸甸的纸尿裤,或尿的非常湿的布尿布有6-8块以上,那就说明宝宝是能吃饱的,正常的。

    2、大便

    ① 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是金黄色糊状的,但不会有臭味,每天约4-6次,甚至有些吃的多的宝宝每天拉10次也算是正常的;

    ② 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大便颜色是淡黄色,有奶瓣、有臭味,比母乳喂养宝宝的大便要干,每天约1-2次;

    ③ 混合喂养(同时吃母乳和配方奶)的宝宝,大便颜色多是暗褐色的,闻起来臭味会很明显,大便量较多而且也比较软,次数每天不多于4-5次。

    京妈提醒:如果家长发现宝宝拉的大便次数很多,颜色是绿色的,并且带有脓血或黏液,或者颜色是灰白色的,都属于不正常,要及时去医院看医生。

    出生7天

    出生一周左右,宝宝的大小便会开始变得规律起来。

    1、小便

    这个天数的宝宝,每天小便6-10次,甚至多于10次,颜色是无色或淡黄色,没有异味。

    2、大便

    出生一周后,胎便已经排完,变成正常的?母乳便?或?牛奶便?。不同喂养方式的宝宝,大便颜色和次数,与4-6天的差不多。

    出生第2-4周

    宝宝出生2周后,经过与妈妈的磨合,喂养已经变得规律,大小便也就变得规律。

    1、小便

    大多数宝宝,每天小便能有6-8次(或5-6次尿的较重的尿不湿),当然吃的多的宝宝,可能小便次数也会多。

    2、大便

    家长会发现宝宝每次喂奶后都会拉臭臭,这也是正常的,每天大便次数能达到3-5次,甚至8-10次或10次以上。

    每个宝宝出生后,生长发育和消化能力情况不一样,大小便次数、体重增长等就都会有差异,但只要宝宝有自己的规律,每天吃奶、睡觉、大小便和精神状态都正常,就是正常的,家长不用担心。

    京妈说:分享专业实用的母婴知识,关注京妈,提升?妈妈力?,学习更多孕育知识。

  • 半夏
    回复
    2024-05-11 02:02:34

    1、泡沫样大便:偏食淀粉或糖类食物过多时,可使肠腔中食物增加发酵,产生的大便呈深棕色的水样便,并带有泡沫。
    2、奇臭难闻大便:偏食含蛋白质的食物过多时,这些蛋白质可中和胃里的胃酸,这样就降低了胃液的酸度,使蛋白质不能充分地消化吸收,再加上肠腔内细菌的分解代谢,这些宝宝的大便往往是奇臭难闻。
    3、发亮大便:进食脂肪过多时,在肠腔内会产生过多的脂肪酸刺激肠粘膜,使肠子的蠕动增加,结果产生淡黄色液状和量较多的大便,有时大便发亮,甚至可以在便盆内滑动。
    4、绿色大便:若大便呈绿色,粪便量少,黏液多,属饥饿性腹泻。此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粪便呈暗绿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铁质,这些铁质经过消化道,并与空气接触之后,就呈现为暗绿色。
    5、蛋花汤样大便:病毒性肠炎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的小病人常常出现蛋花汤样大便。
    6、豆腐渣样大便:则常常见于霉菌引起的肠炎。
    7、水样大便:多见于食物中毒和急性肠炎。
    8、 灰白色大便:各种原因所致的胆道阻塞病人会排出灰白色的大便。医学上称陶土色大便。此外,进食牛奶过多或糖过少,产生的脂肪酸与食物中的矿物质钙和镁相结合,形成脂肪皂,粪便也可呈现灰白色,质硬,并伴有臭味。
    9、柏油样大便:由于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故粪便呈黑色;又由于硫化亚铁刺激肠粘膜分泌较多的黏液,而使粪便黑而发亮,故称为柏油样便,多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所致的出血。此外,正常人进食动物血、猪肝等含铁多的食物也可使粪便呈黑色,而服用铋剂、炭粉以及某些中药等药物也会使粪便变黑,但一般为灰黑色无光泽,做隐血试验阴性可帮助鉴别。
    10、鲜红色血便: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黏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出,提示为肛门或肛管疾病,如痔疮、肛裂、肠息肉和直肠肿瘤等引起的出血。
    11、果酱样大便:暗红色果酱样大便见于肠套叠;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则见于阿米巴痢疾。
    12、黏液脓性鲜血便:常见于细菌性痢疾、空肠弯曲菌肠炎。
    13、洗肉水样血便:并有特殊的腥臭味 见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 山亭柳
    回复
    2024-05-11 02:02:34

    导读:宝宝在不同年龄,尿量和排尿次数都不相同。有时,婴儿排尿次数会突然发生变化,让妈咪十分担心,由于婴幼儿新陈代谢旺盛,年龄愈小,特别是婴儿期,而膀胱容量又较小,所以每天排尿次数很多。

    要知道婴儿排尿次数情况可传递出身体的很多重要“健康情报”,因此,妈咪最好多多做一些了解。

    1为什么宝宝会拉那么多的小便?

    小儿在不同年龄,尿量和排尿次数都不相同。由于婴幼儿新陈代谢旺盛,年龄愈小,其热能和水代谢愈活跃,吃的是以液体食物为主(特别是婴儿期),而膀胱容量又较小,所以每天排尿次数很多。

    宝宝会拉那么多的小便?

    在刚出生头几天,由于进食量少,宝宝尿量可很少,一天只有4~5 次。

    几天之后,排尿次数会迅速增多,6个月以前,一天可达20~30次,每次约30毫升。

    6 个月后,随着半流质的辅助食品的增加以及肾脏功能的逐渐完善,排尿的次数会逐渐减少,到周岁时,一天排尿约15~16次,每次约60毫升(约为普通玻璃杯的1/3杯)。

    2~3岁时,平均一天10次左右,每次的量也逐渐增至90毫升左右。但由于受宝宝的个体差异,以及饮水量、气温等因素的影响,尿量和排尿次数都可有较大的变化。

    2怎样识别宝宝的尿色是否正常?

    * 尿色发黄时

    正常情况下,尿色大多呈现出无色、透明或浅黄色,存放片刻后底层稍有沉淀,但尿色的深浅与饮水的多少及出汗有关,饮水多、出汗少的宝宝则尿量多而色浅,饮水少、出汗多或发烧的宝宝则尿量少而色深;

    早晨第一次排出的尿,颜色要较白天深;因治疗某些疾病而服用了呋喃坦啶、痢特灵、复方VB、VB2、黄连素、大黄、番泻叶、芦荟等药物,也会使尿色变得金黄或橘黄。

    然而,刚出生的小宝宝尿色发黄,通常是由于新生儿黄疸疾病所致,除此,还同时伴有皮肤、巩膜(白眼球)等??处的发黄;若是较大的宝宝尿色变得深黄,同时伴有发烧、乏力、食物明显减退、恶心、呕吐等不适,并在腹部肝区的部位有触痛,则可能是患了黄疸性肝炎。

    3新生儿尿液的特点

    出生后仅在最开始时排的尿液颜色可较深而带浊,在整个婴幼儿期新鲜尿液几乎是无色而透明的,并带有一种淡淡的芳香。放置一段时间后,因尿中的尿素分解为氨,才出现较明显的氨臭。

    由于新生儿及幼婴尿液中的尿酸盐比较多,在尿布上分解时有时可使尿布红染。又或在气候寒冷时,刚排出的尿是清的,放置一段时间后就变浊了,这是由于婴幼儿尿中含有较多的尿酸盐和磷酸盐,在温度降低的情况下溶解度变小而析出的缘故。这些都属正常的现象。

    4新生儿排尿系统的发展

    婴幼儿自主性排尿功能是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才逐步完善起来的。出生后最初几个月内的排尿纯属反射性的,只有在膀胱充满后引起反射性排尿。

    一般到5~6个月大时,条件反射才逐渐形成,例如能在大人“把尿”时排尿,或在睡醒时会有要排尿的表示。到1 周岁时,可以逐渐训练其对排尿的控制,大约要到1.5~2周岁后,幼儿才真正能控制尿意和自主排尿。

    5婴幼儿的尿液反应健康状况

    宝宝排尿的异常,无论多尿、少尿或无尿,除受气温、饮水量多少等因素影响外,也可因心、肾或垂体等多种疾病引起;如果刚排出的新鲜尿是混浊的,就要排除急性泌尿道感染等可能;如果刚排出的新鲜尿即有异常气味,则提示宝宝可能有病。

    如有一种苯丙酮酸尿症的患儿,排出的新鲜尿带有一种特殊的霉臭味,这种小儿往往伴有智慧低下;又如,在宝宝的排尿控制功能完善过程中,发生“尿床”是正常的现象,但若到了5~6岁仍经常尿床,那就是不正常的了。

    此外,婴幼儿排尿有个特点,就是一旦开始就难以中断(除非突然受到惊吓),如果尿流断断续续,或排尿时出现疼痛、哭闹等情况,均应及时到医院找医生检查。

    6新生儿排尿异常的五种情况

    排尿异常的五种情况

    宝宝刚出生到满月前,因为还没有适应外界环境,饮食也不规律,肠子里面还残存著在妈妈体内积蓄的物质,所以小便容易异常。当出现排尿异常时,妈妈要注意区分是病理性因素还是生理性因素所致。

    尿量减少: 如果妈妈发现宝宝的尿量明显减少了,马上分析一下原因。越小的婴儿其尿的浓缩和重新吸收功能就越不成熟。

    如果是因为饮水不足引起的,妈妈就不必紧张,只要给宝宝补充足够的水分就行了。如果是因为宝宝发生呕吐或腹泻引起尿量减少的话,那么可能会发生水分大量排出体外,从而造成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的情况,要及时带孩子看医生。

    排尿过频: 如果宝宝排尿非常频繁,妈妈要观察一下是否伴有尿量的增加。若尿量也同时增加,往往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不必担心。

    若排尿频繁,同时尿量却没有增加,则有可能是病理性的,应及时带宝宝去咨询医生。

    尿液发红: 新生儿的尿液呈透明的淡黄色,可是有的宝宝排出的尿会呈现出混浊的红褐色,甚至会有血尿。爸爸妈妈一看到这种情况总是非常惊慌。

    其实,这多半是因为尿中的尿酸盐结晶所致,爸爸妈妈不必惊慌,也不用做什么特殊护理。一般3天左右宝宝就会自动痊愈了。

    如果宝宝因为治疗某些疾病而服用了维生素B、黄连素等药物,也可能会使宝宝的尿液颜色呈桔红色。

    如果宝宝持续血尿超过3天以上,则有可能是先天性的尿路畸形,那就需要及时带宝宝就医了。

    尿液发黄: 宝宝尿液颜色的深浅与饮水量、汗液排出量都有密切相关。如果宝宝饮水多、出汗少,那么尿量就会偏多,且尿色浅而透明;如果宝宝饮水少,出汗多或正在发烧,那么尿量就会减少,颜色也会变成深黄色,并且气味较大。

    如果宝宝尿色发黄,皮肤、白眼球等处也发黄,则有可能是新生儿黄疸所致,需要让医生诊断。

    尿液变白 :宝宝尿液发白一般出现在寒冷的冬季,往往还会有白色沉淀。这往往是尿中的尿酸盐增多而引起。白色沉淀物即尿酸盐结晶,如果在尿中加入一些酸,如冰醋酸,结晶就会很快溶解,尿液立刻回复清澈透明。

    如果宝贝不但尿色发白,而且尿液浑浊或有特殊的臊臭气味,同时伴有尿频、尿急,排尿时哭啼,则很有可能是泌尿系感染,形成了脓尿。这时要及时带宝宝看医生。

  • 紫苏
    回复
    2024-05-11 01:01:24

    1腹泻、便秘

    腹泻:大便次数多,伴有喷射状水样便,还会出现哭闹,进食差,睡眠不安等。

    便秘:不是以排便间隔时间为标准,而是以大便干结和排便费劲为依据。

    2母乳喂养儿的大便

    在出生头几个星期,大便次数可由每餐一次到每天多次或多日一次不等,形状软呈金黄色,味微带酸。随着宝宝的成长,大便次数多,因为婴儿有一个特殊的反射——胃直肠反射,当有口进食到胃时,因自主神经的反射作用,会促使小肠和大肠的蠕动增快,加速大便的排出。另外母乳中含有可溶性纤维素——低聚糖,低聚糖具有“轻泻”作用,所以母乳喂养儿大便偏稀,次数偏多。只要宝宝体重有适度增加,就表示其营养的吸收是正常的,即使大便次数稍多一些也没有关系的。

    3奶粉喂养儿的大便

    宝宝是一岁以内的新生儿,大便绿绿的是正常的。因为新生儿宝宝肠胃吸收铁质的机能尚未成熟,奶粉内的铁质则会比较大量的从大便排出,因此您看到绿绿的大便就是铁质,帮宝宝洗屁屁的时候也发现绿色的便便较为粘稠不易洗。随着宝宝的年纪增长,肠胃吸收铁质的能力会慢慢增加,绿绿的大便就会越来越少,大约两岁以后就会不见了?

    若宝宝三天以上没有大便,可先观察宝宝有无腹胀给予腹部按摩及肛表刺激观察排便性状若为黄色软便,可以再观察以后的排便习惯,及注意冲泡配方奶的比例是否正确,如遇宝宝腹胀,哭闹不安,肛表刺激仍无解便,建议就医。

    4其他性状的大便

    1胎便:出生一两天所解的大便,呈墨绿粘稠状。

    2轮状病毒胃肠炎:主要侵犯婴幼儿,初期出现轻度上呼吸道症状,很快就会引起呕吐和急性腹泻,常会导致脱水,年龄越小,症状越重。大便镜检有“轮状病毒”。好发于秋冬季节。它既可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所以传染性很强,有防不胜防的感觉。

    5一天解便多少次才正常

    新生儿期间,大便次数四到八次不等,随着宝宝的成长,乙状结肠容量增大,可储存更多的粪便,于是解大便的次数就会减少。解出来的大便只要是软软或是豆沙状不是很硬,这都属于正常现象。

    喝牛奶的宝宝大便一般是每天一次,且较容易结块,干燥,1,可能出生一个月就能解出成型的便便。大便多为蛋淡黄,质地较干燥,可有明显的臭味,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高蛋白,分解时较臭。大便中可有白色奶块,这是因为牛奶中含大量络蛋白,消化时易于钙结合形成皂钙的缘故。

    6宝宝的尿量及颜色

    通常宝宝一天尿布可换到6-8次,约每2-3小时要换一次。

    尿液的颜色会让你知道宝宝是否有得到足够奶量,尿液色浅或近水色就表示宝宝的水分充足,尿液色深或像苹果汁颜色,就会推测宝宝吃的母乳不够如果宝宝没有得到足够的水分就会发现尿布上会有红褐色的残留物,那就是尿液浓度过高的尿盐酸,在宝宝刚出生的前几天算是正常的,会随着宝宝体内含水度增高而消失

    7肠胀气、肠绞痛

    因婴儿胃肠发育不成熟,婴儿肠内气多所致胀气,表现为频繁哭闹(突然大哭)每天哭闹至少三小时,睡眠不安,排便费力,吐奶,排气多,胀气,大便稀等。一般出生后三周开始,4-6月后会逐渐改善,处理措施:包裹婴儿的腹部、给予婴儿腹部按摩,使用安抚奶嘴,飞机抱,适当服用益生菌,给予婴儿俯卧位睡姿,头偏一侧等。

    8肠套叠

    发生于婴幼儿,因一段肠道套入另一段肠道所致。

    肠套叠是因为固定肠道的一些韧带发育不成熟,发生腹泻等原因时,肠道出现异常蠕动,使两段肠道叠套在一起,表现为剧烈哭闹,身体蜷缩,拒绝触摸腹部,按揉腹部会加重哭闹,出现果酱样大便。

    9留取大小便标本

    大便:a尽量新鲜,挑选有性状异样的部分,如有粘液,血丝,泡沫或颜色异样的部分,尽可能稍多一些异样便。

    b用保鲜袋或干净的一次性水杯留取标本,不能从又有大便又有小便的尿裤上取样。

    c采样后应在1小时内送达医院

    d留便前最好用手机拍照,以便医生综合判断。

    小便:

    a尽量留取晨尿,尿液不少于10ml

    b清洗会阴部后,用保鲜袋粘附于尿道外

    c半小时内尽快送检,避免光照,禁用矿泉水瓶留取尿标本。

    十益生菌

    1:益生菌补多了怎么办?会产生依赖吗?

    益生菌不会被人体吸收,它只在肠道中起作用,如摄入过多,多余的菌会通过排便排出体外,但益生菌在肠胃败解过程中会带走很多水份,因此吃多了会导致大便偏稀或腹泻。

    人体肠道内的菌都是从外界进入体内,只有在肠道厌氧环境的细菌才会驻留,繁衍,然后形成正常菌群。益生菌可以改变肠道内细菌的种类和数量,谈不上依赖的问题,但益生菌制剂不能长期服用,因为其中含有添加剂。

    2选择和服用益生菌的注意事项

    a 选择干燥粉末制剂

    b制剂中不含奶,糖,麸质添加剂

    c水温不能超过40度

    d使用时与抗生素等药物间隔至少2小时

    e现吃现配,减少空气暴露

新生儿脑水肿治疗后有后遗症吗

刚出生20天婴儿肛门边漏管怎么办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