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耳朵发炎可以通过抗菌消炎类药物进行治疗。新生儿出现耳朵发炎的情况,大多是由于身体出现一些小炎症,或者是奶汁或者是洗澡的时候水不小心进入耳朵里所导致的,平时注意避免婴儿着凉,以及接触一些容易过敏的物质。注意耳部卫生,避免再让水进入耳朵里,保持耳朵干燥。
婴儿外耳道炎有自愈的可能性,但是总体自愈概率很低。婴儿外耳道炎通常是因为细菌、真菌或者过敏性的因素所引发的。如果是非常轻微的细菌和真菌感染,婴儿身体免疫力比较强的情况下是有可能会通过身体的免疫系统杀灭细菌或者真菌,就可以自愈。如果是过敏性因素所引发的,需要避免接触过敏原,也有可能会自愈。但是如果是真菌细菌感染较为明显或者存在其他耳道炎症比如中耳炎,这些都是无法自愈的。
宝宝外耳道炎的症状有:
1、哭闹,抓耳朵,睡觉不踏实,可与疼痛有关;
2、耳朵流水,外耳湿疹亦可出现耳朵流水,但患儿一般不会哭闹。外耳道炎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鼓膜穿孔,炎症进一步向内蔓延,可引起鼓膜炎症、中耳炎症。如果引起中耳炎症,相对较严重,对患儿的听力,可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旦患儿出现中耳炎症,需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婴儿出现外耳道发炎是有可能自愈的。但是在临床上自愈的几率是偏低的,虽然婴儿外耳道发炎有一定的几率自愈,但是出现了外耳道发炎,孩子一定要尽早的治疗。
由于宝宝不会讲话,不能准确表达,所以多会出现肢体动作。如反复抓耳、挠耳,或者出现哭闹,拒食等。一旦确诊,应口服消炎药抗炎治疗,同时用碘伏消毒外耳道,待外耳道干燥后可用红霉素眼膏适量涂于患处。
外耳道炎属于可预防的疾病,患者在未发病时即需要注意卫生,尤其是患有化脓性中耳炎、耳疖肿、婴儿湿疹者,更应格外注意局部的清洁与干燥,保持耳及周围清洁。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改掉不良的挖耳习惯,避免造成外耳道损伤;避免在脏水中游泳;游泳、洗头、洗澡时要避免脏水进入外耳道内,如果有水进入外耳道内,可将棉棒放在外耳道口将水吸出,或使患耳向下进行蹦跳,让水流出并及时擦干。
婴儿得了中耳炎,临床上建议做如下的治疗,第一个就是治疗原发疾病,婴儿中耳炎很少单独出现,多是继发于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临床上治疗这些疾病,有助于中耳炎尽快的恢复。宝宝如果得了中耳炎,首先需要通过专科的检查,综合分析宝宝中耳炎的类型。常见的中耳炎类型是急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都会继发于宝宝的上呼吸道感染而产生。宝宝如果出现明显的耳痛症状,常常是急性中耳炎的表现,需要口服抗生素或者静脉输液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常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或者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宝宝如果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表现,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以及耳闷、耳堵感,需要使用鼻喷药物如糠酸莫米松鼻喷剂等,改善咽鼓管功能,同时酌情使用抗生素和黏液促排剂综合治疗,还需要定期复诊,检查好转情况。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