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宝宝黄疸额69胸53腹41是正常的吗

时间: 阅读:14804
宝宝黄疸额69胸53腹41是正常的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凌泉

凌泉

2025-10-23 10:56:23

目前来看这个数值都是正常的,宝宝出生之后出现黄疸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情况,多数经过几天之后都会逐渐的消退,实在不消退的也可以带孩子去晒晒太阳,或者是做一个照灯的治疗,这样黄疸就会退下去了。这段时间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吃奶量和日常的排便次数,只要没有异常情况就可以。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蓦山溪
    回复
    2024-05-11 10:10:34

  • 离亭燕
    回复
    2024-05-11 10:10:34

    黄疸通俗的说便是皮肤与眼睛等部位会出现明显的黄色现象,成年人与新生儿都会出现这种现象,不过新生儿如果出现以上现象就需要特别 的护理与治疗,以下为详细的黄疸相关资料。

    何谓黄疸
    所谓黄疸,是指胆红素因为某些原因,进而在血液间及体内组织间增加之情形,正常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为1mg/dl,当胆红素质在1mg/dl到2mg/dl时,会出现皮肤及眼睛未呈现黄色的潜在性黄疸。而当胆红素质超过2mg/dl 以上时,就会在眼睛的结膜,口腔粘膜,皮肤等部位出现明显黄色的现象,称之为显性的黄疸。一般新生儿,都有胆红素值升高的情形,在出生后一至二天内出现,称之为生理性的黄疸。
    黄疸的种类及产生原因溶血性的黄疸
    可能是先天性的疾病,或者是后天性如输血,败血症,虐疾,白血病,药物所造成的溶血性的黄疸。

    溶血性的黄疸,主要是因为红血球遭到破坏,产生自体的异常情形,最后造溶血性的生理现象,因为其所增加的胆红素,肝细胞没有办法完全的处理,就形成了黄疸现象的出现。
    肝细胞性的黄疸
    可能的原因为肝脏的病变,口急性或慢性的肝炎,中毒性的肝功能障碍,肝硬化等情形。

    当这些原因造成肝功能的受损时,就会使得肝细胞之胆红素较难被摄取与再利用,因此造成胆红素的增加,形成黄疸之情形。
    肝内胆汁郁积性的黄疸
    酒精,肝炎病毒,或者是过敏性的药物,都有可能造成胆汁郁积性的黄疸,这是因为肝内的毛细胆管等的障碍,最后使得胆红素无法正常的排泄于胆汁之中,就造成胆汁郁积性的黄疸。
    闭塞性的黄疸
    当肝管,胆囊,或总胆管发生结石的情形时,或者是发炎,肿疡,胆道闭锁,胆管囊肿等病变时,都有可能造成黄疸情形。因为肝细胞所排泄于胆汁中直接胆红素,因为阻塞的原因而无法排泄于肠道之中,最后逆流于血液,产生黄疸之情形。
    体质性的黄疸
    如母子血型不合,Rh因子不合,都有可能造成黄疸。另外体内的酵素缺乏,如GT-6-P-D缺乏,或者是葡萄糖甘莓缺乏,也都会造成家族性的黄疸症状出现。
    黄疸出现的部位
    一般而言,黄疸最容易出现的部位为眼球结膜的部份,眼睛呈现黄色是最明显可见的黄疸症状。

    同时口腔粘膜,颜面也都会较快出现黄色的情形,脸部会比胸部早,胸部又会比四肢早出现泛黄的情形。若真的连四肢都出现黄色,足见其已是十分严重的黄疸。
    黄疸的临床症状
    黄疸会有全身倦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痛感,右侧肋骨部位疼痛,身体的瘙痒感,或者是轻微的发烧情形。

    如果是属于闭锁性的黄疸时,则会出现灰白色的粘土便,也就是含脂肪量丰富的脂肪便,以及浓茶褐色之尿液。
    黄疸的恶化情形脂溶性维他命K会产生吸收障碍的情形。凝血酵素原因此而生成发生障碍,可能引起出血的情形。脂肪因为分解能力的变低,进而产生便秘之症状。严重的黄疸可能会造成肝性昏迷。肝性昏迷可能会有嗜睡,记忆力减退,幻觉,脑波异常,发烧,白血球增加等等的情形。黄疸的一般治疗与处理安静治疗法
    维持黄疸病患精神上的安宁,环境上的舒适,卧床休息,都可以减缓疼痛的情形。
    饮食治疗法
    高蛋白,高热量及高维他命的饮食,但若有肝性昏迷时,则需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取。同时也应该选择比较优质的脂肪,水份及盐份都要有所限制,当然最好可以配合禁烟及禁酒,因为酒精会造成肝脏的负荷,而尼古丁也会增加在肝脏的负担。

    高纤维的食物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可以预防便秘的情形出现,因为便秘是肝性昏迷的一个诱因之一,所以需要特别加以预防。
    外科治疗及药物治疗其他治疗法
    如照光治疗法,换血,导管引流等治疗方式。
    新生儿黄疸
    一般新生儿胆红素值都会比较高,当超过5mg/100ml时,黄疸便会出现于眼睛结膜,指甲床及皮肤上面。
    新生儿的黄疸之种类生理性的黄疸
    通常在出生后二到三天出现,胆红素的浓度,足月儿不超过12mg%,早产儿不超过15mg%,黄疸症状消失的时间,足月儿是一周内,早产儿是二周内,胆红素值恢复正常的时间,足月儿是三周内,早产儿是四周内,符合以上所述的,即为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的黄疸
    只要是胆红素值超过生理性黄疸的范围时,都是属于病理性的黄疸。
    母乳性的黄疸
    哺喂母乳的新生儿,因为母亲体内的黄体脂莓会抑制尿甘酸转移莓的作用,进而影响到胆红素的结合,就会因此而造成新生儿的间接胆红素增高,黄疸的时间也会因此而比较长,比较容易发生。
    核黄疸
    当新生儿的间接胆红素超过20-25mg/100ml时,便会通过脑血屏障,在脑基底及海马处染成黄色,造成脑部组织的损伤。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原因红血球的破增加时。白蛋白结合的作用减少时。消化道重吸收作用增加时。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原因身体的感染
    如德国麻疹,B型肝炎,水痘带状泡疹病毒怠染等,或细菌及寄生虫感染。
    母亲与小孩的血型不合
    可分为ABO血型不合与Rh因子不合两类。

    可能产生病理性黄疸之血型配合是:母亲O型,婴儿A型或B型,母亲A型,婴儿B型或AB型,母亲B型,婴儿A型或AB型。
    酵素缺乏
    如蚕豆症及葡萄甘酸莓缺乏。
    胆道疾病
    如总胆管闭锁,胆汁栓塞,肝内闭锁等疾病。
    药物影响
    使用的药物若会与胆红素竞争与白蛋白结合时,也会造成黄疸。
    母乳影响
    喂母乳的婴儿在出生后第四天开始慢慢增加,到第十天至第十五天到达最高峰,如果继续喂母乳,可能需要三到十二周胆红素才会恢复到正常值。
    红血球异常
    如海洋性贫血,红血球细胞酵素缺乏,遗传性圆红血球症等。
    化学性溶血剂
    如维他命K等药物,或者是会引起G-6-P-D缺乏之药物或化学制剂。
    血管外溶血
    如出血,血肿及瘀斑等外症造成之溶血。
    肠肝循环增加
    如先天性的巨结肠症,肠阻塞症,幽门狭窄,肠道闭锁等先天性的疾病。
    代谢性病变
    如半乳糖血症,先天性甲状腺机能过低,脑下垂体机能过低等。
    新生儿核黄疸原因早产儿比较容易出现,因为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减少之原因。窒息与酸血症。低白蛋白血症。细菌感染。其他:如药物的影响,饥饿或低血糖,溶血等也都容易产生核黄疸的情形。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治疗概述
    一般的生理性的新生儿黄疸,多使用光线疗法,也就是俗称的照光,光线疗法主要是以灯光照射婴儿皮肤,以便将脂溶性的未结合的胆红素改变其构造,将其分解为对脑无毒性的产物光学胆红素,使它易于溶于水中,而且比较容易快速的经由胆汁或尿液中予以排出,同时也可以经由照光而刺激及增加肝脏对胆红素的排泄作用。
    新生儿黄疸光线疗法之优点:
    1.不需要特别的医疗训练,一般的护理人员都可以操作。

    2.经济实惠。

    3.对婴儿的伤害性及危险性都比较小。
    新生儿黄疸光线疗法之缺点:
    对于降低婴儿血中胆红素的质,相对其他治疗而言,是比较缓慢的,同时也只局限于光照射的到的部位。

    对于血中胆红素的量比较高,或者是胆红素值上升的比较快的情形下,对于预防婴儿脑部受损时的效果相对的也是比较差一点的。
    新生儿黄疸光线疗法之副作用:
    1.可能会有嗜睡的情形出现。

    2.婴儿可能会产出绿色的稀便。

    3.婴儿的体温可能会比正常为高。

    4.婴儿可能会产生深色的尿液。

    5.因为带眼罩,会造成婴儿比较激动,不安,易哭,因此会有吞入空气因而腹胀的情形。

    6.皮肤若过度照光可能会产生脱水的情形。

  • 景天
    回复
    2024-05-11 09:09:24

    很多婴儿刚生出来没多久,就开始感觉到孩子的脸部有发黄的情况,其实这样的情况来说是不正常的,一般就是黄疸的表现,下面说一下婴儿黄疸指数标准多少算正常呢。
    1. 第一:生理性黄疸,通常新生儿在出生两天后,就可以用肉眼看出皮肤有点黄,在3~5天到达高峰,7~10天多半就会消失,这时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15mg/dL就属正常范围。


    2. 第二: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很多,足月儿跟早产儿的标准不尽相同,妈妈只要发现以下情况就要送医院观察了。


    3. 第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渍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注意事项
    婴儿黄疸的出现,对于婴儿的脑部发育是有弊端的影响的,所以建议可以及时送医院进行蓝光治疗。

新生儿鼻塞打预防针管用吗

宝宝每次吃过奶就会吐奶怎么办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