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有鼻塞的情况,是要确定是不是有受凉的原因引起的,再进行治疗,可以适当的热敷,同时要注意观察是不是有鼻屎的情况引起的,也是要注意适当的通风,看下医生来确定具体的情况再进行治疗为好,平时大人也是要注意不要吃一些生冷和刺激性的食物,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宝宝鼻塞是常见的症状,给宝宝带来不适。本文将介绍多种缓解宝宝鼻塞的方法,帮助宝妈们更好地照顾宝宝。
?轻轻卷拨分泌物
如果是由于鼻腔分泌物造成的阻塞,可用棉棍将分泌物轻轻地卷拨出来。
??温热毛巾热敷
用温热毛巾敷于鼻部,鼻黏膜遇热收缩后,鼻腔会比较通畅,黏稠的鼻涕也较容易水化而流出来,这样可缓解鼻塞。
?变换体位
妈妈们可试着给宝宝变换体位:左侧鼻塞时向右卧,右侧鼻塞向左卧,可使鼻塞减轻。
?鼻部穴位按摩
鼻部穴位按摩:让大一点的小孩取坐位(婴幼儿平卧),用拇、食两指在鼻翼两侧自上而下按摩3分钟,再揉压迎香穴(鼻翼两侧)1分钟,当鼻腔有热感时气息就通。每隔2~3小时做一次,可有效缓解鼻塞。
?竖直抱起
婴儿鼻塞时,常哭闹不停,这时可将婴儿竖直抱起,也可达到减轻鼻塞,使宝宝容易入睡的效果。
?头部垫高
鼻塞影响孩子的睡眠时,可以将头部垫高30度,以缓解症状。
??注意室内通风换气
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尽量将家中室温维持在24~26℃,湿度保持在60%~70%。天冷时可以用空调或暖炉改变室温,缓解孩子鼻塞、流鼻涕的症状。
?正确擤鼻
大一点的小孩鼻内有涕时应叫其自行擤出。要有正确的擤鼻方法,紧压一侧鼻翼,轻轻擤出对侧鼻腔的分泌物,这样可以减轻鼻分泌物在鼻腔内积聚而导致鼻塞。
宝宝受凉鼻塞多久会好
婴儿受凉鼻塞一般三天左右就会出现自愈的,可以用热毛巾敷一下孩子的鼻头,能够促进呼吸的通畅。
同时一定要适当的给孩子增加衣服,以避免孩子受到风寒感冒,以免引起其他的病毒感染,孩子太小,抵抗能力也是非常差的,大人一定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变化。
宝宝鼻塞的症状1、鼻涕多
幼儿经常会流鼻涕吐口水,然而当孩子出现鼻炎情况时鼻涕会增多。家长可以观察到幼儿鼻腔的粘液或粘脓性,偶有脓性。不过脓性一般都是在继发感染之后才会出现。
2、鼻塞哭闹
当孩子感觉鼻腔不适时会表现出哭闹,此时家长可以通过幼儿哭闹的声音以及及时观察宝宝的呼吸来发现是否出现鼻塞的症状。尤其是夜间、静坐或是寒冷的时候,幼儿鼻塞的情况会加重。
3、鼻子肿胀
当孩子感冒或者鼻炎出现时比内双侧会出现肿胀的情况。家长仔细观察会发现孩子鼻子表面光滑、溼润,呈现深红色。里面鼻粘膜水肿、苍白,此时应该尽快到医院进行就诊。
4、张口呼吸
由于鼻子已经不通气了,孩子会不自觉地用张大嘴巴用口呼吸。
宝宝鼻塞怎么办1、煎薰法:将葱白一小把或将葱头(洋葱)三四个切碎煎汤,用鼻吸热气,或将食醋烧开吸醋气,疗效都较好。
2、填充法:将葱白捣烂取其汁渗入药棉内,将药棉塞进鼻孔,或将大蒜瓣1个削成比鼻孔稍小的圆 柱形,用薄层棉花或纱布包好塞入鼻孔,效果也不错。
3、侧卧 *** 法:左侧耳塞向右卧,右侧鼻塞向左卧,用双指夹鼻按揉双侧迎香穴1~2分钟,鼻塞可除。
4、热敷法:用热毛巾敷鼻,或用电吹风对着鼻 孔吹热风,吹双侧太阳穴、风池穴、大椎穴,鼻塞可解。
5、变位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婴儿,婴儿鼻塞时,常哭闹不停,这时可将婴儿竖直抱起,很快便能安然入睡。
每遇换季或者冷热交替很多小朋友的疾病就准时报到,一言不合就鼻塞,白天影响上学、生活、情绪,晚上鼻子不通气孩子就得烦躁、哭闹吵夜,这不管什么时候都折磨孩子和家长。下面我为大家介绍的是一个月宝宝鼻塞多久才好,仅供大家参考。
1个多月的宝宝鼻塞多久才好
婴儿感冒鼻塞一般一周就会好的。建议宝宝吸一点潮湿的水蒸气,吸个三、五分钟后,再清除鼻涕。严重的话适当给宝宝用点小儿感冒冲剂,多给宝宝喝水。
1个多月的宝宝鼻塞的预防措施
1、宝宝出生后半月左右,开始适量补充鱼肝油;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补充维生素A,可喂些肝泥、胡萝卜泥、菜泥,增强呼吸道的防御能力。
2、使用空调时,室内与室外温度不可反差太大,宝宝房间以28~30摄氏度左右为宜。
3、用温湿毛巾放在宝宝的鼻部进行热敷(不能太烫),每天两次,每次15分钟左右。
以上是关于婴儿鼻塞如何处理 怎样预防宝宝鼻塞的介绍。宝宝鼻塞大多是因为感冒引起的,因此家长做好宝宝的防感冒工作是关键。
1个多月的宝宝鼻塞吃什么药
1、外感风寒引起:表现出面色苍白、怕冷、流清水鼻涕、打喷嚏、咳嗽、咳痰清稀、不发热或轻微发热、口不渴、咽部不红肿等症状,可以选用的药物:
中成药:清宣止咳颗粒、小青龙冲剂、柴胡饮冲剂等。
西药:小儿氨酚磺那敏、小白糖浆等。
2、外感风热引起:表现为发热不退、面色红、鼻塞不通、鼻流浊涕、咳嗽有痰、痰液黏稠色黄、咽痛红肿、口干喜欢喝水等症状,可以选用的药物:
中成药:2岁以下的宝贝宜选用小儿感冒宁糖浆、葫芦散、小儿保泰康颗粒、小儿热速清口服液;2岁以上的宝贝宜选小儿感冒冲剂、小儿咽扁颗粒、银黄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等。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