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大肠埃细菌怎么引起的

时间: 阅读:4867
新生儿大肠埃细菌怎么引起的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佩兰

佩兰

2025-09-18 13:27:46

你好,孩子免疫力比较低,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肠道出现问题属于免疫力下降,出现了感染的情况,建议您可以给孩子化验一下,如果确定的话,可以选择使用消炎抗菌的药物来进行治疗的,平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孩子肠胃的卫生,如果是冒昧呀,每次要把奶头要清洗干净了。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5-11 21:21:56

    大肠杆菌来源:它是寄生在人体大肠里对人体无害的一种单细胞生物,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培养容易,它是生物学上重要的实验材料。

    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通常被称为大肠杆菌,是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直到20世纪中叶,才认识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尤其对婴儿和幼畜(禽),常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它是一种普通的原核生物,根据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将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6类: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肠黏附性大肠杆菌(EAEC)和弥散粘附性大肠杆菌(DAEC).。大肠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细菌(G-)。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0.5×1~3微米。周生鞭毛,能运动,无芽孢。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产气,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婴儿出生后即随哺乳进入肠道,与人终身相伴,几乎占粪便干重的1/3。国家规定,每毫升饮用水中的菌落总数小于100,每100毫升水中不得检出总大肠菌群[1] 。

    大肠杆菌的抗原成分复杂,可分为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和表面抗原(K),后者有抗机体吞噬和抗补体的能力。根据菌体抗原的不同,可将大肠杆菌分为150多型,其中有16个血清型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常引起流行性婴儿腹泻和成人肋膜炎。大肠杆菌是研究微生物遗传的重要材料,如局限性转导就是1954年在大肠杆菌K12菌株中发现的。莱德伯格(Lederberg)采用两株大肠杆菌的营养缺陷型进行实验,奠定了研究细菌接合方法学上的基础,以及基因工程的研究。

    大肠杆菌(E. coli)为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代表菌。一般多不致病,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强,引起腹泻,统称致病性大肠杆菌。

    该菌对热的抵抗力较其他肠道杆菌强,55℃经60分钟或60℃加热15分钟仍有部分细菌存活。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在温度较低的粪便中存活更久。胆盐、煌绿等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对磺胺类、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但易耐药,是由带有R因子的质粒转移而获得的。

  • 紫苏
    回复
    2024-05-11 21:21:56

    中毒
    常见中毒食品为各类熟肉制品、冷荤、牛肉、生牛奶,其次为蛋及蛋制品、乳酪及蔬菜、水果、饮料等食品。中毒原因主要是受污染的食品食用前未经彻底加热。中毒多发生在3、9月。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0.5×1~3微米。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芽。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产气,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大肠埃希菌的致病物质之一是血浆凝固酶。根据致病性的不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被分为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集聚性黏附性大肠埃希菌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5种。部分埃希菌菌株与婴儿腹泻有关,并可引起成人腹泻或食物中毒的暴发。
    中毒预防:
    不吃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牛奶、肉等动物性食品。不吃不干净的水果、蔬菜。剩余饭菜食用前要彻底加热。防止食品生熟交叉污染。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食品加工、生产企业特别是餐饮业应严格保证食品加工、运输及销售的安全性。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5-11 21:21:56

    主要是侵袭力、内毒素、肠毒素等致病因素引起各种炎症(如胆囊炎、泌尿系感染、肺炎、新生儿脑膜炎、伤口感染、菌血症及腹泻等)。内毒素还可引起发热、休克、DIC等。
    1.肠道外感染:主要由正常菌群条件致病,以泌尿系统感染常见,高位严重尿道感染与特殊血清型大肠埃希菌有关。如菌血症、胆囊炎、腹腔内脓肿。
    2.肠道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有下列五个病原群。
    (1)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TEC):引起霍乱样肠毒素腹泻(水样泻)。
    (2)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主要引起婴儿腹泻。
    (3)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可侵入结肠黏膜上皮,引起志贺样腹泻(能产生粘液脓血便)。
    (4)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又称产志贺样毒素(VT)大肠埃希菌(SLTEC或UTEC),其中O157:H7可引起出血性大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临床特征为严重的腹痛、痉挛,反复出血性腹泻,伴发热、呕吐等。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肾衰竭。
    (5)肠粘附(集聚)型大肠埃希菌(EAggEC):也是新近报道的一种能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
    3.CDC将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列为常规检测项目
    EHEC的血清型>50种,最具代表性的是O157:H7.在北美许多地区,O157:H7占肠道分离病原菌的第二或第三位,是从血便中分离到的最常见的病原菌,分离率占血便的40%,6、7、8三个月O157:H7感染的发生率最高。且0157是4岁以下儿童急性肾功衰的主要病原菌,所以CDC提出应将大肠埃希氏菌0157:H7列为常规检测项目。

  • 木槿
    回复
    2024-05-11 20:20:46

    ①埃希氏菌属:包括5个种,即大肠埃希菌、蟑螂埃希菌、弗格森埃希菌、赫尔曼埃希菌和伤口埃希菌。本菌属细菌DNA的GC比为48%~52%。临床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俗称大肠杆菌,大多数菌株是人类和动物肠道正常菌群。致病性:主要是侵袭力、内毒素、肠毒素等致病因素引起各种炎症(如胆囊炎、泌尿系感染、肺炎、新生儿脑膜炎、伤口感染、菌血症及腹泻等)。内毒素还可引起发热、休克、DIC等。
    ②沙门氏菌属:菌体大小(0.6~0.9)微米×(1~3)微米,无芽孢,一般无荚膜,除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大多周身有鞭毛。沙门氏菌通过动物的消化道传染致病,统称为沙门氏菌病。病型有伤寒与副伤寒(统称肠热症)、食物中毒、败血症,还可引起慢性肠炎。
    ③志贺氏菌属:该属是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通称痢疾杆菌。菌体大小(0.5~0.7)微米×(2~3)微米,无芽孢,无鞭毛,无荚膜,有的菌株有菌毛,需氧或兼性厌氧,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
    ④克雷伯氏菌属:短粗,无鞭毛,有荚膜,菌体大小(0.3~1.5)微米×(0.6~6.0)微米,单个、成双或短链状排列,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特征性的粘液状菌落。存在于土壤、水、谷物等自然界以及人或动物的呼吸道。当肌体免疫力降低时,能引起多种感染。有肺炎克雷伯氏杆菌、臭鼻克雷伯氏杆菌和鼻硬结克雷伯氏杆菌3种。
    ⑤沙雷氏菌属:能产生非水溶性的黄、紫和红色色素。一般存在于土壤、水、植物、动物以及人类的肠道和呼吸道中。有粘质沙雷氏菌、液化沙雷氏菌、深红沙雷氏菌等。粘质沙雷氏菌,又称灵杆菌,为细菌中最小者,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荚膜,无芽孢,约半数菌株能产生红色的灵菌素。因该菌小且有色素,常用于检定滤菌器的质量。
    ⑥变形杆菌属:是一类无芽孢、无荚膜、周身鞭毛、运动活泼、两端钝圆的小杆菌。菌体大小(0.4~0.6)微米×(1.0~3.0)微米,兼性厌氧,水、泥土、阴沟及各种腐败的动、植物中最多,它们是条件致病菌,在特殊情况下能使人致病。
    ⑦耶尔森氏菌属:为卵圆形、短小的杆菌。菌体大小(0.5~1.0)微米×(1.0~2.0)微米。无芽孢,无荚膜,兼性厌氧。该属有鼠疫杆菌、假结核杆菌和肠结肠炎杆菌3种。鼠疫杆菌是鼠疫的病原菌。鼠疫在人群流行之前,常在鼠类中先流行。人患鼠疫后,可通过人蚤或呼吸道(肺型)在人间传播。

脐胎瘤影响怀孕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