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太紧张,到了宝宝42天去体检的时候在观察,宝宝刚刚出生,发育还没有完全完善,会出现你说的这种症状,这种现象在临床上被称为隐睾,是新生儿比较常见的现象,一般会在一岁以内自行下降,如果一岁以内没有下降的话,需要在两岁之前以手术治疗,也不会影响宝宝的生活。
正常情况下,婴儿出生时睾丸已下降入阴囊,但也有一部分婴儿,由于胚胎发育延迟的缘故,睾丸的下降时间可以推迟到出生后3个月到1年。因此,如初生时婴儿有隐睾,可不必急于采用药物或手术方法试图将隐睾复位,可耐心等待,期待隐睾自动下降。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睾丸会在子宫内静静发育。但你知道吗?在发育的后期,有一些宝宝的睾丸并不会如期降入阴囊,这就是隐睾现象。本文将详细介绍隐睾的性质和对宝宝未来性功能的影响,帮助父母正确认识并处理这个问题。
?隐睾现象
大约有3%的足月产男婴和高达30%的早产男婴,他们的睾丸并不会如期降入阴囊。这就是隐睾现象。
?隐睾病
有少数宝宝,大约占0.8%,他们的睾丸在出生后一年都还未降下来。这其实是一种隐睾病。
?影响未来性功能
对于这些隐睾的小男孩,如果因为经常检查性器官而造成精神负担,或者激素治疗无效,可能会引发性心理障碍。因此,隐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医生的建议
医生们会详细告诉宝宝的父母关于隐睾的性质和对宝宝未来性功能的影响,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并处理这个问题。
?健康成长
希望每一个小宝贝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隐睾
症
睾丸在正常发育过程中会从腰部腹膜后下降至阴囊,如果没有出现下降或下降不全,阴囊内没有睾丸或只有一侧有睾丸,称之为
隐睾症
,临床上也称为
睾丸下降不全
或睾丸未降。隐睾是小儿泌尿生殖系最常见的
先天畸形
之一,多表现为单侧,并以右侧未降为主,约15%为双侧。早产儿发病率约为30%,健康新生儿约为3%,3月时约为1%。隐睾时因睾丸长期留在腹腔内或
腹股沟管
里,
受体内“高温”的影响,
容易造成
男性不育
。另外,隐睾由于生长环境改变以及发育上的障碍,会使睾丸细胞发生恶变形成恶性肿瘤,
隐睾发生恶变的机会大约是
正常位置
睾丸的30~50倍。
病因
1.解剖因素
胚胎期
牵引睾丸降入阴囊的索状
引带
退变
或收缩障碍,睾丸不能由原位降入阴囊。或者,精索血管
发育迟缓
或终止发育,造成睾丸下降不全。
2.内分泌因素
胎儿生长过程中,母体缺乏足量的
促性腺激素
影响
睾酮
的产生,缺少睾丸下降的动力。
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
使睾丸对促性腺激素不敏感,失去下降的动力。
3.局部因素
如
机械性梗阻
和腹膜粘连阻止睾丸正常下降等。
因内分泌因素所致的隐睾症多为双侧性,单侧性隐睾症往往与局部和解剖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隐睾症患者的笫二
性征
为男性,患侧阴囊空虚、发育差,
触诊
阴囊内
无睾丸
,右侧多于左侧。单侧者阴囊发育不对称,双侧者可无明显阴囊。约80% 的睾丸可在体表触及,多位于
腹股沟区
。触及到的患侧睾丸较健侧体积略小,质地偏软,弹性差,有时睾丸和
附睾
分离或者没有附睾,不能推入阴囊。隐睾常伴有
腹股沟斜疝
。并发
嵌顿疝
、
睾丸扭转
时,出现阴囊或腹股沟急性疼痛和肿胀。
查体时需要注意:应保持室温状态,检查者的手也必须温暖,以免寒冷刺激引起睾丸回缩。可采取平卧位检查,还可让小儿取坐位,两大腿外展外旋(cross leges位),或采取蹲踞位进行检查。检查者用双手触及阴囊,若在阴囊内触及不到,则仔细检查内环口及腹股沟区。除能否触及睾丸之外还需鉴别其他特殊情况,特别注意是否存在滑动性睾丸及回缩睾丸。
建议题主可咨询泌尿外科医师,仅供参考。
正常男孩出生后,在阴囊左右两侧,都可摸到1个像花生米大小的包块,这就是睾丸,一共有两个。可是有的男孩在出生后阴囊里没有或只有1个睾丸,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胎儿时期睾丸的位置是在腹腔的后侧,随着胎儿发育,两侧睾丸慢慢下降,在胎儿出生前已降入阴囊。在下降的过程中,如果某些因素阻碍了睾丸下降,而导致男婴出生后阴囊里没有或只有1个睾丸,医学上叫做隐睾。
父母对患有隐睾的婴儿,不能掉以轻心,但也不必过于焦急,要密切观察,定期到医院检查。因为绝大多数的隐睾在1岁以内睾丸仍可自然下降到阴囊内。多数患隐睾的男婴,睾丸停滞在腹股沟的部位,只有少数患儿,睾丸停留在腹腔的后侧。由于腹腔内温度较高,影响睾丸的正常发育(34-35℃为适宜温度),睾丸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会丧失生殖能力。因此,若到l岁时睾丸仍未下降,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便于医生选择最佳的手术时间。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