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喝完奶怎么拍嗝

时间: 阅读:14893
新生儿喝完奶怎么拍嗝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食养人

食养人

2025-10-13 10:08:50

可以让您女儿趴在您的肩膀上,轻轻拍她的背部,要连续的拍,动作要轻柔,直到宝宝打出嗝为止,宝宝吃完奶后是需要拍奶嗝的,以免宝宝吃进去空气,导致消化不良,甚至是引起腹泻,这个阶段的宝宝还是建议母乳喂养的,因为母乳喂养能够提供给这个阶段宝宝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木槿
    回复
    2024-05-12 01:01:07

  • 蓦山溪
    回复
    2024-05-12 01:01:07

    新生儿拍嗝是新生儿最常遇到的问题,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如何正确给新生儿拍嗝。
    ?正确拍嗝方法
    每次宝宝吃饱后要手握空拳的形状,在宝宝的后背轻轻的拍,直到宝宝打完嗝就可以了。
    ?拍嗝图解
    打嗝是新生宝宝最常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刚喂完奶之后,打嗝就容易发。
    ?拍嗝方式选择
    直立式、端坐式和侧趴式,业内没有严格区分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应该用哪种方式。一般主要以新生儿家长的习惯和方便程度来选择。
    ?正确拍嗝步骤
    把宝宝抱起坐在大人的右腿上,右手小拇指放在宝宝腋窝下,拇指和食指分开让宝宝的头架在两个指头中间,这样保证宝宝不会倒还能保证头不会落空。左手在宝宝的后背由下至上反复拍打,可以稍用点力,这样容易把嗝拍出来。拍的时候一定注意听,宝宝会像大人喝完汽水一样打出嗝就成功了。

  • 云胡不喜
    回复
    2024-05-12 01:01:07

    新生儿正确的拍嗝方式有:直立式、端坐式、趴式、台湾摇嗝法、侧趴式等。

    1、直立式

    吃完奶后爸爸妈妈可以把宝宝抱起来,让宝宝爬在自己的肩膀上,将宝宝的下巴略微抬高,然后用手掌轻拍宝宝的上背部几分钟,促使宝宝打嗝。

    2、端坐式

    端坐式更方便于妈妈进行操作,让宝宝坐在妈妈大腿上,妈妈一只手托着宝宝的头,然后用另一只手轻拍宝宝的上背部。同时,要注意事先为宝宝准备好一条小毛巾,防止吐奶。如果宝宝在拍打几次之后都没打嗝,妈妈也不要着急,可以先抚摸宝宝一会再进行拍嗝。

    3、趴式

    妈妈坐好双腿合拢,将宝宝横放让其趴在腿上,宝宝头部略朝下,妈妈以一只手扶住宝宝,另一只手轻拍宝宝上背部。这个姿势比较适合较小的宝宝,为了防止宝宝滑落,要适当用力把宝宝身体固定在妈妈腿上。

    4、台湾摇嗝法

    妈妈采用坐姿,并在大腿上垫一条干净的毛巾,让宝宝侧面靠着你的身体坐在你的大腿上,面向外面(到此出都类似于传统坐姿拍嗝法),拿一块口水巾垫在宝宝的下巴处,一只手托住宝宝脖子和下巴,将头微微抬起一个小角度,另一只手扶住宝宝,然后按顺时针小幅度摇动宝宝身体,一般情况下2、3分钟宝宝就会打一个大响嗝。

    5、侧趴式

    宝宝趴在妈妈的大腿上,妈妈一只手扶住宝宝的头,让头部略高于胸部,另一只手再轻轻拍打宝宝的后背,或者画圈抚摸。其实不管是常见的竖抱式拍嗝,还是端坐式和侧趴式拍嗝,妈妈的手势都是非常重要的,切记,一定要把手拱起来呈半圆状态,轻轻地、缓慢的拍打,不要太重,也不要太快,以免让宝宝受伤。

  • 龙葵
    回复
    2024-05-12 00:00:57

    对于新手妈妈们来说,给新生儿喂奶后经常遭遇吐奶、呕奶的困扰。为了减少宝宝吃奶后吐奶的情况,拍嗝成为了喂养后的常规操作。拍嗝不仅可以排出宝宝腹腔中的空气,还有助于让宝宝的奶水顺利流入胃部。下面,我们来看看拍嗝的具体步骤。
    ?拍嗝的目的
    拍嗝是为了将宝宝腹腔中的空气通过震动排出体外,避免空气长时间、大量地积聚在宝宝的肚子里,从而预防胀气、肠绞痛等肠胃不适的问题,舒缓吐奶的症状。
    ?拍嗝的时机
    为了宝宝的健康,请至少每隔3-5分钟给宝宝拍嗝。如果宝宝吃奶时表现得比较焦躁,或者吃完奶后出现吐奶、呕奶等情况,也需要及时给宝宝拍嗝。
    ?拍嗝的方法
    拍嗝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拍背、拍肩、拍臀等。具体方法可以根据宝宝的年龄、体型、喂养方式等因素进行选择。一般来说,拍嗝的时候需要让宝宝保持直立或半躺的姿势,轻轻拍打宝宝的背部或肩部,直到宝宝打出嗝声为止。
    ?拍嗝的注意事项
    拍嗝的时候需要注意力度和频率,不要过于用力或过于频繁,以免对宝宝造成不适。此外,拍嗝的时候需要让宝宝保持安静,不要过于活动或哭闹,以免影响拍嗝效果。

新生儿窖迫会影响大脑发育吗

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好处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