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手抖,怎么办

时间: 阅读:7149
新生儿手抖,怎么办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柳华

柳华

2025-09-18 18:04:37

你好,新生儿手抖,这可能是孩子神经系统疾病,最好给孩子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可以脑部CT检查,排除脑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如果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服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同时建议给孩子吸高压氧等,平时注意孩子休息,给孩子按时喂奶等,有助于恢复。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祝由师
    回复
    2024-05-12 23:23:04

    宝宝喝奶的时候手发抖

    你们知不知道宝宝喝奶的时候手发抖是怎么回事呢?有时候大家会看到刚出生的婴儿会不自主的颤抖,手抖的话主要是指身体的一部分表现为自主的有节律性的颤动,那么宝宝喝奶的时候手发抖怎么办呢?下面就和我们来了解下吧。

    宝宝喝奶的时候手发抖1

    1、宝宝喝奶的时候发抖,可能是力气不足引起的。这种情况只适合刚刚睡醒的宝宝,如果平时也有这样的情况,需要带着宝宝去看医生。

    2、宝宝发抖,也可能是缺钙。因此奶粉里虽然含有的钙物质,但是宝宝吸收不了,也会出现缺钙的情况。建议给宝宝吃一些维生素ad滴剂,并经常待宝宝晒太阳,可以缓解这种情况。

    3、如果宝宝手抖的次数比较多,可能是癫痫。需要结合脑电图来确诊,一旦确诊,就要带着宝宝去专业的医院接受系统的治疗,以免给以后的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4、如果宝宝只是偶尔的一次发抖,并不能说明什么,家长不要紧张,只要正常喂养即可。如果是经常性的动作,家长就要重视起来了,因为这种情况在婴幼儿时期比较好控制,年龄越大,治疗越困难,复发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家长要带着宝宝去就诊。

    宝宝喝奶的时候手发抖2

    一、宝宝吃奶时手抖是什么原因

    1、外界的条件导致的,就是我们的精神过于的紧张、情绪激动、剧痛及极度疲劳等这些情况下出现的不自主的抖动。以及在喂奶时长时间不换手,导致手受到压迫产生抖动。

    2、我们自身的生理因素导致的,就是虽然这个时候我们在喂奶,但可能就有一个什么事情导致我们的心里出现恐慌,这个时候也是会出现这样的抖动现象。

    3、病理上的手抖,这个是生来就会有的,而且这个跟遗传也有很大的关系的,有的.人家族中就有人有这样的情况,代代遗传,这种情况下你会手抖就不奇怪了。

    二、注意事项

    1、如果你的手长期抖动的话,而且宝宝吃奶时随时抖的话,那么一定要到医院去检查是什么原因。如果只是偶尔抖动不要紧,平时注意劳逸结合,放松手腕,空的时候甩甩手活动一下。

    2、生理性手颤动的力度小而速度更快,多在静止不动时出现,是一种细微的、迅速的、没有规律性的颤动。生理性手颤经常在紧张焦虑、害怕、.情绪激动、剧烈疼痛及极其疲惫的状况下出现,一旦造成手颤的所述原因清除,手颤也随着消退。

    3、生理性手颤,医药学上称“震颠”;就是指手不随便的晃动,常以永久的。关键分成静止不动性手颤和自主运动手颤二种种类。在其中静止不动性手颤是肌肉在彻底释放压力的状况下,即清静的情况下出现的手颤。这类手颤在晚上睡觉就可消退,手颤速率为4—6次/秒,较为有规律性,典型性的病症如帕金森综合症。

    4、自主运动手颤是只在健身运动时出现手颤,健身运动贴近总体目标时颤动加剧。如医师给患者做指鼻试验时,要患者挺直上臂;再用无名指指自身的鼻头;无名指尖越贴近鼻头,手的颤动就越显著。自主运动手颤没有规律性,颤动力度大,受心态影响而提高,多见于中枢神经和上肢神经的变病。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5-12 23:23:04

    很多宝宝都会出现手抖的现象,但是有的时候出现手抖的现象也是有原因的。不过小孩子有的时候手抖也是非常正常的,但是有的时候手抖也是有其他病引起的。可能有的宝妈不知道怎么引起的,但是宝妈应该时刻的关注宝宝的生活。
    ?生理性手抖
    生理性手抖动的幅度小而速度快,多在静止时出现,是一种细小的、快速的、无规律的抖动。生理性手抖常在精神紧张、恐惧、情绪激动、剧痛及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出现,一旦引起手抖的上述原因消除,手抖也随之消失。
    ?病理性手抖
    病理性手抖,医学上称“震颤”;是指手不随意的颤动,常为永久性的。主要分为静止性手抖和运动性手抖两种类型。其中静止性手抖是肌肉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即安静的状态下出现的手抖。
    ?抽搐和手抖的区别
    抽搐分别有全身强直性抽搐和局限性抽搐。全身强直性抽搐。全身肌肉强直,一阵阵抽动,呈角弓反张(头后仰,全身向后弯呈弓形),双眼上翻或凝视,神志不清。局限性抽搐。仅局部肌肉抽动,如仅一侧肢体抽动,或面肌抽动,或手指、脚趾抽动,或眼球转动,眼球震颤、眨眼动作、凝视等。大多神志不清。
    ?抖动和惊跳的区别
    抖动是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受刺激引起的兴奋容易“泛化”,表现为在打开新生儿包被或是大声、强光、震动以及改变他的体位都会使小儿抖动起来,出现粗大震颤样自发动作,或缓慢的、不规则的、抽搐样的手足动作,甚至有时可见踝部、膝部和下颏的抖动等这些无意识、不协调的动作,通常被称做惊跳。

  • 远志
    回复
    2024-05-12 23:23:04

    、婴儿手颤抖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的大脑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但大脑皮质下负责动作的“古老的运动中枢”功能比较成熟,新生儿的有些动作不受大脑皮质的支配,而是受“古老的运动中枢”的支配,所以常常出现一些不自主的、无目的抖动,这是正常现象,更不会影响小儿将来的智力。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发育不断完善,这种不自主的抖动将会自然地逐渐减少,以至最后消失,而被有意识的、自主的动作所代替。

    2、婴儿手颤抖怎么做

    宝宝出现抖动时,只要家长用手轻轻按住他身体任何一个部位,就可以让他安静。(如果是癫痫发作,轻轻按压肢体是不会停止其抖动的。)而宝宝在睡眠期间发生抖动则是因为有一部分脑细胞处在休眠状态,另一部分脑细胞仍处在兴奋状态。此时,若出现灯光变换或声响,都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手脚不自主的抖动,也有的孩子在没有光线和声音刺激的情况下,也会出现手指、眼睑、脚趾无规律的抖动,一般持续时间都很短,在进入深度睡眠以后,这种现象就会消失。

    3、婴儿手颤抖的注意事项

    如果家长发现宝宝对一般触觉或听觉产生过度兴奋,易激惹,尖叫啼哭,甚至出现两眼凝视,震颤或不断眨眼,口唇反复地做咀嚼、吮吸动作,呼吸不规则并伴面部、口唇青紫,面部肌肉抽动,四肢抽搐,有时面色苍白,没有肌肉抽搐,发作持续2-10秒,不超过30秒,很快意识恢复,继续正常活动。这些则是异常的病理表现,特别是颅内疾病,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让医生诊断。

    手颤的类型

    手颤分为生理性手颤和病理性手颤。

    生理性手颤动的幅度小而速度快,多在静止时出现,是一种细小的、快速的、无规律的抖动。生理性手颤常在精神紧张、恐惧、。情绪激动、剧痛及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出现,一旦引起手颤的上述原因消除,手颤也随之消失。

    病理性手颤,医学上称“震颤”;是指手不随意的颤动,常为永久性的。主要分为静止性手颤和运动性手颤两种类型。其中静止性手颤是肌肉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即安静的状态下出现的手颤。这种手颤在睡觉时就可消失,手颤速度为4—6次/秒,比较有规律,典型的疾病如帕金森综合征。运动性手颤是只在运动时出现手颤,运动接近目标时抖动加重。如医生给病人做指鼻试验时,要病人伸直前臂;再用食指指自己的鼻尖;食指尖越接近鼻尖,手的抖动就越明显。运动性手颤无规律,抖动幅度大,受情绪影响而增强,常见于脑神经和上肢神经的病变。

    上了年纪的老人平时可加强脑部锻炼,推迟脑细胞衰老。平日里,老人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日常保健,保持充足的睡眠;选择散步、体操、太极等运动方式,坚持锻炼,加强关节、肌肉的训练,推迟衰老过程。

  • 祝由师
    回复
    2024-05-12 22:22:54

    针对于新生儿发抖打颤,家长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处理:1、给孩子多加保暖,因为新生儿尤其属于早产儿,如果周围环境比较寒冷,孩子由于年龄比较小,胎脂发育不太完善,尤其是皮下脂肪发育不太成熟,从而导致容易随着周围环境的降低而降低。这种情况要及时的给孩子进行保暖。因为这个时候孩子之所以出现发抖打颤,是由于周围寒冷刺激引起;2、需要给孩子及时的做脑电图检查,因为有些孩子之所以发抖打颤,是由于脑电图异常放电引起。如果孩子脑电图检测有异常放电,尤其是癫痫波的出现,要及时的给孩子应用抗癫痫的药物,比如丙戊酸钠口服液等。

如何能判断新生儿有智障

囟门高突怎么办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