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宝宝在一岁左右就开始慢慢学走路,如果宝宝超过一岁半左右还不会走路,就要注意是发育迟缓,就是正常的,关键是要给宝宝加强训练,多晒晒太阳,必要的时候口服的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给宝宝多一些鼓励给宝宝,采取多多辅佐的方法,培养宝宝的自信心,尽量避免宝宝摔跤一般。一岁左右宝宝慢慢就会走路的。
屏幕前的你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为什么小牛、小马、小羊等动物一出生就能站立?甚至有的动物出生不久就已经学会了奔跑,以躲避食肉动物的袭击。
而作为地球高级动物的人类,生下来别说走路了,连站立都不会,还要等到1岁左右在父母的教导之下才能逐渐学会站立走路。那么人类为何出生的时候不能走路呢?
实不相瞒,因为我们都是早产儿!这种演化结果虽然看似不合理,也让我们在婴儿时期身体机能还不如野生动物,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演化,让我们人类进化成智人,比别的生物更高级。
为什么这么说?且往下看。
人类在不断进化衍变的道路上,选择了直立行走。直立行走让我们的双手得以解放,于是人类可以用灵活的双手发明创造工具,搭建庇护所,钻木取火,解放双手这一点对于人类从野人进化成智人非常重要。
直立行走解放双手不仅让我们能够创造物品,还能让我们的祖先在野外生存的时候,眺望时的视野更加宽广,及时发现远处的危险和食物。
不仅如此,美国科学家还发现,直立行走比四足行走能减少四分之一的耗能,这些都让我们更利于在野外生存,从进化论的观点看来,直立行走是我们发展成智人的必要条件。
直立行走虽然好处这么多,但也让人类的身体结构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改变。为了能够直立行走,自由移动,人类不得不通过改变身体结构,收缩盆骨,让盆骨变得更窄,来保持双腿更有力量,同时也能更稳固的站立在地面上,维持住重心,支撑上半身。
除了直立行走,人在进化过程中,随着智力的提高,使得脑容量也越来越大,经研究,猿类和黑猩猩的脑容量只有500毫升左右。依据发掘出的化石,几百万年前和人类一样学会直立行走的南方古猿的脑容量只有400-500毫升,而人类的脑容量在几百万年间增加到了现在的1350毫升。
但这个时候问题也出现了,因为直立行走而演变的狭小盆骨,以及拥有巨大脑容量的头骨,这种结构改变虽然让我们更有有智慧、更有创造力,立于生物链的顶端,却让人类多出了一个致命的难题——生孩子将会非常困难!
想象一下,一个大头娃娃要从狭窄的盆骨产道生产出来,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儿,这会大大增加孕妇和胎儿的死亡风险!
面对这种关乎物种生死存亡的问题,为了繁衍生息,基因做出了它的选择——它让人类变成了早产儿!
当然我所说的早产,与我们日常认为的早产儿的概念有所不同,我们日常所理解早产是说胎儿在母亲的肚子里还没有待足37周被生下来,这里所说的早产则是相对于自然界中其他哺乳动物而言。
一般情况下,动物的寿命和孕期是正相关的关系,寿命越长孕期随之越长。拿同样是灵长类动物的黑猩猩举例,自然状态下,它们的寿命只有50年,孕期有240天,人类的自然寿命目前是80年左右,孕期只需280天,远远小于其他灵长动物的孕期寿命比。
科学家还通过研究发现,理论上来说,按照人类的平均脑容量1350毫升来估算妊娠期的话,应该是在怀胎21个月,胎儿才能完全成熟,而不是怀胎十月。这一切都表明,我们是还在“半成品”的状态下出生于世的,瑞典一个生物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早产”。
人类狭小的盆骨导致一旦脑容量超过385ml,胎儿就会难以出生,于是为了能够顺利出生延续基因,人类的基因发生了突变,早产基因出现,我们不得不被迫提前降生。
此外,婴儿巨大的头骨也为了适应狭小的产道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小婴儿的头骨不是完全闭合的,头骨被挤压时会一定程度上变形,刚出生的婴儿因为头骨受到挤压头部形状偏长,柔软的头骨直到一年之后才会闭合,这就意味着再次大大降低了生产的难度。在人类 历史 上的某一天,第一例早产婴儿呱呱坠地,更让人惊奇的是,他的头骨是柔软的,他非常顺利地从妈妈的产道生出。
之后,越来越多拥有早产基因和柔软头骨的婴儿存活了下来,直到所有婴儿都是早产儿,这种早产演化也让人类作出了一些牺牲,我们一生下来便是脆弱不堪的,只有吃奶这一项基本技能,不会走路,连翻身都不能做到,一刻也不能离开父母的照顾。是人类的早产注定了我们生下来无法像其他哺乳动物一样有生存能力。
即便基因已经为了人类顺利生产开了绿灯,但哪怕是近代,在没有剖腹产出现之前,很多母亲和婴儿还是会因为难产而出现一尸两命的情况,生产造成的死亡率非常高,甚至是妇女的首要死因。
有项数据调查显示,上个世纪30年代左右,难产死亡率高达千分之15,每100个孕妇中就会有一个孕妇因为生产而亡。所以有句话说,生孩子相当于在鬼门关走了一遭!人类为了进化成直立行走、聪慧的智人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如今随着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现代医学和剖腹产的出现,人类已经不用太担心难产这一类的问题了。
早产让我们在幼儿时期能力低于其他动物,但人类胜在其可塑性之强,从结果上看来,人类早产不是不好的事情。而且还有一个研究表明,物种幼崽越是需要照顾,那么这个物种就越有智慧。
【导读】:小区里有一位宝宝一岁八个月了还不会走路,而正常宝宝一般1岁多一点就学会走路了了,爸爸妈妈都着急的不行,去医院检查说是运动发育迟缓。运动发育迟缓的宝宝,不止这一个表现,8个月的宝宝不会擡头,7个月不能坐...
宝宝足月出生,现在都8个多月了,头却还擡不起来;宝宝7个月了还不能坐;宝宝5个月了还不会翻身……宝宝有这些情况的家长要注意了,这些都属于运动发育迟缓。专家提醒,早产儿或曾经出现过缺氧、病理性黄疸、营养不良、颅内出血的宝宝比足月正常的宝宝更容易出现运动发育迟缓。
出现过缺氧、病理性黄疸、颅内出血的宝宝当心
广医三院儿科体疗师黄晓茵介绍,运动发育迟缓可以简单理解为:本来宝宝该在这段时间掌握的动作,可是他没有掌握。那宝宝的正常运动发育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黄晓茵说,宝宝首先要学会擡头,通常宝宝在3个月的时候,头可以稳定地擡起90°,与牀面垂直,胸部也能离开牀面;4个月的时候开始会翻身,从仰卧位翻到俯卧位;7个月的时候就可以独坐;8个月开始学习爬行;10个月的时候宝宝可以扶着东西站,1岁可以独立行走。
黄晓茵分析,出现运动发育迟缓,肯定会影响宝宝下一步的发育。例如,当宝宝学会坐之后,宝宝的腰部力量增加和平衡能力的提高,那他就有能力学习爬行。“如果宝宝在7个月的时候还不能独坐,那他怎么会有足够的力量去学爬,进而影响宝宝学走路。”
哪些宝宝会更容易出现运动发育迟缓呢?早产儿或出现过缺氧、病理性黄疸、营养不良、颅内出血的宝宝比其他足月正常的宝宝更容易出现运动发育迟缓的。如果宝宝曾出现以上的情况,那家长就应该更加细心观察宝宝的运动发育情况。
怎么判断宝宝是否运动发育迟缓?
那宝宝出现什么情况,家长就需要引起注意呢?黄晓茵提醒注意以下几点:
1.两个月时,宝宝不会与妈妈对视,宝宝不会笑;
2.3个月的时候,宝宝不会发声,不能稳定擡头至45°;
3.3个月的时候,家长为宝宝穿衣困难。家长感觉宝宝的手脚很有力,较难活动宝宝的手脚;
4.4个月的时候,手还紧握拳头;
5.5个月的时候,宝宝不会翻身,不会用手把东西塞到嘴里;
6.8个月的时候不会独立直腰坐;
7.9个月不会爬行;
8.15个月不会独走;
黄晓茵说,如果家里的宝宝出现以上的情况,那家长就应该带宝宝到医院进行咨询。她特别提醒,运动发育迟缓不可怕,家长不要特别担心。如果早期诊断,可通过体疗、运动学习促进宝宝的大运动发育,有很大的机会能让宝宝赶上同龄正常的小朋友。
家长你好~
看了您文字描述您的宝宝完全属于正常发育范畴,您大概是多虑了。
不过1岁四个月的宝宝还不愿意独自行走,属于大运动发育较迟缓。也有可能是心理方面的因素,让宝宝不能丢开大人的手独立行走。
很多宝宝在相应的年龄段明明可以独立走路,因为以前摔过跤或走路不能很快达到目的,所以宝宝从情感上不愿意自己走。
家长一定要耐心并时常鼓励宝宝,平时还可以让宝宝推着小车锻炼独立行走,只有家长的鼓励和耐心的陪伴,宝宝最后才能克服心理障碍,独自走路。
一岁两个多月不会走也是很正常的,很多足月出生的孩子还有一岁半不会走的呢,平时可以带小宝宝多晒晒太阳适当的补充一些钙。平时多让宝宝走路,多锻炼宝宝,让宝宝站在两个大人中间,尝试去走,慢慢就可以了。
暂停扶着他走,但是在有低矮的物品在旁边时,如床或茶内旁边,他会自己扶着站立起来并且走动。如果他不愿意走,你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引导他走,比如你站在床的另一边,移动他喜欢的玩具,他就有接触的需要而且必须站起来才能在床上发现,接下来肯定就是走。不能在地板上直接让他自己走过来,这样只能给他造成挫折感,使他更不能敢独自走路,开始时,父母的搀扶行走训练,有利于锻炼他的肌肉能力,对以后走路会直接有帮助。
可以多看一些育儿方面的书籍。养宝宝这种事,急不得,遇到的事情肯定也很好,所以多看点书,或者网络上也有很多这方面的文章和分享,做好一手准备。还有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是,像是教孩子学汉字一类的,很多妈妈们都有自己的方法,我们可以学着他们的方法,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的。我就是用软件【MAO小帅学汉字】来教的孩子,我觉得软件上的功能非常全,而且发音还标准,宝宝也喜欢这种边学边玩的模式。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