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新生儿窒息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尽量的西京宝宝呼吸道的粘液,给宝宝建立呼吸,增加通气,同时维持正常的循环,保证机构的先播出了,严重的情况下就要给宝宝采用药物治疗。刚开始的时候,首先要给宝宝注意保暖,擦干全身,摆好体位。必要的时候就要采取胸外按压的方法,或者气管插管,而且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心率,必要的时候要给宝宝拍拍背。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措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如何护理新生儿窒息患者。
??保温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室温在24-26℃,湿度以55%为宜。早产儿和体温不升者,可置于远红外辐射保暖台上进行处理或置暖箱中,使新生儿皮肤温度达36.5℃。
?注意喂养
应供给患儿足够的热量、营养和水份,如病情危重者,可暂停喂奶、喂药,以免呕吐引起窒息。如喂奶时患儿口鼻周围出现青紫、呛咳,应立即停止,并予吸氧。病情稳定后,喂奶也应少量多次,每次不能喂得过饱,以防呕吐或误吸;人工喂养时,奶嘴孔宜小,以防发生呛咳。
?采取头高侧卧位
将患儿采取头高侧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及紫绀。要注意经常变换体位,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治疗及护理应集中进行,保持患儿安静,以免患儿哭闹加重心脏负担。
?胸部物理治疗
①翻身:能预防肺内分泌物堆积和改善受压部位肺扩张。②拍击背部:由下而上,由外周向肺门拍击,使小气道分泌物松动易于进入较大气道。有利于吸痰和促进肺循环。③吸痰;及时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粘稠者应采用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促进分泌物排出。
1、清理呼吸道首先在胎头娩出、胎肩未娩出之前接生人员用手挤净鼻咽部粘液和羊水,然后再娩肩,接着用备好的纱布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和羊水。在断脐的同时,抢救人员在新生儿第一次呼吸之前,用吸痰管或电动吸痰器吸出口、鼻腔、咽部等呼吸道内的粘液和羊水。新生儿体位取仰卧位,头略向后仰,颈轻度后伸。抢救时,应注意保暖,因为所有新生儿都容易丢失热量而受抑制,处于窒息状态下的新生儿其调节功能不稳定,更容易成低温状态。低温会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酸中毒,妨碍有效的复苏[2]。娩出后应迅速擦干全身皮肤,减少蒸发散热,有条件的最好在远红外线辐射台上进行复苏,温度调至37-38℃,它能保持新生儿恒定的正常体温。
2、刺激自主呼吸如果呼吸道通畅后仍无呼吸,应立即促进自主呼吸,可快速摩擦背部,如果仍无呼吸,应立即按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
3、人工呼吸轻度窒息处理无效或开始即为重度窒息者,在患儿呼吸道通畅后即给口对口人工呼吸。取一块无菌纱布,覆盖在患儿口鼻部,抢救者将患儿颈
部托起,头部后仰,另一手轻压腹部,防止气体进人胃部,将口对准患儿口鼻部轻轻向内吹气,用力要均匀,不可过大,当患儿腹部微微隆起时停止吹气,放在腹部的手轻压腹部,协助气体排出。如此一吹一压20-30次/分,每做4次人工呼吸,给胸外心脏按摩一次,至患儿建立自主呼吸为止。
4、胸外心脏按摩如心率少于60次/分或心跳停止,应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摩。两手指按压胸骨下1/3,如新生儿小,也可用两个拇指重叠在一起,按压深度为1.5-2cm,频率为120次/分。经上述抢救,多数患儿能在短期内建立自主呼吸,然后给氧吸人。
5、气管插管气管内插管的指征为:有羊水胎粪吸人需吸净者;重度窒息需要较长时间加压给氧人工呼吸者,或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经人工呼吸胸廓不扩张或者仍然紫绀;需要气管内给药;拟诊隔疝儿[3]。如有以上指证者,则采取气管插管。
6、药物治疗如果吸氧后心率仍少于80次/分,给1:1000肾上腺素0.5-1m1脐静脉注射。窒息后无氧代谢易发生酸中毒,常用5%碳酸氢钠按3-5ml/kg脐静脉注射,用等量葡萄
新生儿窒息是一种常见的急症,需要及时进行抢救。本文将为您介绍新生儿窒息急救的全套步骤,掌握这些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确保安全
在急救前,请确保自己和宝宝的安全。将宝宝放在平坦、稳定的地面,远离潜在危险物品。
?立即呼救
拨打当地急救电话,详细说明宝宝的情况和所在位置。
?观察呼吸
注意宝宝的呼吸情况。如发现无呼吸或呼吸困难,请迅速进行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
将宝宝平放在硬质地面,一手支撑头部,另一手捏住鼻子。用您的嘴对准宝宝嘴巴,轻轻吹气,使胸部抬起。每次吹气约1秒,直到胸部下降。
?胸外按压
如宝宝无心跳或心跳微弱,尝试进行胸外按压。双手交叉放在宝宝胸骨下方,用力按压,每分钟100-120次。
?持续CPR
在等待急救人员过程中,持续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保持冷静,关键时刻,您的行动可能挽救宝宝的生命!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