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感染3大指标

时间: 阅读:8016
新生儿感染3大指标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佩兰

佩兰

2025-09-18 09:49:03

新生儿感染主要是由于,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以及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常见的有,皮肤化脓性感染、腹泻肠炎、眼结膜炎及肺炎等。感染后需要注意。保持良好清洁卫生,减少人员探视,接触宝宝时需要洗手,预防交叉感染,不要乱串门等。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蓦山溪
    回复
    2024-05-14 01:01:52

  • 空青
    回复
    2024-05-14 01:01:52

    关于新生儿感染疾病正确的如下:
    1、新生儿早期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多。
    2、血清IgM测定作为宫内感染的辅助诊断是有用的。
    3、胎膜早破母亲生的新生儿易发生感染疾病。
    4、新生儿败血症时,发热、白细胞增多是必发的症。

  • 龙葵
    回复
    2024-05-14 01:01:52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肺部疾病,对婴儿的生命威胁性非常大。这种疾病带有传染性质,如果家人中有人感冒或者呼吸道感染后通过飞沫传染给新生儿之后很容易会导致婴儿产生这种疾病,也有少数是在孕妇怀孕时感染导致,那新生儿肺炎主要有哪些症状呢?
    1、不吃奶
    新生儿如果患有肺炎了,一般不肯吃奶、没有精神、哭声很小、伴随有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2、咳嗽
    新生儿感染肺炎,一般可能有鼻塞、流涕、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常表现为呛奶、单生短暂的咳嗽,但是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宫内感染性肺炎,往往没有咳嗽等呼吸都症状。
    3、皮肤青紫
    新生儿肺炎患者,在口周周围可以出现青紫的情况,严重的话嘴巴、指甲、头面部和全身都可能出现青紫。这是新生儿缺氧的表现。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注意!
    4、呼吸增快
    呼吸变快,是新生儿肺炎患者临床上最常见的表现,正常的新生儿呼吸频率一般为每分钟40次左右,而感染肺炎后可以达到每分钟60次以上。
    5、发热
    大部分新生儿肺炎不会有发热的症状,即使发热也为低热,时间持续为24--36小时,很少有超过7天,重症的新生儿肺炎患者有时不但不会发热,体温还低于正常的体温。
    6、口吐白沫
    口吐白沫是新生儿肺炎的最要特征之一,白沫多来源于气管内分泌物。
    7、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尽快清除吸入物,吸净口咽、鼻部分泌物,定期翻身拍背有利于痰液排出。
    加强护理和监护,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适宜的稳定的温度和湿度。
    2.抗生素
    新生儿出生后一旦发现呼吸增快即开始抗生素治疗:细菌性肺炎以早期静脉给予抗生素为宜,原则上根据病原菌选用抗生素:
    (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用第一代头孢菌素、耐酶青霉素或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
    (2)B族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可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和青霉素治疗3天,再改用大剂量青霉素,疗程10~14天。
    (3)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重症或对一般抗生素耐药者,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肠道杆菌肺炎可用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和氨苄西林
    (4)李斯特菌肺炎:可选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
    (5)衣原体肺炎:首选红霉素,剂量为每天50mg/kg,共2~3周。
    (6)厌氧菌感染:首选甲硝唑(灭滴灵)静脉滴注。
    (7)病毒性肺炎:可用利巴韦林或干扰素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可用利巴韦林(病毒唑)雾化吸入3~7天。单纯疱疹病毒可用阿糖腺苷或阿昔洛韦(无环鸟苷)静脉滴注。
    3.供氧
    重症并发呼吸衰竭者,可用持续正压呼吸或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
    对于低氧血症,可因情况进行供氧,维持血氧在6.65~10.7kPa(50~80mmHg),不超过16.0kPa(120mmHg)。
    4.对症处理
    根据具体病症进行对症处理。如烦躁、惊厥者及时进行镇静、止痉;体温不升者应保温等。
    8、预防方法
    1、定期做产前检查
    羊水或胎粪吸入性肺炎,预防的关键是防止胎儿发生宫内缺氧,母亲在怀孕期间定期做产前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怀孕末期,可以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监护和治疗措施,以尽量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及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2、预防感染
    (1)出生前:母亲孕期应预防感染,做好孕期保健,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2)出生后:生活空间要洁净舒适,衣被,尿布应柔软,干净,哺乳用具应消毒,父母和护理人员应注意卫生,注意洗手,避免接触感冒患者,若母亲感冒,应戴口罩喂奶,发现孩子有脐炎或皮肤感染等情况时,立即治疗,防止病菌扩散。

  • 半夏
    回复
    2024-05-14 00:00:42

    通常情况下,孩子感冒,90%以上属于病毒感染。既然如此,那么孩子感冒医生为什么做血常规呢?

    做血常规是用来看什么?

    其实血常规只是一项辅助检查,辅助就是帮助医生判断感染的相对指标,即血象高或是低,初步判断是病毒或细菌感染及其它炎症反应如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或降低。比如白血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等。

    同时血常规还能辅助判断贫血及其它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

    但是这都是一些辅助检查,医生在分析判断疾病性质的时候,绝不会仅仅依据一张血常规报告下诊断的,还会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其它相关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判断。

    那么如何看血常规的感染指标呢?(附表中国实用儿科学)

    血常规项目看似很多,其实,主要是红细胞、白血病和血小板这三大类。

    白细胞总数:

    这是判断感染的主要指标,其中白细胞最具有防御功能,它能中和或吞噬病毒或细菌,因此当孩子机体感染了病毒或细菌时,首先脱离正常值的就是白细胞。(细菌图)

    通常情况下,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正常或降低,当然也有升高的情况,但是普遍是前一种情况。

    而细菌感染时,通常情况下白细胞会高出正常范围或很高。

    单独看白细胞还不能完全判断是什么性质感染,那么就要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极其比值了,同时还要看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的范围。

    中性粒细胞及比例:

    中性粒细胞主要是聚集、吞噬细菌的作用。因此,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比例与白细胞会同时升高。

    淋巴细胞及比例:

    当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主要是具有中和、吞噬病毒的作用,首先是产生相应的抗体,然后与之中和,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同时吞噬这些免疫物质。

    同时,病毒具有抑制骨髓生成中性粒细胞的作用,使得中性粒细胞减少,与此同时白细胞也会相应减少,这就是病毒感染的血象特点。

    因此,病毒感染时,往往血常规显示的是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而相对来说,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白细胞反而降低。(下图4-6天与4-6岁交叉点)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则有一个4-6天、4-6岁的血象交叉特点,即新生儿出生的4-6天,及儿童4-6岁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优势通常有一个交叉点,这就比较专业了,也就是说:

    孩子出生时中性粒细胞占优即增高为主65%,淋巴细胞减少占35%,4-6天二者相等。

    而婴儿期至4-6岁之前,以淋巴细胞比例占优势,即淋巴细胞增高占60%,而中性粒细胞减少占35%。

    4-6岁二者又相等,6岁以后出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的交叉,即以中性粒细胞增加为主65%,而淋巴细胞减少35%(下表)

    总而言之,孩子的血常规具有其年龄特点,即在4-6天与4-6岁之间,通常淋巴细胞比例会较高60-65%,是正常情况,我们不要误以为是病毒感染。

    就是说,看孩子血常规,是要根据年龄来判断的,掌握了这个特点,才能正确分析,而不能一味的去看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与成年人一样的看就容易误判。

    嗜酸性、嗜碱性和单核细胞:

    这些细胞在婴幼儿时期都是很低的,而且变化不大。其中,嗜酸性仅有2-3%,嗜碱性仅有0.5%,单核细胞在儿童时期是5%。

    总而言之,通常情况白细胞总数、结合儿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交叉点,初步可以判断病毒或细菌感染的特点,但是应该综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其它感染指标如C反应蛋白等分析,不能拿成年人的血常规值给孩子做分析判断。

新生儿核磁共振脑损伤

新生儿轻微肺炎不住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