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流程,主要是在院内进行正规的操作,根据窒息的原因,一般可能是喂奶不当,或者是由于异物导致的窒息这,种情况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操作下,首先通过保守抢救方案及时排出异物,如果保守治疗不好,可能需要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等,来对症为出现。
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及新生儿复苏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整理的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及新生儿复苏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及新生儿复苏论文1【摘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及有效,及时的新生儿心肺复苏技术对婴儿的救治效果。方法251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娩方式进行分析,并对窒息的新生儿按国际公认的ABCDE复苏方案进行复苏治疗,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51例窒息患儿经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治疗后,除1例重度窒息患儿抢救无效死亡之外(孕母突发急性羊水栓塞)其余均复苏成功。
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及时实施预防新生儿窒息措施,及早判断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并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才能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并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从而提高产科质量。
【关键词】 新生儿 窒息 心肺复苏
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1]窒息持续时间对婴儿预后起关键作用。所以,临床医护人员在实施新生儿复苏技术时,应熟悉其发生原因,并正确熟练掌握各种处理方法的基础上争分夺秒地进行。现将2003年1月1日-2011年9月30日本院产科出生的窒息新生儿251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3年1月1日-2011年9月30日本院产科分娩16166例新生儿,其中发生窒息共251例。发生率为1.55%。其中轻度窒息237例,占94.4%,重度窒息14例,占5.6%。
1.2 诊断标准
Apgar评分系统在1953年由麻醉科医生Apgar博士提出的,是评价刚出生婴儿情况和复苏有效的可靠指标。出生1分钟Apgar评分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1.3 方法
新生儿窒息抢救务必争分夺秒,出生后立即进行评估和复苏,而不应延迟至1分钟Apgar评分后进行,并由产,儿科医生,助产士(师),麻醉师共同协作进行。
复苏方案[1]:采用国际公认的ABCDE方案,A:清理呼吸道;B:建立呼吸;C:维持正常循环;D:药物治疗;E:评估。前三项最重要,其中A是根本,B是关键,评估贯穿整个复苏过程。呼吸.心率,皮肤颜色是窒息复苏评估的三大指标,并遵循评估→决策→措施程序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完成复苏。
1.3.1 人员和物品.环境准备
每次分娩时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新生儿复苏设备和药品齐全,单独存放,功能良好。产房,手术室的温度保持在27-30℃左右,夏季,关闭空调,预热辐射保暖台。
1.3.2 复苏步骤和程序
婴儿出生后立即清理口鼻腔分泌物,同时用数秒钟时间快速评估计4项指标:1)是足月吗?2)羊水清吗?3)有呼吸和哭声吗?4)肌张力好吗?如上以上任何1项为“否”则进行以下初步复苏。
1.3.2.1保暖:将新生儿放在辐射保暖台上或因地制宜采取保温措施,或用预热的毯子裹住新生儿以减少热量散失等。对体重<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可将其头部以下躯体和四肢放在清洁的'塑料袋内,或盖以塑料薄膜置于辐射保暖台上,摆好体位后继续初步复苏的其他步骤。因会引发呼吸抑制,也要避免高温。
体位:置新生儿头轻度仰伸位(鼻吸气位)。
吸引:肩娩出前助产者用手挤出新生儿口、咽、鼻中的分泌物。娩出后,用吸球或吸管(12F或14F)清理分泌物,先口咽后鼻腔。过度吸引可能导致喉痉挛和迷走神经性心动过缓,并使自主呼吸出现延迟。应限制吸管的深度和吸引时间(10S),吸引器的负压不应超过100mmHg(1mmHg=0.133kpa)。羊水胎粪污染时处理:当羊水有胎粪污染时:无论胎粪是稠或稀,新生儿一娩出先评估有无活力;有活力(有活力的定义:呼吸规则,肌张力好及心率大于100次/分)时,继续初步复苏;如无活力,采用胎粪吸引管进行气管内吸引。
刺激:用手拍打或用手轻弹新生儿的足底或摩擦背部2次,以诱发自主呼吸,如这些努力无效,表明新生儿处于继发性呼吸暂停,需要气囊面罩正压通气。
1.3.2.2气囊面罩正压通气:如新生儿仍呼吸暂停或抽泣样呼吸;心率<100次/分,应立即用100%的氧施行正压通气,经30S充分正压通气后,如有自主呼吸,且心率≥100次/分,可逐步减少并停止正压通气。如自主呼吸不充分,或心率<100次/分,则需继续用气囊面罩或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并检查及矫正通气操作。如心率<60次/分,予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并开始胸外按压.(用双拇指按压胸骨体下1/3处,频率为90次/分,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
1.3.2.3药物经100%氧充分正压通气,同时按压30S后, 心率仍<60次/分,首选脐静脉导管(或脐静脉)注入, 01-0.3ml/kg的1:10000溶液;气管注入0.5-1ml/kg的1:10000溶液,必要时3-5min重复1次。有低血容量、怀疑失血或休克的新生儿对其他复苏措施无反应时,考虑扩充血容量。(扩容剂的选择:可选择等渗晶体溶液,推荐使用生理盐水。大量失血则需要输入与患儿交叉配血阴性的同型血或O型红细胞悬液。)复苏时一般不推荐使用碳酸氢钠。
1.3.2.4评价 复苏后的患儿仍需监测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尿量、肤色、复苏成功的指标:[2]一般情况稳定,心率120次/分,心音规律,清晰,有力,规律自主呼吸恢复,末梢循环改善,肤色红润,血气分析正常或接近正常,神经反射出现。
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及新生儿复苏论文22 结果
2.1 复苏治疗结果
本组251例窒息患儿经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治疗后,除1例重度窒息患儿抢救无效死亡之外(孕母突发急性羊水栓塞)其余均复苏成功。
2.2 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分析 导致新生儿窒息原因较复杂,既可由单一,也可由多种原因合并引起。本文对分娩方式及产科因素进行了统计(分别见表一和表二):
表一 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
如表一所示,表明分娩方式以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最高,明显高于自然分娩和剖宫产。表二中可见脐带因素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最高。其中以脐带绕颈,脐带脱垂最多见。其他原因顺位为:胎膜早破,宫缩剂的应用,早产,胎儿宫内窘迫,产程异常,产前,产时子痫,羊水过少。可见脐带因素是导致新生儿窒息最常见因素。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的基本生理改变为缺氧,从而破坏了维持内环境的酸碱平衡,脑组织水的分布改变及脑血流改变,继而发生组织缺血,多灶性脑组织缺血是脑损害的重要原因。因而了解新生儿窒息的因素并进行及早干预,减少新生儿窒息及增加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减轻新生儿脑组织损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3]
本文分析结果显示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最高,达6.6%。因此综合多种因素,适时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是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关键。在产科原因中,脐带异常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首位因素,占29.88%。脐带异常包括脐带缠绕,过短,扭转,脱垂或机械受压等,均可导致胎儿在宫内产生不同程度的急性缺氧。[4]在产前,应加强围产期保健,脐带缠绕主要靠B超检查发现,密切监护胎心,并嘱咐孕妇自数胎动。临产后主要症状多发生在产程进展较快的活跃期及第二产程,脐带绕颈或绕体可致相对性脐带过短,使胎头迟迟不能衔接,造成产程不同程度的延长或滞产,尤其在第二产程中可引起继发宫缩乏力,进行引起胎儿窘迫,表现为胎心率异常。故胎心监护在产程观察中尤为重要。只要严密观察产程,严密监护胎心,适时B超检查,恰当选择分娩方式,就可避免新生儿窒息的发生。[5]
另外,还应对宫缩剂的应用,胎儿宫内窘迫胎,胎膜早破,早产等可能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进行监护和处理,尽可能避免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对已发生窒息的新生儿,及时准确的评估,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可降低婴儿病死率。
参考文献
[1]沈小明,王卫平.儿科学第7版.人民出版社.2009:97—102.
[2]颜为红,陈葵喜等.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分析 北川医学院学报 第25卷 第3期 239.
[3]孙爱芝.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及新生几窒息的临床观察.实用护理杂志,2003,19(9):40.
[4]田巧花.羊水污染、胎心监护与新生儿窒息_的关系.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l6(9) 709 -710.
[5]周昌菊.脐带异常导致胎儿宫内窘迫胎[J] 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0,6(6):19.
[6]李文峰.120例新生儿窒息原因综合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1月第5卷第3期.80.
;
新生儿窒息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胎儿缺氧而发生
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生后1 分钟内无自主呼吸
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
变的疾病。它的复苏过程可以按ABCDE步骤进行。
A是开放气道,尽量吸净呼吸道黏液。
B指的是建立呼吸,增加通气。
C是维持正常循环,保持足够的心搏出量。按压的部位是胸骨体下1/3处,频率为90次/分,每按压3次,正压通气1次,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
D是药物治疗:可静脉或气管给药1:10000肾上腺素;除此之外还有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等药物。
E是进行动态评价。评价应贯穿于整个复苏过程。
以上就是考生关于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步骤的阐述。
本文由上海中公教育医疗卫生考试网提供
第一章 内科部分
第一节 呼吸衰竭
第二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三节 上消化道大出血
第四节 心力衰竭
第五节 心律失常
第六节 心肌梗死
第七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八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九节 脑出血
第二章 外科部分
第一节 烧伤
第二节 肾移植术后并发症
第三节 脑疝
第四节 气胸
第五节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第六节 肝破裂
第七节 脾破裂
第八节 急性腹膜炎
第九节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第十节 肠梗阻
第十一节 急性胆囊炎
第十二节 急性胰腺炎
第十三节 股骨骨折
第十四节 创伤性截瘫
第三章 妇产科部分
第一节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第二节 胎儿窘迫
第三节 妊娠合并心脏病
第四节 产后出血
第五节 子宫破裂
第六节 羊水栓塞
第四章 儿科部分
第一节 新生儿窒息
第二节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第三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
第四节 新生儿败血症
第五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六节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
第七节 小儿惊厥
第五章 五官科部分
第一节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第二节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第三节 鼻出血
第四节 喉阻塞
第五节 牙髓炎
第六节 面部疖痈
第六章 皮肤科部分
第一节 荨麻疹
第二节 大疱性皮肤病
第七章 精神科部分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第二节 躁狂发作
第三节 恐怖性焦虑障碍
第八章 感染性疾病科部分
第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二节 狂犬病
第三节 霍乱
第四节 伤寒
第五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第九章 肿瘤科部分
第一节 喉癌
第二节 肺癌
第三节 食管癌
第四节 原发性肝癌
第五节 脑瘤
第六节 恶性淋巴瘤
第十章 急诊科部分
第一节 高热
第二节 昏迷
第三节 咯血
第四节 溺水
第五节 、中暑
第六节 休克
第七节 哮喘持续状态
第八节 有机磷农药中毒
第九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第十节 低血糖昏迷
第十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参考文献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