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造影是把造影剂灌进肠子内,造影剂一般使用硫酸钡或者含有碘的造影剂,这些造影剂都会随着肠道排除,人体不会吸收,对身体没有任何伤害。肠道造影能够发现肠子内有没有肿瘤、息肉、炎症、肠道功能问题以及能够发现肠道有没有先天的异常。
新生儿腹胀原因比较多,有一部分生理性原因,新生儿需要喝大量液体奶来满足快速生长需求,但新生儿胃肠功能并没有发育好,就会出现腹胀、呕吐等一系列腹部症状。另外,还有一些疾病比如外科疾病,如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的肠道狭窄或者呕吐腹泻出现离子紊乱等,这些原因都可以导致新生儿腹部胀气,我们要针对病因来治疗。如果通过这些办法都不能缓解,孩子长期有腹胀且生长发育受限制,及时到医院就诊除外引起腹胀其它原因,必要时做相关检查,比如下消化道造影等,明确肚子胀气原因。
在临床当中,当新生儿肚子胀气时,可以用以下的方法区来缓解:
1.按摩腹部。适度的按摩足够促进肠道的蠕动和排气,从而缓解宝宝肚子胀气。
2.不要让宝宝饿的太久以后才喂奶,宝宝饿的时间太久就会过于急切而吞入大量的空气。要按时给宝宝喂奶,并且在喂奶之后轻轻拍打宝宝的背部来促进打嗝,使肠胃的气体由食道排出。
3.如果母乳中含的糖分过多,糖分在宝宝的肚子里过度发酵,容易使宝宝出现胀气。妈妈就应该注意限制自己的摄糖量。
拓展资料:
新生儿腹胀明显,伴有频繁呕吐、宝宝精神差、不吃奶、腹壁较硬、发亮、发红,有的可见到小血管显露(医学上称为静脉曲张)、可摸到肿块;有的伴有黄疸,解白色大便、血便、柏油样大便,发热或上述的“五不”症状,这些都是疾病的表现,严重而顽固的腹胀往往表示病情危重
处理方法:
1.新生儿俯卧,压迫其腹部。
2.新生儿抱起轻拍背部。
3.薄荷油轻擦腹部,协助排气。
4.指导母亲在喂奶后,确定他排气,可减少腹胀之发生。
5.用棉花棒沾凡士林后轻轻扩大肛门以助排气或排便,可减轻腹痛。
正常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在喂奶后常可见到轻度或较明显的腹部隆起,有时还有溢乳,但宝宝安静,腹部柔软,摸不到肿块,排便正常,生长发育良好,这是通常所说的“生理性腹胀”。是由于新生儿腹壁肌肉薄,张力低下,且消化道产气较多所致。
临床表现】
[编辑本段]
1.胎便排出延迟,顽固性便秘腹胀患儿因病变肠管长度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痉挛段越长,出现便秘症状越早越严重。多于生后48小时内无胎便排出或仅排出少量胎便,可于2~3日内出现低位部分甚至完全性肠梗阻症状,呕吐腹胀不排便。痉挛段不太长者,经直肠指检或温盐水灌肠后可排出大量胎粪及气体而症状缓解。痉挛段不太长者,梗阻症状多不易缓解,有时需急症手术治疗。肠梗阻症状缓解后仍有便秘和腹胀,须经常扩肛灌肠方能排便,严重者发展为不灌肠不排便,腹胀逐渐加重。
2.营养不良发育迟缓长期腹胀便秘,可使患儿食欲下降,影响了营养的吸收。粪便淤积使结肠肥厚扩张,腹部可出现宽大肠型,有时可触及充满粪便的肠袢及粪石。
3.巨结肠伴发小肠结肠炎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新生儿时期。其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长期远前几天梗阻,近端结肠继发肥厚扩张,肠壁循环不良是基本原因,在此基础上一些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或过敏性变态反应体质而产生了小肠结肠炎。也有人认为是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但大便培养多无致病菌生长。结肠为主要受累部位,粘膜水肿、溃疡、局限性坏死,炎症侵犯肌层后可表现浆膜充血水肿增厚腹腔内有渗出,形成渗出性腹膜炎。患儿全身发问突然恶化,腹胀严重、呕吐有时腹泻,由于腹泻及扩大肠管内大量肠液积存,产生脱水酸中毒高烧、肪快、血压下降,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较高的死亡率。
【诊断】
[编辑本段]
1.病史及体征90%以上患儿生后36~48小时内无胎便,以后即有顽固性便秘和腹胀,必须经过灌肠、服泻药或塞肛栓才能排便的病史。常有营养不良、贫血和食欲不振。腹部高度膨胀并可见宽在肠型,直肠指诊感到直肠壶腹部空虚不能触及粪便,超过痉挛段到扩张段内方触及大便。
2.X线所见腹部立位平片多显示低位结肠梗阻。钡剂灌肠侧位和前后位照片中可见到典型的痉挛肠段和扩张肠段,排钡功能差,24小时后仍有钡剂存留,若不及时灌肠洗出钡剂,可形成钡石,合并肠炎时扩张肠段肠壁呈锯齿状表现,新生儿时期扩张肠管多于生后半个月方能对比见到。若仍不能确诊则进行以下检查。
3.活体组织检查取距肛门4cm以上直肠壁粘膜下层及肌层一小块组织,检查神经节细胞的数量,巨结肠患儿缺乏节细胞。
4.肛门直肠测压法测定直肠和肛门括约肌的反射性压力变化,可诊断先天性巨结肠和鉴别其他原因引起的便秘。在正常小儿和功能性便秘,当直肠受膨胀性刺激后,内括约肌立即发生反射性放松,压力下降,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内括约肌非但不放松,而且发生明显的收缩,使压力增高。此法在10天以内的新生儿有时可出现假阳性结果。
5.直肠粘膜组织化学检查法 此乃根据痉挛段粘膜下及肌层神经节细胞缺如处增生、肥大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不断释放大量乙醯胆碱和胆碱酶,经化学方法可以测定出两者数量和活性均较正常儿童出5~6倍,有助于对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并可用于新生儿。
【鉴别诊断】
[编辑本段]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肠梗阻如低位小肠闭锁、结肠闭锁、胎便性便秘、新生儿腹膜炎等鉴别。
较大的婴幼儿、儿童应与直肠肛门狭窄、管腔内外肿瘤压迫引起的继发性巨结肠,结肠无力(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引起的便秘)、习惯性便秘以及儿童特发性巨结肠(多在2岁以后突然发病,为内括约肌功能失调,以综合怀保守治疗为主)等相鉴别。
并发小肠结肠炎时与病毒、细菌性肠炎或败血症肠麻痹鉴别。
【治疗】
[编辑本段]
痉挛肠段短、便秘症状轻者,可先采用综合性非手术疗法,包括定时用等渗盐水洗肠(灌洗出入量要求相等,忌用高渗、低渗盐水或肥皂水),扩肛、甘油栓、缓泻药,并可用针灸或中药治疗,避免粪便在结肠内淤积。若以上方法治疗无效,虽为短段巨结肠亦应手术治疗。
凡痉挛肠段长,便秘严重者必须进行根治手术,目前采用最多的手术为①拖出型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Swenson?s术);②结肠切除直肠后结肠拖出术(Duhamel?s手术);③直肠粘膜剥离结肠于直肠肌鞘仙拖出切除术(Soave?s手术)。如患儿发生急性小肠结肠炎、危像或营养发育障碍,不能耐受一次根治手术者,应行静脉补液输血,改善一般情况后再行根治手术,如肠炎不能控制、腹胀呕吐不止,应及时作肠造瘘,以后再行根治术。
【预后】
[编辑本段]
本症自然转归预后差,多因营养不良或发生结肠危象死亡。根据多方资料报道,6个月内死亡率达50%~70%。新生儿多死亡于肠炎的并发症。未经治疗,活至成人者罕见;即使活至成人,仍有随时死于结肠危象的可能。目前,根治手术死亡率和严重并发症都相当高,半岁后手术效果一般较满意,术后1年一般可以完全恢复排粪功能。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