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大泡是不能够治愈的,出现这种情况之后必须要带孩子到胸科进行检查,较小的肺大泡可以进行保守治疗观察,如果是比较大的肺大泡是必须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尤其是肺部是否总是出现一些症状。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多发病,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临床特点因病因不同而异,吸入性肺炎表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及青紫。感染性新生儿肺炎分宫内感染和生后感染,以生后感染多见,一般症状为反应 差或易激惹,嗜睡或睡眠不安,拒奶或吃奶不好,发热或体温不升,面色苍白或发灰,四肢凉或皮肤发花。呼吸系统症状常不明显,可有咳嗽、口吐白沫、口周发绀,呼吸增快,病情严重者可有鼻扇、三凹征、点头呼吸及呼气呻吟,仅部分病儿肺部可听到捻发音或细湿罗音,肺部叩诊出现浊音区者应考虑并发脓胸,突然紫绀 或呼吸困难时可能气胸发生。
新生儿肺炎虽有各种不同类型,治疗原则和方法却想仿。但其病情变化快,更须密切观察。为体内局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灶经血液播散而致肺部感染。病理改变以广泛出现血坏死多发性小脓肿为其特点。临床表现比较严重,多见于1岁以内 小婴儿,在呼吸道感染和皮肤感染后突然高热不退,年长儿持续高热,新生儿低热或无热甚至体温不升。起病急、呼吸道症状出现早,肺炎进展迅速、皮肤花纹,有麻疹样、猩红样皮疹。呕吐、腹泻、腹胀如鼓。患儿烦躁嗜睡,严重者惊厥,休克。肺部体征出现亦早临床症状与胸片所见可不一致。病初临床症状很重,便X线征 象很少,当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时X线却见有肺大泡出现;病变发展迅速,可在数小时内出现肺脓肿、肺大泡、脓胸、脓气胸;严重者纵隔积气、皮下气肿,支气管胸膜瘘。
白细胞总数在20-30×109/L,中性粒细胞0.9,且有中毒颗粒,若白细胞总低于0.5×109/L,则予后不佳。
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作决定性诊断。从皮肤或组织脓肿穿剌液、血液及胸腔穿剌液培养可获阳性结果,血培养应在使用抗生素之前进行,阳性率约为 10-30%。治疗:选择有效抗生素,吸氧,支持疗法对预后都很关键。并发肺气肿,肺脓肿、脓胸、脓气胸预后不佳。婴儿易发生张力性气胸或脓气胸预后更严 重。本病的临床特点:病情重,恢复慢,病死率较高,但近年来,该病发病有下降趋势。易发生在冬春季节,特别是冬季,常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 多数起病急,1-2日内体温升至39-40℃稽留不退,热程较长,轻症7-11日,重者10-20天才退至正常,少数可持续3-4周。发烧3-4天即出现 神经系统症状:精神萎靡,嗜睡有时烦躁不安,严重者惊厥或昏迷,部分患儿头后仰、颈强直,但脑脊液正常,无脑膜剌激征。呼吸系统症状,病初有结膜充血多为 单侧,咽部充血、扁桃腺肿大、频繁咳嗽,3-6日才开始出现呼吸困难发绀,以后逐淅加重,出现鼻扇、三凹征,喘憋。初期肺部仅听到呼吸音粗糙和干罗音,发 病3-4天才出现湿罗音,叩诊浊的部位呼吸音低,有时可听到管性呼吸音,重症病儿可有胸膜反应或胸腔积液,面色苍白较常见,重者面色发灰。心率160- 180次/分,有时可达200次/分以上,心电图表现心动过速,T,ST段改变,低电压、少数出现1-2度房室传导阻滞,偶有肺性P波,严重者出现心力衰 竭。消化系统症状有食欲减退、呕吐及轻度腹泻。
X线检查早期肺纹理增多,模糊,病程4-5日可出现大小不等片状病灶,以两肺下野和右上肺多见,病后6-11日病灶增多,分布较广,互相融合,呈大片浸润状,但不局限于某叶,可有一侧胸腔积液。本病多见于1岁以内小儿,尤以6个月内的小婴儿更为常见,新生儿亦可发病。在中国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已占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第一位,尤以冬春季发病较高,可呈流行性。
其病理改变主要是以单核细胞为主的间质浸润,其中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肺泡内充满水肿液,可有肺透明膜形成。细支气管被粘液、纤维素及坏死的上皮细胞啐悄堵塞,并引起肺气肿、肺不张。
合胞病毒肺炎主要以阵发性喘憋和伴有两肺广泛的喘鸣音为临床特点。一般在感染合胞病毒后,经3~5日的潜伏期,即出现上呼吸道症状,如咳嗽、 鼻塞等。发热一般不高,甚至可不发热,但部分病人可高热。多数病例的热程为4~10天,少数持续10日以上。患儿咳嗽、呼吸困难、鼻扇、发绀及三凹征明 显。并常有阵发性喘憋,发作时呼吸浅快,伴呼气性呻吟和喘鸣,面色苍白,额出汗。肺部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有弥散的喘鸣音及中、细湿罗音。肝脾 常因肺气肿而被推向肋缘下。由于喘引起PaO2、SaO2降低及PaCO2上升,而发生呼吸性酸中毒,重症可并发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甚至窒息死亡,尤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病死率高。
X线检查主要示间质性肺炎、肺气肿及肺泡病变,多为小点片状阴影,少数呈块状阴影,可融合,边缘模糊不清。肺野外带透明度增高,可伴局部肺不张或局限性肺气肿。
呼吸道合胞病毒可引起肺炎,亦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二者鉴别较困难。本病主要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通过飞沫传播,伟染源为患者及恢复期带菌者。全年皆有发病,寒冷季节较多。发病年龄多在5-9岁,其次为10-14岁。
临床表现 潜伏期2-3周,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一般起病不甚急,体温在37.5-41℃可为持续热或弛张热,或仅有低热、甚至不热,持久的阵 发性剧烈咳嗽为突出表现。吐粘液性痰,少数病人痰中带少量血丝,部分病儿伴广泛性胸痛。常有畏寒、头痛、厌食等。一般不伴呼吸困难,但婴幼儿可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征象。胸部体征不明显,X线表现与体征不相称。肺部阴影可呈片状、云雾状、网状,粟粒状或间质性浸润。20%患儿有少量的胸腔积液,短暂的肺不 张、肺气肿。病程3-4周,吸收缓慢,有长达数月至一年者,甚至留下肺功能减退,常有复发,血冷凝集试验等有助病原诊断。红霉素,四环素治疗有效。
考虑肺部大泡患者,是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在肺部组织形成的含气囊腔,也称作局限性肺气肿,体积较大会产生周围肺组织压迫,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指导建议,肺大泡是不可逆转的肺部病损,无特别有效的药物治疗,无症状的肺大泡一般不用治疗,积极控制原发感染性疾病即可。
人体的肺组织外面有两层膜,叫胸膜,贴着肺的叫脏层胸膜,贴着胸廓的是壁层胸膜,两层胸膜构成了胸膜腔,左右各一,互不相通,胸膜腔是一个密闭的腔,没有气体,呈负压状态,既有利于肺的扩张一侧肩膀位置出现酸疼(我感觉这疼得还挺厉害呦有时候,时轻时重的)。其他症状都没有,可以说有轻微胸闷吧。轻度气胸,压缩30%以下。疼不是复发的唯一判定标准,当然有时候疼
刚发生车祸、高处坠落伤等,引起肋骨骨折,尖锐的肋骨可以刺破肺脏发生气胸,此外还可见于锐器刺伤。有的人肺部发育不完善,在靠近外围的区域,有一些肺小泡或者肺大疱,因为剧烈运动或者猛烈咳嗽,可以发生破裂。
而且还是肺部感染严重。一般2岁以内的肺炎致残及致死率比5岁以上的更高,更何况是新生儿。得了严重肺炎就找病因配合质量,还要及时治疗。减少并发症及合并症,提高后期的生活质量。除了少数创伤引起的气胸,自发性气胸是最常见的,自发性气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的气胸指肺脏实质或脏层胸膜在无外源性或介入性因素影响以及无基础性肺疾病条件下,自行发生破裂
当肺脏表面有了破口,该破口随呼吸而开放、关闭,吸气时,肺脏膨胀,破口开放,气体以口鼻、气管、主支气管、叶支气管、段支气管、毛细支气管、破口的路径进入胸膜腔,而呼气时,破口关闭还会对肺产生压迫。我们的肺容积就变小,就意味着我们呼吸的气体急剧减小,血液中含氧量也降低。而同样的,胸腔正压还会对我们的心脏产生压迫,对心脏的正常功能活动产生影响。
? ? ? ? 最常见的气胸是自发性气胸。它常见于瘦高的年轻人或老年人。年轻人多是由于内脏胸膜发育不全,炎症导致末梢小支气管扭曲膨胀形成肺大泡。老年人常因过度吸烟而形成大疱。剧烈运动、咳嗽或过度劳累时,肺大泡破裂形成气胸。20%以下的肺组织压迫为少量气胸,无需特殊处理即可自行吸收。一般3-5天内可自行吸收。如果裂口过大或老年人和身体营养状况较差,吸收时间会较长。
? ? ? ?少量的气胸,在两周左右可以完全吸收,因为每个人的病情情况不同,通常吸收的时间长短也有很大的差别。气胸是由于肺部疾病或者外伤引起的气体进入胸腔造成的集气状态,病人会出现胸痛,胸痛,气喘,咳嗽,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进行胸部CT检查,查看肺压缩的程度。如果情况轻微,可以采取保守治疗,一般一到两周就可以康复。
? ? ? ? 胸膜腔是密封的呀,随着腔里的空气越来越多,胸膜腔不断膨胀,直接压迫到肺,让肺无法充气扩张,这个时候人就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大量的气体,会把正常的肺压缩了,导致肺无法呼吸,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被压缩的肺,长时间得不到复张,就会坏掉,黏连,肺的呼吸功能就无法恢复,所以气胸要积极的处理,插条管子进去把气体引流出来,肺就可以腹胀了。这就是气胸的治疗方法。
? ? ? ?气胸的治疗原则也很简单,就是封闭胸膜腔,将气体尽可能的排出。如果是闭合性气胸,不严重的可以自己吸收,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气胸破口很大,气体比较多,那就需要放置闭式引流,将气体排出体外。一旦突然出现胸部疼痛,胸闷并伴有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的症状时,一定要及时急诊科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