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确诊需要去医院抽血化验。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确定黄疸的原因。如果检查是母乳性黄疸,建议给宝宝停母乳几天,症状会有所减轻。如果宝宝实在是不喝奶粉。可以配合服用一些抗生素类的药物辅助退黄疸。平时要多给宝宝喝温开水,多晒太阳。
黄疸是很多宝宝出生后都会遇到的问题,很多宝妈不太懂母乳性黄疸是怎么回事,怀疑是不是自己的奶水出现了问题?从而责怪自己,还有的宝妈听信谣言,干脆就给孩子停了母乳,而完全改喂配方奶了。
事实上,关于母乳性黄疸的病因目前尚未清楚,宝妈不必急着自责,虽然该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要住院,但是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案例:母乳性黄疸意味着宝妈的奶不好吗?
莉莉喜得千金,住院三天,女儿的脸由红变黄,不过检测值正常,属于生理性黄疸,无需担心。可是女儿出生后的20天,发现她的脸开始黄得发黑,出了月子第一次去打预防针,被要求检测黄疸值,发现脸9.0,胸9.9,大体判断是母乳性黄疸。
回到家后给娃停了三天奶,再次检测发现两个值都下降了,确定是母乳性黄疸无疑了。母乳性黄疸,听这名字就和宝妈的奶水有关啊,莉莉有些自责,也有些不知所措。是不是自己的奶水差,才导致宝宝患上母乳性黄疸呢?是否要永久性给娃断奶呢?
原创插画,转载请授权
抱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莉莉去咨询了儿科医生,结果却大出所料。医生说母乳性黄疸并非宝妈的问题,不要因此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停奶三天即可,完全没必要一直停下去,那样等于剥夺了孩子吃母乳的权利。
从医院回来,莉莉开始按照医生的指示帮孩子退黄。每天给孩子晒太阳,坚持母乳喂养,还到医院接受了几次蓝光治疗,终于在宝宝出生70天后成功退黄,女儿再也不是?小黄人?了,而是变得白白净净的,也可以打预防针了,颜值控的莉莉好开心。
母乳性黄疸有何特征?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
母乳性黄疸最显著的特征是: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以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到原有程度。对于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现认为这是一种多种因素作用下导致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所致,主要与这三方面有关:喂养方式、母乳原因、肠道微生态原因。母乳性黄疸并不一定就是母乳的问题。
原创插画,转载请授权
母乳性黄疸与生理性、病理性黄疸有何区别?
从时间上看:生理性黄疸在宝宝出生后的2至3天出现,病理性黄疸在宝宝刚出生24小时内就能显现,母乳性黄疸在宝宝出生后4到7天内发生。有的孩子可能同时患有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退黄较慢。
但是因为新生儿出生后都比较忙乱,而且这三种黄疸出现的时间间隔并不大,如果仅凭时间作为区分容易混淆,这就需要进一步看三种黄疸的具体症状了。
从症状上区分:生理性黄疸的宝宝一般吃嘛嘛香,睡眠也好,除了脸色黄一些外没有其他不适症状,通常在半个月内就能自行消退;
病理性黄疸则不同,宝宝不仅脸色、肤色发黄,而且还可能伴有发烧、抽搐、恶心、呕吐大便发白等情况,持续时间较长。
母乳性黄疸较之于生理性黄疸的持续时间较长,和病理性黄疸相比则没有严重症状,最明显的就是在给宝宝停奶后其黄疸值降低,基本可判定为母乳性黄疸了。
母乳性黄疸要如何治疗?
母乳性黄疸的治疗首先要摒弃两个误区:一是给孩子戒奶,完全改用配方奶;二是过度治疗。
母乳性黄疸快速退黄的办法就是暂时给孩子停奶,注意是?暂时?而不是?永久?。那些主张一劳永逸地断奶以解决黄疸问题是不负责任的。
而有的家长因为怕耽误孩子打预防针,不顾宝宝的实际检测值而一味主张给孩子过度治疗,过度紧张不说,频繁去医院也增加了宝宝交叉感染的可能性,还是要按自己情况来的。
那么,母乳性黄疸究竟要如何治疗呢?来看看这几种方法!
1、暂停母乳喂养
如果宝宝的胆红素水平较高的话,是可以暂停母乳喂养三天的,当胆红素水平下降?50%的时候,再用母乳喂养,这时候黄疸即使再出现,也不会有原来的程度高。不过这要根据宝宝的体质和实际情况来。
停奶期间宝宝以配方奶进食,而宝妈的奶水也要及时排空,有利于孩子恢复母乳喂养后能够获得充足的奶量。
原创插画,转载请授权
2、少食多餐
当宝宝黄疸较轻时采用母乳喂养,黄疸较重时可改为配方奶喂养,也可以采取少食多餐的原则,通过加大喂奶频次的方法来刺激宝宝的肠蠕动,增加大便次数,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降低黄疸发生率。
不要给宝宝添加过量的水,特别是糖水,这样一方面容易让宝宝的口味变得挑剔,从而拒绝母乳,另一方面孩子的消化系统还在发育中,摄入水分过多也会增加肠肝循环,增加胆红素重吸收。
3、照蓝光
一般宝宝的血清胆红素大于15.0mg/dl时,才需要进一步治疗,也就是照蓝光,可先通过光疗把峰值降下来。
将宝宝置于光箱前应用黑眼罩(纱布裹黑纸)遮盖好双目,每小时改变一次体位以增加光照面积,应注意给小儿补充水分以防脱水。一般应连续照24小时,或间隔照10小时,歇半天后再继续照,疗程为2-3天。
原创插画,转载请授权
4、晒太阳
这个方法简单易行,在家中就可以进行。对于症状不太严重的宝宝来说,晒太阳就可以退黄,因为阳光中也是有蓝光存在的。但要注意不要隔着玻璃,那样效果将大打折扣,如果温度很高了,那不妨就让宝宝裸体享受日光浴。照射中应注意遮盖住宝宝的双眼,以防刺激。
怎样预防母乳性黄疸?
1、新生儿早期鼓励多加喂奶,保证足够的乳汁摄入量,这能让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
2、做好宝宝的保暖工作,减少感染风险,增加热量,防止黄疸加重。
3、坚持多次少量喂奶的原则,这既是解决办法也是预防手段,主要是增加大便次数,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以此减低黄疸发生几率。
4、黄疸是很多新生儿必经的一道坎,家长对此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认识。在孩子出生后密切观察其黄疸状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最后,其实很多病最先表现出来都是黄疸,比如母子血型不合的溶血病、遗传代谢病、新生儿的败血症等,发现黄疸宝宝有精神萎靡、频繁吐奶或者其他严重症状时需立刻就医,不要被黄疸的表面症状给掩盖过去了。
「导读」 母乳是婴儿天然的营养食物,对促进宝宝生长发育、强健体质等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有经验的妈妈们都知道,在母乳喂养期间,婴儿很容易会患上一种叫做母乳性黄疸的新生儿黄疸疾病。那么母乳性黄疸原因、症状是什么?如果婴儿不幸患上了母乳性黄疸该怎么办?宝妈们又该如何预防婴儿母乳性黄疸呢?接下来,妈妈网百科将详细为你解答。母乳性黄疸症状
从皮肤的变化上能大概能推断出小宝宝是否得了黄疸,原本皮肤是比较 *** 的,不过一段时间后皮肤会发黄,正常的话这种现象会消退,这是生理性黄疸所致所以不用担心。但喂宝宝吃母乳后,生理性的黄疸一直没有减退的,而且2天内不喂奶的话,黄疸又慢慢消退,有可能表明宝宝得的是母乳性黄疸。
其实出现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对宝宝造成较多的伤害,得了母乳性黄疸之后要及时停止喂奶,黄疸会在2-4内减弱,一个星期之后母乳性黄疸的症状基本能完全消退。得了母乳性黄疸,宝宝的大小便也是正常的,也会出现体重增长的情况,肝功能正常,HBsAG为阴性。
停止喂母乳后,黄疸会明显减轻,胆红素也会下降为原来的50%左右。但要是重新喂奶的话,血清胆红素又会回升,当然也只是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降低。宝宝出现黄疸的时候,胆红素是会升高的,当黄疸退去后,胆红素会在3个礼拜后逐渐回复到正常的水平。
但是如果宝宝的胆红素一直居高不下的话,母乳性黄疸也是可能会发展成为另一种疾病,也就是核黄疸,这种情况可不太妙,因为宝宝有可能会耳聋、发育迟缓。
如何判断母乳性黄疸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大约有60%的孩子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这一症状,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惊慌,可根据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发展速度作一个初步判断,生理性黄疸不必过于担心,如果黄疸程度严重、发展速度快,则有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有几种: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
其中,母乳性黄疸是指因吃母乳而发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如何判断母乳性黄疸?这成了菜鸟妈妈们的难题。
母乳性黄疸虽然持续时间长,可达1到2个月,但是宝宝一般情况良好,精神发育及食欲无异常,安静无烦躁,这样的黄疸称之为母乳性黄疸。如果妈妈不放心,可以暂时停喂母乳24到48小时,黄疸会明显减轻,再进行哺喂时,黄疸可能再现,但是较前要轻,用这种方法可以排除病理性黄疸。
出现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出现母乳性黄疸也不必惊慌,停母乳时可用牛奶暂时替代,待黄疸好转后继续用母乳喂养。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母乳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临牀主要特征是新生儿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但无其他全身症状,足月儿多见。有很多妈妈都不明白:为什么宝宝会患上母乳性黄疸呢?下面赶紧跟着妈妈网百科来了解一下吧!
其发生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是因为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由于母乳本身造成,主要原因有:
1、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 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抑制了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
2、母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高,对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产生抑制。
3、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高 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大大高于牛奶及配方奶,使已结合的胆红素再分解,小肠重吸收增加,至肠-肝循环增加。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母乳性黄疸会反复吗母乳性黄疸会反复吗?答案是会的!
无论是早发型或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一旦停喂母乳3-5天后,黄疸就减退。若再开始母乳喂养,黄疸又会重新出现.母乳性黄疸比一般生理性黄疸的持续时间长,有的可长达1-2个月,但通过化验可与肝炎区别开。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妈妈们可以暂停母乳喂养3-5天,同时口服退黄药物。暂停母乳期间,可以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证乳汁持续分泌,等宝宝黄疸减轻或消退后,再继续母乳喂养。此后,即使有轻度黄疸,也不必再停母乳。如果黄疸严重,还是需要查查胆红素,必要时同样需要蓝光照射。
另外,黄疸的指标很高需要暂停哺乳的,暂停母乳期间,应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待黄疸消退后可以恢复母乳的,孩子大一些后肝脏的酶系统发育也更完善,就不易再出现黄疸了。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新生儿黄疸发生率约有50%,一般会自动消退。然而,随着母乳喂养率上升,母乳性黄疸的检出率明显增加。据统计,母乳性黄疸可占到新生儿黄疸发生率的20%以上,母乳性黄疸一般可持续2~3个月。那么,黄疸一直不消退,怎么办呢?
1、光疗:蓝光能使血清胆红素下降
对于已经确诊的母乳性黄疸足月儿,如果血清胆红素实在太高,超过220μmol/L的绝对峯值,可先通过光疗把峯值降下来。
研究发现,波长425~475nm的蓝光下能使血清胆红素下降。经这种光线照射后,胆红素会被转化并通过尿和胆汁排出体外。将宝宝置于光箱前应用黑眼罩(纱布裹黑纸)遮盖双目,每小时改变一次 *** 以增加光照面积,并要注意给小儿补充水分以防脱水。一般应连续照24小时,或间隔照10小时,歇半天后再继续照,疗程为两到三天。
而症状不太严重的小儿,每天多晒晒太阳也可以退黄,因为阳光中也有蓝光存在。但晒太阳时不能隔着玻璃,要暴露在日光下,如果温度超过30℃,可考虑让小儿裸体晒,让皮肤尽情接触日光中的蓝光,但要注意遮住眼睛。
2、药治:服用绵茵陈汤助退黄
临牀上常用茵栀黄注射液来退小儿的黄疸症状,但日前因山西某公司生产的茵栀黄注射液致一名新生儿死亡,所以有医院为慎重起见,建议让小儿改服茵栀黄口服液、茵栀黄颗粒或煲绵茵陈汤。不过专家认为,茵栀黄注射液是已用了30多年的老药,疗效得到公认,这次事故是药品质量出了问题,配方应没问题。
3、喂养:母乳喂养应少量多次
另外,是否应该减少甚至停止母乳喂养的问题呢?虽然停喂母乳后黄疸会明显消退,但母乳为小婴儿最理想的食品,还是不要随便断掉奶,也无需过早采取母乳和配方奶粉混合的喂养方法。除非血清胆红素的值实在太高,才建议暂停母乳喂养三五天。
在此期间,妈妈应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以保持乳汁的充分分泌,待小儿黄疸减轻后仍应继续哺乳。此后,即使症状出现反复,也不主张多次断奶,但可适当考虑改变喂养方式,如:改用多次少量的母乳喂养法,并适当给孩子多喝点水。一般来说,随着小儿的月龄增高,母乳性的黄疸可逐渐消退,且不会对婴儿的健康发育造成大的影响。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什么是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顾名思义就是因为母乳喂养所引起的黄疸。这种情况多数是婴儿刚出生的时候皮肤红润,但母乳喂养不久后皮肤却变黄,不过宝宝的身体健康完全没有收到影响。
母乳性黄疸一般在生后4-5天出现,正常足月的婴儿,母乳性黄疸情况会在4-6天达到高峯,7-10天消退,早产儿可以持续2-3周,以母乳为主的宝宝,则会持续1-2个月,这是因为婴儿喝下母乳后,会分解母乳中的脂肪,从而产生脂肪酸,脂肪酸会抑止分解胆红素的酸素,造成黄疸的持续情况。
经了解,大约有10%-15%以母乳喂养为主的宝宝,会有母乳性黄疸。不过,宝爸宝妈们可以放心的是,母乳性黄疸对宝宝的发育和成长不会有任何影响,只是在母乳喂养期间肤色会偏黄一些。所以宝妈们可以放心地按照母乳喂养需求,继续给宝宝喂养母乳。
母乳性黄疸判断可以通过为新生儿做血常规检查、生化检查、肝功能检查等项目,可以比较准确的了解母乳性黄疸的病情,并且对母乳后血清胆红素进行测定,判断的会更加准确一些。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黄疸值在十五以下,精神较好,吃奶也正常,没有什么异常表现;停母乳以后黄疸很快消退,继续吃母乳则黄疸继续增高,这种现象称为母乳性黄疸。
对于母乳性黄疸一般是不需要停母乳的,因为母乳性黄疸的黄疸值不是特别高,对孩子健康不会造成影响,是可以继续母乳喂养的。
黄疸值高一点可以按医生的叮嘱吃一些茵栀黄颗粒或妈咪爱,同时多晒太阳也有利于黄疸的消退。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