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染色体分析是查什么

时间: 阅读:12696
染色体分析是查什么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槐米

槐米

2025-09-18 12:25:38

你好,染色体分析主要是检测孩子代谢方面和自身智力方面的疾病,建议去正规医院检查。染色体分析在形态结构上的异常被称为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称之为染色体疾病,查染色体的方法是抽血,取适当的静脉血接种在特定的培养基中。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半夏
    回复
    2024-05-14 17:17:05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5-14 17:17:05

    染色体(或染色质)是生物最重要的遗传物质载体,几乎在所有的真核生物细胞中,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都可以看到染色体的存在,各个物种的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特征。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结构表现出一系列规律性的变化,其中以有丝分裂的中期和早后期表现得最为明显和典型,因为这个阶段染色体收缩到最粗、最短的程度,并且从细胞的极面上观察,可以看到它们分散地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通常都以这个时期进行染色体形态的识别和研究,从而可以将染色体的变化作为一种遗传标记。

    最初的细胞学标记主要是指染色体的核型(karyotype),包括染色体数目、大小、随体、着丝点位置等。而染色体显带(chromosome banding)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另一项细胞学技术,它借助于一套特殊的处理程序,使染色体显出深浅不同的带纹。染色带的数目、位置、宽窄与浓淡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从而在原来染色体形态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类新的标记,可以作为识别染色体的重要依据。除了C带以外,还有G、R、Q、N、T等带型。因此,可见细胞学标记即植物细胞染色体的变异,包括染色体核型和染色体显带技术。

    由于染色体技术的发展,可以更准确地鉴定染色体。通过蛋白酶或酸、碱、盐等化学因素或温度变化等物理因素处理染色体,然后用吉姆萨(Giemsa)、芥子喹丫因(guinacrine mustard)等染料进行染色,使各对染色体上表现出不同的染色带型或荧光域,因而在经典的核型分析(analysis of karyotype )基础上,进一步根据染色体的带型更精细地分析染色体,故称为染色体带型分析(banding analysis)。

  • 南絮
    回复
    2024-05-14 17:17:05

    染色体检查是用外周血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正常男性的染色体核型为44条常染色体加2条性染色体X和Y,检查报告中常用46,XY来表示。正常女性的常染色体与男性相同,性染色体为2条 XX,常用46,XX表示。46表示染色体的总数目,大于或小于46都属于染色体的数目异常。缺失的性染色体常用O来表示。

    第一个是常规检查:是测定男性生育力的最根本,最主要的临床指标,有关的参数是医生最先需要调查的。

    第二个是精浆生化检查:进行分析有利于对附睾,前列腺,精囊腺功能的了解。

    第三个是连累微生物检查: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经常导致男性不育,与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有关的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常见有淋球菌,状瘤病毒,腺原体,沙眼衣原体等。

    第四个是内分泌检查:检测男性的性功能和生殖功能,是男性不育症的一个主要原因,内分泌检查主要是有关性激素T,FSH,LH,PRL,E2的测绘和各种煽风试验,如HCG刺激试验等。最后一个是遗传学检查生活护理。

  • 景天
    回复
    2024-05-14 16:16:55

    一般有三种基因检测方法:生化检测、染色体分析和DNA分析。

    1.生化检测

    生化检测是通过化学手段,检测血液、尿液、羊水或羊膜细胞样本,检查相关蛋白质或物质是否存在,确定是否存在基因缺陷。用于诊断某种基因缺陷,这种缺陷是因某种维持身体正常功能的蛋白质不均衡导致的,通常是检测测试蛋白质含量。还可用于诊断苯丙酮尿症等。

    2.染色体分析

    染色体分析直接检测染色体数目及结构的异常,而不是检查某条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的突变或异常。通常用来诊断胎儿的异常。

    常见的染色体异常是多一条染色体,检测用的细胞来自血液样本,若是胎儿,则通过羊膜穿刺或绒毛膜绒毛取样获得细胞。将之染色,让染色体凸显出来,然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是否有异常。

    3.DNA分析

    DNA分析主要用于识刖单个基因异常引发的遗传性疾病,如亨廷顿病等。DNA分析的细胞来自血液或胎儿细胞。

为什么会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表现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