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测听力不过原因

时间: 阅读:13888
新生儿测听力不过原因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佩兰

佩兰

2025-10-17 03:52:41

通过您所描述的这种情况,考虑新生儿一般2~3周对声音会有反应,测听力没有通过的原因有可能是孩子外耳道狭窄或者是耳道异物堵塞等。建议您到当地三甲正规公立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由专科医生明确诊断以后及早对症治疗恢复的效果比较好。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离亭燕
    回复
    2024-05-14 19:19:56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5-14 19:19:56

    0-7天婴儿,婴儿有听力。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可以对听觉刺激作出1-2次反应。他们对成年人的声音也很敏感。成年人在婴儿旁边轻声说话,观察婴儿对声音变化的反应是否会有所不同。新生儿听力筛查受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如羊水和耳道内的耳垢。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此时,检查往往失败,但筛查将在42天内重复进行。一开始会排出一些羊水和耳垢,可以通过重新筛查进行检查。

    许多通过初步听力筛查的婴儿将失败,但他们将通过第二次筛查。如果他们完全通过了第二次筛查,他们的听力正常,其中一些人无法通过第二次筛查。此时,应进行诊断性检查。3个月大的婴儿需要进行专业检查,如耳声发射、自动听觉脑干反应、稳态听觉诱发电位等。当确认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时,可以尽早进行人工耳蜗植入。人工耳蜗植入后,你可以像正常儿童一样听声音。植入后可通过语言训练恢复正常听力。如果属于先天性耳聋的范畴,就要尽快到五官科进行治疗,比如加一些人工耳蜗。如果有一些药物,或一些高频声音,或一些不能刺激儿童,他们还需要咨询专门的基因诊所。

    绝大多数儿童有一段时间没有通过测试,也没有先天性耳聋这样的遗传缺陷。然后我们将在一个月后进行重新测试。如果他能顺利通过复试,那没什么大不了的。在2-3个月大时,您必须记得带宝宝到指定的儿童听力诊断和治疗中心进行听力诊断检查。即使单耳听力筛查失败,也不例外。在临床实践中,未能通过单耳听力筛查的儿童有时会出现进行性或波动性听力损失。由于家长对这一问题重视不够,他们没有尽快带孩子去做听力筛查或听力诊断。因此,他们直到3-4岁才被发现。这些孩子的言语发展和认知发展都受到很大影响。

  • 远志
    回复
    2024-05-14 18:18:46

    首先,婴幼儿听力检测的干扰因素多,评估也是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仅根据听力筛查检测结果无法确诊听力障碍
    。如果仅仅根据听力筛查检测结果匆忙给孩子配助听器或安装电子耳蜗,就很有可能铸成历史性的、无法挽回的大错误,后患无穷。
    第一,先要分析孩子是否确实存在听力障碍
    第二,如果经多次检测,最后确诊为耳聋
    ,也并非一定是先天性或遗传性耳聋
    。一定要多听听有关专家的意见。耳科学与听力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学,而从事这门科学的工作者各有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医学实践经验,不同的学术观点,不同的医疗特长,加之小儿听力检测与分析的高难度,在诊断与治疗意见上的不一致也是很正常的。古今中外的医学界不同学术观点永远存在。因此,多听听正规的有资质医院不同医生的意见,通过自己的思考,找您信任的医院和医生就是最佳选择。
    第三,母亲孕期如因各种原因出现营养不良、或患缺铁性贫血
    ,新生儿常规听力筛查中未通过初次检测者,首先应考虑缺铁性聋的可能性(缺铁性聋为内耳组织铁缺乏病,也是目前唯一可通过针对病因进行适当治疗完全恢复或不同程度改善听觉功能的感音神经性聋)。3岁以下的婴幼儿,不论男女,均为铁缺乏症高风险人群。
    第四,如果排除缺铁性聋,则考虑先天性或遗传性聋的可能性。
    耳聋基因筛查对先天性或遗传性聋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例如: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SLC26A4基因称为PDS基因,PDS全序列扫描可作为分析诊断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客观指标;再如:GJB2基因被认为我国最常见的致聋基因,患儿GJB2基因阳性,应考虑先天性或遗传性聋的可能性。
    最后,孩子被确诊为严重听力障碍
    ,首先应考虑尽早进行病因治疗,治疗无效者才须酌情考虑选配助听器或施行人工耳蜗。无论选择病因治疗、选配助听器或施行人工耳蜗,绝大多数小儿的听力康复都必定是一个比较漫长(一般以年来计算,但不排除少数早期治疗者快速康复可能)的过程。对此,患儿家长应有思想准备。

新生儿溶血病检测是必须的吗

新生儿白细胞高住院了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