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会有贫血的表现,这样的情况可以依据检查的结果给孩子输注成分血来做治疗的,做积极的输血治疗,这样才能够保证孩子健康的生长发育,也需要注意检查看看孩子的实际情况,平时的时候需要注意加强孩子的喂养,大人补充营养,提高奶水的养分。
早产儿容易出现的问题
早产儿容易出现的问题,其实我们都知道一般来说,新生儿都是是需要经历妈妈怀胎十月后才能够出生的,但是现在约有15%的早产儿死于新生儿期。以下分享早产儿容易出现的问题
早产儿容易出现的问题1什么是早产儿
早产儿为出生时37周或小于37周的婴儿。出生体重<2500克的婴儿统称为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为1000克~1499克的早产儿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000克的早产儿为超低出生体重儿。
早产儿有什么风险?
我国早产儿发生率为7.8%,在城巿有上升的趋势。多数早产儿妈妈很担心早产儿将来会有脑瘫吗?智力发育会正常吗?还会有什么发育风险呢?
1、据我们研究早产儿智力低下发生率为7.8%;
2、脑瘫发生率据国内报道的资料约为3%;
3、还有视力、听力障碍,当前通过生后视觉和听觉的筛查和防治措施,使这方面的伤害已明显减少;
4、关于心理行为问题还未引起重视。
早产儿到儿童期可产生多动症、情感问题、焦虑、社会适应性差等风险,在国外的研究观察结果显示,这些问题将影响这些儿童受教育程序,以后影响就业、独立生活能力等,应引起医生和家长的重视。
早产儿易出现的健康问题
1、唿吸暂停
唿吸暂停是另一个早产儿中比较常见的健康问题。唿吸暂停主要是因为早产儿大脑中控制唿吸的区域没有发展成熟,这种症状随着年龄增长会慢慢减少。
2、贫血
早产儿产生贫血症有许多原因,一是在出生的最初几周内,胎儿并没有制造出足够多的红血球细胞;二是早产儿的红血球细胞的寿命本身就短。
3、低血压
低血压主要出现在出生后比较短的时间段内。感染、血液流失、液体流失或者由于妈咪分娩前的药物治疗等,都有可能导致低血压,它可以通过药物或者输液来治疗。那些由于血液流失导致低血压的早产儿则需要输血。
4、唿吸窘迫综合征
唿吸窘迫综合征主要是因为早产儿发育不成熟的肺,还不能制造一种重要的物质,被称为活性物质。当早产儿出生后,肺部要适应吸入大量空气的变化,而这种活性物质则保证肺部在面对这种变化时,能保持适当扩张。
5、动脉导管未闭
足月儿的动脉导管一般在出生后很快就闭合了,但早产儿的动脉导管一般都是张开的。如果动脉导管张开,那么血液就很可能通过它流到肺部,引起早产儿的唿吸困难和心脏衰竭。
7、视网膜发育不成熟
由于早产儿眼睛的毛细血管生长异常,所以他们的眼睛在出生后很容易受到伤害,这种症状被称为视网膜发育不成熟。在出生后体重低于1250克的早产儿中,有7%的宝贝会发展成视网膜发育不成熟,而这种病症轻则需要佩戴眼镜,重则会导致眼睛失明。
早产儿护理关键点是什么?
1、居家环境
早产宝宝回家后,由于体弱、免疫力低,居室要空气新鲜,注意通风,但不要有穿堂风。室温适宜(冬季24-25℃,夏季27-28℃),湿度50%-60%。尽量减少外人来访,以免交叉感染。
2、支持性护理
早产儿绝大多数时间在睡眠,胎龄越小睡眠时间越多,每天要睡20多小时,除按时喂奶外尽量不要打扰孩子的睡眠。
护理时间要集中,如洗澡,换衣,换尿布,喂药,吃奶,尽量集中在一起做。居室要安静,光线不要太强,也不要过暗。
3、喂养
母乳仍然作为首选。对于胎龄小、出生体重小于2000克(也就是小于4斤)的宝宝,出院后还需继续加一段时间母乳强化剂直到纠正月龄40周。
40周后定期回医院进行生长监测,根据生长监测的情况,逐渐停用而改为纯母乳喂养。
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专门为早产儿在出院后过渡期使用,其提供的能量和营养成分介于早产配方奶和婴儿配方奶之间。在出院后使用这种配方比用普通婴儿配方奶的宝宝更快达到追赶性生长,骨骼发育也更加强壮。但需根据生长监测的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避免过度喂养。
4、定期复查
一般情况下,早产宝宝出院后在6个月以内,每月复查一次;6个月之后,根据宝宝的情况,由医生决定1-2个月复查一次。
一岁以后2-3个月一次,直至2岁。
每次复查时医生会询问宝宝的喂养和护理过程,每月有什么进步和变化。检查宝宝的体格生长、神经运动发育情况,告知家长宝宝在相同月龄孩子中所处的水平如何,哪些方面好,哪些方面有差距。
通过定期随访,医生能够及早发现早产宝宝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异常信号,如肌张力异常或姿势异常等,并根据宝宝的具体表现,有针对性地指导早期干预的训练方法。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使宝宝健康成长。
早产儿容易出现的问题2第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出生之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充足,所以导致早产儿容易发生新生儿窘迫综合征,通常见于在33周之前生产的早产儿。出生时间越早,发生的几率越高。
第二、频发性呼吸暂停
大概有70%左右的低体重早产儿可能会出现呼吸暂停,每天呼吸暂停的次数比较多。尤其是在出现早产儿体温低、发烧、缺氧、低血糖、低血钙等的`时候更为严重。
第三、慢性肺损伤
早产儿的气道和肺泡发育不成熟,所以容易因为气压伤,以及氧中毒或动脉导管开放等受到损伤,所以也容易出现慢性肺损伤。
第四、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早产儿出生后一周内可能会间歇正压通气,持续三天以上有慢性呼吸窘迫的表现,而且在拍胸拍的时候有的也会发生异常。
第五、脑损伤
有少数早产儿会出现脑部的损伤,脑室内会有出血或脑室周围有白质软化,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发生的几率大概在一半左右,通常在早产儿出生后最早的那几天会形成。
早产儿容易出现的问题31、头骨较大
头骨很大,与身体的比例是1:3。典型特征是囟门较宽、头骨柔软、头发蓬松、指甲柔软。通常男婴的睾丸没有降低或没有完全降低,女婴的大【阴】唇无法覆盖小【阴】唇。
2、呼吸系统不成熟
因为呼吸中枢和呼吸器官发育不完善,呼吸功能不稳定,导致呼吸暂停和发绀。有的早产儿因缺少肺表面活性物质,而导致严重呼吸困难和缺氧。
3、消化吸收能力弱
吸力和吞咽的反射能力差,胃容量小,易咳嗽或溢乳。因消化功能减弱易出现呕吐和腹胀。肝功能不良会导致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较长。当铁、维生素A、维生素D等营养元素缺乏会引起贫血、佝偻病或低血糖。
4、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
因为体温中枢不完善,加上皮下脂肪较少,体表面积大,肌肉活动力少,自生热少等问题,导致体温偏低,导致硬肿症。
5、神经反射差
因各种神经反射能力差而经常睡觉。体重不足1500克的早产儿容易发生颅内出血。
6、免疫功能差
由于免疫功能差,无法抵御细菌和病毒,母亲获得的免疫球蛋白少,所以抗感染能力弱,容易诱发败血症,增加死亡率。
旦旦是一个33周早产的孩子,出生时极重度贫血,临床上非常少见,生命岌岌可危。该科室经过精心救治,旦旦脆弱的小生命,顽强地挺过多道生死关,目前正渐渐康复,不久后就能回到爸爸妈妈的怀抱。
旦旦出生在4月15日晚上。当时,怀孕33周多的旦旦妈妈藤女士,因胎动减少、胎心监护异常,紧急来到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就诊。考虑到胎儿宫内窘迫,专家们马上为产妇进行了急诊剖宫产手术,新生儿科医生第一时间前往手术室对早产儿进行抢救,一场生死时速的救治开始。
刚出生的旦旦,全身皮肤苍白如纸、重度窒息,在场的医护人员迅速投入紧张的复苏处置。10分钟后,孩子转入新生儿二科进行救治。“入科时,宝宝全身皮肤无一丝血色,呈昏迷状,呼吸微弱,脐血血气分析提示血红蛋白仅为41克/升,后续血常规回报血红蛋白危急值46克/升。”新生儿二科龚瑾副主任回忆道。新生儿贫血的诊断标准为145克/升以下,小于60克/升已经是极重度贫血(临床少见),该患儿的血红蛋白如此之低,已有休克体征,生命岌岌可危。
龚瑾立即组织医护人员对旦旦进行抢救,有创呼吸机进行呼吸支持、纠酸扩容、紧急脐静脉置管开放静脉通道抽血、合血、输血……所有抢救团队成员以最快速度为救治患儿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在一系列急救措施陆续开展后,孩子终于脱离生命危险,皮肤渐渐有了血色,不到3天成功脱离有创呼吸机。经精心救治,目前患儿病情稳定,各项指标逐步趋于正常,看似脆弱的小生命正顽强地挺过一关又一关。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二科主任王玲华表示,新生儿极重度贫血在临床上非常少见但危重,其原因主要可能是胎儿母体输血,胎儿血液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导致胎儿进行性失血,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胎死宫内。此情况可发生于妊娠及分娩任何一个时期,中、重度胎儿母体输血在所有活产新生儿中发生率为3/1000,确切病因不明,主要表现为胎动减少或者消失、胎心监护呈正弦波、胎儿严重贫血、胎儿水肿等,胎儿死亡率为11%至13%。
新生儿期如果血红蛋白低于90克,则有输血的指针。规范输血不会有后遗症。现在是早产儿贫血,2个月左右会出现生理性贫血,由于早产使得铁储备不足很快会出现缺铁性贫血。因此现在就应该补充铁剂以补充铁储备。早产儿贫血是由于肾脏促红素不足,因此现在即可用促红素。尽量减少输血。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王宁玲主任医师
你知道吗?小小的早产儿黄疸背后,竟然隐藏着五大黑手!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些黑手的面纱,看看它们是如何搞鬼的
?肝脏未发育成熟
早产儿的肝脏还在成长中,还没学会如何高效清理血液中的胆红素。当胆红素水平飙升,黄疸就悄悄找上门啦!
?血红蛋白分解加速
早产儿出生后,为了适应新环境,体内的血红蛋白分解速度会加快。这会导致胆红素生成量增加,黄疸也就随之而来了。
?肠道菌群失衡
早产儿的肠道菌群可能还没完全建立,这会影响到胆汁酸的代谢和排泄。结果,胆红素在体内积累,黄疸就难以避免了。
?输血或药物治疗
早产儿可能需要接受输血或药物治疗。这些治疗有时会影响到肝脏功能,导致黄疸的发生。
?其他疾病的影响
早产儿可能患有其他疾病,如感染、贫血等。这些疾病也可能影响到肝脏功能,让黄疸有机可乘。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