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脑梗通常三天左右会抽搐,通常患者还会伴随着运动功能障碍的情况,以及患者会出现肌张力比较高的症状。
如果新生儿出现脑梗的症状,同时伴随着血氧比较低的情况,可以通过吸氧的方法来缓解症状。患者还可以及时使用具有溶栓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血凝酶。
新生儿抽搐的主要原因
颅内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引起的脑组织缺氧
新生儿抽搐是常见症状之一,发病率较高,是许多疾病的一个症状,其临牀表现不典型,有时不易辨认,常表现为阵发性眼部活动(瞬目、眼球转动或震颤)及口颊部抽动。颅内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引起的脑组织缺氧是新生儿抽搐最常见的原因。多发生于生后12天,幸存者日后有可能出现癫痫、偏瘫、智商低下、脑积水等。
其他原因1、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多见于颅内出血、脑膜炎、核黄疸及脑发育畸形等。
2、 新生儿破伤风常于生后4-6日出现抽搐,同时伴牙关紧闭。
3、 代谢紊乱低钙、低镁血症以及低血糖患儿可发生抽搐。
新生儿抽搐如何判断1、感染性疾病:
如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破伤风、肺炎等也常引起抽搐,多发生于生后3-7天。这些疾病在新生儿期由于体现不典型,不能及时诊断和医疗,也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2、代谢异常:
如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钠、高血钠、维生素B缺少等,也是新生儿抽搐比较常见的原因。其余,如脑发育不全、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核黄疸等也会发生抽风。
3、抽搐自身也会造成严重后果:
抽搐火候体耗氧、耗热大大增加;机体处于缺氧状况使糖代谢紊乱。抽搐延续时间越长,缺氧、低糖的水平越严重。大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最差,完整断氧6分钟,脑细胞就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缺氧对大脑皮层的影响不仅可以引起许多后遗症,如癫痫、智商低下等,而且还可能造成小儿以来性格和行径的异常,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新生儿抽搐的预防措施遇到新生儿抽搐,家长务必维持镇静,不要把抽搐的小孩子抱在怀里摇来晃去,震动会加重抽搐。应迅速把小孩子平放在牀上,躺好,维持小儿呼吸道通畅,头倾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用拇指按患儿人中、合谷,有一定效果。待抽搐停止后,送往医院进一步检验医疗。如抽搐延续不止要及时去医院医疗。
新生儿抽搐的护理方法
1、 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来预防。例如癫痫病人需按医嘱服药,如果突然停药,即使是1天-2天,都会导致癫痫抽筋的发作。小儿高热易抽筋,及时退热可预防抽筋;缺钙会引起抽筋,所以小孩要补足钙(多吃含钙食物,必要时服葡萄糖酸钙,钙片等),同时要多晒太阳,服食鱼肝油等。
2、 一旦发生全身性突然抽搐,应镇静止痉,同时马上找医生。一般抽筋不会立即危害生命,所以不必过分惊慌,在医生到来前,应采取以下 应急方法:
(1)立即将小儿平放于牀上,头偏向一侧并略向后仰,颈部稍擡高,将患者领口,皮带,腰带等松解,注意不要使患者跌落地上。
(2)迅速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与呕吐物,以保证呼吸道通畅,为防止牙齿咬伤舌,应以纱布或布条包绕的压舌板或筷子放于上下牙齿之间.并以手指掐压人中穴位及合谷穴位,以上要求必须迅速完成。
(3)防止患者在剧烈抽搐时与周围硬物碰撞致伤,但绝不可用强力把抽搐的肢体压住,以免引起骨折。
3、 关键是要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确定发病原因,确诊以后治疗才有针对性,才会有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新生儿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生病有什么症状 新生儿健康状况这样看]
[新生儿消化不良的症状是什么 预防和护理措施推荐]
有些宝宝在睡觉时伴有抽搐现象。其实,宝宝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也有可能是因为宝宝身体不舒服。因此,爸妈们应该仔细观察宝宝是什么原因踢被子。那么, 宝宝睡觉老是抽搐怎么回事 呢?
宝宝睡觉老是抽搐怎么回事1、大脑功能暂时性紊乱
宝宝睡觉抽搐也是大脑功能暂时性紊乱的一种表现,新生儿的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所以四肢活动主要靠皮层下中枢来控制,因而会出现四肢不自主、无目的的抖动。如突然听到声音后,出现全身肌肉的抖动;由睡眠转为清醒时出现的突然惊动,这些都很正常。除了全身或局部肌肉抽动外,更多见的如眼球震颤、双眼凝视、反复眨眼、高声尖叫、面肌颤动、前臂来回摆动等均是抽痉的表现。也有部分新生儿表现为呼吸暂停、面色紫绀。
这个时候,家长无需过于紧张,只要用手轻轻按住他身体任何一个部位,就可以使他安静。没有裹包被的新生儿,只要扶住他的双肩或抱在你的怀中,也可以使他安静下来。不过如果宝宝睡觉抽搐过于频繁,这可能是因为宝宝缺钙或者脑损伤引起的,家长需要引起注意,及时给宝宝补钙或去医院检查治疗。
2、缺钙
由于孩子在低钙状态下时,神经膜的兴奋性升高,也会出现各种形式的痉挛和抽搐,所以宝宝睡觉老是抽搐也要考虑宝宝是否缺钙。如果宝宝还伴随着缺钙的症状,比如出汗多、夜晚易惊醒、有佝偻病症状,那么就能判断为宝宝缺钙了,应及时补钙。相关知识:宝宝缺钙的症状有哪些
除此之外,其他代谢异常情况也会导致宝宝睡觉抽搐,比如,低血糖(出生3日内多见),低镁血症,低钾血症:维生素B6缺乏;胆红素代谢异常,氨基酸代谢异常,高酮酸血症等。
3、癫痫
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是小儿癫痫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大约占小儿癫痫的15%-20%,大多在5-10岁间发病,其中以9-10岁最多见,多与遗传有关,患儿往往可追溯到有癫痫家族史。
其发作和睡眠有明显相关,约51%-78%的患儿是在夜间睡眠中发作的,大多数于睡后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内发生或晨起清醒前发作,少数在清醒及睡眠中均有发作,也还有少数只在白天发作,但发作常为午睡或困倦时。
4、颅内疾病
①脑组织缺血缺氧:该原因造成的抽搐占所有病例的2/3,发病一般集中在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
②颅内出血:这类原因导致的惊厥和抽搐一般发生在出生后2-3天;
③脑梗阻:以动脉梗阻为常见,容易在新生儿降生后4天出现。
5、感染
病原微生物感染,如脑膜炎,脑脓肿,败血症,破伤风等,均可以造成宝宝抽搐。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破伤风在发生抽搐的同时,一般会出现牙关紧咬的现象。如宝宝在妈妈的子宫内就已经安生了感染,一般会在出生3天后发生惊抽搐;如宝宝出生后发生了感染,往往在1周后才会出现类似现象。
6、药物中毒或副作用
服用兴奋剂过量;服用过大剂量的抗哮喘药物(如茶碱类);有机磷农药中毒等,都有发生抽搐的可能。另外,在孕期内使用麻醉类药物或抗癫痫药物等,会透过胎盘屏障影响到胎儿。宝宝出生后,就不再得到药物,从而发生撤药反应:降生后的惊厥与抽搐,并大多在1-2天内恢复正常。
7、家族遗传
出生数天内发生,频率比较高但是一般状况不严重,而且家族中曾有此问题,那么很可能是家族遗传,而且若宝宝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良或畸形,比如当宝宝有脑积水,或头颅发育畸形,脑功能不全时,有可能引发抽搐现象。
新生儿睡觉抽搐之处理方法当我们看到孩子在睡觉的时候抽搐时,我们千万不要慌了阵脚,得知道怎么去科学的护理孩子。我们要将孩子放在床上,千万不要将孩子抱起来摇晃,这是大家最容易犯的错误,得多加的注意。妈妈们把孩子放在床上,不仅能够保证孩子的呼吸顺畅,还能防止孩子呕吐之后的物质进入宝宝的气管中。等宝宝的抽搐情况稳定之后,我们要立马将宝宝送到医院进行治疗。
新生儿睡觉抽搐时,我们得知道其中的引发原因,了解怎么去应对孩子的抽搐现象,科学去护理,保证宝宝的健康。
精彩推荐:
儿童营养食谱中耳炎的症状与治疗矫正视力喉咙痒咳嗽怎么办宝宝口腔溃疡怎么办宝宝11个月断奶后食谱宝宝咳嗽能吃甜食吗 宝宝便秘用开塞露好吗宝宝玩扭扭车好吗?
有可能
腔隙性脑梗塞症状:
临床症状一般较轻,除少数外,大多发病缓慢,12~72小时达到高峰,部分病人有短暂缺血发作史。临床症状与腔梗灶的大小和部位有关,常见有下列几种类型:
(一)纯运动性卒中:表现为面、舌、肢体不同程度瘫痪,而无感觉障碍、视野缺失、失语等。病灶位于放射冠、内囊、基底节、脑桥、延髓等。
(二)纯感觉性卒中:患者主诉半身麻木,受到牵拉、发冷、发热、针刺、疼痛、肿胀、变大、变小或沉重感。检查可见一侧肢体、身躯感觉减退或消失。感觉障碍偶可见越过中线影响双侧鼻、舌、阴茎、肛门等,说明为丘脑性病灶。
(三)共济失调性轻偏瘫:表现为病变对侧的纯运动性轻偏瘫和小脑性共济失调,以下肢为重,也可有构音不全和眼震。系基底动脉的旁正中动脉闭塞而使桥脑基底部上1/3与下1/3交界处病变所致。
(四)感觉运动性卒中:多以偏身感觉障碍,继而出现轻偏瘫。为丘脑后腹核并累及内囊后肢的腔隙性梗塞所致。
(五)构音不全手笨拙综合征:患者严重构音不全,吞咽困难,一侧中枢性面舌瘫,该侧手轻度无力伴有动作缓慢,笨拙(尤以精细动作如书写更为困难),指鼻试验不准,步态不稳,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阳性。病灶位于桥脑基底部上1/3和下2/3交界处,也可能有同侧共济失调。
围产期窒息
围产期严重窒息可引起缺氧缺血性脑病,导致新生儿惊厥,主要见于足月儿。
表现:其临牀特点是意识障碍、张力减低和惊厥;
新生儿惊厥多在生后12小时左右出现,开始为微小型发作,以后可出现强直性或多灶性阵挛性惊厥;
此时常有颅压增高,窒息更为严重的后果是颅内出血。
产伤性颅内出血由于接生技术提高近年来已逐渐少见产伤性颅内出血。因难产或产程延长而致头部物理性损伤使小脑幕或大脑镰撕裂,引起大量硬脑膜下腔出血,导致新生儿惊厥,多见于体重较大的足月儿。
表现:通常在生后12~24小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生后第2~3天出现限局性或多灶性阵挛型惊厥。
缺氧缺血性脑病:占新生儿惊厥病因的60%—70%,新生儿惊厥多见于生后24小时内;
缺氧性及产伤性颅内出血:新生儿惊厥多见于生后2—3天;
脑梗塞:多为大脑中动脉梗塞、新生儿惊厥多见于生后1—4天。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主要由于室管膜下胚胎生发基质尚未退化,具有丰富毛细血管,对缺氧、酸中毒极为敏感,易出血。
在一次严重窒息或缺氧后2~3天,临牀症状突然恶化,神经系统症状在数分钟及数小时内迅速进展。
表现:表现为意识障碍、肌张力低下和呼吸节律不整,随着前囟膨隆或紧张,很快出现强制性或多灶性阵挛性新生儿惊厥,出血量多者在1~2天内死亡。
感染引起的新生儿惊厥以化脓性脑膜炎最多见,大多为生后感染,发病在生后1周以后。
表现:临牀表现是非特异性的,新生儿惊厥在开始为微小型,以后变为强直性或多灶阵挛性。
胎儿在宫内感染风疹、弓形虫和钜细胞病毒,可引起胎儿脑炎,若胎内病变持续至出生时,则生后即可出现新生儿惊厥。
不合并脑膜炎的败血症也可引起新生儿惊厥,可能和心血管功能衰竭、血中电解质和葡萄糖代谢紊乱有关。
多见于脑膜炎、脑炎、脑脓肿、败血症、破伤风等,以化脓性脑膜炎和败血症为多。
宫内感染的宝宝,惊厥见于生后3天内,生后感染的则多见于出生后1周后。新生儿高热惊厥罕见。
代谢异常引起的新生儿惊厥1、低血糖:血糖<2.2mmol/L(40mg/dl)为低血糖。常见于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小于胎龄儿、早产儿和有缺血缺氧及其他应激的新生儿容易发生新生儿惊厥。低血糖多发生在生后3天内,常同时有原发病存在,除惊厥外尚可表现为呼吸暂停、意识迟钝、肌张力低下和哺乳困难等。低血糖也可由于遗传代谢病,如:果糖不耐受症、枫糖尿病等引起。
2、低血钙:定义为血清钙水平<1.8mmol/L。生后3天内新生儿惊厥发生的低血钙与低出生体重、窒息、母亲糖尿病等有关。生后1~2周发病的低血钙通常不伴有其他疾病,可能由于母亲维生素D不足、新生儿肾脏和甲状旁腺功能不完善以及牛奶喂养所引起的。
3、低血镁:常与低血钙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发生。低血钙婴儿用足量钙剂治疗后惊厥仍持续存在时应考虑低血镁。
4、高钠或低钠血症:高钠血症常因钠的过度负荷或脱水引起,低钠血症通常由于窒息、颅内出血或脑膜炎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所致。
5、先天性代谢紊乱:为少见的遗传代谢病,包括枫糖尿病、苯丙酮尿症、尿素循环障碍等。
6、维生素B6 依赖症:为遗传性犬尿氨酸酶缺乏,其维生素B6需要量为正常婴儿的5~10倍。
药物过量或中毒也可导致新生儿惊厥药物过量或中毒,如兴奋剂、氨茶碱、有机磷等也可能是新生儿惊厥的原因
撤药综合症:孕母用 *** ,苯巴比妥类药物,能透过胎盘进入胎儿,分娩后药物供应突然中断,常于生后6小时内发生惊厥,24—48小时恢复正常。
家族性良性惊厥为自限性疾病,由家族遗传所引起的新生儿惊厥,多发生于生后3天以内,发作频繁但一般情况良好,87%于数周至数月后自愈,13%发展为癫痫。
其他原因撤药综合征、核黄疸、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色素失禁症等均是导致新生儿惊厥的原因。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