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轻微脑出血应该采取保守的方法治疗,在正常情况下,临床通常使用降颅内压的药物来防止脑水肿,止血,营养脑组织和脑神经的药物,吸氧和对症等方法治疗,应积极防治并发症。要加强护理,避免活动患儿的头部,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着凉感冒。
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由四方面引起的:由于早产或新生儿缺氧、缺血的因素导致;缺氧、酸中毒等均可损害脑血流的自主调节功能;如胎位小正等外伤引起;孕期服用苯妥英钠等药物其他原因导致的。
1.早产
一切在产前、产程中和产后可以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缺氧、缺血的因素都可导致颅内出血,早产儿多见。
2.血流动力学异常
缺氧、酸中毒等均可损害脑血流的自主调节功能,使其变为“压力被动性脑循环”,此时压力的波动可直接作用于末端毛细血管,使其破裂而出血。低血氧和高碳酸血症可使脑血管扩张,静脉淤滞,压力增高而引起栓塞和出血。此外,当新生儿存在动脉导管未闭、先天性心脏病、气胸、严重酸中毒、抽搐等情况时,或者在治疗过程中快速扩容、吸痰、机械通气时PIP或PEEP过高、出现人机对抗等各种原因,均可引起血压大幅度波动而造成毛细血管破裂而导致出血。
3.外伤
主要为产伤所致。如胎位小正、胎儿过大、产程过短或过长以及使用高位产钳、胎头吸引器等,可导致天幕、大脑镰撕裂和脑表浅静脉破裂而引起硬膜下出血。此外,使用面罩加压给氧、头皮静脉穿刺、气管插管等操作时使头部过分受压,也可导致颅内出血的发生。
4.其他
新生儿患有凝血机制障碍或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母孕期服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福平等药物;脑血管发育畸形;不适当地输入高渗溶液(如碳酸氧钠、葡萄糖酸钙、甘露醉等)等均可导致血管破裂而发生出血。
临床表现:生后出现呼吸不整或暂停,有脑性尖叫和惊厥,逐渐出现嗜睡、昏迷、肌张力低下、拥抱反射消失等。严重者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消失,前囟门隆起或紧张提示有颅内压增高。重度出血可使急起的贫血和黄疸加重。
护理:保持患儿安静,避免搬动,抬高头肩部,推迟喂奶,密切观察呼吸情况,有呕吐时应清除口腔呕吐物.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给氧,止血,降低颅内压。建立静脉通道,液体滴速每分钟6~8滴。每日液体总量按40~60mL/kg体重计算。惊厥时应用药物止惊。有呼吸抑制时应用呼吸兴奋剂。各种治疗和护理操作动作应轻巧。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呋塞米
有颅内高压者可选用呋塞米。
?甘露醇
有瞳孔不等大,呼吸节律不整,叹息样呼吸或双吸气等,可使用甘露醇。
新生儿颅内出血在临床上主要是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如果宝宝病情严重,治疗效果不佳,遗留有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行为障碍等神经系统后遗症,要及早进行康复治疗。
新生儿颅内出血常发生于早产儿,可引起宝宝出现嗜睡、易激惹、呼吸节律改变、血压增高、惊厥、凝视、斜视、眼球震颤等一系列症状表现,如果病情严重,出血量大,可危及宝宝生命。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具体如下:
(1)止血。一般采用维生素K1、血凝酶等止血药,如果宝宝出血多,需要进行输血治疗。
(2)抗惊厥。首选苯巴比妥治疗,如果宝宝抽搐症状难以控制,可以选用咪达唑仑、水合氯醛。
(3)降颅压、减少脑积液。颅内压增高的宝宝可以选用呋塞米、甘露醇等药物降颅压,缓解脑水肿的症状,脑积水的宝宝可用口服乙酰唑胺治疗,症状较重的,可以行脑室外引流,缓解脑室内压力。
(4)支持治疗。保持患儿头部稳定,维持正常的体温,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可给予吸氧、高压氧治疗,改善缺氧症状,如果宝宝有呼吸衰竭,或者严重的呼吸暂停,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5)康复治疗。病情严重的宝宝,治疗后可遗留有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行为障碍等神经系统后遗症,要及早进行康复治疗,促进脑功能恢复。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