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两岁半宝宝啃手指

时间: 阅读:11064
两岁半宝宝啃手指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溪黄草

溪黄草

2025-11-01 07:11:33

宝宝啃手指有可能是由于缺乏微量元素引起的,还有可能是由于挑食的原因导致的。

如果是由于缺乏微量元素引起的啃手指的症状,可以采取及时补充微量元素来缓解啃手指的症状。如果是由于挑食的原因导致啃手指的症状,就需要及时改善饮食方式,来缓解挑食的症状。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山亭柳
    回复
    2024-05-15 10:10:01

    宝宝爱吃手是什么原因

     宝宝爱吃手是什么原因?孩子是妈妈们的心尖,不少家长发现很多宝宝都爱吃手,但是手上的细菌是非常多的。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宝宝爱吃手是什么原因的相关内容。

      宝宝爱吃手是什么原因1

     许多宝宝喜欢吃手,可能有几种情况:比较小的宝宝,如果容易吃手,需要考虑喂养是否充足。当奶量摄入不足,宝宝有饥饿感时,会有吃手的表现,当饥饿更明显时,表现更糟糕,会出现烦躁、哭闹的情况。另外,宝宝出牙时,牙齿欲突破牙龈组织,向外萌出的压力,会使牙龈组织局部不舒服,例如,可能会有紧绷感和发痒感,宝宝会本能通过咬手的方式,缓解局部不适。更大些的宝宝喜欢吃手,需要考虑与家人的陪伴、互动等过少有关。另外,个别宝宝突然出现吃手或者伴有流口水明显时,可能与急性口腔内黏膜疾病有关。

      宝宝吃手指的原因

     据专家介绍,吃手指对于6个月前的宝宝和6个月后的宝宝来说,意义是不同的。

     对6个月前的宝宝来说,吃手指完全是为了满足吸吮的需要,因而在饥饿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到了3~4个月大时,随着吸吮反射的逐渐消失,宝宝吸吮的要求也开始逐渐减弱;到了6~7个月大时,一般吃手指的现象就会自然消失。

     如果宝宝在6个月后仍然继续吃手指,则不再是满足吸吮的需要,而是一种自的慰需要的表现了。6个月后的宝宝,在情感上较为脆弱,害怕离开父母和身边熟悉的人,对亲人特别依恋,此时又有了自己初步独立的要求,因而常常会在疲劳、紧张、情绪低落、脱离最亲近的人时,利用吃手指来使自己得到安慰。

     明白了宝宝为什么会吃手指,那就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去对待这个问题了。6个月前的宝宝吃手指只是为了满足吸吮要求,且一般在6~7个月时就会自然消失,因而无需过分看重这个问题。家长可以尽量给宝宝喂母乳,或喂奶时让宝宝多吸一会儿,以满足其吸吮的要求。6个月后的宝宝吃手指是一种自的慰的表现,家长应想办法来缓和宝宝紧张的情绪,可以多带宝宝到户外走走,让他多接触新鲜的事物,把精力用于探索外界感兴趣的事情上,这样,宝宝吃手指的习惯就会逐渐消失。

      宝宝爱吃手是什么原因2

      宝宝吃手怎么戒掉

      1、弄清原因,对症下药

     对儿童,如果是因为喂养方式不正确,应培养孩子有规律的进食习惯,做到定食定量、饥饱有节;如过是孤独、寂寞等原因,则要给孩子一些有趣味的玩具,让他们有机会与成人或其他孩子一起玩乐,培养其对环境、游戏的兴趣,以转移其注意力,逐渐纠正此类不良嗜好;如果是体内缺少锌、铁等微量元素,最好先带孩子去做微量元素测定检查,再给与对应的治疗方法。

      2、宽松、温馨的家庭环境

     家长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温馨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孩子释放压力。在与孩子相处时,父母面带微笑,语调轻松,蹲下来与她说话,保持与宝宝平等的姿态,都有助于满足孩子多方面的情感需求。而适当改善对孩子的要求,不对孩子太过严厉,不过分强调竞争,不给孩子施加压力,不要求孩子尽善尽美等,也利于给宝宝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稳定、宽松的成长氛围。

      3、正确教育,切忌粗暴

     吮手指和咬指甲,在幼儿时期是很自然的,因此不应简单地禁止,否则反而会强化这一行为,使他们感到更紧张。只有主动提供多种有趣的事如做手工、做游戏等,而不应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自然会解除其困惑,而不致这些不良嗜好的产生。

     因此,对此类儿童的不良嗜好施予强行制止的行为是有害无益的,嘲笑、讥讽、恐吓、打骂更是不妥,这样做只能使孩子的情绪更加紧张不安,甚至产生自卑感、孤独感等不健康心理。

      温馨提醒:不要给宝宝手上涂抹刺激性的东西

     有的妈妈为了戒掉宝宝吃手的习惯,在宝宝手上涂抹黄连、紫药水、大蒜等有刺激性气味的东西,然而事实证明这样做效果不大,停止涂抹的时候,宝宝照样会吃手。而且,涂这些刺激东西,对宝宝的心理和生理影响都不好,更强化了他的挫败感和孤独情绪,而且这些东西吞到口里,或者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对宝宝不好,所以尽量避免这样的做法。

     强行制止宝宝吃手,很难取得好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妈妈可以鼓励宝宝接触新鲜事物,探索新领域,转移他的注意力以使他扩大视野,强大心灵,吃手这种习惯自然就会改掉!

      什么情况下宝宝吃手要戒掉

     宝宝如果在2岁以后依然习惯性吃手,手指容易脱皮、肿胀甚至感染,对身体健康不利,更严重的是吃手会导致宝宝牙列不齐,长出龅牙的可能性也更高。另外,吃手的宝宝安全感很差,性格内向、敏感,也更容易产生紧张、焦虑、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宝宝的心理健康,使宝宝很难与别人相处融合,所以如果宝宝2岁以后还经常吃手,需要家长给予适当引导和帮助,让宝宝戒掉这个不良习惯。

      宝宝吃手时妈妈要注意的问题

     1、要特别的留意宝宝的手上的卫生状况,还有孩子玩具的.卫生状况。每天要多为孩子洗手,把玩具多消毒几次,让孩子玩起来更加的卫生安全,避免细菌的侵犯。

     2、小心孩子的周围有会伤害到宝宝的东西,只要是宝宝能够接触到的地方,都不要放置危险的物品或者较小的孩子易吞咽的物体,这些都会在不经意之间对孩子造成伤害,还有玩具的边边角角,都要做处理,防止刺伤宝宝。

     3、防止宝宝产生孤独情绪,引起吃手行为。有些家长忽略了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孩子感觉不到爱和温暖,便会感觉到孤独,会以吃手的方式进行自我的安慰,这对家长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信号。这说明孩子已经感觉到孤独了,迫切的需要与父母交流。

      宝宝爱吃手是什么原因3

      宝宝1岁多了爱吃手怎么办

     如果是1岁以上的宝宝吃手,宝宝的小手长期浸泡在口水里,受到牙齿的压迫,久而久之容易出现手指蜕皮、肿胀、感染、变形等问题,不仅如此,还可能影响宝宝的牙齿的排列、咬合,这时就要注意啦!

     1岁以上的宝宝吃手,主要是做为安抚工具,寻求安全感,这种情况,要找找原因,看看是什么原因引起宝宝吃手。常见的原因有:主要看护人改变,比如以前是奶奶带宝宝,现在换成了保姆;其次是搬家,环境改变,让宝宝觉得不安;第三,可能是宝宝上幼儿园,有心理压力;第四,家庭气氛紧张,让宝宝感觉不安。分析出原因,家长就要尽量解除引起宝宝不安的因素,缓解宝宝心理压力,让他逐渐适应。

      要想纠正宝宝吃手的习惯,家长要找到合适的方法

     1、首先,安抚奶嘴可以代替手指,睡前当宝宝吃手时,给暂时给宝宝安抚奶嘴,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不是长久之计。

     2、温馨、和谐、快乐的家庭气氛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让宝宝不再吃手。

     3、给宝宝讲故事,或一起玩游戏,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让宝宝想不起来吃手。

     4、最好给宝宝编些小动物吃手,吃后肚子疼的故事,让宝宝潜移默化的知道吃手对身体不好。

     父母在对待宝宝吃手的问题上,不要心急,当宝宝吃手时,家长不要过度指责批评宝宝,这只是宝宝的一过性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纠正,宝宝通常会改掉吃手的习惯。

  • 芍药
    回复
    2024-05-15 10:10:01

    问题一:孩子总爱咬指甲,家长该怎么办咬指甲也称咬指甲症或咬指甲癖,是指反复咬指甲的行为。咬指甲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不良习惯,多见于3~6岁儿童,男女均可发玻多数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咬指甲行为可自行消失,少数顽固者可持续到成人

    问题二:5岁孩子总咬指甲怎么办” 2、我个人认为孩子吮手指、咬指甲的现象最初源于孩子幼时口唇敏感期,简单说,就是孩子婴儿期口唇受到外界 *** 自然产生的吸吮动作本能以及刚长牙时对咬嚼物品带来的舒适感这两方面的潜在影响。吸吮手指的现象一般两三岁会消失,但是如果孩子感到寂寞或者压力的时候,他还是有可能下意识的吸吮手指,就像在妈妈的怀抱中吸吮乳汁一样,得到安全感;咬指甲和嚼手指头其实属于一类现象,成年人的类似案例中还有咬指甲边上的角质皮、咬拔汗毛、抠疙瘩等嗜好表现。在儿童时期,更多是由嚼手指头过渡到咬手指甲的,孩子馋了、饿了、无聊了都可以通过咬手指头的方式来排解负面情绪甚至乐此不疲。 另一方面,孩子稍微大一点,会觉得咬指甲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既可以打发时间还可以得到 *** 。我们都知道,手指是很敏感的人体器官,咬习惯了会较难改正,因为就像老人们所说的“牙痒痒手也痒痒”,不咬的话“心里痒痒”。所以,纠正孩子咬指甲的现象一定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纠正方法建议: 1、关爱法。首先家长不能简单用“讨厌、厌恶、生气”等态度来对待孩子咬指甲的行为,不能简单粗暴的“一禁了之”,就像通常所说的“对孩子而言,禁止=诱惑”,这样反而会给孩子增加精神上的压力、强化孩子的不良习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平时要多关心孩子,尽量减少孩子无聊、寂寞等现象,随时化解孩子的不良情绪,引导孩子善于发现生活中更有趣味性的事务,温和的引导孩子理解咬指甲的坏处,鼓励孩子坚持改正,帮助孩子树立“我一定能改掉”得信心和目标; 2、转移法。常见到当孩子咬指甲的时候妈妈生气一掌把孩子的手从嘴边打开,或是厉声训斥,这是极不明智的做法。可以用有趣的玩具、做手工、玩手影游戏、玩“翻花”游戏(有地方叫挑绳,就是用一圈线缠在手上两个人挑来挑去那种)等,让孩子发现手指能够带来的更多的乐趣、发现手指协调的奥妙,从而在快乐得探索中逐步淡化咬手指的习惯;再者就是与孩子一起做漂亮的小指甲画、小手指头面具等,让孩子舍不得摘下或者破坏,甚至每天跟孩子换个面具花样讲出不同的小故事,鼓励孩子讲给别的小朋友听,从而抓住孩子舍不得因为咬嚼而破坏掉这个可爱道具的心理,达到制止孩子咬指甲的目的。 3、厌恶法。常见的就是给孩子在手指上涂抹黄连素(药片捣碎用水化开)、辣椒水的方法,以及强调手指上细菌多很肮脏(应适度,不要引起洁癖等不良后果)等形式从而达到制止孩子行为的目的。 以上几点解决方法仅供家长朋友参考,关键在于一要了解孩子咬手指的原因,理解孩子;二要拿出爱心、耐心,善于引导,善于从以上方法中推陈出新、举一反三,找出更好的办法来更好的应用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去。

    问题三:孩子老是咬手指甲怎么办小孩子咬指甲是一种常见现象,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咬指甲的经历。因此,一些年轻父母对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往往不在意。其实,咬指甲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不少危害。
    据 *** 304医院消化科李艳梅医生介绍说,人的手接触外界最多,特别是孩子,出于好奇,总喜欢这儿摸摸,那儿抓抓,甚至在地上爬,在指甲缝中和指尖上会沾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指甲缝是利于细菌滋生的场所,虫卵在指缝中可存活多天。孩子在咬指甲时,无疑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大量病菌带入口腔和体内,导致口腔或牙齿感染,严重的还会引发消化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或者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等。
    经常咬指甲还会对儿童的牙齿造成伤害,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如牙齿外暴,门牙缺角,影响孩子的容貌。咬指甲还可能造成指甲畸形,破坏甲床,引发出血或感染,损伤甲板,使甲板缩短,周边不整齐,甲板板面粗糙,失去原来光泽,如侵及甲沟,可造成甲沟炎。
    目前中国很多儿童体内含铅量过高,除了大气铅污染外,孩子在玩玩具时,手上就会沾染铅,咬指甲时就会把铅吃进体内,因而,纠正爱咬指甲的不良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铅的摄入。
    李医生说,孩子爱咬指甲,有时往往反映一种心理情绪,如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状态,其根源可能是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而有些孩子,由于咬手指甲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训斥,反过来又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成为继发性精神 *** 因素。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可采用心理疗法和行为矫正法。以耐心说服和鼓励为主,要循循善诱,平时多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关注,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的因素。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多交朋友,如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块玩玩具,一块做游戏等,转移其注意力。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常修剪指甲,对大一点的孩子,可通过讲道理告诉他们咬指甲的危害。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毛病需要有一个过程,年龄越小越比较好纠正,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有咬指甲的毛病时就要尽早矫治。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千万不可体罚,不可大声训斥,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边拉开,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习惯。
    那么如何矫正呢?
    专家发现,用习惯扭转法治疗神经性习惯,包括咬指甲、揪头发、吸吮拇指,及一些嘴部的不良习惯如咬唇和磨牙,是最管用的一个方法。
    步骤大致如下:
    1、教给孩子分辨识别习惯性行为出现的情况,例如想办法让孩子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最爱咬手指头。
    2、教给孩子掌握在习惯性行为出现时运用的对抗反应,例如对自己说“妈妈说了,咬指甲容供生蛔虫。我不要长虫子。”
    3、让孩子想象用对抗反应控制习惯性子行为时的情景,如想象肚子里不再有蛔虫,不再闹肚子疼了。
    4、父母要给予必要的督促,当孩子成功地使用对抗反应不再出现习惯性行为时,一定及时给以表扬,这叫作社会支持。
    对抗反应应该是一种容易做而且与神经性习惯不相容的自然行为。例如,对有咬指甲习惯的学龄期儿童来说,对抗反应就应该是用手握紧铅笔1―3分钟或攥紧拳头1―3分钟。因为握铅笔不论在教室里还是在家里学习时都是一种自然的行为,对抗反应不会引人注意。让孩子先学习辨认每一次开始咬指甲的时间和情境。一旦察觉到这种行为(例如,当手指接触到牙齿时,当手正向嘴移动时),就应立即中止行为并握紧铅笔。如果孩子当时没有笔可握,对咬指甲的对抗反应就应该用拳头,用另一只手握住它1―3分钟或把手放到口袋里1―3分钟。对孩子使用习惯扭转法时,父母应给予具体指导。
    为什么习惯扭转疗法有效呢......>>

    问题四:孩子总咬手指甲怎么办这种情况考虑跟缺锌有关,有必要给孩子做一个微量元素的检查 同时很可能是孩子的一个不良习惯,最好引导教育及时纠正是可以改正过来的,经常给孩子讲讲故事,做做游戏,分散他的注意力,如果的确缺锌建议补锌治疗

    问题五:孩子总是不自觉的咬指甲,自己都习惯了,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咬的了,怎么办,怎么才能让他不咬了???我家孩子小时候也咬过!咬了就说她这样不对!把手从嘴里给她拿出来!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

    问题六:孩子喜欢咬指甲怎么办?其实孩子啃咬指甲,有时反映出一种心理情绪。往往与情绪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有关。在纠正孩子啃咬指甲的习惯时,家长们应该注意几点:1、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家长不用过分在意宝贝啃指甲的行为,啃指甲是一种无意识的安慰自己行为,如果家长过分关注,会强化孩子啃指甲的行为。   2、不要着急纠正孩子咬指甲的行为,同时还要忽视这个现象。平时也应对给孩子心理上的关注和躯体的接触,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焦虑的因素。多陪伴孩子参加一些娱乐活动,鼓励孩子多交朋友,用正面的方式转移孩子对啃咬指甲的注意力。3、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万不可采用体罚或大声训斥等方式,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来,这些行为都会让孩子产生紧张的情绪,加重啃咬指甲的习惯。  4、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常修剪指甲,对大一点的孩子,可通过讲道理告诉他们咬指甲的危害。  孩子咬指甲不能算作毛病,要顺其自然,改变需要一个很长过程。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有咬指甲现象时,反思自己早年教育爱的缺失,给以孩子温和、理解的关爱。您的病情已经了解,建议:点击这里查看我的门诊时间

  • 泠青沼
    回复
    2024-05-15 10:10:01

    宝宝吃手指是口唇期宝宝常见的行为,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宝宝吃手指的原因,以及家长们应该如何引导宝宝戒掉这个习惯。
    ?生理需求
    小宝贝的肌肉控制能力还在发展中,吮吸手指可能是他们表达饥饿或口渴的方式。
    ?寻求安慰
    当宝宝感到不安或紧张时,吸手指会给他们带来一种安心的感觉。
    ?好奇心的驱使
    宝宝们用嘴巴去探索世界,手指当然是最方便的“玩具”啦!
    ?模仿大人的行为
    看着爸爸妈妈或者其他人在特定时刻吮吸手指,宝宝也会跟着学。
    ?适度引导
    虽然宝宝吃手指很正常,但过度依赖吮吸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如牙齿排列不齐或口腔感染。家长们要注意适度引导,帮助宝宝戒掉这个习惯。

  • 芍药
    回复
    2024-05-15 09:09:51

    宝宝在两岁左右的时候,还会有吃手的习惯,这是正常现象。本文将为宝妈们介绍如何缓解宝宝的牙龈痒,以及如何帮助宝宝改掉吃手的习惯。
    ?牙龈痒导致吃手
    宝宝在两岁左右的时候,正处于乳牙生长阶段,牙龈痒导致宝宝会咬手,甚至还会把各种东西往嘴里送。为了缓解宝宝的牙龈痒,可以给宝宝准备磨牙棒或磨牙工具,让宝宝放在嘴里咬,这样可以减少宝宝吃手的习惯。
    ?转移注意力
    宝妈们可以尝试用玩具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让宝宝逐渐改掉吃手的习惯。在宝宝做错事情或吃了一些不该吃的东西时,宝妈们要耐心告诉宝宝吃手不卫生,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缺乏营养元素
    如果宝宝仍然有吃手的习惯,可能是体内缺乏营养元素所致。建议宝妈们带宝宝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补充宝宝所需的营养元素。
    ???耐心引导
    总之,宝妈们要耐心引导宝宝改掉吃手的习惯,让宝宝健康成长。

宝宝总是拉奶瓣的便便

三个月婴儿一周没大便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