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比较典型的症状就是,停止喂养母乳后,3~4天黄疸会明显减轻,如果再次母乳喂养黄疸会再次出现。大部分的患儿,黄疸有可能会持续4周左右,部分患者可能会在10周左右才会退尽。这种疾病产生严重后果的可能性较小,但也有发展为党和素脑病的可能性。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问题,但你知道吗?通常在48小时内黄疸指数不应超过12,否则可能表示异常。此时,了解黄疸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至关重要。常见的黄疸类型包括溶血性、感染性、阻塞性和母乳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
由母亲与胎儿血型不合导致,通常在24小时内出现并逐渐加重。
?感染性黄疸
由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引起,导致肝细胞受损。
?阻塞性黄疸
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如先天性胆道闭锁,其特点是出生后1-2周或3-4周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大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
?母乳性黄疸
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特点包括:1) 足月儿;2) 伴随母乳喂养;3) 小儿状况良好,生命体征正常;4) 血清胆红素为间接胆红素;5) 一般不发生核黄疸(但国外有发生的报道)。
?及时复查
面对黄疸问题,及时复查是关键。及时发现和处理黄疸,有助于避免黄疸对宝宝的不良影响。
?了解不同类型的黄疸特点
了解不同类型的黄疸特点有助于准确判断和有效应对。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有助于保障宝宝的健康成长。
现在有些女性一般都会采用这两种喂养方式。一种是母乳,一种是奶粉。母乳当然对孩子很好,但是有些母乳会产生一些不良的症状。就比如,母乳性黄疸症状。那么面对这种症状该如何应对,怎么判断母乳性黄疸症状?奶水油脂太多的症状是什么?
怎么判断母乳性黄疸症状?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是指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因为母乳中的一些酶的活性过强,会导致胆红素回吸收增多,引起黄疸。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没有相关的实验室检测及检查能明确诊断,所以一般母乳性黄疸的诊断要先排除其他病理性黄疸,如溶血,感染,缺氧或者是胆道闭锁等原因导致的黄疸,再进行诊断性治疗。给宝宝停止母乳喂养,停止母乳喂养以后如果宝宝黄疸明显消退,胆红素的数值降到原来的一半或以下,一般就考虑存在母乳性黄疸。母乳所导致的黄疸一般在生后4-5天出现皮肤、粘膜黄染,无其他异常,黄疸逐渐加重,生后10-15天中未结合胆红素可达171-513μmol/l(10-30mg/dl)。如果继续哺乳,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4-10天,然后缓慢下降,3-12周恢复正常水平,黄疸完全消退。如果停止哺乳,在48小时内血清胆红素可明显下降。
新生儿在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减退后又加重,停止母乳喂养后48小时,胆红素下降50%,则可确定诊断。如再恢复母乳喂养,胆红素又升高17-51umol/l(1-3mg/dl),但不会达到原来的高水平。在肝功能正常条件下需要与溶血、感染引起的黄疸相鉴别。
奶水油脂太多的症状是什么?母乳含有50%的脂肪,还含有婴儿成长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和抗体。前奶较清,脂肪含量少,而后奶中脂肪含量高,肉眼可见颜色发白、质地稠厚,除了供给宝宝身体热量之外,还满足宝宝脑部发育所需的脂肪。如果母乳奶水中的脂肪太高,与宝妈的饮食有关系,建议饮食上注意不要吃含脂肪太高的食物。宝妈可适量喝些汤类,不建议吃太多油腻的食物。每天建议保持食物多样,饮食平衡。可适量吃些鱼肉,瘦肉类,鸡蛋。乳脂肪含量主要在后奶,即颜色很浓的那些你自己控制饮食给宝吸一边的时间减少,然后换边吸。因为母乳先出前奶,再出后奶。其实新生婴儿吃母乳腹泻是很常见的,因为婴儿的消化功能还不健全,过了3-4个月就会逐渐好转。只要孩子的精神愉悦,就不要过多的担心。母乳是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天然食物。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