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压力不能太大,每次吸痰的时间不能超过15秒;如果一次未吸尽,要等3至5分钟再吸。一边吸一边向上提拉,平时 妈妈们可以经常给宝宝翻身或拍背,促进肺部的血液循环,使痰液松动易排出,选择宝宝咳嗽的间隙拍背,让宝宝侧卧。把手五指稍曲成空拳状,力度不要太大。
吸痰器分成人和小孩的,成人的不要给小孩用!
下面看看家用成人使用吸痰器:
1操作方法
吸痰前,先翻身、叩背5~10min,叩打胸背部,借助震动使分泌物松脱。操作者站于病人的左侧,加大吸氧浓度达2~3L/min来增加病人供氧量,连接吸引器做好准备工作,另一个助手或者家属站于患者的右侧,将右手食指、中指、环指同时按压于患者的喉结部,先旋转按摩数圈,然后向下按压1cm。这使大多病人都会出现咳嗽、吞咽反射,此时咽喉部会厌软骨张开,操作者应趁此机会将吸痰管平稳准确插入到气管,由深部左右旋转,向上提拉吸痰管,吸尽痰液。
2优点
本法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双人操作比传统的单人方法效果彻底,可以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全部吸出,并可减少呼吸道黏膜的损伤,有利于保障病人的呼吸畅通,防止窒息、肺部感染。(2)有利于病情康复和治疗,减少病人的痛苦,降低了护理工作的难度。而传统方法是单人操作,由于大多病人不配合,吸痰管也插不到主要位置,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不易被彻底吸出,肺部并发症产生几率高。(3)此方法对中、浅昏迷病人适应性大。(4)有效地避免了因呼吸道分泌物过多不易吸出,呼吸困难而行气管切开。因此降低了病人的住院费用。
3注意事项
使用该方法时应注意以下方面:(1)吸痰管粗细应适宜,吸痰过程中动作应轻柔,不可来回刺激,负压吸引不可过大,成人一般为0.04MPa,过大可损伤气道黏膜,一次吸痰不超过15s。(2)按摩喉结不可过重,以免损伤、压迫甲状软骨。(3)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一般不采用这种方法,因为刺激过大,易引起颅内压增高。老年人血管脆性大,可能加重病情,使脑出血量增多,易发生脑疝。(4)对深昏迷病人效果不佳。
【方法】 1.吸引前先检查吸引器效能是否良好,吸引导管是否通畅。 2.备齐用物,置床头柜,向患者解释。 3.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并略向后仰。昏迷患者可用压舌板将口启开,夹持吸痰管由口腔颊部插至咽喉部,乘患者吸气时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如口腔吸痰有困难时,可由鼻腔插入(颅底骨折患者禁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可由插管或套管内插入。 4.插入吸痰管前,打开吸引器开关。但应放松T形管侧孔,待吸痰管插入气管一定深度时,立即按闭侧孔即可吸痰。吸痰时,吸痰管应自下慢慢上提,并左右旋转,以吸净痰液。防止固定一处或上下提插吸引而损伤粘膜。吸痰管取出后,吸水冲洗管内痰液,以免阻塞。关闭吸引器开关。 5.一次吸痰不应超过15s(吸痰后清洁鼻腔、口腔)。同时检查粘膜有无损伤。每次吸痰均应更换消毒吸痰管。气管切开患者更应注意无菌操作。 6.吸痰前后予加大吸氧浓度,吸痰前、中、后应观察生命体征,如有不适应停止操作。 【注意点】 1.贮液瓶内吸出液应及时倾倒,以免液体吸入马达损坏机器。 2.吸痰管每次用一根不可重复使用,以免感染。 3.治疗盘内吸痰用物每日更换一次。
新生儿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很多行为也不能自主完成,一旦宝宝出现了不适,因为行为限制就会影响恢复时间,比如咳痰。因为宝宝不会自己咳痰,所以只能帮助宝宝吸痰来改善病情。那么,新生儿吸痰深度一般为多少?
一般来说,如果呼吸道分泌物过多,不能及时排出,有可能出现分泌物抑制新生儿的呼吸功能,严重时会导致死亡,这种情况下,吸痰法有助于新生儿顺利排出分泌物。吸痰是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主要目的是吸痰。
常用的痰吸负压<300mmHg(40.0kpa)。请按照建议处理特定值。给宝宝吸痰前要洗手,戴上面具。根据患者病情及痰粘度调整负压,一般将抽吸压力调整为40.053.3kpa。用生理盐水检查导管是否通畅这一步很关键。另外,吸痰时间不应超过十五秒,以避免缺氧。
如果从口中吸痰有困难,可从鼻腔中吸痰;如果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可从气管插管或气管插管中吸痰,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在吸痰过程中,应随时清洗呼出的分泌物,呼吸频率的变化要注意观察,吸出的痰的性质、数量和颜色要做好记录。如果新生儿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家长最好尽快带宝宝去痰疗。
新生儿鼻咽部吸痰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但操作不当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影响。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正确的操作步骤,帮助新手妈妈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
?洗手戴手套
操作前一定要洗手并戴上手套,以免引入细菌。宝宝侧卧或头转向一侧,方便操作。
?选合适的吸引管
选用合适的吸引管,调节吸引器压力,确保一切准备就绪。
?先吸引口腔
先吸引口腔内的分泌物,再换个管吸引鼻腔,有条不紊。注意不要贴吸引管在宝宝口腔黏膜或舌面,也不要强行插入鼻孔。
??注意哪些情况
操作过程中要观察宝宝有无哽噎、喘息、呼吸暂停、心率过缓和发绀等情况。一旦发现,立即停止吸引,给予吸氧等处理。
?记录吸引出的分泌物
操作完成后,要观察吸引出的分泌物的量、色泽、黏稠度,还有宝宝的病情变化。记录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判断宝宝的病情。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