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头颅超声

时间: 阅读:3748
新生儿头颅超声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金钱草

金钱草

2025-09-18 07:25:29

如果宝宝有头痛和不舒服的病情,配合医生做头颅B超检查,对宝宝没有伤害的,超声检查对于新生儿的身体没有辐射的效果,无需担心,建议及时配合医生检查即可,根据检查结果及时对症治疗,平时多注意新生儿的情况,是否有脑神经损失和发育不全的现象。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南絮
    回复
    2024-05-15 18:18:31

  • 龙葵
    回复
    2024-05-15 18:18:31

    通过产道对胎儿的头部施加很大的压力。(图像:{ AMI等,2019)“KDSPs”,当婴儿通过母亲的产道时,紧配合暂时压扁他们的头,伸长他们的灵活头盖骨,改变他们的大脑形状。现在,科学家们已经制作出了3D图像,展示了这种令人惊奇的头颅扭曲的程度。

    婴儿的头部在压力下会改变形状,因为他们头骨中的骨头还没有融合在一起,根据梅奥诊所的说法。头部顶部的柔软区域可以容纳通过产道的挤压,并允许大脑在婴儿期生长。

    然而,婴儿头骨和大脑如何在分娩期间改变形状的精确机制还不清楚。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一过程,科学家们对7名孕妇进行了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当受试者怀孕36至39周时,然后当她们分娩时,在她们的颈椎完全扩张后。科学家在一项新的研究报告中指出,

    婴儿神话被揭穿,他们的图像揭示了所有婴儿的头盖骨都有明显的挤压现象,即胎儿头部的塑形,并表明婴儿出生时头部和大脑所承受的压力比以前想象的要大。 三维模型分娩前和第二产程颅骨的数字化重建。(Ami等人,2019年)研究人员写道,在所有7个胎儿中,分娩前没有重叠的头骨在分娩开始时明显重叠,使婴儿的头部和大脑变形。在5名婴儿中,头骨在出生后不久就恢复到出生前的形状,在检查新生儿时,变形并不明显。

    核磁共振扫描捕捉到超声波看不到的软组织视图,为了解胎儿头骨和大脑的变形提供了重要线索,分娩时母体软组织的运动,根据这项研究,

    的发现今天(5月15日)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的网络版上。

    11大脂肪怀孕神话奇迹女性:关于女性试图怀孕的10个有趣事实:女性的10个小贴士

    最初发表在《生命科学》上。

  • 山亭柳
    回复
    2024-05-15 18:18:31

    概述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各种围产期新生儿因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脑部病变,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如智力低下、癫痫、脑性瘫痪、共济失调等。多发生在窒息足月儿,但早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HIE是新生儿急性死亡和慢性神经系统损伤的主原因之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其发病的核心是缺氧,最主要的原因是围生期窒息。另外,出生后肺部疾病、心脏病变及严重失血和贫血也可引起脑损伤。

      二、发病机制
    1.脑血流量调节功能降低正常新生儿脑血管以舒张和收缩来调节进入脑组织的血流量,当血流量减少时脑血管舒张,而当血流量增加时脑血管则收缩,以这种功能保持进入脑组织的流量相对稳定、缺氧缺血时血压波动大,血流量的变化多,但此时脑血管的调节功能却已降低,当血压降低,血流量减少时,脑血管未能及时舒张,形成脑的低灌注,待血压升高,血流量增加时,脑血管又未能及时收缩,转变成高灌注,在这转变过程中最易发生脑水肿和颅内出血。而且低灌注本身也可引缺氧血性脑病。

      2.脑组织代谢的异常人体各脏器组织的代谢以脑需要的氧和葡萄糖量。缺氧缺血时能量供应不足,影响脑组织的代谢也,表现在:

      ①氧自身虚夸(O2-)使细胞膜发生过氧化反应而受到损害,当毛细血管壁细胞受损后渗透性增加,造成脑水肿。

      ②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开放,细胞外Ca++流向细胞内,破坏细胞的生存。

      ③脑组织中脑啡吠增加,直接抑制呼吸,增加缺氧程度。

      ④缺氧缺血时发生代谢性和呼吸性酸中毒。以上脑组织代谢的异常导致脑组织软化、坏死、出血和形成空洞。

      3.脑部对缺氧缺血的易感区
    ①不同胎龄胎儿和新生儿脑的成熟部位不同,对缺氧缺血的易感程度也不同。细胞丰富、血管多、代谢率高的区域需氧量高,对缺氧缺血最敏感。早产儿的易感区在脑室管膜下的生发层,因该区在胎儿28±周时细胞代谢最活跃,而且该区毛细血管缺乏结缔组织的支持,容易出血。至胎龄32-34周后生发层的活跃细胞渐移至大脑皮层,留下的生发层由白质替代,但因属于动脉末梢区,供血量不足,仍可受缺氧缺血的影响。足月儿大脑皮层因活跃细胞的移入,成为易感区。

      ②动脉末梢边缘区由于供血少,血压低,成为缺氧缺血的好发部位,足月儿的顶颞部是大脑前、中、后动脉末梢的交界区,最易发生病变、早产儿的脑室周围的白质区也属动脉末梢区,易发生组织软化。
      病理改变

      病变的分布和范围主要取决于损伤时脑成熟度、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缺氧缺血后脑部先出现水肿、软化、出血和坏死,以后形成空洞、脑室内、珠网膜下、硬膜下都可能出血、病程长者脑部可能萎缩。

      1.大脑病变足月儿的病变多在脑皮质,除水肿外尚有出血和坏死。形成小囊空腔后称多囊脑(spelencephaly),如形成大空洞称为空洞脑(porencephalen)。

      2.颅内出血早产儿出血部位多在室管膜下和脑室内,足月儿多在大脑实质内(IPH)。其他如硬膜下出血(SDH)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在足月儿和早产儿都可发生。

      3.脑干病变病变在脑干神经核或白质部痊。脑干也可因脑皮层的病变而出现继发必萎缩。

      4、早产儿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的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M)。

      临床表现

      急性损伤、病变在大脑两侧半球者,症状常发生在出生后24小时内,其中50%-70%可发生惊厥,特别是足月儿。惊厥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轻微发作型或多灶性阵挛型, 同时有前囟隆起等脑水肿症状体征。病变在脑干、丘脑者,可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缩小或扩大、顽固性惊厥等脑干症状,常在24-72小时内死亡。部分患者在宫内已发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出生时Apagar评分可正常,多脏器受损不明显,但生后数周内或数月逐渐出现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根据病情可分为三度:

      1、轻度表现为过度兴奋,易激惹,肢体可出现颤动,肌张力正常或增高,拥抱反应和吸吮反射稍活跃,一般无惊厥,呼吸规则,瞳孔无改变。一天内症状好转,预后佳。

      2、中度患儿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降低,拥抱反射和吸吮反射减弱,常有惊厥,呼吸可能不规则,瞳孔可能缩小,症状在三天内已很明显,约一周内消失,存活者可能留有后遗症。

      3、重度患儿神志不清,肌张力松软,拥抱反射和吸吮反射消失,反复发生惊厥,呼吸不规则,瞳孔不对称,对光反应消失,病死率高,多在一击内死亡,存活者症状可持续数周,留有后遗症。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血生化检查
    1、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PK-BB),正常值为<10U/L,脑组织受损时升高。

      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正常值为<6U/L,神经元受损时血浆中此酶活性升高。

      二、影像学检查
    1、头颅B型超声(B超)检查:以婴儿前囱为窗,作冠状面和矢状面扇形超声检查。可在床旁操作,无射线影响,还可多次追踪检查,优点较多。对脑水肿、脑实质病变和脑室增大显示清楚。

      2、头颅计算机扫描摄影(CT)检查:作头颅水平位横断面多层次摄片。对硬膜下少量出血和蛛网膜下出血的显示较B超检查清楚,因此CT和B超互补检查可更提高诊断率。

      三、脑电图和脑电功率谱检查脑电图可出现异常棘波,脑电功率图可发现功率降低或错位,有助于临床确定脑病变程度,判断预后和对惊厥的鉴别。

      四、脑脊液检查为减少对患儿的扰动,应避免作脑脊液检查,只有在需要排除化脓性脑膜炎时才作这项检查。值得注意的是正常新生儿脑脊液可能有极少量红细胞进入脑脊液,或因黄疸使脑脊液呈淡黄色。并不表示有颅出血。

  • 冉冉云
    回复
    2024-05-15 17:17:21

    1、二维超声显像主要对象是婴儿、新生儿及幼儿,它通过利用婴幼儿的囟门为声窗获得实时二维的颅脑内部结构图像,用以诊断婴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积水、脑出血、脑内畸形、发育不全等疾病。随着仪器的发展,多普勒血流显像配合使用,二维超声也逐渐用于成人颅脑检查脑动脉血管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脑膜瘤等)以及脑动静脉畸形。
    2、经颅多普勒颅脑超声检测仪(TCD) TCD为连续实时式的彩色显像和定量分析技术,可测定8-10cm以内颅内、颈部大、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用于检测脑梗死(缺血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血管痉挛、脑动脉瘤以及脑动静脉畸形等疾病。 浅表部位器官的超声诊断
    主要包括甲状腺和甲状旁腺、乳腺、眼部、睾丸、阴囊、颌面部的疾病,以及一些骨骼、四肢肌肉关节、皮下组织筋膜的病变,如血肿、脓肿和肿瘤等。这些部位器官的检查需要使用高频率探头(在7.5MHz以上,多为10-15MHz)其细微结构分辨力较好。
    1、甲状腺超声诊断;单纯性、结节性和弥漫性甲状腺肿(甲亢);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腺瘤、囊肿、甲状腺癌);甲状旁腺增生、囊肿、腺瘤以及甲状旁腺癌等疾病的超声诊断。
    2、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乳腺炎、乳房小叶囊性增生病,乳腺囊肿、乳腺纤维腺瘤以及乳腺癌。由于超声具有无创性、简便易行,是乳腺癌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3、眼部疾病的超声诊断:眼及眼眶位于人体的表层,解剖比较简单,界面清楚、声衰减较少,是最适于超声探测的部位之一。主要用于眼内肿瘤、白内障、视网膜与脉络膜脱离,眼内出血、眼异物或眼外伤、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及术后监测等。 1、胸腔疾病的诊断。包括前上纵隔的胸腺囊肿、胸腺瘤、畸胎瘤和恶性畸胎瘤、淋巴结结核和恶性淋巴瘤(淋巴肉瘤、霍奇金氏病)等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肺部的肺气肿、肺不张、肺脓肿以及肺实质性占位病变(肺癌);胸膜腔积液、脓胸、胸膜肿瘤等病变。
    2、消化系统脏器的超声诊断。主要有肝、胆、胆道系统、胃肠疾病、脾脏和胰腺疾病。如常见的肝弥漫性病变(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吸虫病等),肝脓肿、囊肿和血肿,肝包虫病、肝脏良恶性肿瘤(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癌、转移癌、胆管细胞癌);胆系炎症、胆系结石、胆道蛔虫症、胆系肿瘤(胆囊癌、肝外胆管癌);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胃肠癌、肠梗阻、肠套叠等疾病。
    3、泌尿生殖系统超声诊断。包括肾脏、肾上腺、膀胱、前列腺、尿道和阴囊等部位。肾或输尿管结石、肾功能衰竭、肾萎缩,肾血肿、囊肿、肾及肾上腺的肿瘤(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癌、嗜咯细胞瘤);膀胱结石、膀胱肿瘤、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尿道结石、尿道狭窄;阴囊血肿、鞘膜积液、隐睾、睾丸肿瘤及附睾结核等疾病。 1、子宫及其附件(输卵管、卵巢等)疾病。宫内节育器探查、子宫发育异常,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癌、卵泡发育的监测、子宫内膜异位症、畸胎瘤、卵巢浆液性或粘液性囊腺瘤(癌)。
    2、妊娠子宫的诊断。早、中、晚期正常妊娠中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及其羊水、脐带、胎盘的监测。异常的妊娠有流产、异位妊娠(宫外孕)、胎儿生长发育迟缓、胎儿畸形(无脑畸形、脑积水、脊椎裂、消化道或泌尿系畸形等)、前置胎盘、胎盘出血、羊水量异常、脐带绕颈、滋养叶疾病(葡萄胎、恶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等)。 包括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颈部动静脉、腹腔动静脉、肾动脉、四肢大动脉及深静脉系的形态结构、血流动力学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系将超声探头置于胸壁、食管内,对立体的心脏进行无数切面扫描、综合分析心脏各结构的位置、形态、活动与血流特点,从而获得心血管疾病的解剖、生理、病理及血流动力学诊断资料。近年来食管内超声、血管内超声、心血管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拓宽其应用范围,大大提高了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
    1、先天性心血管结构异常。如房缺、室缺、法乐氏三、四联症、动脉导管未闭、心内膜垫缺损、大动脉转位、肺静脉畸形引流、先天性瓣叶发育畸形等。
    2、心瓣膜病变。对心瓣膜狭窄、关闭不全、瓣叶钙化、脱垂、穿孔、瓣环钙化、赘生物附着、瓣叶发育畸形等病变均能作出明确诊断。
    3、应用于高血压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心肌病、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窦瘤及破裂、冠心病、心脏肿瘤(粘液瘤、横纹肌瘤、继发肺癌、乳腺癌、纵隔肿瘤)及心腔内血栓形成。
    4、颈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四肢大动脉的内膜病变、斑块形成或狭窄等病变;头颈、腹腔及四肢静脉的血栓形成、扩张、畸形等病变。 介入性超声医学(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作为现代超声医学的一个分支,其特点是在实时超声监视和引导下,完成各种穿刺、活检、注药治疗等操作,可以避免某些外科手术,从而达到与手术相媲美的效果。特别是近些年来利用自动活检装置(automatic biopsy device ABD)进行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USGAB)技术,提高了穿刺效率以及活检标本的质与量,减少手动操作可能引起的损伤和并发症,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新生儿黄疸15.3严重吗

新生儿败血症是什么病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