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细菌性肠炎

时间: 阅读:7199
新生儿细菌性肠炎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百薇

百薇

2025-09-18 09:41:12

新生儿细菌性肠炎主要是进行抗炎抗病菌治疗,细菌性肠炎可能是由大肠杆菌或者是葡萄菌感染引起来的症状,可以使用一些消炎药或者抗生素进行对症处理,口服药物效果不好也可以考虑静脉注射药物。日常生活中注意多给孩子喝一些温热水能够预防身体脱水。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5-15 18:18:11

    小儿消化道常见问题您可知道宝宝的消化系统与成人有何差异?常见的小儿肠胃疾病有哪些?何谓小儿慢性腹泻?本篇特别邀请专业儿童胃肠次专科医师、中医内儿科医师,详解宝宝的消化结构,及幼宝宝居家肠胃保健妙法,并告知家长正确预防之道,破解坊间常见的保健迷思! 西医篇:透析小儿消化系统

    什么是「消化」与「吸收」?林口长庚医院儿童胃肠肝胆科主治医师赖明玮表示,「消化」和「吸收」看似是同一件事,但确有其差异性。一般说来,人类肠道的「消化」作用就是分解的功用,是指将吃下去大分子的食物性质,例如:蛋白质、脂肪、淀粉等,透过消化酵素(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将较大分子(肉类、奶类)分化为较小分子(胺基酸、胜肽、葡萄糖等),以便进行养分的吸收与利用。至于「吸收」,则是透过肠道黏膜绒毛组织,将小分子养份吸收,由血液循环输送至肝脏进行新陈代谢作用。

    因此赖医师简单比喻,肠道的运作过程,就好比我们学习必须先将听到看到的大量讯息拆解分析(消化),然后才能真正内化(吸收),最后转为大脑的知识记忆。另外,只有很少数的病因等情形,需要直接摄取小分子的胺基酸饮食,因为这种一开始就被分解的饮食,分子虽小但渗透压亦高,不易被肠道完全吸收,因此只有极少数患者,才需要摄取此类已被分解好的小分子饮食喔!

    新生儿肠胃与成人有何不同?新生儿与成人的肠胃系统很不一样。赖明玮医师指出,最大的不同点包括:胃及肠道的容量、长度、结构均不相同。而且消化系统除了主要的消化器官之外,消化酵素更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而消化酶,在小儿与成人间的成熟度也是不同的。

    * 胃酸:消化蛋白质举例来说,胃酸主要的功能,是协助消化蛋白质成份的食物。胃酸在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其酸度与分泌量,并不如成人那么足够,通常差不多在宝宝四个月左右时可趋于成熟。

    * 胰脏分泌脂肪酶,消化脂肪其次,消化脂肪的时候,则需要脂肪酶,而脂肪酶最主要的来源就是胰脏,胰脏将脂肪酶分泌至肠道来消化脂肪,然而,许多刚出生的新生儿,胰脏成熟度不足,所以胰脏脂肪酶也不够,因此多数新生儿便便,看起来似乎就有点油亮、油亮的,但这并非异常,而是在于胰脏还未完全成熟所致。这也是婴儿刚出生,无法消化成人食物的主因。

    小儿消化道常见问题

    消化器官,到底扮演哪些角色?消化器官到底有哪些?各扮演哪些不同的功能及角色呢?赖明玮医师指出,一般胃肠的整体结构,始于「口腔」、「食道」、「胃」、「十二指肠」、「胰脏」、「肝脏制造胆汁」、「小肠」、「大肠」直至「 *** 」。从口腔开始,主要功能为负责咀嚼及吞咽,当然唾液也包含了一部分的消化酶,但食物咀嚼后停留口内的时间很短,必须透过食道将咀嚼过与唾液混合的食物经由蠕动推送至胃。

    胃里面有胃液、胃酸及胃蛋白酶,从食道送下来的食物,胃就负责将食物混合胃酸及消化酶,分解成乳糜般的物质。再来即是将乳糜物质,送至十二指肠直至小肠,十二指肠中则包含了从胰脏所分泌的酵素(脂肪酶),以及从肝脏制造经胆管输送至十二指肠的胆汁(含有胆盐),负责帮助脂肪的消化。胰脏所分泌之淀粉酶则负责将肠道内的淀粉食物分解成单糖。胰脏所分泌之蛋白酶则负责蛋白质食物的消化。

    另外,小肠、大肠,均含有水分及电解质等作为溶剂,因此在消化的过程中,也必须仰赖这些溶液,来顺利进行肠道的消化及分解作用,甚至到了大肠,水分及电解质都仍会再被大肠吸收继续回归人体来利用。再者赖医师表示,大肠内有许多肠内菌丛,新生儿的消化系统与环境与饮食接触后,慢慢也会建立起各自的肠内菌丛状态,愈来愈多研究显示这些菌丛深深影响肠道功能,甚至个体的健康。

    新生儿肠胃系统何时成熟?赖明玮医师表示,足月刚出生的小宝宝,消化道其实已有基本的成熟度。通常都足以消化吸收母奶或配方奶,获取足够的营养。然而,对于34周内出生的早产宝宝来说,因肠道内壁的乳糖酶发育未臻成熟,故早产儿之母乳或配方奶中所含的乳糖较低, 而非乳糖的含量较高,以利早产儿之消化吸收。

    由于刚出生的婴儿,没有牙齿可以咀嚼食物,胃容量约仅有60C.C.左右,因此宝宝的食量也是渐进式缓慢增加的。而食物的型态也会影响消化与吸收,所以必须先从母奶、配方奶(4个月前)开始哺育,奶量的摄取约从一个月(30-60C.C.)至六个月(200-240C.C.)左右。等宝宝满四~六个月大左右,胰脏发育较为成熟,可分泌淀粉酶以消化淀粉类的食物,则可逐渐将副食品带入宝宝的饮食中。包括像是淀粉类的米糊、麦精等半流质(4~6个月)、半固体(7~12个月),循序渐进的直到宝宝近一岁起,才会给予接近成人的固体食物喔!

    小儿消化道常见问题

    常见的小儿消化疾病VS. 保护之道 * 乳糖不耐症赖明玮医师说,虽然亚洲人原发性乳糖不耐症高达九成,其实两岁以前的宝宝,通常仍需要仰赖奶类为主食,肠道之乳糖酶通常是足够的,较少出现乳糖不耐的现象。但是肠子发炎,肠壁黏膜的乳糖酶也会崩解形成暂时不足,这时就会容易引起乳糖消化吸收不良的症状。

    不过,赖医师表示,在肠炎时不表示肠子的每一段都在发炎,发炎的肠道也只是暂时无法吸收乳糖。一般说来,病况通常不会持续太久,等急性肠胃炎消退后,大部分都可恢复到原来正常的消化情形。肠炎时是不是就不能喝母奶或配方奶了呢?赖医师说,如果只是急性的腹泻,通常比较短暂,如果腹泻的状况不算严重,倒还不至于一定要换成无乳糖的奶粉。

    但如果宝宝持续腹泻得厉害,则可先给予较少奶量,并以少量多餐的方式慢慢喂宝宝喝。若是哺喂配方奶的宝宝,腹泻超过2周;或是原本体重就不足,腹泻超过1周,则可考虑暂时换成无乳糖配方,直到腹泻痊愈,再逐步换回一般配方。

    * 婴儿肠绞痛赖医师表示,肠绞痛是一种症状,并非出于单一原因,因为小宝宝不会说话,所以通常就用哭闹来表达。当然婴儿半夜哭闹的原因,到底是不是就是肠绞痛,可能还是需要要排除掉,如:发烧、中耳炎等可能的其他原因。而且发生肠绞痛的原因,每个婴儿可能都不一样。

    其次,母奶及配方奶中都含有营养的蛋白质,也属于较大的分子,因此有人推测是否是因为对蛋白质过敏所引起的肠道不适,故也有看法认为,或许给宝宝喝水解奶粉可以改善。也有推测乳糖不耐,于是尝试给宝宝服用一些益生菌、消胀气的药等,可能具改善作用。但赖医师仍提醒家长,有时婴儿肠绞痛也是宝宝肠道成熟的一个成长过程。

    其次,很多家长会使用薄荷、胀气膏来帮小婴儿缓解。但是,赖医师呼吁,两岁以下的Baby,不宜使用含薄荷醇的胀气膏,因为台湾儿科医学会也郑重告诫,薄荷醇对婴幼儿可造成抑制神经的作用,并使支气管收缩,引起呼吸急促等不良反应。如果是罹患蚕豆症的宝宝,则还会对含薄荷醇成份的精油引起过敏,甚至是出现溶血性贫血。

    * 细菌性、病毒性肠胃炎:肠炎的典型症状就是会拉肚子,有的则加上呕吐、发烧,但究竟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引起的肠炎,则通常需要进一步将粪便拿去化验。另外,两种病因在症状上也颇类似。病毒性的肠炎一年四季都有,像是:轮状病毒,但好发季节以秋、冬季居多。粪便通常不带黏液、血丝,一般是以水泻情况为主,较常伴随呕吐现象,呕吐完即拉肚子,也就是上吐下泻。

    其次,细菌性的肠炎好发夏季,常见食物、饮水、食器、奶瓶不洁,食品处理过程未完全煮熟、生水没有煮沸、水源不洁、沾酱生熟食共用被污染、生菜沙拉久置不新鲜、蛋壳受细菌污染,因而酿成病从口入的危险,如:常见的沙门氏菌,近期求诊情况颇多;便便较常带有黏液、血丝,解便前常伴随严重腹痛,有时还伴随高烧症状。宝宝肠胃炎期间,要如何照护?赖医师说,改善方式以少量多餐,注意水分及电解质摄取,饮食清淡为主即可。

    小儿消化道常见问题

    家长常见问题及迷思! ** 四个月以下厌奶,可以强迫喂食吗?关于宝宝拒吃的行为,赖医师表示,应先观察宝宝的生长曲线。假使生长曲线都落在标准范围以内(5%~95%)且循着宝宝原本的百分位,其实都是正常且无需过份担忧的。通常宝宝四~六个月大左右,多是厌奶的高峰期,此时也刚好是副食品介入的阶段,通常这也是很自然的现象。

    只要宝宝精神活动力没有任何异常,事实上吃多少、长多少,不一定有绝对关联。尤其,四~六个月大的宝宝,也是活动力开始旺盛的阶段,尤其当宝宝被外来事物所吸引时,往往更是容易出现有喝奶分心的情形。但只要孩子的成长曲线没有异状,其实都是父母尚可接受的过渡阶段及现象。

    若按照宝宝成长曲线的正常标准来观察,前三个月属于快速成长的上坡走势,若到第四个月大,成长曲线就明显变为缓坡上升,但每个人的成长速度不同,也与基因有关,当然也可能有胖有瘦,但只要宝宝仍然是在成长曲线的正常范围内,其实家长都是应该可以接受的。

    再其次,宝宝奶量即使没有喝到父母认定的次数及标准,同时也还有副食品的添加及补充,通常不至于营养不够。但是常见许多家长看宝宝肚子饿了替他泡奶,没想到孩子却喝没几口就心不在焉的转移注意力不喝了,剩下的奶家长觉得可惜不敢丢掉,那可以继续喂吗?

    赖医师建议,如果孩子真的每次都会剩下很多的奶,一个方法就是干脆不要帮宝宝泡那么多,宁可是给孩子喝完,等宝宝饿了再重新泡给他喝会比较恰当。尽可能不要剩下的奶水隔餐再喂,一来是温度下降,可能诱发细菌孳生,二来则是隔餐风味不佳,反更难引起宝宝喝奶的兴趣喔!

    通常给宝宝强迫喂食,会有很多的反效果。孩子通常有自我的成长调整期,也不需要跟其他的宝宝相提并论。家长也必须配合自己的耐心,切莫太容易灰心,尤其强迫喂食容易导致宝宝喝奶与厌恶的情绪相连结,使宝宝日后对吃东西这件事情,产生更多抗拒的心理喔!

    ** 四个月以上,厌食拒吃、不专心,怎么办?赖医师表示,通常将宝宝的生长曲线,与同龄的曲线纪录相比,如果差异没有真的很大,其实也是不需要去担忧的。此外,拒吃的孩子,也与他接受新食物的程度有关,由于奶类是宝宝过去的重要主食,因此通常并不排斥。相反的,当宝宝进入副食品阶段,开始尝试许多新的食物种类,就很可能会有初次适应不良的可能。

    所以,爸妈应掌握一项原则,就是不要因为宝宝拒吃第一次就灰心,应再过1~2周再让宝宝尝试看看;另外,就是有时候宝宝也不一定是因为口味感到不适应,而是因为料理的变化不够也是可能的原因,这当然也包括妈咪是否将食物煮得够软烂等等有关。再者,学龄前阶段的孩子,爸妈也应该试着让他们习惯吃东西的时候,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空间来吃,最忌讳一边吃饭,一边看卡通,如此习惯一旦养成,往往宝宝就更难专心吃饭了喔!

    宝宝的健康小叮咛赖医师表示,成长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因此每个孩子多少都会有些差异性存在的。因此家长唯有多多观察、参考儿童健康手册的生长曲线、耐心克服,有必要时也可以参考自家长辈过去带过自己童年时的过程,或许也有相同的类似之处,也就毋需大惊小怪了!当然,如果宝宝真的有任何生长上的疑虑,家长也可以主动找寻儿科医师咨询,寻求协助,如此孩子必定能够快乐成长的喔!

    小儿消化道常见问题 中医篇:小儿消化系统保健

    浅谈宝宝的慢性腹泻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中医儿科主治医师范芝瑜表示,所谓的小儿慢性腹泻,通常必须和西医所指的急性肠胃炎应有所区别。由于西医所诊断出的急性肠胃炎,多为细菌及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方面,如:轮状病毒、诺罗病毒等。

    其次,透过细菌检测,常见为志贺氏菌(shigella)或沙门氏菌(salmonella),主要症状为宝宝因为腹疼、腹部按压会痛故而哭闹不休。通常细菌性的肠胃炎,一天腹泻达数十次,明明吃不下任何食物,仍旧拉个不停,甚至如果是细菌性的肠胃炎,父母还会发现宝宝的大便有红色血丝,因此常让父母感到手足无措。

    慢性腹泻的中医疗法慢性腹泻就西医定义,可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先天性的慢性腹泻,症状较为少见,通常在宝宝一岁前常会出现症状,大部份因于肠道结构异常(慢性小肠阻塞,或小肠扭转造成部分坏死);然而,后天性的慢性腹泻,则有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及寄生虫性腹泻等因素所致。

    因此,一部分与免疫系统相关的则是食物过敏以及麸质肠病变。范芝瑜医师说,中医在过去也有许多方药可用以治疗急性腹泻,但随西医发展强效抗生素及输液治疗盛行的现代,中医师对慢性腹泻的治疗及处置,反而更能巩固脾胃,达到发挥体质调理的改善作用。

    慢性腹泻,会影响生长曲线?范芝瑜医师表示,「泄泻」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疾患,中医定义为脾胃功能失调,引起大便稀薄如水样,且排便次数增多。据中医儿科医学指出,好发年龄以2岁以下婴幼儿居多,又称为婴幼儿「泄泻」。无论是轻度的慢性腹泻或是重度的慢性腹泻,都会因为水分不断从体内流失,因而宝宝容易产生耗伤气血和津液的症状,再严重一点的,甚至会导致「伤阴」、「伤阳」或「阴阳两伤」的症候。

    如果始终没有治疗,甚至也会影响到生长发育,使宝宝无法按照既定的生长发育曲线长大。泄泻的记载和论述,首见于『黄帝内经』,名称包括『飧泄』『濡泄』『溏泄』等形容,从中国古代字形的解释可以看出慢性腹泻的原因可以由于饮食不节、起居不时以及感受外在环境的影响所导致。

    然而中医如何辨证的呢?范医师指出,因为人体的排泄物,最能直接及真实反映内部脏腑的变化,粪便成形「浓黄老苍」而臭,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形状性质改变,及味道过于酸臭则为病理状态。从中医的角度检视大便的性状,如何辨证的呢?范医师大致简易分类如后:

    1. 如果大便稀溏,黄褐而臭秽、 *** 灼热或潮红,为湿热型。

    2. 便下稀溏色黄、夹乳块或食物残渣、腐臭如败卵,为食滞夹热。

    3. 泻下如果清稀多泡,淡黄臭青,或伴肠鸣,多为风寒。

    4. 食后作泻、水谷不化、稀溏色淡、臭味不甚,多为脾虚。

    5. 久泻清稀、完谷不化、色淡无臭,是为脾肾阳虚。

    很多人会以为只要粪便味道酸臭就是有胃热,或家长总以为自己的小朋友就是『上火』,但中医师还是会运用望诊、闻诊详加辨析,根据颜色、臭味而判定是常态,或是风、寒、湿、热、虚等症。因此在治疗方面,中医一般会按照症状找原因,再依据不同的证型,给予不同的疗法。大约如后:

    * 伤食泻:此类型属于小朋友最常见的,因为偏食所导致的腹泻,又或是特别喜欢吃某一种食物,吃太饱或太胀而造成腹泻。此种类型的腹痛会在一整天反复出现,觉得痛时拉完肚子就好了。而粪便的味道酸臭不已,小朋友也容易打嗝,家长可以闻到幼儿打嗝出有食物的味道或酸腐味,有些小朋友也会常有呕吐感,正餐大部份吃不下,只有喜欢的零食巧克力才愿意进食。

    而中医的治疗方向会以「消食化积」为主,也就是将肠胃中的宿食,借由中药的作用得以消化得更完全,化除积滞,让这些宿食不会堆积在人体内造成危害。例如:中药当中的保和丸,就是此类病症的首选药方,此方主要功用有调理气机,消导积滞,渗湿和胃的功能。其次,山楂、神曲、莱菔子,亦可消食化积;陈皮、半夏,理气消胀、降逆止呕;茯苓,渗湿和脾;连翘,清解积滞郁热,均有改善作用。

    * 风寒泻:此类型小朋友常常在夏天吃了太多的冰饮、冰棒,因此造成腹泻。父母通常可以观察到,小朋友腹泻常发生在喝了一罐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冷饮,或是吃了很冰的水果后,立即就感到腹痛,于是跑去拉肚子。

    一般说来,这种粪便的状态会是清稀软散的,马桶水一冲就散掉,有时也会夹杂泡沫,但味道并不恶臭。中医的治疗方式,以疏风散寒为主,也就是将困在「体表的风」散去,再将困于肠胃的「寒湿」温化。一般开立藿香正气散为主要方剂,包含:藿香、苏叶、白芷、生姜,可以疏风散寒、理气化湿;大腹皮、厚朴、陈皮、桔梗、半夏,可以调理气机、散积消滞;白术、茯苓、甘草、大枣,则可健脾和胃、化湿调中。

    * 脾虚泻:此类型的特色是观察宝宝的外观及精神状态,因为此种证型的腹泻,粪便大部份是稀糊状,颜色淡且味道不臭,和一般的粪便差异不大,但宝宝的外观也许会面色萎黄,肌肉消瘦,每天精神都不是很好,哭声和吸吮牛奶的力气都不太够。此时中医治疗以补脾益气为主,然而所谓的补脾,并不是像传统吃一堆补药那样,而是要改善 「脾之健运」 。一般以参苓白术散,作为主要方药,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用以补脾益气;山药、莲肉、薏苡仁、扁豆,则可健脾化湿;陈皮、砂仁、桔梗,得以理气助运,条畅气机。

    小儿消化道常见问题

    上火型腹泻?肠绞痛、乳糖不耐?范芝瑜医师表示,婴儿最常见的腹泻,仍以婴儿肠绞痛以及乳糖不耐症居多,因为婴儿肠绞痛表现方式是以一夜啼哭数十次,且啼哭的表现是以夜晚突然尖叫哭泣的形式,让照顾的新手父母或家中长辈常感束手无策,才经常会带来医师的诊间,总觉得小朋友是不是『上火』或是『惊吓』到了。

    婴幼儿的慢性腹泻也可以分成伤食泻、风寒泻和脾虚泻,而乳糖不耐症比较可以归类为「伤食泻」,肠绞痛的原因就比较复杂,从西医的角度观察,是因为婴幼儿在出生后四个月前的肠壁神经发育未完全,所以蠕动功能也会在某些时候发生阻碍,以致造成肠绞痛的症状。但大部份的婴幼儿,在肠壁神经渐趋成熟之后,肠绞痛发生的频率和程度,一般就会慢慢消退。

    在居家照护上,新手爸妈多半都很紧张或很自责,以为是自己给宝宝吃了什么不该吃的东西,但其实和宝宝的体质关系比较密切,只要不是给宝宝吃太油腻或太难消化的食物,婴儿肠绞痛一部份可借由中药调理而获得改善。预防方面,可以养成宝宝定时定量的进食习惯,切莫因为宝宝哭泣就拚命喂食,唯有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才会让宝宝的肠胃蠕动更规律,也才能减少蠕动不顺畅的机会喔!

    婴儿肠绞痛在中医看来,属于腹痛的范畴,在中医方药上,我们可给予平胃散加减砂仁、香附等理气止痛的药。然而,乳糖不耐的症状,大部份会归咎到幼儿对奶蛋白过敏,但通常牛奶是最常见的儿童过敏原(2.5%),而牛奶蛋白过敏为2岁前婴幼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症状,约有50%是IgE作为媒介所致。

    四个月以上宝宝厌食、拒吃,中医如何改善?现代的长辈面对疼爱的孙子,总是会有「怎么只吃这样」的迷思,会觉得幼儿一定要吃完桌上满满的食物才算是有吃饱,对生长发育才有帮助。或是总觉得婴幼儿一定要喝下够多的母乳或牛奶才不会饿著。其实在过去古人所谓的「忍三分饥,吃七分饱」可谓至理名言,也就是当宝宝吃到合理的饮食量后,家长应该不要再强迫孩童再进食。

    大约在小宝宝四个月大时,会有短暂的厌奶期,其实这也是小宝宝在告知父母亲该添加副食品的时候了。父母可以为小宝宝准备的副食品像是在0至6个月可供给婴儿麦粉或麦精片、柳丁汁、橘子汁或蕃茄汁;7~9个月可供给蛋黄泥、菜泥、水果泥、面包干、肉泥或肝泥;一岁以后可供给蒸全蛋。

    副食品除可为小宝宝补充营养外,也可训练小宝宝咀嚼能力,并习惯固体食物。此时更可以选用一些中药食材适合小宝宝服用,一方面也可以达到「开脾」的效果;像是山药可以蒸煮成泥状加入小宝宝的副食品,或是请中医师开立适量的茯苓及白术(约1~2钱)煮水后,加入一些菜泥及蛋黄泥服用,一方面能让食物掩盖中药味,二方面也能达到照顾脾胃的效果。但如果小宝宝的胃口不好,兼有不停拉肚子或是发烧等症状,就要请家长迅速带至医疗院所就医。

    小儿消化道常见问题 迷思篇:坊间流传的偏方,可信吗?

    Q:大蒜可以治疗宝宝肠炎腹泻?婴幼儿腹泻的饮食建议、改善及注意事项。A:范芝瑜医师指出,大蒜为百合科(Garlic Allium Sativm L.)的干燥鳞茎。春、夏季采收。性味辛,性温。功效为温中健胃、消食理气、健胃杀虫。大蒜是由西域传进来所栽种的食物,在古书中所记载的内容为开胃健脾,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解暑气等。也就是肠胃如果是因为「感染性」或是「寒湿性」的腹泻,是会有一定的帮助。

    但大蒜也是属于 *** 性较强的食物,如果需要使用可以酌量给予或是询问中医师的意见。对婴幼儿腹泻的饮食建议大致是先维持清淡的进食,像是白米煮成粥不要加任何的调味料,或是蒸蛋不要调味,当宝宝身体的机能慢慢恢复时,对于食物的需求会慢慢的增加,此时家长耐心的等待即可,不需要强求幼儿在生病时要进食太过丰盛。

    Q:宝宝肚脐敷姜片,或敷云南白药,吃蒸熟的苹果泥,可治宝宝腹泻?A:坊间所流传的敷姜片是属于辛温驱寒的原理,治疗所谓的寒湿腹泻。云南白药的组成在中国大陆是列为机密,属于 *** 资产保护,所以目前所能查到的处方是在维基百科上所写的美国标示出的:田七、冰片、散瘀草、白牛胆、穿山龙、淮山药、苦良姜、老鹳草,但中国大陆并不承认这格处方,但大都不离所谓的辛温通络、活血化淤的药,这类中药针对宝宝中医的寒湿腹泻是比较有效的。

    至于蒸熟的苹果泥,则是当宝宝处于腹泻状态的时候,可能因拉肚子的频率较频繁造成电解质及水分容易流失,苹果泥里附含水分及钠钾等离子,可适时的补充人体,且苹果对人体的 *** 性也是最低的,如果以其他水果替代,则可能会因为浓度过高,造成肠胃内渗透压的变化致使小宝宝腹泻变得更严重。

    Q:宝宝轻微腹泻、便秘,针灸治疗可较快复原?婴儿可针灸吗?A:针灸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针刺进去皮肤,借由中医所研究出在人体体表及体内经络的分布,借由神经的传导治疗疾病或是增加气血的循环,所以宝宝只要各方面生长发育健全,大致上是可以做针灸治疗的,但一般均建议当宝宝该打的预防针,以及健康检查都做过后,宝宝并无血液系统或其他器官疾病,再进行针灸治疗会较安心。

    婴幼儿皮肤的特色是角质层及真皮层较成人来得薄,含水量也较低,因此对针刺的敏感度可能增加,故中国附医针灸科李育臣主任建议,婴幼儿针灸治疗的原则是「浅刺不留针」,尽量让疼痛度降到最低,无须用提插捻转的手法做强 *** ,而幼儿适合针灸的年龄目前没有限制。

    故范医师建议,如果用穴位 *** 的方式替代针灸,会让婴幼儿接受度增加,用轻柔的 *** 手法 *** 一些脾胃相关的穴道,像是中脘、神阙、上脘等,不仅增加亲子互动,也会让宝宝借由温柔舒适的 *** 达到肠胃保健的效果。如果非不得已一定需要针灸,也可以选择耳针形式的皮肤针。一方面痛感降低,一方面可以在宝宝身上放上较长的时间,让 *** 气血循环的目的更完全。

  • 冉冉云
    回复
    2024-05-15 18:18:11

    小儿肠炎最主要的致病原因:病毒、细菌。大多数肠炎是感染细菌或病毒等病菌后引起的,导致肠炎的病菌种类繁多,其中以病毒最为多见,如轮状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不过,病毒性肠炎的症状一般比较轻微。由细菌引发的肠炎则症状较重,其中常见细菌有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小儿肠炎的病因一、传染性下痢:吃了不清洁的东酉,以细菌性下痢为最多,如赤痢菌、病原性大肠菌、革兰氏阴性细菌、葡萄状球菌。沙门氏菌等,此病多发生在每年5~6月间。滤过性病毒也是小儿肠炎之主因,如小儿麻痹病毒。流行性肝炎病毒以及其他原因不明之病毒,都可引起流行性下痢。每年9~10月间流行之下痢,多为滤过性病毒引起的。原虫以及阿米巴山可引起下痢,在邻国菲律宾就发现新生儿的阿米巴病例,在我国因环境卫生进步,此种病例较少。二、全身性感染:小儿因抵抗力弱在发生中耳炎、肺炎或肾盂炎时亦可罹患下痢。三、饮食:消化不良、过食或者饮食浓度太浓的奶、脂肪或淀粉过高,亦可引起消化不良,发生下痢。四、口服抗生素:有些抗生素会刺激肠管发生下痢,有些抗生素抑制正常肠管苗簇之发育性而使病原性细菌过度滋长而发生下痢。五、胃肠过敏症:有些小儿对牛乳有过敏性而发生下痢。六、酵素缺乏:原发性或由于下痢续发性皆可引起酵素缺乏。七、内分泌不正常。八、食物中毒等:除发生下痢外尚有厉害呕吐现象。

  • 龙葵
    回复
    2024-05-15 18:18:11

    腹泻有时也跟发烧一样,是宝宝本身的一种自我保护。腹泻的时候虽然会流失大量的营养和体液,但同时细菌也会随之排出体外。至于要不要吃止泻药,这要看宝宝的腹泻属于哪一种。

    一般腹泻可以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如果是非感染性的腹泻尤其是食物引起的,只要立即停止食用该食物,腹泻症状一般会很快改善。另一类是感染性腹泻,常见的如病毒、细菌和真菌感染。其中病毒性腹泻一般都是可自愈的,不用吃抗生素类的药物。比如常见的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季腹泻,一周左右该病毒就会自然死亡,宝宝不用吃药也会痊愈。而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腹泻则没那么容易自愈,通常需要借助药物。安全起见还是建议给宝宝做个便检,确认是由于哪种原因引起的腹泻再采取对应的治疗才是正确的方式。

    相对于止泻,其实更重要的是 防止脱水, 脱水程度的判断:

    轻中度脱水口服补液 (ORS 液),每次稀便后补充,直到腹泻停止。注:用量 (ml) = (50 75)ml x 体重 (kg),4 h 内服完;但由于补液盐的味道不怎么美妙,所以宝宝多数会不太喜欢,建议妈妈可以通过少量多次的方法帮宝宝补充水份。

    关于“新生儿生理性腹泻”

    大多数新生儿,大便为黄色稀便,类似于大孩子的腹泻状况,有学者把这种情况称为“新生儿生理性腹泻”。尤其时母乳喂养的宝宝,有人报道6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婴儿“生理性腹泻”占44.6%,4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婴儿中“生理性腹泻”发生率占26.8%”,然而在 健康 门诊就诊的宝宝,其"生理性腹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这个数据。

    目前很多研究认为,出现“新生儿生理性腹泻”的可能原因有:

    1. 与母亲的饮食有着密切关系,认为可能时新生儿肠道对于母亲饮食成分的不耐受甚至过敏,有人主张母亲哺乳期前3个月内减少鸡蛋、牛奶的摄入,可相应减少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传递,限制肠道不耐受或者过敏疾病的发生率和程度。

    2. 还有研究提示,母乳前列腺素水平和脂肪水平增加与母乳喂养儿腹泻有关,母乳中过量的前列腺素E:可促进小肠平滑肌蠕动,增加水与电解质的分泌,从而增加了大便次数。

    如何判断新生儿大便是否异常,哪些情况我们考虑为真正的新生儿腹泻:

    一般来说,如果新生儿大便中存在脓血便,或者大量黏液便,以及排便模式与之前有明显的改变,比如大便水分明显增多并且次数也明显增多。这些情况我们认为存在新生儿腹泻。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一定大大便检查,比如大便常规,大便轮状病毒检查。来进一步分析原因,包括细菌性肠炎,肠道病毒性肠炎,以及肠道过敏性肠炎等。

    新生儿腹泻如何治疗

    1. 生理性腹泻:无需任何治疗。一般3-6个月随着肠道的逐渐发育会自行好转。

    2. 如果排便模式发生明显变化,水分明显增多,完全水样便,次数明显增多,大便常规检查正常者,可以考虑肠道病毒感染,最常见为轮状病毒(可以检查大便轮状病毒抗原),主要治疗即母乳,同时可以给与一些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因为病毒感染肠道,需要通过腹泻的方式排除肠道的病毒和炎症因子,所以不建议用任何止泻治疗。只要保证足够母乳即可,如果母乳喂养有所减少,可以添加口服补液盐补充液体。

    3. 如果大便为脓血便,大便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红细胞都有增高,需要考虑为细菌性肠炎可能,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新生儿细菌性肠炎病菌,另外常见的如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等。细菌性肠炎对于小婴幼儿来说需要抗生素治疗。同时口服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同样的道理,因为细菌毒素需要通过腹泻的方式排除肠道的细菌及毒素和炎症因子,所以不建议用任何止泻治疗。

    4. 如果孩子反复出现的血丝便,大便常规检查往往提示红细胞增多,而且宝宝饮食正常,精神反应正常,没有感染中毒症状。可以考虑过敏性肠炎,过敏性肠炎主要与妈妈的饮食有直接关系,妈妈饮食当中的食物成分造成宝宝肠道过敏。所以妈妈需要回避饮食,最常见引起孩子肠道过敏的食物包括:牛奶,鸡蛋,鱼虾海鲜,坚果豆类,麦麸等食物。所以回避饮食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奶粉喂养的孩子则需要换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者氨基酸奶粉。这种也不需要用止泻药。


    综上,对于新生儿腹泻,大多数情况不需要用止泻剂。

    小宝宝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很多家长看到宝宝腹泻都很着急,希望宝宝能够马上止泻。其实这种想法是有问题的,腹泻其实是人体对外界有害物质的一种本能的保护反应。腹泻是一种症状,关键是要查明腹泻的原因。

    面对宝宝腹泻,主要是要防止宝宝发生电解质紊乱、出现脱水的问题,这些问题才是严重危害宝宝 健康 的。宝宝腹泻,不能马上用止泻药,也不能给宝宝禁食禁水。最好的处理方法是继续喂养,并同时给宝宝补充水和电解质,防止宝宝脱水现象的发生。

    宝宝脱水,一般会出现精神状态欠佳、皮肤弹性下降、嘴唇干、尿量减少等;严重的脱水还会导致宝宝精神萎靡不振、眼窝深陷、四肢冰冷、心跳加快、甚至昏迷等;此时一定要及时将宝宝送医治疗,进行静脉补液。

    在宝宝急性腹泻阶段,现在的医疗理念是鼓励继续给宝宝进食的,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为宝宝补充因腹泻损失的营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宝宝的康复速度。但在饮食上也要有所调整:如继续母乳喂养;如果是配方奶粉喂养的,要选择低乳糖或者无乳糖的奶粉;年龄较大的孩子,要限制高浓度单糖饮食,如碳酸饮料、果冻、水果罐头、各类甜食等;其他正常饮食中的谷物、肉食、酸奶制品、蔬菜、水果都可以正常吃。家长还可以给腹泻的孩子增加锌元素的补充。

    宝宝发生腹泻,关键是查出导致腹泻的原因。除了上述护理建议之外,及时带宝宝就医查明腹泻原因,是每个家长必须要做的事情。

    腹泻,是新生儿常见的问题。首先要确定是否真的是腹泻,判断腹泻的方法就是宝宝大便的次数的增多和形状的异常,一般情况下,宝宝的大便次数比平常增多两倍就可以考虑腹泻,大一点的宝宝,如果平时排软便1-2,突然增加三次以上且是稀便的也可能是腹泻。如果大便中出现血丝或粘液,那就需要及时就医。

    腹泻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喂养不当,病毒性胃肠炎,细菌性肠炎,过敏(乳糖不耐受),抗生素引起等。

    喂养不当的话,妈妈就需要从饮食上入手,清淡为主,戒油腻食物,少吃多餐。

    病毒性,细菌性就需要去医院做检查来判断。

    过敏(乳糖不耐受),尤其是喝奶的宝宝,那就需要换成去乳糖奶粉,如果考虑牛奶蛋白过敏,建议换用水解氨基酸粉。

    新生儿宝宝不建议用止泻药物,如果要用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腹泻会引发脱水,妈妈要及时给宝宝口服补液,防止脱水,才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新生儿由于刚脱离母体,刚开始适应新环境,难免适应能力差,消化功能有待适应、健全,很容易出现腹泻的症状,那么到底可以要吃止泻药吗?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决定。

    1、原则上新生儿不宜吃药。因为新生儿刚脱离母体,肠胃消化功能尚未健全,哺乳量多少也不好掌握,一哭就是饿了,一哭母亲就喂奶。另外,还要排出体内的胎毒,大便稀塘很常见,只要能吃能拉,精神好就没问题。我们这里叫不“聚肚”,一般过几个月,小儿的大便就正常了。

    2、如果母亲吃了不洁食物,或消化不良,引起新生儿腹泻的,暂停哺乳,或让母亲服用些思密达、乳酸菌素片,“过过奶”新生儿哺乳后就会缓解腹泻症状。

    3、如果新生儿,腹泻严重,有烦躁、粘膜干燥、皮肤弹性减退,尿少等脱水现象,就要去医院就医,一般不要私自给新生儿哺乳。

    4、哺乳期的母亲要忌口,不要吃生冷瓜果,油腻及不洁食物,以免引起小儿腹泻。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仅供参考,谢谢大家!

    新生儿腹泻?首先要确认是不是真的腹泻。因为宝宝吃母乳的话,大便如果不成形,都是正常的。只要是土黄色的,颜色没有异常就行。我家宝贝现在九个多月,纯母乳,大便都还是不成形的。刚开始一两个月都是水状,颜色土黄。如果自己不太确定,还是建议看医生。毕竟孩子还太小,能不吃药尽量不吃。

    腹泻的时候建议用止泻药?了解腹泻的作用之后,你就会幡然大悟

    腹泻 是一种常见的感染疾病,主要是指排便量、水分、频率增加。与此同时,腹泻往往还会伴有胀气、绞痛、排便紧迫感、恶心、呕吐等情况。

    腹泻很严重吗?是的,很严重!

    腹泻 会带来人体大量的水分,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如镁钾钠之类的微量元素也随之流失,身体机能无法正常运作,引起血压下降、虚弱等。



    为什么会出现腹泻?

    腹泻出现的原因主要跟病原体和一些慢性疾病有关系。

    如急性腹泻,是由于病原体感染导致的,最常见的便是大肠杆菌、志贺氏菌、诺如病毒。

    而慢性腹泻则是因为某些慢性疾病引起的,如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药物副作用吸收不良。



    腹泻的治疗

    对于腹泻的治疗,应该对症下药,如是因为病原体感染而导致的应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因慢性疾病、药物原因的,应该以先针对根源治疗和停药。

    一般来说,急性腹泻往往会在24~48小时内得到缓解。

    但需要注意的是,腹泻时往往会令身体流失大量的水分,对人体危害极大。

    因此,在这时候需要及时做好补水工作,使用口服补液盐是不错的方法,如使用(博叶)口服补液盐III来预防和治疗腹泻引起的轻、中度脱水,通过调节肠道水、电解质代谢平衡,来达到快速补液、安全止泻的效果。

    脱水的人需要含有平衡水、糖和盐的额外液体。只要患者没有过度呕吐,就可以口服这些液体(见脱水:治疗)。重病患者和有明显电解质异常的患者需要静脉输液,有时需要住院治疗。

    腹泻的时候可以用止泻药吗?不建议盲目使用



    在腹泻时,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止泻药。但其实腹泻时一开始并不建议使用止泻药,反而会让病原体残留在体内无法排出。

    当然,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止泻药来帮助缓解不适。然而,胃肠炎的某些细菌性病因,特别是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艰难梭菌,可因止泻药而恶化。医生通常只向出现水样腹泻且没有

  • 远志
    回复
    2024-05-15 17:17:01

      新生儿拉稀是一种常见的腹泻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婴幼儿腹泻的病因有哪些?腹泻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胃肠道疾病症状,也就是一般所说的拉稀。腹泻包括两个含义:一是大便次数较平时增加较多;二是大便性质改变,带有较多水分。

      造成婴幼儿腹泻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由致病菌和病毒引起的腹泻叫肠炎。 细菌引起的有痢疾和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病毒引起的为病毒性肠炎,其病原主要为肠道病毒。还有一种近几年来发现的轮状病毒,因其形态似车轮,因此而得名。致病性大肠杆菌炎多发生在夏季,所以也称夏季腹泻。病毒性肠炎多见于秋季,故也称秋季腹泻。这类腹泻也称感染性肠炎或感染性腹泻。

       由于饮食质量问题引起腹泻的有: 吃了不新鲜或变质的牛奶或其他食物,常常又吐又拉,称为急性胃肠炎。因为食物的量或质超过了婴幼儿胃肠道消化功能的承受能力,以致负担过重引起腹泻的叫消化不良,也即中医所说的?伤食泻?。

      其他,还有胃肠道以外的其他系统有病时,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引起腹泻者,称为肠道外消化不良。因食量不足引起的腹泻叫饥饿性腹泻。在正常情况下大便次数增多的称生理性腹泻。

      新生儿拉稀的症状:

       1.警惕体温升高, 婴幼儿腹泻的体温反应主要是发烧,且大多是中度发烧(38。5℃左右)。这常见于由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肠道病毒等引起的腹泻。发烧可能早于腹泻或在腹泻初起。同时,患儿还有不爱玩、不愿吃东西、磨人、哭闹等表现。有些病原体引起的腹泻不发烧,甚至还略低于正常体温。需要警惕的是,腹泻时或早于腹泻出现的高烧(39℃以上),这是细菌毒素中毒的症状表现,要及时就诊。

      2.警惕精神萎靡的患儿。 一般婴儿是不会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抽搐、惊厥、抽风、昏迷等症状的,一旦出现这其中的某些症状,尤其是早于腹泻或腹泻初起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3.警惕血水样便患儿腹泻。 一般常见的是稀便、水样便、蛋花样便、黄绿色便或便中有少量黏液。每天患儿腹泻5次左右。孩子腹泻时,如果便中带有血丝或出现血水样便、脓样便,每次便量较少,却坐在便盆不愿起来,就有可能是痢疾,或是空肠弯曲性腹泻或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腹泻,应立即就医。

      4.警惕孩子脱水。 如果孩子腹泻次数多,排便量大,失水多,就可能出现脱水症状,此时应及时输液,防止患儿酸中毒。

      新生儿拉稀的注意问题:

      婴幼儿身体抵抗力较差,在夏季和秋季容易出现拉肚子的情况,妈妈们要学会正确护理孩子腹泻。下面就来听听盱眙儿科专家的建议:

      1.千万不要禁食。 不论何种病因的腹泻,婴儿的消化道功能虽然降低了,但仍可消化吸收部分营养素,所以吃母乳的婴儿要继续哺喂,只要婴儿想吃,就可以喂。

      2.观察婴儿的臀部。 因腹泻病儿的大便酸、碱性不定,对臀部皮肤刺激性很强,轻的臀部皮肤发红,重的皮肤破溃、渗液、渗血,病儿往往因疼痛而哭闹不安,如处理不当可能发生局部感染。因此,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给孩子洗净臀部,用干的软毛巾轻轻吸干,不要用拧干的湿毛巾擦,以免加重臀部皮肤损伤,疼痛加重。

       3.查看孩子的排便情况。 当婴儿腹泻严重,伴有呕吐、发烧、口渴、口唇发干,尿少或无尿,眼窝下陷、前囟下陷,婴儿在短期内?消瘦?,皮肤?发蔫?,哭而无泪,这说明已经引起脱水了,应及时将病儿送到医院去治疗。

      孩子患上腹泻,不要盲目给孩子用药。轻型腹泻不用抗生素等消炎药物治疗就可自愈,细菌性痢疾或其他细菌性腹泻,可以应用抗生素,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之下治疗。

       新生儿拉稀的保健方法:

      婴幼儿患了腹泻,除应及时治疗外,家庭护理也十分重要,其方法主要有三:

       第一,要调整好孩子的饮食,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

      有些家长千方百计地喂孩子巧克力、牛奶、鸡蛋等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想以此来弥补患儿腹泻造成的损失,殊不知这样做反而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腹泻长时间不愈。此时宜给孩子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糖盐开水,甚至暂禁进食,使胃肠功能得以恢复,以加快疾病的痊愈。

       第二,注意孩子的腹部保暖。

      小儿腹部容易受寒,而患有腹泻的儿童,肠蠕动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凉则肠蠕动更快,从而加重病情。

       第三,要注意保护好病孩的臀部。

      由于排便次数增多,肛门周围的皮肤及粘膜必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家长在护理中要特别注意肛门部位。便后应用细软的卫生纸轻擦,或用细软的纱布蘸水轻洗,洗后可涂些油脂类的药膏,以防红臀,并要及时更换尿布,避免粪便尿液浸渍的尿布与皮肤摩擦而发生破溃。对于病孩用过的便具、尿布以及被污染过的衣物、床单,都要及时洗涤并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反复感染或传染给其他人。

新生儿可以吃双歧杆菌吗

新生儿为什么要吸氧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