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溶血可以治愈吗

时间: 阅读:2694
新生儿溶血可以治愈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望月砂

望月砂

2025-09-02 12:53:06

新生儿溶血症如果早发现是可以治愈的。常见的是O型血母亲或者是RH阴性血母亲的患者,新生儿溶血症可能会导致宝宝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主要是血液置换、换血疗法等,其次就是针对黄疸进行积极的治疗和处理,防止出现并发症,纠正贫血对症治疗等。最好到市级医院新生儿科进行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冉冉云
    回复
    2024-05-15 21:21:16

    溶血病婴儿的临床表现
    ●皮肤与巩膜发黄
    溶血症婴儿皮肤和巩膜(俗称白眼珠)明显发黄,常于出生后24小时内或第2天出现,48小时内迅速加重,血清胆红素浓度急剧上升超过12~15mg/dl,甚至达20mg/dl以上。
    ●贫血
    患儿均有轻重不等贫血,严重者可引起心力衰竭,全身浮肿。

    溶血示意图
    ●肝脾肿大
    轻症无明显增大,重症胎儿水肿时有明显肝脾增大
    ●神经症状
    出现嗜睡、拒奶、四肢松软,继而抽搐,表现为两眼凝视、眨服、四肢阵阵发硬伸直,或全身角弓反张,有时尖叫等表现即称核黄疸或胆红素脑病,常于血清胆红素达20mg/dl以上时发生,是由于间接胆红素进入脑组织中,损伤脑细胞所致。
    ●发热
    溶血症患儿常伴有发热。
    3病因
    本病主要是母婴间血型不合而产生血型免疫反应的遗传性疾病【二型超敏反应】。胎儿由父母遗传来的显性抗原恰为母亲所缺少,此抗原进入母体,产生的免疫抗体(IgG)可以通过胎盘绒毛膜进入胎儿血循环,与胎儿红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激活补体,,使之破坏而出现溶血,引起贫血水肿、肝脾肿大和生后短时间内出现进行性重度黄疸,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
    4实验室检查
    一、红细胞检查
    ⒈ 外周血液常规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减低,血涂片中可见破碎红细胞、异形红细胞等。出现典型的异形红细胞或自身凝集现象时,可提供溶血原因的线索。
    ⒉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意义 正常血浆只有微量游离血红蛋白,>40mg/L是溶血尤其是血管内溶血的重要指标,如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血型不合输血反应等。血管外溶血,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一般不增高。
    ⒊ 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Hp)意义
    A 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见于:
    ⑴各种溶血性贫血,包括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⑵肝细胞损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先天性无结合珠蛋白血症等。
    B 血清结合珠蛋白增高见于感染、组织损伤、肝外阻塞性黄疸、恶性肿瘤等。
    ⒋ 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试验意义 本试验有助于鉴别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阳性表示严重血管内溶血。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时,出现一条高铁血红素白蛋白区带,而球形细胞增多症系血管外溶血则无此区带。
    ⒌ 尿液检查
    ⑴尿胆原排出增多;
    ⑵隐血试验阳性,这是因为当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显著增高,超过结合珠蛋白的量和肾小管再吸收功能时,出现的血红蛋白尿;
    ⑶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呈阳性反应,是反映慢性溶血,尤其是血管内溶血。
    ⒍ 红细胞寿命测定 是检测溶血的可靠指标,常用51Cr、3P-DFP或二异丙基氟磷酸标记红细胞法,能反映红细胞寿命的指数。此项测定显示红细胞寿命缩短表明有溶血。
    二、红细胞增生检查
    ⒈ 网织红细胞增多在5%~20%以上。
    ⒉ 外周血出现幼红细胞,主要是晚幼红细胞。由于网织红细胞及幼红细胞的出现,故可表现大红细胞增多。
    ⒊ 骨髓幼红细胞显著增生,以中幼红和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粒红比例常发生倒置。
    三、红细胞膜缺陷检查
    ⒈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意义
    ⑴ 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伴继发球形细胞增多等。
    ⑵ 红细胞渗透脆性减低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
    ⒉ 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验意义 本试验对轻型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的检出敏感,也见于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等酶缺陷的溶血性贫血。
    ⒊ 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意义
    ⑴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在低渗盐水中溶血显著增强,加葡萄糖后溶血明显纠正,加ATP后溶血明显纠正。
    ⑵ 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Ⅰ型(G-6-PD缺乏症),低渗盐水中正常或溶血稍增强,加葡萄糖后溶血部分纠正,加ATP后溶血部分纠正。
    ⑶ 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Ⅱ型(PK缺乏症),低渗盐水中溶血显著增强,加葡萄糖后溶血不能纠正,加ATP后溶血明显纠正。
    哪些妈妈可能会生ABO血型不合的宝宝?
    1.病史中有自然流产史及前一胎新生儿黄疸史者。
    2.血型检查为O型,其丈夫为A、B或AB型。
    3.O型血准妈妈在孕前查出抗A或抗B抗体效价较高者。
    4.O型血准妈妈孕期抗A(B)IgG效价>1:64者。
    5.孕期B超检查,严重溶血者可见胎儿皮肤水肿,肝脾肿大等。
    5微生物溶血
    α溶血:细菌在血平板上培养时,菌落周围形成的狭小(1~2mm)、草绿色溶血环。α溶血环中的红细胞未完全溶解。可形成α溶血环的细菌如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脐状菌落:肺炎球菌具有自溶酶,培养时间稍久细菌发生自溶可使菌落中间凹陷成脐状。由于肺炎球菌和甲型链球菌在血平板上都形成α溶血环,菌落形态相似,因此脐状菌落是区别两者的依据之一。
    β溶血:细菌在血平板上培养时,菌落周围形成的宽大(2~4mm)、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溶血环。β溶血环中的红细胞完全溶解。可形成β溶血环的细菌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γ溶血:就是不溶血。
    ⒈病史中有自然流产史及前一胎新生儿黄疸史者。
    ⒉血型检查为O型,其丈夫为A、B或AB型。
    ⒊O型血准妈妈在孕前查出抗A或抗B抗体效价较高者。
    ⒋O型血准妈妈孕期抗A(B)IgG效价>1:64者。
    ⒌孕期B超检查,严重溶血者可见胎儿皮肤水肿,肝脾肿大等。
    新生儿溶血的发生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⑴母亲是O型血者,胎儿是A型或B型者,易患“ABO溶血症”“ABO溶血症”多在第二胎发生,但也可部分发生在第一胎。如果O型血的母亲在生育前输过A或B或者AB血型的血,或者有过流产史(母亲产道破损,被打掉胎儿的血液进入体内),母亲会产生抗A或抗B抗体。那么即使第一胎也有可能产生新生儿溶血症。
    ⑵母亲是Rh阴性,胎儿是Rh阳性,易患“Rh溶血病”
    Rh血型不合溶血一般在第二胎以后发生,一胎比一胎加重,母亲曾接受过Rh血型输血可在第一胎发病。
    一般说来Rh溶血者重,ABO溶血者较轻。国内以ABO系统不合引起溶血者较常见,其次为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
    6怎样治疗溶血病
    一、新生宝宝刚出生时就要做好各项工作
    a.分娩时,就要做好新生儿的抢救准备。
    b.胎儿娩出立即断脐,减少抗体进入宝宝体内。
    c.保留脐带,以备严重溶血病患儿换血用。
    二、对小宝宝的治疗
    ABO溶血病患儿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贫血。临床症状轻重差别很大,轻者常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相似,严重者可有明显的症状。新生儿出生后要严密观察黄疸出现时间,一般第2~3天,严重者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并要注意黄疸加深速度,如胆红素浓度过高,不及时处理可引起胆红素脑病,以后影响智力,所以ABO溶血病要及早治疗。
    a.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黄疸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它的优点是退黄疸快,副作用少,皮肤黄疸接受光照后胆红素可分解成水溶性,从肠道、尿中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中胆红素浓度,可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副作用:光照疗法时有的宝宝可出现一过性皮疹,大便次数增多等轻微的副作用,这些症状不需要处理,停光照后可自愈。
    b.药物治疗
    黄疸较严重者可反复多次光照疗法,同时加用药物治疗。可用抑制抗原反应的药物以减少继续溶血,活跃肝细胞酶系统,可加速胆红素代谢和排泄或阻止胆红素在肠道的再吸收及中药利胆退黄。
    C.补充铁剂或输血
    绝大多数ABO溶血病的宝宝不需要换血,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新生儿ABO溶血病常同时伴有贫血,其程度与溶血程度一致。轻度溶血者常贫血较轻,严重溶血病患儿可有较重的贫血,可根据贫血程度给予补充铁剂或输血等相应的治疗。
    7怎样减少溶血病的发生
    ⒈有可能怀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妈妈,如在孕前被查出血型抗体效价高者可在孕前先进行中药治疗来降低抗体,预防怀孕后宝宝患ABO溶血病。
    ⒉孕后定期查抗体效价,第一次孕16周开始查抗体,第二次孕28~30周,以后2~4周查一次,自抗体效价增高时开始予孕妇口服中药,每日一剂至分娩。
    ⒊孕期诊断为血型不合溶血病者,在24、30、33周各进行10天的综合治疗,以提高胎儿抵抗力。
    ⒋自预产期前2周开始口服肝酶诱导剂,可加强胎肝细胞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的结合能力,从而减少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8溶血症症状
    患新生儿溶血症的宝宝会出现各种症状,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贫血等。症状轻的进展缓慢,全身状况影响小;严重的病情进展快,出现嗜睡、厌食,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或死亡。
    黄疸 红细胞破坏分解出来的胆红素呈黄色,它可以分布于人体全身,使机体组织的颜色变黄,由于皮肤和巩膜(俗称白眼珠)位于机体表面,发黄最为明显,也就是黄疸。大多数新生儿出生后都会有黄疸的表现,但当黄疸出现过早、发展过快,或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时,就要注意有发生溶血症的可能。溶血症婴儿的黄疸常于出生后24小时内或第2天出现。
    贫血 由于红细胞破坏,患溶血症的宝宝都有轻重不等的贫血。
    肝脾肿大 重症溶血时,出现胎儿水肿并可有明显肝脾增大,这种症状多见于Rh溶血病。
    胆红素脑病 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时会损伤脑细胞,引起胆红素脑病,这是溶血病最严重的合并症。一般发生在分娩后2~7天,表现为黄疸加重,患儿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喂养困难、双眼凝视、惊厥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致死亡或有运动功能障碍、智能落后等后遗症。
    发热 发热可能是小儿溶血后机体的一种反应,也可能是较严重胆红素脑病时。热度也许不一定很高,但如果是因后者而发生的,说明病情已比较严重。
    爸爸妈妈也不需要太担心
    年轻的爸妈们也不用太担心,一般情况下ABO血型溶血症状很轻,孩子出生后大多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及时进行蓝光照射和药物治疗,孩子病情都可以缓解,即使是严重的Rh溶血病,若及时进行换血,绝大多数宝宝也都能转危为安。
    9中医治疗
    解读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在不同原因下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代偿不足时所发生的一种贫血。分为先天性和后天的,其共同临床特征:
    1、贫血体征:无力、心动过速、劳力性呼吸困难。
    2、溶血体征:黄疸(如急性溶血则发生延迟)
    3、慢性溶血体征:脾大。三种体征是有联系的:黄疸是溶血导致,脾大可以加重溶血,进一步加重贫血。
    辨证治疗
    辨证治疗黄疸,不仅很容易解决黄疸,还可以从根本上治疗溶血。一般认为黄疸的发生主要是血清胆红素含量增高,而出现黄疸。中医学认为湿热或寒湿侵犯脾胃肝胆,导致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浸溢肌肤而然。如果单从以上两种病因治疗,则有时有效,有时无效。发生黄疸是很复杂的,根据我临床上大致分为十种类型介绍:
    ⒈阴黄:黄色不明显,下身黄而上身不黄;小便夜间不舒服,白天通利。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6-15克加茯苓、泽泻、薏米之类或五苓散。连服数剂即退。
    ⒉阳黄:黄色如金,上身眼目尽黄,下身不黄;白天小便不畅,或痛或不痛,夜间正常;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15-18克加升麻、橘梗、茯苓、花粉、麻黄芩等,数剂即愈。
    ⒊热黄:口大渴,多饮反觉不快,一身尽黄;眼目发黄色淡,小便急数疼痛,尿色如黄汁。病因热结膀胱。治疗宜用“去黄散”15克加龙胆草、栀子、白芍、茯苓、泽泻等,大热泄黄疸亦除。
    ⒋寒黄:畏寒怕冷、腹中疼痛、按时缓解;一身黄疸、眼目白,小便清长、夜间尤多。病因是寒结膀胱。治疗宜用“去黄散”3-6克加白术茯苓、山药、芡实、薏米、附子等,温命门,10-15剂痊愈。
    ⒌湿黄:一身上下尽黄,眼目具黄;身浮肿、按之如泥;病因是水湿之病。治疗宜用“去黄散”12-15克加升麻、牵牛子、车前子、泽泻等,慢慢调理即愈。
    ⒍燥黄:胸前发黄病因是肺金燥极,发于胸前。治疗宜用“去黄散”3克加麦冬、栀子、白芍、陈皮、天冬、元参、花粉、白芥子等,数剂痊愈。
    ⒎血黄:上下一身,眼目具黄,发热、烦闷、腹痛。病因是血瘀。治疗宜用“去黄散”3-6克加丹皮、牛膝、当归、栀子、川芎、大黄等,长服即愈。
    ⒏气黄:头面多黄、不发热、轻微活动乏力、小便不数,大便燥。病因是气虚不能运化。治疗宜用“去黄散”12克加人参、白术、茯苓、车前子等,气旺则愈。
    ⒐新生儿黄疸:出生2-3天即可出现黄疸,10天左右达到高峰。病因是胎儿感受孕母湿热之气。治疗宜用“去黄散”10克加栀子、郁金、白术、鸡内金等7剂大部分痊愈。
    ⒑手足黄:身不黄手足反黄。病因是湿热壅闭与中焦。治疗宜用“去黄散”15克加白术、茯苓、陈皮、甘草等,慢慢调理可治愈。
    黄疸只要积极正确的中药治疗,完全可以治愈的,溶血也会得到很大改善,贫血改善,脾脏有所回缩,血色素上升,长期无病生存,乃至痊愈。
    10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
    原则是纠正贫血,防治心力衰竭,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防治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一、光照方法: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变成水溶性异构体,随胆汁和尿排除体外,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时婴儿用黑布遮眼,除尿布外,全身皮肤裸露持续光照1~2天,少数可延长3~4天,可获得满意疗效。
    二、换血疗法:
    目的:1、换出新生儿体内致敏的红细胞及抗体,阻止溶血进一步发展;
    2、换出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
    3、纠正贫血,防止心衰发生;
    4、如果Rh-孕妇过去输入过Rh+血,第一胎也可能发生Rh新生儿溶血病。给分娩72小时内的Rh-初产妇注射抗Rh(抗D)免疫球蛋白,可防止其在第二胎发生Rh新生儿溶血病。也可用换血疗法治疗。
    三、其他疗法:补充白蛋白、纠正酸中毒可减少血中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可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四、纠正贫血:如贫血严重需输血治疗时,开始应少量输血,确信输血后未加重溶血,方可继续按需要量输入。

  • 徐长卿
    回复
    2024-05-15 21:21:16

     新生儿黄疸比较常见,有些新生儿会出现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导致体内大量红细胞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婴儿会出现缺氧的症状。rh溶血性黄疸主要是妈妈和婴儿血型不合引起的,一般可以通过光照和药物进行治疗。那么, rh溶血性黄疸能治好吗 ?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

    rh溶血性黄疸能治好吗

     宝宝rh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所引起。那么,rh溶血性黄疸能治好吗?

     新生儿溶血病通常是指母子血型不合,由血型抗原免疫后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包括ABO血型不合和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在我国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发病较多,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发病较少。

     ABO血型不合以母亲血型为?O?型,小儿血型为?A?型者最多见,?B?型者次之,ABO溶血病大多第一胎就发病。Rh血型不合病儿的母亲为Rh阴性血,小儿为Rh阳性血,很少第一胎发病,如母亲有输血史,小儿可第一胎发病。

     新生儿溶血病的症状轻重差异很大。一般来说Rh血型不合者症状重,ABO血型不合大多症状较轻,少数症状重。溶血严重者出生时已有严重贫血,全身水肿,可发生心力衰竭,有的甚至为死胎。小儿常在出生后第1天或第2天出现黄疸,迅速加重,黄疸出现越早,发展越快,病情越重。ABO溶血病儿多为轻度贫血,Rh溶血的小儿贫血严重,可导致心力衰竭。大多数病儿除黄疸、轻度贫血外无其他表现,严重者有吃奶减少、嗜睡。小儿还有肝、脾脏肿大。如果溶血较重,血中胆红素浓度达到340?mol/L以上,可能发生核黄疸。

    什么是溶血性黄疸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由于妈妈对胎儿的血液产生抗体,而抗体透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中,破坏胎儿的红血球,造成胎儿产生贫血的现象。出生后因为胆红素的量太多,便形成了黄疸。与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所产生的黄疸不同,刚出生时就有严重的黄疸,有可能会发生脑性麻痹和幼儿听障等后遗症。

     需要说明的一点,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宝宝都会发生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所以爸妈们也不用过分担心。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有如下特征:  

    ? ? 1、巩膜多见轻度黄染,在急性发作时有发热,皮肤粘膜往往明显苍白。

     2、皮肤无瘙痒。

     3、有脾大。

     4、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现。

     5、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不超过85?mol/L,主要为间接胆红素增高。

     6、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急性发作时有血红蛋白尿,呈酱油色,慢性溶血时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24小时粪中尿胆原排出量增加。

     7、在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时,红细胞脆性增加,地中海贫血时脆性降低。

    精彩推荐:

    新生儿睡觉不踏实新生儿护理新生儿喂养新生儿打嗝怎么办婴儿洗澡宝宝咳嗽两个月了还不好早产儿黄疸多久能退婴儿洗澡用香皂好吗宝宝用爽身粉过敏怎么办

    ?

  • 南絮
    回复
    2024-05-15 21:21:16

    台湾著名女星侯佩岑在生二胎的时候,就不得已提早剖腹产。原因是因为在产检时,发现了胎儿有些异常,于是决定提早剖腹。胎儿出生后,就送进了加护病房。经检查,发现侯佩岑的二儿子,患有新生儿溶血症。但是,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治疗,小儿子终于康复出院。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症,是指由于母婴血型不合,从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病。其中,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是最常见的。

    比较常见的新生儿溶血症,有这几种情况:

    妈妈是O型血,爸爸是A型血,宝宝是A型血;

    妈妈是O型血,爸爸是B型血,宝宝是B型血;

    妈妈是O型血,爸爸是AB型血,宝宝是AB型血。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都可引发ABO溶血症。第一胎时就可以发病,随着分娩次数的增加,发病率也随着增加,而且情况会一次比一次严重。

    除了O型血的孕妈,容易出现新生儿溶血症之外。还有一种血型的孕妈,也可能会出现新生儿溶血症,那就是RH型的。如果妈妈是RH阴性血型,而爸爸是RH阳性血型时,宝宝也很容易患新生儿溶血症。

    由此可以得知,新生儿溶血症,往往是因为夫妻血型不合所引起的。那么,是不是说夫妻血型不合,就不能怀孕呢?其实不是。夫妻血型不合,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虽然新生儿发生溶血症的几率较大,但是症状能够很快治愈,对宝宝的健康危害并不是特别大。因此,即使夫妻双方血型不合,也不必太过紧张。

    那么,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预防新生儿溶血症呢?

    做好孕前检查

    在备孕时,就应该到医院检查血型。如果是ABO不合的夫妻,就应该测定女方血液中的抗体和其滴度。

    做好产前检查

    如果曾经有输血史、流产史,以及分娩重度黄疸患儿的孕妈,在分娩前要进行产前血型以及抗体的检查。这样当新生儿有异常时,才能早发现,做出更好的应对方法。

    做好产前治疗

    如果胎宝宝被确诊为溶血症,那么孕妈可以通过血浆置换术和提前分娩等方式,来及时的做出处理。

    一般来说,ABO溶血症在二胎出现的几率,会更大一些。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在一胎时就出现这种情况。而且,虽然说ABO血型的孕妈更容易出现溶血症,但是RH血型的同样有可能。因此,属于这两种血型的孕妈,一定要珍惜第一胎。

    我是帮妈,两个孩子的妈妈,一名高级育婴师兼具插画师,有关孩子教育、生理、心理、营养、日常保健与护理等方面问题,问我吧。

  • 龙葵
    回复
    2024-05-15 20:20:06

    新生儿溶血症,需要怎么治疗呢?

    一、新生儿溶血症是怎样一种疾病?

    新生儿溶血症是一种发生在新生儿身体上的疾病,一般情况下是由于刚出生的孩子和母亲之间血型不合所引起的免疫系统的疾病,新生儿溶血病一般发生在刚出生的婴儿以及胎儿的身上,这也是很多的新生儿在出生的时候出现黄疸和贫血的主要原因,患有新生儿溶血病的患者会出现贫血黄疸以及水肿这样的症状。

    二、这种病需要怎么治疗呢?

    一旦胎儿或者是新生儿被诊断为患有新生儿溶血病的话,那么对于胎儿或者是新生儿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危害,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刚开始会通过新生儿的症状去进行对症处理,然后会用光疗或者是换血这样的措施来保持新生儿现在的身体状况,避免更严重的情况发生,最后会通过药物来进行治疗,一般情况下使用的药物有免疫球蛋白或者是白蛋白等等,通过三到五天的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是完全可以被治好的,但是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后遗症,比如脑瘫运动障碍或者是听觉和智力障碍等等。

    三、怎么预防新生儿溶血症的出现?

    新生儿溶血症是完全可以进行预防的,因为在在新生儿刚出生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一些监测来判断新生儿是否患有溶血病,在孕妇还没有分娩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查看肚子里面的胎儿是否会花发生新生儿溶血病,一旦有异常情况出现的话,就可以通过一些治疗手段来进行预防,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多次妊娠或者是曾经有过多次流产,经历的孕妇,在产前检查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检查胎儿是否可能会出现新生儿溶血,病因为这一类人群是最容易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群体,所以产前的检查是预防新生儿溶血症出现的最主要的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新生儿用抗生素哪种好?

新生儿出院后多久打预防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